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付凱91458867

    讀史使人明智,歡迎各位讀者收看本期的文章,希望您能有所收穫。楚漢之爭的片尾曲項羽,在烏江自刎後,竟然有一小兵因為砍下了項羽大腿而獲封為列侯,小兵就是楊喜。項羽雖然勇猛過人,可卻寡不敵眾,自刎於烏江。難道說這小兵楊喜毫不費力就拿下的功勳封為列侯嗎?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雖然這楊喜雖是武將出身,但這後世子孫卻個個不凡。在楊喜捨命拼搏拿下這封賞之後,後世的子孫們也十分爭氣。整個家族的子孫們文武雙全、全面發展。後代子孫出了不少的名臣將相,甚至還有子孫當上了開國皇帝,還有許多傑出的政治家、教育家、大將軍,可謂是人才輩出。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他的家族如此興盛呢?首先就不得不提這風水玄學之事。按說這楊喜的才能一般,祖上也沒留下什麼顯赫產業。

    可是他究竟是如何改變命運的呢?原來這楊喜成在這戰亂之時救下一名老人,這位老人可是十分了得,是一位風水大師呀。這位老人也是有恩必報,便願意為楊喜改變命運。可這這算來算去,這個年輕人實在是十分一般。一生也就餓不死,就能撿個破爛兒了。這個年輕人一聽說我的確只能什麼都撿別人剩下的,可要幫我想個方法呀。於是,這個老人就為楊喜指了一條看起來十分不明智的道路,去投靠那個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劉邦。

    這個年輕人覺得這老人實在是不靠譜,這劉邦怎麼看也沒有什麼好前途。就沒聽過他打贏過,但是這楊喜還是覺得,反正自己沒地方去,不如去拼一把,就去投靠了劉邦。這楊喜跟隨著劉邦,別的本事沒學會,倒是學會了一件逃命的本事。是劉邦走到哪,他跟在哪兒。最終,終於等到了改變命運的機會就是,項羽自刎之時,砍下了項羽的一條大腿。這可並非運氣能成的,要知道這項羽戰鬥力如此之強,即使是在強弩之末之際,仍然擊殺漢軍幾千,不是楊喜逃命本事強,估計早就馬革裹屍了。

    這個故事聽起來像是天方夜譚,但是,這命運確實給了這個小人物一個崛起的機會。而他也抓住了這次機會,在這之後,楊家後代可以說是人才輩出、風光無限。他的子孫後代。不是作為朝廷的國家棟梁,就是成為鎮守一邊的大將,甚至還出現了一位,聲貫古今的大文人楊震。雖然有風水故事,這位算命先生為楊喜找了一塊,能夠綿延家族、興旺發達的風水寶地,但是小編卻不這認為,是楊氏家族所有族人的努力。

    自古以來,帝王多為自己選好風水寶地,可是這子孫後代任然葬送了大好河山。因此小編認為楊氏家族,之所以新興旺發達的原因有三。原因第一。是楊喜的後代們自身的努力。因為子孫後代知道自己的祖先是如何發達的,深刻的理解到這天上掉餡餅的事情是再也不會有的,必須依靠自己的勤奮努力才能有所成就。所以楊氏家族非常有危機感。時刻鞭策後代勤奮努力。原因第二是楊氏家族十分注重,姻親的選擇。

    自古以來,娶個好女人能夠家庭旺三代。楊喜的後代竟然是司馬遷的女婿。不但能夠深受司馬家族的影響,而且為楊氏家族的繁榮,助力不少。這原因第三就是楊氏家族非常注重自身後代的培養,從小就為子孫後代規劃了正確的人生道路。因此,這些才是楊氏家族興旺千年的秘訣。

  • 2 # 尋根拜祖

    根據《史記》記載,公元前202年,項羽兵敗垓下,被灌嬰追擊至東城(即安徽定遠),陷入重重包圍之中。

    項羽的落幕,《史記》有幾個版本。民間流傳最廣的是,烏江邊項羽面對“故人”呂馬童,說漢王不是以萬戶換我的人頭嘛,乾脆送你一份大禮,言罷自刎。另一種說法是,項羽根本沒機會跑到烏江,就在東城(離烏江120公里),被楊喜、王翳、呂馬童、呂勝、楊武五人“叢戟攢擊”而死。

    但不管哪一種說法,楊喜、王翳、呂馬童、呂勝、楊武五人,因追殺項羽獲封諸侯的結論是一致的。其中呂馬童封1500戶,王翳封1700戶,楊武封700戶,呂勝封1500戶,楊喜封1900戶赤泉侯。

    不大清楚,為何五人獲封差距那麼大,最多的楊喜是最少的楊武兩倍多。猜測有可能楊喜是這五人的領導,有指揮之功。因為《史記》中有楊喜時為“郎中騎”的字樣,不是一般的小兵。

    古代因為斬殺重要對方將領,獲得封侯的事例很多,五人分享斬殺項羽之功,一千多戶的封爵其實一點都不顯眼。可是楊喜的1900戶封侯,竟然成了楊氏家族的起點,782年後,他的第二十世孫楊堅,宣佈建國稱帝,改國號為隋。

    西漢時期:三得三失侯爵

    楊喜封侯那一年是是公元前202年,八年後的漢惠帝元年,楊喜就被奪爵為民,原因不詳。好在第二年,漢惠帝又下令復楊喜侯爵。

    人說富不過三代,楊喜差點“侯,自我得之,自我失之”,富貴來得快去得也快,這個不詳的徵兆,預示了楊氏家族的興旺之路一定不平凡。

    果然,赤泉侯僅僅傳到楊喜的孫子楊殷,就在“酎金事件”中再次被奪封。“酎金事件”其實是漢武帝故意找茬,以侯爺們向高帝廟獻金,成色不足為由,“批量回收”爵位的把戲而已。

