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音樂小妖

    大阿哥胤褆身為康熙的兒子,只能說是他一輩子的悲哀,而這一切只是因為他並非嫡子,身份上面所帶來的差距直接讓大阿哥這輩子都跟太子之位沒有一毛錢關係。

    如果說你沒有機會得到一千萬,或許自己也沒有什麼念想,就像一個普通人一樣生活,幸福的小日子其實過的很開心。

    但是身為大阿哥的胤褆卻跟因為嫡庶之分,直接斷掉了自己未來的根基,於是大阿哥胤褆開始鋌而走險。

    雖然使用的方法讓人啼笑皆非,但是這也算一種無聲的反抗吧,或許在自己的內心當是有用的。

    只是沒想到就這麼一個暗中的舉動,還是讓人給告發了,於是大阿哥胤褆詛咒太子的事件就出現了。

    如果這件事發生在現代,最多就是一句道德上面的問題,連刑法都觸及不到。

    但是在古代卻不一樣,可能是因為他們更相信鬼神吧,所以這種看似簡單的詛咒,很有可能會成為害人的工具。

    說實話當這一切被暴露出來後,當時大阿哥胤褆就傻眼了,原本自己只是一個庶子,雖說是皇長子,但是在身份上面沒有一毛錢的優勢。

    也許康熙為了杜絕後宮當中再出現此類事件,直接拿大阿哥胤褆開刀也說不定。

    這個時候,身為大阿哥胤褆的生母惠妃坐不住了,直接到康熙面前表示應該將自己的親生兒子胤褆給殺掉,來個殺一儆百。

    當時康熙腦子就不夠用了,說實話康熙的腦子決對跟笨蛋沒有什麼關係。

    可以說康熙是一個相當聰明的聰明人,但是聰明人都有一個毛病,就是自行腦補。

    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一定要腦補出一大堆的陰謀詭計來,不然的話就顯得自己不夠聰明。

    所以當惠妃直接表示要殺掉自己的兒子時,康熙就開始亂想了,難道說大阿哥其實是為某個人背黑鍋?

    而這個人一定又跟惠妃有關,而惠妃又是大阿哥的親生母親,難道說這件事其實是某個人在背後搞鬼,然後惠妃為了保護幕後的某個人,只能痛下絕心將自己的兒子給犧牲掉?

    要知道康熙的兒子們個個都不是什麼省油的燈,不然也不會出現所謂的九子奪嫡,但是很多事情你想得越多,所得到的結果就越亂。

    尤其是當時的皇宮當中,皇子們都眼巴巴的盯著太子之位,大阿哥身為一個庶子,就算太子的地位不保,也輪不到他呀。

    雖說這些皇子們之間所謂的親情並不怎麼樣,但也不能說完全沒有,如果大阿哥只是代人受過的話,反正他也得不到太子之位,被人用來當槍使也很正常。

    不得不說聰明人的想法就是跟普通人不一樣,當這些前因後果全部擺在康熙的面前時,康熙就開始不淡定了,自己的大阿哥一定是為自己的某個兄弟背了黑鍋。

    但是大阿哥哪怕被自己降罪,也沒有把幕後的主使供出來,這也說明大阿哥從某種方面也很念舊情。

    而康熙身在帝王家,最缺少的就是所謂的親情,到如今從自己的大阿哥身上還能看到一點親情,也說明自己的教育不算很失敗。

    而惠妃直接表示要將自己的親生兒子給殺掉,這算不算是殺人滅口呀,可是這件事都已經發生到要惠妃殺人滅口了,惠妃是不可能說出實情了。

    所以康熙就將大阿哥直接削爵囚禁,其實也是變相保護,其實只要從太子之位這個旋渦當中走出來,才是真正的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於是原本一個很簡單的案子,直接讓聰明人給想複雜了,而大阿哥保住了自己的性命,並且為大清的開枝散葉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連繼生了二三十個孩子,只能說大阿哥為皇家的子孫昌盛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 2 # 張生全精彩歷史

    惠妃出身於滿洲正黃旗的名門望族納蘭家族,其父為正五品郎中索爾和,其兄納蘭明珠由於在擒鰲拜一事上立有功勳,因此深得康熙器重,是朝中權傾朝野的重臣。

    (惠妃劇照)

    惠妃秀美端莊,性格醇良。再加上出身貴重,因此初入宮時便得到康熙的寵愛。起初被封為格格,此後不光育嗣有功,而且還幫助孝誠仁皇后協理後宮,因此很快被封為惠妃,居四妃之首。

    惠妃一生先後生育了兩位皇子,其一為承慶,還一個就是胤褆。

    承慶早夭,胤褆便成了惠妃唯一的兒子。

    要知道,想在後宮中鞏固地位,光有皇帝的寵愛還不夠,必須母以子貴,才可能有個好歸宿。所以,胤褆是惠妃的希望,惠妃能不疼愛他嗎?

