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這樣談戀愛
-
2 # 江左秀才
我不是醫生和磚家,不過最喜歡喝啤酒了。啤酒加海鮮可能嘌呤高吧,不過多喝啤酒不運動肯定尿酸高。老婆家沒拆遷前幾年,我喝啤酒都是叫批發商送來的,10箱20箱一送,喝完打電話,方便的很。結果後來體檢小毛病就多了,脂肪肝、尿酸高、脾臟腫大……後來少喝了點,也開始斷斷續續運動,脂肪肝跑沒了,脾臟正常了,尿酸高也正常了。但是就是改不了喝酒的習慣,夏天最愛喝冰啤酒。現在血壓高,堅持運動基本穩定在初級可控範圍。啤酒還是喝的,還喜歡油炸臭豆腐冰啤酒,或者燒烤。不過和之前相比,基本有所控制了。這麼多年啤酒喝下來,沒有啤酒肚和尿酸高,更沒有痛風。還是要管住嘴邁開腿,再喜歡的食物也要適可而止。
-
3 # -海中金-
六月一痛風發作,生不如死。近期一直在研究,所以簡單說下自己的認知,不對之處請多見諒。首先啤酒+海鮮不是絕對的會痛風,痛風的病因是身體血液尿酸度超標,而超標主要原因是嘌呤代謝攝入過多,身體排解不出去,海鮮絕大多數都是高嘌呤食物,所以會引起身體血尿酸超標,其實現在尿酸高的人特別多,但是他們並沒有痛風。那麼再說啤酒,其實啤酒是罪魁禍首,因為啤酒在引發痛風的同類物中,排名第一!引發痛風機率高達70%以上,而排名第二的同類物才12%-15%,所以,雖不絕對,但是引發機率極大。最後要說,痛風目前全球無法治癒,病隨終身,發病時生不如死,大家還是要刻意的多吃蔬菜和水果調整自身。
-
4 # 知麻糖
相對於尿酸排洩或產生有障礙,有代謝性疾病遺傳的人來講,海鮮啤酒絕對是痛風的幕後幫兇。
痛風是一種單鈉尿酸鹽沉積所致的晶體相關性關節病,與瞟呤代謝紊亂及(或)膿酸排洩減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癥直接相關,屬於代謝性風溼病範 疇。痛風特指急性特徵性關節炎和慢性痛風石疾病,可併發 腎臟病變,重者可出現關節破壞、腎功能受損,也常伴發代謝綜合徵的其他組,如腹型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壓、2型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疾病。
海鮮喝啤機均是高嘌呤食物,增高血尿酸,但血尿酸升高是痛風發生的最重要的生化基礎和最直接的危險岡素。隨著血尿酸水平的增高,痛風的患病率也逐漸升高,然而大多數高尿酸血癥並不發展為痛風; 少部分急性期患者。血尿酸水平也可在正常範圍,因此,高尿 酸血癥不能等同於痛風。僅依據血尿酸水平既不能確定診斷、 也不能排除診斷。只有特徵性關節炎伴高尿酸血癥時,才有 助於痛風的臨床診斷。
所以有些人經常吃海鮮喝啤酒,也不會得痛風;但得痛風的機率時上升的;
山東沿海五城市5 003名居民的調查發現,攝人海產品較多的人群。高尿酸血癥及痛風的發病率也高。研究發現,增加總的海產品攝入可明顯增加血尿酸水平。HPFS研究顯示攝人海 產品較多者較攝人較少者發生痛風的危險增加。
酒精可增加體內尿酸生成並抑制腎臟的尿酸排洩。HPFS研究發現,酒 精攝入呈劑量依賴性增加痛風風險。對痛風患者飲食的對照研究發現,啤酒的高嘌呤含量可能透過本身及放大酒精的升高血尿酸水平效應而較其他酒精飲料更能增加痛風的風險 。啤酒攝入與痛風風險具有最強的獨立相關性。
那血尿酸高,但沒有發生痛風;就可以肆無忌憚的忽略高血尿酸嗎?
