-
1 # 攝影sister
-
2 # 冷月芳菲189
樓陰缺,欄干影臥東廂月。東廂月,一天風露,杏花如雪。
隔煙催漏金虯咽,羅幃黯淡燈花結。燈花結,片時春夢,江南天闊。
這首詩是說:樓陰缺處,欄杆的影子靜靜地躺在東廂房前,空中皓月一輪。月兒照東廂,滿天露冷風清,杏花潔白如雪。
隔著煙霧,聽催促時光的漏壺下,銅龍滴水,聲如哽咽。廂房裡帷幕昏暗,燈兒結了花。燈兒結了花,我只做了一會兒春夢,便遊遍了遼闊的江南。
問題所提到的詩句本身就是一幅很美的構思:一輪明月懸掛在畫廊古樸的房前,樓陰缺處,欄杆的影子印射在房前,在這靜靜的夜裡,一樹杏花隨晚風輕輕舞蹈,飄灑間,一地芬芳如雪煞是好看。這是一幅多麼安靜柔美的古風月夜,我倒想讓一純情白衣女子吹笛到天明瞭!
-
3 # 清涼江11235813
這是宋代的范成大所寫的《秦樓月·樓陰缺》,全詩如下:
樓陰缺,欄干影臥東廂月。東廂月,一天風露,杏花如雪。
隔煙催漏金虯咽,羅幃黯淡燈花結。燈花結,片時春夢,江南天闊。
這首詩是說:樓陰缺處,欄杆的影子靜靜地躺在東廂房前,空中皓月一輪。月兒照東廂,滿天露冷風清,杏花潔白如雪。
隔著煙霧,聽催促時光的漏這
-
4 # 琅琊網事
個人拍攝思路如下:
拍攝“東廂月,一天風露,杏花如雪,其實就是在夜晚中拍攝的杏花照片。比如夜晚中公園裡亭臺樓閣前的杏花,比如鄉村裡老屋前的杏花。或者拍攝全景或者取杏花的區域性入鏡。有古風建築的亭臺樓閣掩映下的杏花圖更加有意境。更加充滿了生活的氣息。
拍攝時要表現杏花的色彩,我們可以拍一些特寫,讓背景虛化掉更加突出主體。
根據詩中的意思,拍攝的思路就是夜晚月下的杏花圖或者拍攝杏花的特寫。一個表現其形狀與姿勢,一個表現其色彩與細節。
我是喜歡攝影,與您一起分享心得!
2020年4月14
-
5 # 靜聽花解語
一直以來,國學文化深入人心,古詩詞的意境和韻味更是令人品咂,回味無窮。許多攝影愛好者把古詩詞和攝影巧妙結合,喜歡以攝影表達和傳遞詩詞意境。要做到攝影作品傳神、有韻味,應做到以下幾點:
理解詩句含義“東廂月,一天風露,杏花如雪。”出自范成大的《秦樓月*樓陰缺》,大概意思是:“明亮的月兒映照東廂房,夜裡露寒風涼,杏花盛開,如雪般潔白。
仔細品味這句時,就會想到杏花盛開時,天氣依然很涼,特別是夜深人靜,唯有風寒,晴空中的月兒映照滿樹杏花,倒影在小院中東廂房,空寂而冷清。
這句詩中沒描寫人物,或許主人早已安歇、醉於酣夢,或許主人正醒著,披一件衣衫坐在窗前,小酌美酒,賞月看花,思念佳人。
如此的夜,既幽靜又有波瀾,既令人懷想又無限美好!
攝影作品凸顯詩詞文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攝影作品也是如此。有人說,一副好的攝影作品勝過千言萬語,它能傳遞一種思想,一份美好。
拍攝時間
拍攝時間要在早春,有月的夜晚,杏花盛開時節。也要拍攝,對攝影愛好者來說是挑戰,要想表達詩中含義更是難上加難。
夜晚,沒有五彩繽紛,唯有黑和白。以這兩種最基礎色調來表達詩意,拍不好就顯得直白,沒思想、沒靈魂。因此,要調整好相機光圈,合適使用。
拍攝地點
從詩句看,地點的選擇也很重要。地點選擇一個院落,東廂房前有一棵杏樹,潔白滿枝。
拍攝時,把月光下的房屋、杏花納入相機,恰當處理光與影、黑與白的關係,讓畫面有層次感。
拍攝人物
詩句中雖然沒提人物如何,可是若一副夜景攝影作品少了人物出場,只拍夜景,就呆板了些,缺乏煙火氣息和靈動之美。因此,可以找一人當模特,這人可以樹前賞花靜思,也可以現在東廂房走廊仰望夜空,懷想遠方。
影愛好者想要表達什麼,就以什麼為主題。拍攝時,兩種方式表達:
一、人物可以虛化,若隱若現,能看到有人就行。
二、凸顯人物,房屋和杏花虛化。
國風文化與攝影作品相融合多拍照片
想拍一副好作品很難,有時拍攝幾百張,也未必有一輛張達到好的效果,所以需要多拍攝,多觀察,多走動,多選角度。
相信勤加練習,定能拍攝出滿意作品。
多品詩意
一位攝影大家不只懂攝影技巧,更需要綜合素養,其中深厚的文學素養是不可或缺的,也是極其重要的。
平時,多讀經典,揣摩其內涵,攝影作品富有文化氣息,更受讀者喜愛。
(照片來自於作者本人,拍攝於2020.04.13正在建設中的大虞春秋)
-
6 # 在平原的田野裡
“東廂月,一天風露,杏花如雪”是宋代范成大《秦樓月.樓陰缺》中的詞句。
一輪明月高掛在東廂房的天上,一整天都是冷風伴著寒露,一大片杏花林又是那樣的潔白如雪。
《秦樓月.樓陰缺》全詞要表達的是寄託之情。
圖1.2.3:用北京頤和園裡有月亮的風景照片,表達“東廂月”。
圖4.5.6:用湖北神農架有風雪及寒冷的照片,表現“一天風露”。
圖7.8.9:用一大片純色的花海照片,呈現“杏花潔白”。
回覆列表
時間:晚上(月色很美)
服裝:飄逸古裝
環境:風大,能吹起古裝群(顯得飄逸) 杏樹,月光打到杏樹上,人物杏樹下撫摸杏花(眼神思念,加上風營照一點點悽美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