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的雜貨店

    典型的主公謀士應對。出現問題,謀士給出主公的應對,一般有上策中策下策等,供主公決策。劉備當時太危機了,諸葛亮直接給在謀士看來最優的,當然,劉備以主公角度看,否決了,然後就是表演時間。

  • 2 # 小凌說史

    因為他必須拒絕,而且必須是義正言辭的拒絕,原因有這幾個。不管是正史上,還是小說《三國演義》中的劉備都是以“仁義”著稱的,劉備不能丟棄這些追隨他的百姓,不然仁義之名全失,非但天下百姓不再認同他,而且手下的將領們也容易對他產生不滿。

    換一個角度來看,劉備是到了依附劉表後才有點兵力的,這個時候天下的百姓逐漸願意追隨他。古代有人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勞力、兵力、一座移動的糧倉,逃亡路上百姓帶的更多是糧食,一旦錢糧不足,劉備宣揚一下抵禦“曹賊”的惡行,可以跟逃亡的百姓就地徵糧。

    而且行動緩慢的百姓對於劉備來說,也不一定是累贅,因為他們可以阻擋曹操騎兵的推行速度。正史上的曹操也不會屠殺這些百姓,即使是屠殺他們,那也是拖慢了行軍的速度,所以也有些人認為劉備是虛假的仁義,帝王之術還是比較深奧的!

  • 3 # 衡洲布衣

    神所憑依,將在德矣。鼎之輕重,似可問焉!

    當年湘軍攻克安慶,放眼東南,半壁江山在握。軍威之盛,一時無兩,朝廷倚為砥柱,大有左右天下,捨我其誰之態勢。

    左宗棠寄此聯於曾國藩,半為試探,半為勸進。然國藩理學名臣,恪守綱常,不置可否。此聯上聯頗可玩味,意思是,神憑什麼保佑你?你得有德性。再看下聯就順理成章了,如果你有德性,取天下就有可能。鼎是什麼?鼎就是江山,就是社稷,就是王權。問鼎天下一句就是這樣來的。

    再回到劉備不棄百姓這個話題。

    首先來看看劉備的出身。劉備絕對是個苦出身,雖自已一再宣告自已是漢景帝玄孫,中山靖王之後,也算是漢室宗親,且不說這個身份的真假,但現實畢竟很殘酷,到他爹那一代就徹底沒落了,只是一個小吏,估計是覺得對不起先人,鬱鬱而終。

    所以自打劉備懂事起,家裡除了一個寡母,就是家徒四壁,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五尺應門之童,什麼都得自已來,那叫一個落魄,那叫一個慘。

    偏偏白屋出王候公卿,也許是祖先的血脈和基因太過於強大,亦或許是巨大的落差和貧窘的生活,母親的無助和眼淚讓他深受刺激,小小年紀的他竟有著帝王之志。

    家門口有棵大樹,根深蒂固,枝繁葉茂,正好蓋住了他家的屋項頂。有看風水的先生說,此家必出貴人。

    劉備小時候家窮,也沒什麼玩具,就和一幫鄉下孩子沒事在樹底下捉捉迷藏什麼的,累了望望樹,擦擦汗,拍拍樹幹,對著一幫孩子拍拍胸脯,說出一句與他年齡和家境極不相稱的話“我為天子,當乘此車蓋”。這就是命!