    但是在康熙四十七年下半年,惠妃卻上書康熙,表示胤褆自幼不孝,請求正法。也就是說,惠妃要求康熙殺死胤褆。

    惠妃為什麼會有這樣反常的舉動呢?

    這就要說到康熙年間的“九子奪嫡”了。

    康熙一生有35個皇子,活到成年的有24個皇子。

    本來早在康熙十三年,康熙就將幼年喪母的嫡子胤礽立為了太子。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在胤礽30多歲時,康熙依然身康體健。這讓久居太子之位的胤礽,和以他為中心的太子黨們漸漸沉不住氣了。

    胤礽的表現很快落到其他皇子眼裡,於是大家紛紛在康熙面前打小報告。再加上胤礽的確品德有失,且有越位之舉,這讓康熙對他非常不滿意。最終在康熙四十七年廢黜了他的太子之位。

    胤礽被廢后,諸皇子開始了奪嫡之爭。

    (胤褆劇照)

    這些皇子,論身份都是庶出,誰也不比誰貴重。這讓胤褆覺得自己謀奪儲位的機會最大,為什麼這樣說呢?

    一是,胤褆居長,是皇長子,按傳統的 “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繼承製來看,他是很有資格被立為太子的。

    二是,大學士明珠是他的叔父,在前朝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三是,胤褆是諸皇子中,武功最高的一個。康熙出巡,胤褆都作為近身侍衛守護康熙,因此康熙對他也頗為信任和寵愛。

    有了這些條件後,胤褆開始四處拉攏朝臣,並在康熙面前積極表現。

    然而胤褆的表現,卻偏偏給他帶來了禍事,從而讓他成為第一個被剝奪繼承權的皇子。

    那麼 他都做了些什麼呢?

    一是,推薦皇八子胤禩。

    胤禔曾向康熙舉薦皇八子胤禩。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胤禩雖非惠妃所生,卻由惠妃所養。因此胤禔和胤禩關係非常密切,假若胤禩能夠登上大位,他必因擁立之功飛黃騰達。

    (胤禩劇照)

    二是,為胤禩製造輿論。

    當時順承郡王布穆巴推薦了一個叫張明德的術士給胤禔。胤禔又把張明德推薦給了胤禩,結果張明德忽悠胤禩,說他“丰神清逸、仁誼敦厚、福壽綿長、誠貴相也”。也就是說胤禩將來是要做皇帝的。

    胤禩聽了這話,自然高興不已,便把這話告訴了胤禔和皇九子胤禟。

    誰知,胤禔不知何故,竟將此事上奏康熙,並表示願意替康熙除掉廢太子胤礽。

    看起來,胤禔始終都在為胤禩謀劃奪太子一事,但是康熙卻能從表相看到事情的更深處。

    康熙認為,胤禔有殺太子之心,同時他又故意把胤禩搬出來,其目的就是要把殺太子的罪名算到胤禩的身上。

    這樣一來,揹負殺兄之名的胤禩,想要在奪嫡中取勝,便很難不受人詬病了。

    康熙看出胤禔的險惡用心,震驚之餘,對胤禔更是再難寵愛。因此胤禔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也就一落千丈了。

    就在此時,皇三子胤祉向康熙揭發,稱胤禔勾結巫人,用巫術鎮魘太子。

    經過調查,還真讓康熙找到了物證。

    (康熙劇照)

    謀殺太子這可是殺身之罪,胤禔的結局也是看得見的兇險。

    就在胤禔被囚禁以後,惠妃在絕望中,向康熙呈書,表示胤禔自幼不孝,懇請將他就地正法。

    惠妃的舉動讓康熙不由動容。

    畢竟,養不教,父之過。

    康熙不能不反省自己在教育皇子時的欠缺之處。

    這樣一想,也就滅了大半怒火。於是他只是把胤禔革職削爵,幽禁於府邸高牆之內算了。

    說起來,這也就是惠妃的一招“苦肉計”。惠妃這樣做,不僅救了胤禔一命,還讓胤褆後來也避過了雍正的清算。

    這樣的結果,比起胤禩和胤禟等人,已經是最好的結局了。

    可見,惠妃的確不光有容貌,在保護兒子方面,也是強於其他妃子的。

    (參考史料:《康熙起居注》《清史稿》等)