高血尿酸正影響著身體的大部分器官,如心血管/腎/血脂/血糖。在HUA高流行的同時,大量的研究證據凸顯了HUA的危害。HUA與MS、2型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慢性腎病、痛風等密切相關,是這些疾病發生 發展的獨立危險因素。
所以高血尿酸也是需要控制及治療的噢!
-
5 # 科學運動與健康
海鮮和啤酒都是嘌呤食物,一瓶啤酒可以使尿酸升高一倍。海鮮中富含嘌呤和苷酸兩種成分,而啤酒中則富含分解這兩種成分的重要催化劑----維生素B1.研究發現,隨著酒精攝入量的增加,患痛風的可能性也會隨之增加。由於啤酒內含有大量嘌呤成分,其引發痛風的可能性最大,烈性酒次之,紅酒則沒有明顯導致痛風的危險。因此,如果吃海鮮同時飲酒會促使有害物質在體內的結合,導致血尿酸水平急劇升高,誘發痛風,以致出現痛風性腎病、痛風性關節炎、尿路結石。所以,海鮮和啤酒不宜搭配一起吃。
此外,以下簡單說明普通健康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更健康安全的吃海鮮:
1.海鮮生吃先冷凍、澆點淡鹽水。牡蠣及一些水生貝類常存在一種“致傷弧菌”細菌。對腸道免疫功能差的人來說,生吃海鮮具有潛在的致命危害。
2.海鮮忌與某些水果同食。魚蝦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鈣等營養物質,如果與含有較多鞣酸的水果同吃,如柿子、葡萄、石榴、山楂、青果等,會降低蛋白質的營養價值,而且容易使海鮮中的鈣質與鞣酸結合,形成一種新的不易消化吸收的物質。
3.蝦類忌與維生素同食。科學研究發現,食用蝦類等水生甲殼類動物同時服用大量的維生素C能夠致死。因為一種通常被認為對人體無害的砷類在維生素C的作用下能夠轉化成有毒的砷。
-
6 # 營養海賊團
吃海鮮喝啤酒的確容易引發痛風的發作,這是因為海鮮含有大量的嘌呤,而痛風患者正是因為嘌呤代謝障礙引發的問題,而酒精會促進痛風的發作,所以吃海鮮喝啤酒更容易引發痛風。
那麼想要喝酒搭配海鮮真的沒有辦法了嗎?這裡我推薦一種美味的海鮮焗飯,其實就是讓你嚐到海鮮還讓你不吃多,不至於痛風發作。
西餐店裡異域特色的海鮮焗飯
營養點評:偶爾吃西餐的朋友一定知道焗飯。其實焗飯是經典的義大利食品。其中芝士為奶製品是含嘌呤相對低的食品,再加適量的蔬菜,降低了其中嘌呤的含量。佐以少量的海鮮,而且焗飯中海鮮的選擇大多數為二、三級食物,總體嘌呤含量低很適合痛風人群。對海鮮淺嘗輒止,還嘗試了異域風情,值得一試。
你不不妨嘗試一下美味的海鮮焗飯搭配美味的紅酒,換個洋吃法,因為飲食不習慣肯定不會吃多,但是讓您喝了酒解了饞,讓你嚐了海鮮滿足了口乾,還有奶製品裡基本上不含嘌呤,所以,你不必擔心,一定要注意平時的飲食,這樣的飲食是不可以天天吃的,偶爾嘗試可以天天吃實在是不行的,一定藥注意,平時多吃蔬菜、適量水果、主食類都不可以少,均衡飲食,肉類、魚類適量,偶爾改善口味即可,切忌啤酒海鮮真的很容易誘發痛風發作。
最後一定要注意,吃海鮮的時候不要喝煮的湯,適量的吃一兩口就可以,偶爾改善一下口味,不要隔三差五的就來一頓海鮮加啤酒。
-
7 # 營養醫師王霞
一杯冰涼的啤酒配上美味的海鮮成為許多消費者的不二選擇,但在大快朵頤之後痛風也容易隨之而來。因此,對“啤酒配海鮮,痛風跟著走”這種說法很多人深信不疑,但這種觀點到底是否正確,吃海鮮喝啤酒一定會痛風嗎,讓我們一起來掀開其神秘的面紗。
1.什麼是痛風?