    這句話被他堂叔聽見了,又害怕,又興奮。害怕的是他這一脈已是皇室遠枝,背時透頂,如言行不慎,惹來殺身滅族之禍。興奮的是,族中子弟庸碌,祖宗有靈,誕此佳兒,門楣重興有望。

    遂不惜血本,助劉備投師遊學,備因此得到京師長安,拜在經學大師鄭玄,盧植門下,同窗好友,非為世家,即為貴胄,其中有一位了不得,就是後來雄踞燕北,與袁紹比長較短,也是常山趙子龍的老領導,大軍閥公孫瓚。這段經歷開拓了劉備的眼界和心胸,為以後的事業積攢了寶貴的資源和人脈。

    但這畢竟是後話,現在還用不上。

    劉備家貧底薄,畢業即失業,當務之急不是稱王稱帝,而是怎麼樣養活老孃,怎麼樣活下去。史稱劉備“寡言語,美衣服,面如冠玉,唇若塗朱,雙手過膝,目能自視其耳”。意思是姿容雄偉,話不多,喜歡穿鮮亮衣裳。估計這又是貴族的基因在做怪,都說貴人語遲,講究儀表,得,他都遺傳到了。再說,這麼好的胚子,不拾掇還真糟踐了。佛靠金裝馬靠鞍,在社會上混,一身行頭還是少不了的。

    問題是這都需要錢。劉備一無產業,二無背景,又不屑於去當個捕快衙役啥的,就走上了自主創業的道路,編席子和草鞋買,還天天一身的名牌,待人接物,彬彬有禮。這在市場上絕對是個另類,加之他的身世,裝扮,儀容,談吐,生意絕對錯不了。這是他的第一次自我推介,宣傳和炒作。所以說一個人的資質是與生俱來的,冥冥之中,自有註定。

    但男怕入錯行,劉備為生計邁出的這一腳,成為他一生的汙點和笑柄,在以後的爭霸歲月中,多次被群雄恥笑為織蓆販履之輩,嗤之以鼻。就象是孫悟空後雖貴為齊天大聖,威振三界,仍被罵做弼馬溫。雖說英雄不問出處,後來他們也憑實力讓恥笑他們的人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但畢竟是個遺憾和隱痛。

    話說黃巾禍起,劉備已是二十八歲了,按那時的人均壽命計算,已是高齡了,還在賣草蓆和鞋子,看到招軍榜文,又激動又傷心。激動的是機會來了,傷心的是雙手攥空拳。

    好在遇見了關羽和張飛這二位絕世憤青,劉備半炫耀身世半訴苦,鼻涕一把,淚一把當時就把這兩位給震住了,他們透過鼻涕眼淚彷彿看見王冠的光環,江山的雄偉,不禁血脈賁張,幹!說幹就幹,湊起錢糧人馬就投奔官府。

    這一路下來,力沒少出,汗沒少流,也見過幾個大場面大陣仗,可就是沒混出什麼大名堂。好不容易混個平原令還是沾了同窗公孫瓚的光。人家已是一方諸候,見老同學這份慘樣,心裡實在不落忍,順手給了他塊破地把他安頓下了,就這還給三弟張飛將上司督郵一頓胖揍給弄沒了。

    後來就開始了他的流浪生涯,那叫一個噁心,投曹操差點被砍,裝孫子給糊弄過去了。投袁紹差點被砍,花言巧語也挺過去了,最後投同宗劉表,總算消停一陣子了吧,都四十好幾了,偏偏人老心不老,三杯老酒下肚就不把自已當外人,替劉表盤算家事,這都罷了,上個茅房都要大發感慨,說什麼好日子過久了,好久不征戰了,腿上都長贅肉了,日子天天過去,年紀一天天老,功不成名不就,見天混吃等死,羞死先人了。說著說著還哭起來了,你說這不是嘴欠嗎?(“備往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散,今久不騎,髀裡肉生,日月蹉跎,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

    這一頓感慨發得劉表頭皮發炸,心想老子好吃好喝供著你,到頭來是養頭狼怎的。但畢竟是兄弟,又在席上,不好發作。只好虛言勸慰,意思是你老弟不是凡品,在許昌曹丞相都請你喝青梅酒,拉關係套近乎,還說什麼天下英雄只有你和他,其它雞零狗碎都沒放在眼裡(天下英雄,唯使君(指劉備)與操耳),你這等人物,發達是早晚的事。

