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中德資訊

    戰爭與和平,是一對冤家,也是一對兄弟。縱觀天下古今,人類社會的發展史就是一部“戰爭與和平的交響曲”。戰爭先是破壞了和平,但是戰爭能換取更廣大、更持久的和平。

    和平時代,人類意識形態的分歧,思想文明的碰撞,地緣政治與經濟基礎衝突又醞釀著戰爭的危機,危機爆發就是戰爭。戰爭是毀滅,也是重生,和平毀於戰爭,卻在戰後得到昇華。

    歷史需要和平,也需要戰爭,二者對於人類文明的進化起著同樣重要的作用。和平年代,人們生活穩定,物質相對豐富,然而和平里也孕育著戰爭。也就是說現有的政治體制和經濟模式已不能適應人類的繼續發展,需要變革。

    但在相對落後的過去不可能依靠談判進行變革。這是因為變革以為這進行生產資料的重新分配,這將觸動既得利益者,既得利益者就展出來阻撓。唯一的打破阻撓,進行變革的方法就是戰爭。這是內部戰爭。

    還有一種是侵略戰爭。侵略戰爭不需要去分辨現存生產關係是否需要變革,侵略戰爭是外部的主動攻擊。當然戰爭發起的目的是獲取利益,這給被侵略者無疑是一種災難,但對其後代而言,或者說是將侵略戰爭放到被侵略者的歷史長河裡去考慮,又無疑是最有效的變革。如果沒有成吉思汗對歐洲的侵襲,歐洲就不會那麼早有火炮。

    殘酷的戰爭,也承載著傳播文明的偉大責任。當然這是說一般的戰爭都會促進被侵略者的社會進行變革時期文明進步。有些戰爭就不是這樣。馬克思說“一個落後的民族統治先進的民族,必然導致文明的後退。”公元前波斯帝國對雅典的入侵,都從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文明的後退。這種侵略戰爭,大大的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和生產關係的變革,因而又能更長久的維持社會和平,這就是戰爭與和平之間的關係.

    二十一世紀中戰爭與和平之間的平衡將不會取決於制訂比較有效的談判和解決機制,而是要看內部穩定、軍事準備和發生軍事衝突的情況如何避免。 雖然二十一世紀發生的戰爭是否像二十世紀的那樣血腥不好說,但是現有的國家內部或國家之間導致武裝衝突的對抗與摩擦可能性依然存在。

    要和平,就要準備戰爭!發動戰爭的人不一定是一個真正懂得和平的人,但是一個愛好和平的人應當善於發動和打贏一張必要的戰爭!

  • 2 # 大沐讀歷史

    列寧說過,和平是戰爭的喘息時期,戰爭是某些更好一點或者更壞一點和平的手段。

    人類歷史就是一部戰爭史。領導者發動戰爭為了以後的穩定統制,底層人民發動戰爭是為了擺脫現在的苦難生活。戰爭是為了求得和平。和平是為了下次戰爭做充分準備。二者永遠是相互存在的,不能獨立存在。即沒有戰爭就沒有和平,沒有和平也就沒有戰爭。

    戰爭不光我們傳統意義上的武器戰,還包括經濟戰,間諜戰,生物戰,還有現代的網路戰,輿論戰。戰爭的手段和途徑是多樣化的,但本質上都是為了和平,國家對內傳播“教導”政策,易於控制。對外威逼利誘,獲得更多利益。壯大自己以應對下次戰爭。

    戰爭是殘酷的,無知的。奴役的。和平是是自由的,是有愛的,是寧靜的。慶幸我們生在和平年代的和平國家。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一切,努力擁抱美好的未來。

  • 3 # 眼觀世界心憂天下

    戰爭與和平是既相互對立,又相互聯絡的關係。沒有戰爭,就無所謂和平。同樣,沒有和平,戰爭成為常態,這也是無法想象的。

    戰爭有正義戰爭和非正義戰爭之分。

    正義戰爭的目的恰恰是為了和平,達到以戰止戰的目的。如華人民偉大的抗日戰爭。

    非正義戰爭是為了侵略和掠奪,是破壞和平的,如二戰時德國入侵波蘭,日本侵略中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公益性崗位能不能轉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