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mr-xiguo
-
2 # 亦有所思
拍字,古為仄, 為入聲,在以下部
十一陌,陌石客白澤伯跡宅席策碧籍格役帛戟璧驛麥額柏魄積脈夕液冊尺隙逆畫百辟赤易革脊獲翮屐適劇磧隔益柵窄核擲責惜僻癖闢掖腋釋舶拍擇摘射斥弈奕迫疫譯昔瘠赫炙謫虢臘碩螫藉翟亦鬲骼鯽借嘖蜴幗席貊汐摭咋嚇剌百莫蟈繹霸霹
牆,是平聲,為下平,在七陽部,葦是上聲,在五尾部,如下
五尾,尾鬼葦卉虺幾偉韙煒斐誹菲豈匪蜚
平仄的通常規律,王力先生也說過“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也就是說,奇數位置的字可平可仄,偶數位置的字必須符合要求(你看很多格律或詞牌介紹時都會有在平字或仄字加一個括號,這個加括號的地方就意味著可平可仄),當然這只是常規情況,還有一種特例,仄仄平平仄平仄,還有拗救之說。
你說的那個對聯,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平仄是有問題,一般而言,這樣的對聯上聯一定要是平聲為結尾。我原先以為,是不是葦字與另一個字相同,但沒有找到,只能說對聯的平仄沒有那麼嚴罷了(儘管這也是事實)
-
3 # 翰林院
我是翰墨苑,我來答題。
王力先生的《詩詞格律》我也有閱讀,看到題主的問題再次翻出來研讀一下。
首先我欣賞題主的質疑精神,而且這裡真的有錯誤!
首先,錯誤不是拍,拍屬於古入聲,是仄音,和題主發的竹一樣同為仄聲,不知道題主留意竹沒有(拍,竹,笛,蝶,十,石,屋等很多字都是屬於古入聲,雖然現代漢語成為了平聲,這些應該注意。)拍在平水韻中屬於入聲部十一陌韻,竹屬於入聲一屋。
第二,牆為什麼是仄聲,首先牆並非仄聲,然而這也並非錯誤,牆字所在的位置是可平可仄的,可能題主書的版本缺乏必要的註釋才會導致題主產生疑義。(我把自己書的那一頁發一張照片,注意看底下的註釋)
所以這屬於書本缺乏了必要註釋導致的疑義,不屬於錯誤。
第三:葦不是平聲,而是仄聲(無論是新韻還是古韻)。我翻閱了同為王力先生編寫的《詩韻舉要》以及趙京戰先生寫的《中華新韻》。(見下圖)
知道了這些,我們說王力先生這裡的說法可能存在錯誤!
然而,還需要知道兩點
牆上蘆葦這裡,如果是蘆葦這樣的平仄或者是仄仄行不行?
這樣一般來說是不可以的,不僅僅是要與下面竹筍相對需要是平平或者仄平,還因為(敲黑板,冷門知識)它屬於上聯的前一句,一般來說單邊超過七字的對聯,會分為多句,它每一句的最後一個字應該是平仄交替出現的,上聯最後一個字淺,那麼葦那裡應該是平。
說到這裡我們是不是可以說王力先生這裡的寫法是錯誤的了?我覺得不然,因為還有最後一點需要考究,是不是王力先生生活的時代蘆葦的葦是讀平呢?如果我們不能明白這一點,我們的討論就屬於不嚴謹。這一點如果確定了,那麼上面關於葦平仄的說法都足以推翻!
根據王力先生生活的年代,我查閱了前到清朝後到當代的一些格律詩詞,在這裡摘錄幾首。
次仲興
清·馮相芬
蘆葦為牆麥蓋棚,風來四壁盡爭鳴。
民多菜色逢荒歲,縣號桃源負美名。
繞屋亂墳人鬼聚,噪簷凍雀雪霜清。
行來此地逾旬日,總是黃河送客程。
新秋
清末民國初·林朝崧
悵望新秋蘆葦林,滿川碎石濁流深。
南雲不散蒸餘熱,北雁初飛聽好音。
豈信炎涼更序節,轉難晴雨測天心。
西風未肯蘇人病,何處醫家起死針!
萬頃堂二首 其二
近現代·馮振
五湖名勝舊曾聞,管社黿頭隔水分。
一葦可杭猶有命,三山在望忽如雲。
愁看天畔昆岡火,怕說湖邊細柳軍。
只摘錄了三首,事實上我看到的可以確定葦字平仄的詩詞都屬於仄。
-
4 # 板沖人
:我認為不管古韻新韻都要以《新華字典》的讀音為準則,在推廣普通話的基礎上正字、正韻。我們在寫詩詞對聯時不可能為一個字的平仄去翻閱古籍。我們不必拘泥於某一個字古人怎麼讀,我們也得怎公讀。當;今時代還有哪個叫“相公、“員外””、“妃嬪”等的嗎。我建議國家相關部門權威釋出政令,也來個與時俱進。
-
5 # 開朗光束z7
語言,跟時代發展,有的過去是仄現在確是平,或中。
王力是大家,他對語言,文字,詩詞的貢獻,太大了,
回覆列表
問主所舉二例的平仄有錯訛,不知是王力先生之錯還是在出版或抄襲過程中出錯。
所列二例中的“牆、頭、腳、嘴、皮”與所注平仄與平水韻不附。“拍”為仄聲,“葦”為平聲均沒錯。
如有條件,請多找幾個版本核對一下,看問題出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