    本來這只是一通場面話,可劉備不曉得是鬱悶久了還是酒上頭了,說他胖,他還真就喘起來了。話就收不住”老子這是沒本錢,若有本錢,看老子怎麼挨個兒收拾這班龜孫子(若備有基業,天下碌碌之輩,誠不足慮也)。話說完了,酒也醒了。

    劉表心裡格登一下,沒想到你心裡還有這麼大一張譜啊,你不會打我這基業的主意吧,不行,這小子留不得。加之劉表的老婆蔡夫人在他哥倆觥籌交錯的時候一直在屏風後聽著,她自從劉備到荊州就一直瞧他不順眼,總覺得此人腦後有反骨,別說婦人有時的直覺還挺靈的。聽到劉備力勸劉表把位子傳給前妻之子劉琦而不是自已的兒子劉琮,撕了劉備的心都有。這夫妻二人一個疑,一個怨,就準備把劉備做掉,要不是劉備的馬跑得快,墳頭的草都快齊人高了。

    一而再,再而三的慘痛教訓終於讓劉備明白一個道理,先天不足,也就是爹不行。

    說到拼爹,這絕不是個新詞兒,這在中國有著悠久的傳統。從三國到魏晉南北朝,那辰光還沒科舉考試,朝廷選官除了在貴族中選任大都是靠民間推舉,那時有個制度叫孝廉制度,對人的品行修養要求很高,要想當官就得先成為孝廉。

    很多讀書人拼了命的抬高粉飾自已,到後來,索性有些人直接花大價錢買通評孝廉職稱的機構和官員,爭得這個資格混到體制內。

    名利名利,有名就有利,新舊貴族最終盤根錯結在一起,最終形成了一個特殊階層一世族!他們把持綁架了社會資源,堵住了貧寒士子的進身之階。最終也形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的九品中正制,孝廉制度也最終淪為了擺設和笑柄。也最終導致了體制的紊亂,矛盾的激化和王朝的崩潰。

    雖說這制度是在曹魏後期才正式實施,但在此之前就已有萌芽和發展,那就是無家世無背景想出人頭地,不怕你再能也勢如登天。

    我們再把三國時鬧騰得最利害的那幾位挨個劃拉一遍。

    曹操本姓夏候,打他爹那一輩就改了姓,他爺爺跟朝中大宦官曹騰是鐵桿,因宦官沒有生兒子的功能,為藉助曹騰的勢力,就把自已的兒子也就是曹操他爹過繼給了曹騰,改名叫曹嵩。

    曹嵩娶妻生了曹操,父子二人就隨了老曹家的姓了。

    夏候家和曹家在朝中都是大戶,所以曹操大早就選了孝廉,年紀輕輕的就在京城任職,當上了郎官,也就是皇帝身邊的人。

    後掛職鍛練,任洛陽北都尉,也就是守洛陽北城門的官,在任上打死了違反宵禁,提刀夜行的皇帝身邊的紅人,十常侍之一蹇碩的親叔父,屁事沒有,換了別人,反了他還,憑蹇碩的勢力,百顆人頭都不夠他砍的。也就是親爺幹爺兩家在朝中勢力過於龐大,連天子都得禮讓三分,更別說身邊的太監。

    後來當上了司隸校尉,也就是御林軍中的中級將領,實權在握。再後來刺殺董卓未果,隻身逃出京師,沿途假傳衣帶詔,號召各鎮,舉兵討董勤王,十七鎮諸候無不響應,如果不是曹操的家世背景,自身履歷,不可能有如此大的號召力。

    再說袁紹袁術兄弟,說起老袁家,大家耳熟能詳的就是"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也就是說他老袁家四代人都有人做到三公的高位。

    三公是指太傳,太尉,司空,是最高的官職,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為百官領袖,這顯赫的家世在當時可謂是絕無僅有,空前絕後,幾輩子那得積攢多少人脈和人氣?那真是天子之下第一家,在朝野那是一呼百應,說一不二。