痛風是一種因嘌呤代謝紊亂,使尿酸積累而引起的疾病,屬於關節炎的一種,又稱“代謝性關節炎”。高尿酸血癥是其病變發展中的一個階段。人體內的嘌呤分為內源性嘌呤和外源性嘌呤,內源性嘌呤是由人體內細胞中的核苷酸、核酸、核蛋白等分解產生,約佔人體總嘌呤量的80%,外源性嘌呤來自於食物,約佔人體總嘌呤量的20%。在人體內,嘌呤經過脫氨、氧化反應,終產物為尿酸。正常人體內每天約產生750mg的尿酸,2/3由腎臟排出,餘下的1/3由腸道分解,體內的尿酸是不斷生成和排洩的,因此它在血液中維持一定的濃度。當嘌呤代謝紊亂或尿酸排洩障礙使得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出減少時,就造成高尿酸血癥。此時,尿酸以鈉鹽的形式沉積在關節、軟骨和腎臟中,引起組織異物炎性反應,即痛風。
常言道 “ 海鮮配啤酒,痛風跟著走”,這有一定的科學性,但其罪魁禍首卻並不是海鮮。透過研究發現水產品肌肉中嘌呤總量與畜禽類肌肉中嘌呤總量相近,兩者均高於植物性原料中嘌呤含量。也就是說,相較於植物性食品,水產品和畜禽肉中嘌呤含量均較高,單把水產品列為痛風的罪魁禍首是不合理的。說“海鮮配啤酒,痛風跟著走”是因為水產品與畜禽類均屬於高嘌呤食物,但是食用水產品時佐以啤酒比較美味,而啤酒中存在的維生素B1是嘌呤分解代謝催化因子,會導致人體血液中的尿酸含量迅速增加,並且酒精會使腎臟中毒而阻礙尿酸的排洩導致痛風患者痛風發作。
2.飲食建議:
對於痛風患者或者有痛風傾向的人群來說,建議適量攝入水產品,在攝入水產品時,避免肝臟及魚皮的攝入,因為其嘌呤含量很高;同時,建議採用水煮烹飪,且儘量不要喝湯,因為嘌呤易溶,在烹飪時食物中的嘌呤會轉移到肉湯中去,此時肉湯中的嘌呤含量較高。另外,在攝入水產品時,應儘量避免啤酒的大量飲用。
-
8 # 降酸聯盟
海鮮、啤酒是酸性較強的食物,痛風就是酸性食物攝入過多,而腎臟不能相應排出過多的尿酸導致了痛風。痛風又被稱為“帝王病”就是吃得太好了,現在痛風患者越來越多。這些人群應該瞭解尿酸的來源。人體內有兩類酸,揮發性酸和固體酸,揮發性酸是指,被完全氧化的酸,如(H+)氫離子,揮發性酸可以經肺排出。固體酸是指沒有被氧化的酸,如:尿酸、乳酸、磷酸、草酸、葡萄糖醛酸,固體酸只能經腎臟排出。 嘌呤核苷酸和含有硫磺的氨基酸都是代謝尿酸的底物。肉類、五穀、酸性水、飲料、白酒、啤酒都是酸性飲食。痛風高發與攝入過多的酸性飲食有關。 人類的代謝機制更適應什麼食譜?