  • 3 # 溪羽

    慧妃,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康熙皇帝的妃嬪,其實從最終的結果來看慧妃真實意圖不是要殺自己的兒子,而是上演的一出苦肉計,置之死地而後生,為了保全自己的兒子

    慧妃在後宮多年,看過甄嬛傳的應該都知道後宮生存的智慧,慧妃自然也不例外,慧妃對於康熙的性情十分了解,康熙雖然是皇帝,代表著巍巍不可窺探的皇權,但也是一個十分疼愛自己孩子的父親,康熙十分重視皇子的教育,所以康熙的兒子們都十分優秀,這也是九子奪嫡的原因(兒子都很優秀,雖也不服誰);慧妃整的這一出,自然會觸動康熙皇帝,自古以來都有養不教父之過的說法,康熙不得不要反省自己在教育皇子方面的欠缺之處,這樣以來他也不忍心殺了自己的親生兒子,最後只是革其王爵,終身幽禁,大阿哥胤褆得以保全了性命

  • 4 # 正說清代十二朝

    清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太子胤礽首次被廢,一直覬覦皇儲位置的皇長子胤褆,成為了康熙皇帝最為信任的皇子,命其“善護朕躬、看管胤礽”。康熙皇帝此舉,讓本身就擁有年齡居長優勢的皇長子胤褆,陡生奪嫡之意,甚至認定此為“欲立己為皇太子之意”。

    如此情形下,皇長子胤褆會有何種瘋狂舉動,可想而知。《清史稿·列傳七·諸王六》記載了皇長子胤褆在此期間的具體舉動:

    四十七年九月,皇太子允礽既廢,允禔奏曰:“允礽所行卑汙,失人心。術士張明德嘗相允禩必大貴。如誅允礽,不必出皇父手。”允禔用喇嘛巴漢格隆魘術魘廢太子,事發,上命監守。尋奪爵,幽於第。

    除了早先用魘術詛咒陷害胤礽,皇長子胤褆甚至試圖“聚集黨羽,殺害允礽”。對於皇長子胤褆“兇頑愚昧、不知義理”的瘋狂言行,康熙皇帝自然會將其認定為“不諳君臣大義、不念父子至情”的亂臣賊子,認為其所行乃系“天理國法、皆所不容者也”。

    康熙四十七年十月,因皇長子胤褆“素行不端、氣質暴戾”乃至“厭咒親弟及殺人之事、盡皆顯露”,其生母惠妃向康熙皇帝提出了一個令所有人震驚的奏請:奏稱其不孝、請置之於法。

    惠妃那拉氏雖然育有兩位皇子,但因長子承慶早夭,皇長子胤褆實際上是惠妃唯一的兒子。拋開皇長子胤褆能為惠妃提供強大的後宮生存依靠不言;所謂“虎毒不食子”,惠妃為何如此狠毒,竟然請求康熙皇帝誅殺獨子?

    其實,這只是惠妃那拉氏看準了康熙皇帝“固不忍殺之”的心思後,上演的一出“苦肉計”,目的很明確——自保、救子。

    身居後宮主位,惠妃必須拿出“明辨是非、深諳大義”的正面態度

    康熙四十七年的康熙後宮,三位皇后已經崩逝,溫僖貴妃也已經薨逝,身居“四妃”之首的惠妃那拉氏在後宮之中的地位最高,也實際行使後宮主事之權。再加上惠妃雄厚的外戚勢力依仗,讓其在康熙皇帝心中擁有了其他妃嬪無法比擬的地位和影響。

    也就是說,此時的惠妃那拉氏是距離皇后之位最近的妃嬪,如果康熙皇帝不顧念“克後”嫌疑,甚至很有可能會將其扶正為後宮之主。如此顯赫的後宮地位,迫使惠妃只能拿出“明辨是非、深諳大義”的正面態度,才能服眾,才能讓康熙皇帝認可。也只有拿出此等正面態度,讓能讓自己的“苦肉計”實施成功。

    “兵行險招”,當時的情形下,惠妃也只能用一出“苦肉計”救子

    就康熙皇帝來看,皇長子胤褆的罪行不單單在於“素行不端、氣質暴戾”,甚至也不在於“厭咒親弟、及殺人之事”,而在於其挑起了奪嫡之爭,讓康熙皇權受到了實質性威脅。就此來看,後金政權時期的褚英、皇太極時期的莽古爾泰乃至順治朝時期的阿濟格都是前車之鑑,都是康熙皇帝能將皇長子胤褆立即處死的參考依據。