    董卓禍亂王綱,草菅百官,除了幾個不怕死還真的死了如伍孚,丁建陽之輩,大都噤若寒蟬,任其宰割魚肉,只有中軍校尉袁紹看不下去敢公開和董卓叫板,董卓還不敢把其咋的,任其回到冀州,後為籠絡他還任其為渤海太守。

    為甚?就是因為袁家“四世三公,海內人望”。說白了就是天下讀書人和做官的人的精神領袖,如果隨便動他家的人那無疑是與全天下計程車子和官員為敵,憑他董卓如何暴虐,即便可以廢立天子,但這個險他還是不敢冒。因為他還是有些政治頭腦,這筆帳他算得清。從他善待另一個讀書種子蔡邕就知道。袁紹的家世背景誰人比得?

    再來說說孫權,孫權打他爹孫堅那一輩起,老孫家就開好發達了。

    要說還是那句話“英雄本無種,男兒當自強”。孫堅就是這樣一個人物,敢冒險,敢玩命。

    他當初只是個錢塘小吏,有一次外公幹遇見一群強盜打劫商船,孫堅隻身一人提刀上岸,又喊又叫,還連連往後招手,看起來象在招人馬上來,排兵佈陣,賊人畢竟做賊心虛,看這陣勢,撒丫子就跑。商人的貨物和性命都保住了,這可了不得,一傳十,十傳百,把孫堅的智勇傳得神乎其神,官府也知道了,一路提拔,直至當上了長沙太守,儼然已是一鎮諸候。到了曹操袁紹起兵討董那辰光,孫堅率部會盟,由於勇猛過人,被委為討賊先鋒,打得董卓放棄長安,挾天子百官逃往洛陽,孫堅立下了收復京城的頭功,還恢復了董卓放火燒燬的宗廟,先帝陵墓和宮殿,更不得了的是找到了傳國玉璽。這運氣,這功勞令袁紹和各鎮諸候眼紅得了不得。

    袁紹心想,再這樣下去,我這盟主就是個擺設。

    孫堅那一頭心也熱得發燙,該不是老孫家有帝王之份了吧。袁紹的老弟袁術當的是糧草官,就開始玩陰的,斷了孫部的供給。

    皇帝都不差餓兵,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孫堅的部隊本來就仗打得多,路跑得遠,飯量也特大,這下可要了命,軍心開始不穩,屋漏偏遭連夜雨,又被董卓殺了個回馬槍,偷了營,劫了寨,死人死了老鼻子了。

    孫堅從死人堆裡爬出來去找袁紹論理,要找袁術拼命,可袁紹擺明了是胳膊肘往裡拐,拉偏架。孫堅這個氣啊,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這不身上還揣著塊傳國玉璽嗎?正好,老子回江東招兵買馬,另起爐灶,你不給老子飯吃,老子自已煮飯吃,等吃飽了養壯了再找你理論。

    說幹就幹,袁家兄弟又不敢強留這隻在氣頭上的江東猛虎,又陰了一把,徹底把孫堅陰回了姥姥家。

    他們暗地給荊州牧劉表去了一封密信,又是恐嚇又是利誘,一句話,在孫堅回家的路上打悶棍。

    劉表一腦糨糊,經不起袁家兄弟這一頓忽悠,就真在半道上擺了孫堅一刀。孫堅死的那叫一個慘,被亂箭射了個通體透亮,被石頭砸了個腦漿迸裂,這還不算,連屍體都被劉表的手下搶去了,準備示個眾再送到袁紹那請賞。

    虧得黃蓋,程普,韓當一幫子兄重情重義,拼死衝殺,在亂軍中抓住了劉表的親信愛將黃祖,才換回孫堅的屍體,撤回江東。孫堅英雄一世,臨了落了沒下場。未完待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日本的質子治療技術是什麼?有人知道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