人類以狩獵-採集型鹼性食物持續了進化的500多萬年,採集的食物如;水果類、堅果類、綠葉類、根莖類這些食物代謝後產鹼,屬鹼性食物。喝的水是天然鹼性水,地球上的江水、湖水、泉水、井水99%以上是鹼性水。代謝後產酸的肉類、五穀,在人類進化過程中比重很少,原始人類肉的攝入屬機會性的,如肉食動物吃剩的偶爾能吃到。肉類增多從10萬年~1.8萬年的中石器時代開始,那時人類學會用石頭打磨成工具,用石塊和削尖的木棒用來自衛和狩獵。原始人類開始伴有了狩獵行為,肉類攝入隨狩獵技術提高而增加。1萬年前人類開始刀耕火種,發明了農業,主要種植“五穀”,五穀代謝後產酸,屬酸性食物。人類食譜發生了革命性變革,由鹼性食物向酸性食物過度。 在500多萬年的進化過程中酸性食物佔比很少。原始人類膳食以鹼性食物為主,飲水是天然鹼性水,鹼性為主的飲食持續了進化的500多萬年。由於地球能提供給人類祖先的飲食以鹼性為主,那麼必須遵循“適者生存法則”,自然選擇就只能讓適應鹼性飲食的DNA持續傳遞,讓不適應鹼性飲食的DNA淘汰。因此人類的DNA是按照鹼性飲食所編碼的。也就是說老祖宗遺傳給我們的DNA適應的是鹼性為主的飲食,人類數百萬年的進化過程以鹼性食物為主,就不可能產生對酸性飲食的適應性。就像食草動物,如牛、羊是不會對高蛋白、高脂肪的肉類產生適應性的。 為什麼一些人的尿酸很難排出?
下面摘錄《酸鹼失衡及治療》(第180頁)【考慮到高K+(鉀)和高HCO3-(碳酸氫根)負荷持續了原始人類進化的500萬年,這種狀態持續在每一代人的成長、發育、生殖過程,人類腎臟生理學狀態可能是排鹼的。】
人類腎臟生理學狀態可能是排鹼,現代人的腎臟主要是用來排酸。所以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現在痛風越來越多,患者超過8000萬。如果繼續以酸性飲食為主,到2022年痛風患者要超過1億人。要減少發病水平,就得恢復到鹼性為主的飲食,選擇符合遺傳特點的鹼性食物為主。才能達到自然選擇的有益人體健康的結果。 也就是說老祖宗以鹼性食物為主,我們也應該選擇鹼性食物為主。老祖宗喝的是天然鹼性水,我們也應該選擇天然鹼性水。
-
9 # 播物館
前幾天寫過的一篇關於海鮮的推送裡,我們有講到這個問題
順便把關於海鮮的百科大全給大家貼上來,供大家參考
傅老師解釋說痛風其實是由於吃到內臟含量高的食物,內臟中的嘌呤含量高,容易導致體內尿酸升高,尿酸會從血液中析出,然後以尿酸鹽的形式沉積在身體的各個關節處,從而誘發痛風。所以,建議尿酸高的人儘量不要吃動物內臟。
迴歸到海鮮,我們平時吃魚都會把內臟去掉,所以魚基本上可以吃。但是像大閘蟹,我們都喜歡吃它的蟹黃,而蟹黃是螃蟹體內的卵巢和消化腺,嘌呤含量高,不建議尿酸高的朋友食用。
不過如果你實在想要吃螃蟹怎麼辦?傅老師建議你:去吃帝王蟹!帝王蟹主要就是吃蟹腿,所以問題不大。
同時,尿酸高的朋友還要注意貝類海鮮,因為你在吃貝殼裡面肉的時就連同它的內臟也一起吃進去了哦。
傅老師溫馨提醒:
除了上面提到的這些海鮮,容易痛風的朋友也儘量不要吃以下食物!
