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和風

    高原反應和身體強弱有關係!但是它們之間的關係卻和絕大多數人認為的剛好相反。一般人都會認為體弱者更容易高反,實際上高原反應多發於年輕體壯的中青年男性。為什麼會這樣呢?

    這個曲線被稱為『血氧飽和度曲線』或『氧解離曲線』。縱座標氧飽和度是用來衡量血紅蛋白的含氧量的,血氧飽和度 = 血紅蛋白實際含氧量 ÷ 最大含氧量,血紅蛋白是機體的氧氣搬運工,氧氣與血紅蛋白在肺部的毛細血管網處結合,然後隨血流被運輸到全身各處,血氧飽和度就是衡量血紅蛋白這個搬運工究竟搬了多少貨(氧氣),搬運工搬的貨越多,機體的氧氣供應就越充足,依靠氧氣產生的能量供應也就越充足,一般而言身體健康的人血氧飽和度都在95%以上。

    曲線從右上角為起點開始看,曲線的前半段變化很緩和,隨著氧分壓的降低血氧飽和度幾乎沒有什麼改變,這是大自然給予人類的適應環境多樣性的本領。隨著氧分壓的進一步降低,血氧飽和度出現了拐點,此後隨氧分壓的降低,血氧飽和度迅速下降,繼而出現缺氧症狀(高原反應)。

    所以高反的本質就是缺氧,也就是機體的氧氣供應<氧氣需求,抓住這一核心就可以看出有如下兩種情況的人更容易高反:

    ①氧氣供應不足,也就是血紅蛋白含量不足,導致血紅蛋白不足的原因除了某些疾病之外,主要就是營養不良,而在現在的生活條件下,營養不良的情況已經極少出現了。血紅蛋白作為氧氣的搬運工對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合成血紅蛋白在機體內的優先順序也非常高,即便是體弱的人群機體也會優先保證血紅蛋白的合成,總的來說,生活在同一海拔的健康人群,血紅蛋白的含量差異雖有,但並不顯著

    ②氧氣需求高,如果機體的新陳代謝非常旺盛,那麼氧氣需求量會顯著上升,什麼樣的人群新陳代謝旺盛呢?恰恰就是平常有健身和運動習慣的人(尤其是長期進行無氧鍛鍊,肌肉比較發達的人群,肌肉的耗氧量是比較高的),有鍛鍊習慣的人群身體整體機能都比較好,各個器官的新陳代謝能力都比較旺盛,因此耗氧量也就相應增加了,生活在平原地區的人因為空氣中的氧氣分壓是足夠的,即便新陳代謝變得更旺盛了氧氣供應也綽綽有餘,所以機體不會額外的大幅提升血紅蛋白的含量,雖然整體來說健身人群的血紅蛋白會略高於體弱人群,但耗氧量的增加要大於供氧能力的提升。這就是為什麼高原反應多發於年輕體壯的中青年男性,因為這些人的代謝水平比較高,供氧能力的提升<耗氧量的增加。

    需要注意的是,本文討論的情況是在健康(西醫上體弱和健康不衝突)、無生理性疾病、生活在偏遠地區的人群。生活在高原地區的人群,因為長期處於低氧分壓的狀態,會刺激機體提高血紅蛋白的含量和運載氧氣的能力,因此低氧分壓的環境才是刺激血紅蛋白生成的最強有力因素。

    如何避免高原反應?

    1、登山時速度別那麼快,降低機體耗氧量

    2、避免情緒激動,情緒起伏會大幅增加耗氧量

    3、2400米以上的高度,每升高600米,停下來休息1-2天

    4、睡覺時,儘量選擇地勢低的地帶

    5、熟知高原反應的初期症狀(高原反應初期是很容易治療的,因此,早期診斷非常重要)

    6、在海拔3000米以上旅行,帶足夠的氧氣

    7、攀登過程中,補充足夠的水分、避免酒精、規律進食、多吃碳水化合物

    8、如果目標是挑戰高海拔的高山,事先諮詢醫生,身體條件是否允許,另外,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某些藥物(如,乙醯唑胺,一種利尿劑)對你適應高海拔地區有幫助,緩解輕微的高原反應(中、重度高原反應請及時就醫)

  • 2 # 追光築夢

    去西藏,或許錢和時間比高反更重要,七次,飛的較多,其餘火車一次,自駕一次,感覺除身體有硬傷的外,同體質關係不大,許多老人都蠻好,適應技巧更重要,今年飛去一點沒有,火車反倒有。幾次下來慢慢掌握一些技巧,理論家們講不出來的:頭幾步,頭一天是關鍵,飛去時出機艙到航路樓這段尤為關鍵,千萬不要同人流快步疾走,慢慢想象自己八十歲步伐,否則晚上必反。到賓館也一樣,不要活動,休息,多喝水,牛奶,肉類營養跟進。善用科技手段,不要依賴網上攻略,道聽途說,藥物無效,經常監測自己心跳,血氧,好多手機自帶感測器,避免在高海拔地方住宿,納木錯,定日這些地方四千多大部分人多有反應。歸根結底在血氧未飽和前不要運動,等待上天安排,調整好後一天比一天快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重陽節你有給家裡老人打電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