    其實每位嗣爵的後代都很清楚,繼承來的爵位早晚失去,否則皇家的那點土地不夠封。收回來的土地,皇帝好再拿它作誘餌,哄騙新人為他賣命。

    楊殷的親家很有名,叫司馬遷,司馬遷的女兒嫁給了楊殷的兒子楊敞,生子楊忠和楊惲。司馬遷的《史記》能得到流傳,外孫楊惲功不可沒。

    楊家沒落的時候,楊敞(楊喜的曾孫,楊家第四代)成了關鍵的轉折點。楊敞在漢昭帝時期,因為在支援霍光,廢劉賀有功,重新為楊家謀回了爵位。不過這次不叫赤泉侯了,而是安平侯。

    安平侯爵位傳到楊敞的孫子楊譚(楊家第六代),又出了變故。這次問題出在楊惲身上,楊惲一生懷才不遇,對皇帝口生怨言,結果被人告發,落得身首異處。楊譚受累於叔叔楊惲,被漢宣帝奪爵為民。

    自楊喜開始,楊家在西漢三次封爵,三次被奪爵。表面上看,楊家又回到了原點,其實不然,從楊敞開始,楊氏家族已經積累了相當厚的家族勢力,所以,楊氏一般以楊敞為第一代祖。

    東漢時期:四世三公

    楊譚的兒子楊寶(楊家第七代)是個隱士,西漢末年世道不太平,楊寶甘於隱居做學問,是《尚書》歐陽派的名家。

    楊寶的兒子楊震(楊家第八代),又為楊家帶來新一輪輝煌。漢安帝時期,年過五旬的楊震出仕做官,一直做到司徒(即丞相)。不過,東漢跟西漢不同,西漢丞相必封侯,東漢丞相不大值錢,所以楊震沒有等到封侯機會。

    楊震繼承了父親清廉自守的風範,所以他屢屢得罪權貴,晚年不幸遭受排擠,被迫飲鴆自殺。

    從楊震開始,楊家子孫累世高官,他的次子楊秉(楊家第九代),孫子楊賜(楊家第十代),曾孫楊彪(楊家第十一代),連續四代人出任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也就是世人豔羨的“四世三公”。

    其中楊賜被漢靈帝冊封為臨晉侯,這是楊家失去侯爵240年後,第一次再獲獲侯爵。不過,十幾年後的建安十一年,繼任臨晉侯楊彪,因為得罪了曹操,被罷職奪封,又丟掉了爵位。

    楊震的後輩中,還有三個人值得交代。

    一個是楊震的三子楊奉,有考證說,他就是北宋名將楊繼業的先祖。第二位是楊震的曾孫楊眾(楊賜之侄),因為追隨漢獻帝東歸洛陽,被封蓩亭侯。這是楊家一門,既臨晉侯之後,第一次同時出現兩位侯爵。第三位值得一提的就是楊彪之子,大名鼎鼎的楊修(楊家第十二代)。

    隨著楊震的崛起,以及楊震的子孫們集體雄起,楊氏家族成了弘農最具勢力的豪門家族,並由此向門閥集團行列跨越。

    魏晉時期:四處開花

    魏晉時期,弘農楊氏有兩大特點:一是四世三公的輝煌不再,二是家族勢力空前強大。

    這段時間,從表面上看,楊家再也沒有出現三公高官,但是二千石高官數不勝數。比如楊準、楊髦、楊嶠等。楊氏已經長成了一棵參天大樹,楊家子孫枝繁葉茂,很多人的準確譜系已經很難考證。

    造成這個局面的歷史背景,來自於兩個,一是曹操對楊氏、袁氏、荀氏、陳氏等豪門士族集團的嚴厲打擊,導致這是豪門士族很難走向權力的核心層。二是豪門士族向門閥壟斷勢力發展的趨勢不可遏制,尤其是曹丕對豪門士族的妥協,讓楊氏等豪門家族,逐步把持了地方勢力。

    南北朝時期:步入門閥

    西晉滅亡後,北方進入五胡十六國及北魏時期,弘農楊氏再次迎來蓬勃發展期。

    楊氏第十五代楊鉉,五胡十六國時期任北燕北平太守,其子楊元壽任北魏武川鎮司馬,並將其近支家族搬遷到武川。

    武川鎮,就是北魏八柱國的發祥地,在這裡楊元壽的玄孫楊忠(楊氏第二十代),憑藉家族底蘊,以及個人的忠勇,受到北魏權臣宇文泰的賞識。楊氏家族開始與宇文氏、獨孤氏、李氏等豪門士族通婚,逐步形成以八柱國,十二將軍為代表的北方門閥集團。

    楊忠就是十二將軍之一,開府儀同三司,封陳留郡公。北周建立後,楊忠又因戰功,升任柱國將軍,楊氏從此成為北方最有勢力的門閥豪族。

    楊忠去世後,其子楊堅繼任父爵。楊堅出色的政治才能,獲得了北方門閥士族集團的擁戴,於開皇元年,正式廢掉外孫北周靜帝宇文闡,登基稱帝,改國號為隋。

    結束語

    楊氏從楊喜斬項羽,獲封赤泉侯開始,橫跨西漢、新朝、東漢、三國、魏、晉、北魏、西魏、北周九朝,歷經782年的時間旅行,終於將一個普通的小門戶,打造成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家族之一,並完成了楊氏家族的巔峰之作——大隋帝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薛之謙最近有哪些新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