海鮮和啤酒不能一起吃其實是針對一類特殊人群:就是上面提到的尿酸偏高的易痛風人群。
海鮮是高蛋白、低脂肪食物,含有嘌呤和苷酸兩種成分;啤酒則含有維生素B1,它是嘌呤和苷酸分解代謝的催化劑。
邊吃海鮮邊喝啤酒,造成嘌呤、苷酸與維生素B1混合在一起,發生化學作用,會導致人體血液中的尿酸含量增加,破壞原來的平衡。尿酸不能及時排出體外,以鈉鹽的形式沉澱下來,就容易引發痛風。嚴重時,滿身紅疙瘩,痛癢不止,無法行走。希望各位尿酸高的朋友切勿“貪得一時口福,吞下難忍苦果”。
在飲食中,酒和菜的組合一定要相互提攜,味道才不會喧賓奪主、互相蓋過。那大家最常聽到的酒類搭配法則應該就是:紅酒配紅肉,白酒配白肉。
海鮮就屬於白肉,例如我們最常遇到清蒸類的海味,味道醇正天然,淡雅鮮美,一瓶清淡型的乾白通常是最合適的,這種酒酒精度低,滋味清爽淡雅,酸度也較高,可以更好地襯托海鮮的鮮美,去除惱人的腥味,使肉質更加細嫩。例如勃艮第的莎布利、紐西蘭的白蘇維濃和義大利的灰品諾等都是上上之選。
另外,如果清蒸的海鮮本身就是滋味豐厚的,比如大蟹、龍蝦之類海龍王級別的珍饈,一般的清淡型乾白恐怕還是鎮不住場面,這就需要捧出濃厚型的莎當妮葡萄酒來予以搭配,口感圓潤豐厚,而且有均衡的酸味,甚至顯得強勁結實,才堪與這些海產霸王相得益彰。
但是,傅老師還是提醒容易痛風的這類人群,你們吃海鮮的時候如果一定要搭配酒的話,建議搭配烈酒,例如中國的白酒,白酒與啤酒、葡萄酒比起來,不太容易讓尿酸升高,不過還是要量力而為哦!
傅老師建議我們首先先區別一下,自己是真的是對海鮮過敏,還是因為吃到不新鮮的海鮮而導致一些過敏反應。不新鮮的海鮮因為儲存不當,會容易在肉質裡產生一些例如組織胺這樣的過敏源,引起我們身體的一些過敏反應。
但是我們現在更多在說的食物過敏,是因為我們身體對某個食物本身含有的一些特殊的物質產生的個體化過敏反應。這種過敏狀態是不管你在哪一個餐廳、用哪種料理方式、以及不管這個蝦新鮮與否都會導致的過敏狀態。例如起紅疹、面板癢、流鼻水、打噴嚏、臉泛紅等等。
當我們確定自己對某一種食物過敏的時候,要怎麼去預防它呢?傅老師說很簡單,不要吃這些食材或者儘量少吃這些食材!對,說了等於白說!如果我對蝦過敏,難道一輩子不要吃嗎?傅老師表示呵呵並順手丟給我們這群凡人一個妙招!
要避免過敏,除了在短期之內避免攝取到那些讓你過敏的食材之外,還可以透過改善你整體的飲食狀況來緩解。最重要的就是把那些容易導致身體發炎的食材,例如傅老師講爛了的白糖、大米、白麵、炒菜用的大量的氧化油等等全都降下來,同時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慢慢地,你會發現身體的對過敏的耐受度就會增加了,可能半年之後你就會發現自己適當的吃這些食物,過敏反應也不會那麼嚴重啦!
別人家的媽媽:
傅老師幸災樂禍地告訴我,確實可以補鈣,但是吃法很重要。如果是海產蝦中的毛蝦,它每100g鈣含量能達到991mg,確實相當高,能起到一定補鈣效果。
但如果是將普通蝦殼咬碎吃的話,不僅扎嘴,還真的補不了鈣!如果想要有效地用蝦殼或者貝類的殼來補鈣,建議把這些東西全部丟到破壁機裡面去攪拌,這樣殼裡面的鈣離子才會很好地釋放出來。而且這對於做海鮮濃湯來說也是非常好的提鮮法寶!
蝦線就是蝦的消化道,在蝦的背部。有的很黑,有的顏色很淡,幾乎看不出來,這個就是腸道內殘留的那啥。
說實話,它確實不算乾淨,所以通常建議去掉,但是如果不去掉,也沒多大關係,因為煮熟的過程中,蝦線裡的細菌會被高溫殺滅,是安全的,就是可能會影響口感而已。最關鍵的是我們的健康達人傅老師都不去掉!你還怕什麼?!
建議山葵醬搭配醬油。
醬油能夠提鮮味,山葵醬可以起到殺菌的效果,但是現在想要挑到真真正正的山葵醬難度真的非常高,傅老師之前有為大家詳細地介紹過如何挑選山葵醬哦,快戳→你在國內吃的芥末都是假的!詳細瞭解。
-
10 # 冉醫生科普痛風
*受邀回答該題(啤酒和海鮮一起吃會痛風嗎?),自我介紹:我是冉然醫生,現任成都風溼醫院一診主任。
我回答的內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啤酒和海鮮一起吃會痛風嗎?確實有喝啤酒吃海鮮然後痛風發作的例項。海鮮中大量含有一種叫做嘌呤的物質,它經過代謝之後會轉化為尿酸,尿酸過多會導致痛風。但實際上問題更復雜一些。
嘌呤確實會代謝成尿酸,尿酸的累積確實會導致痛風,海鮮中也確實含有相當多的嘌呤。不過,嘌呤在食物中廣泛存在,對痛風病人而言,吃任何嘌呤含量高的食物都可能引發症狀。
“吃海鮮不能喝啤酒”的原因,最常見的解釋是說啤酒中含有維生素B1,而維生素B1導致嘌呤轉化為尿酸。但實際上啤酒中的維生素B1含量非常低,而且維生素B1的吸收還受到酒精的抑制。同時,嘌呤轉化為尿酸是正常的代謝,並不是不吃維生素B1就能夠避免的。
另一種解釋是說,啤酒中的酒精在體內的代謝產物會跟尿酸競爭排出途徑,影響了尿酸的排洩。不過,不僅僅是啤酒和海鮮,吃了任何嘌呤含量高的食物再喝酒,理論上都會導致這樣的後果。酒精本來就是增加痛風風險的重要因素,跟吃不吃海鮮沒有什麼關係。
對於本來有痛風症狀的人,任何高嘌呤的食物都是應該避免的,海鮮只是其中一類,任何酒精飲料更應該避免,啤酒也只是其中的一種。對健康者來說,完全取決於自己的選擇:如果要“絕對安全”,嘌呤含量高的肉,都不應該吃;而喝酒本來就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酒精在增加痛風的風險之外,還有許多其他不良影響。吃海鮮喝啤酒,確實會增加痛風的風險,不過跟平常的喝酒吃肉相比,這一風險並不見得更大。
回覆列表
1、海鮮不宜下啤酒。食用海鮮時飲用大量啤酒會產生過多的尿酸從而引發痛風。尿酸過多便會沉積在關節和軟組織中,進而引起關節和組織發。
2、關節炎患者少吃海鮮。因海參、海魚、海帶、海菜等含有較多的尿酸,被人體吸收後可在關節中形成尿酸結晶,使關節炎症狀加重。
3、海鮮忌與某些水果同食。魚蝦含有豐富蛋白質和鈣等營養物質,如果與含有較多鞣酸的水果同吃,會降低蛋白質的營養價值,而且容易使海味中的鈣質與鞣酸結合,形成一種新的不易消化的物質。含有鞣酸較多的水果有柿子、葡萄、石榴、山楂、青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