    如此形勢之下,如果惠妃主動為其求情,或者會適得其反,不但會令康熙皇帝對其徹底失望,甚至會堅定康熙皇帝處死皇長子胤褆的決心。與其如此,倒不如“反而其而行之”,主動請求康熙皇帝誅殺親子。

    惠妃此舉,能達到多個目的:

    1、惠妃長子早夭,皇長子胤褆乃系其獨子,這勢必會讓康熙皇帝心有不忍;

    2、惠妃的“深明大義、明辨是非”會讓康熙皇帝感念夫妻情分,饒過胤褆;

    3、惠妃請求說明的“胤褆自幼多有不孝之舉”,也讓本就不忍誅殺胤褆的康熙皇帝找到了“命胤褆於生母居所思過”的下坡理由。

    更重要的是,就皇長子胤褆所犯下的諸多罪行來看,其生母惠妃也負有不可推卸的“教養之責”。如果惠妃不及時向康熙皇帝拿出“請誅”態度,救不了兒子不說,就連自己也會被康熙皇帝予以嚴懲。也就是說,惠妃這一出“苦肉計”,非但救了胤褆,還悄無聲息地完成了自保,可謂一舉兩得。

    後記

    從皇八子胤禩獲罪時,康熙皇帝明確發出的“如有一人稱道汝好,朕即斬之”的說明來看,向暴怒之中的康熙皇帝求情,絕非明智之舉。在康熙皇帝身邊侍奉已久,對其脾氣秉性極為熟悉的惠妃那拉氏,自然不會主動觸這個黴頭。相反,此時的惠妃以一出“苦肉計”,既完成了自保,又成功引得康熙皇帝“心生不忍”,保全了皇長子胤褆,聰慧非常,可見一斑。

    事實證明,惠妃的“苦肉計”收到了最理想的效果,康熙皇帝雖然下令將胤褆“著革去王爵、即幽禁於其府內”,但直到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皇帝於臨終之際也沒忘了對其的保全,下令“豐其衣食,以終其身”。如此重罪,換得如此懲處,也算得善終矣。

    參考文獻:《清實錄·列傳七·諸王六》、《清實錄·聖祖實錄》、《康熙起居注》

  • 5 # 青燈問史

    大阿哥胤褆的母親惠妃出身十分低微,名份始於答應之後,可見有多低。惠妃的父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郎中,叫索爾和,和宰相明珠的父親尼雅哈是堂兄弟,他們的祖父是一個人,名金臺石。所以,惠妃和明珠也算是同祖的堂兄妹,一榮俱榮,明珠崛起後,胤褆的母親跟著被康熙晉封,最終為惠妃,為妃級之首。

    惠妃的出身決定了他對胤褆的教育是現實而真實的,她從小就教育他勿安天命,無論何事均要努力爭取。

    但是胤褆身為皇長子,大概性子太急了點,做出許多讓康熙氣憤的事情,比如說詛咒太子胤礽。

    這件事的過程簡述是這樣的:為了爭取儲君之位,胤褆不知在哪裡找來三個蒙古喇嘛,躲在胤褆的府上耍詛咒之術,意圖謀害太子胤礽。隨著太子第一次被廢,胤褆感覺自己的機會來了,就多方組織謀求儲君之位,甚至會錯意,上書康熙要求自己動手殺了胤礽,沒想到康熙大怒,直接斷了他的念想。這時候,三阿哥胤祉揭發了胤褆利用喇嘛詛咒太子胤礽的事,康熙在胤褆府中查出並人贓俱獲,胤褆被康熙永遠圈禁。

    面對兒子胤褆遭受天禍,奇怪的是其母惠妃並沒有站出來保護胤褆,甚至指責胤褆行為不孝,要求康熙殺了他。虎毒尚且不食子,為什麼惠妃要這麼做?

    首先說惠妃的為人。惠妃那拉氏之所以能從地位低賤的答應之後的庶妃最終能晉升到惠妃,不僅僅是因為明珠的關係,因為那拉氏得到康熙寵幸的時候明珠還沒有崛起。惠妃為人低調持重,性格和善,人緣很好,這才是她深得康熙寵愛的主要原因,所以,她對康熙十分了解。時間長了,雖然惠妃人老色衰,但是對於宮廷之事,也深為透徹。惠妃的為人決定了她的處事方法,一定不是《康熙王朝》裡面那個不懂康熙心情,嘴碎嘮叨的妃子。

    第二則是瞧準了康熙的性格心性,反其道而行之。惠妃這樣做的目的,並不是要將自己的兒子置之於死地,相反,他是摸準了康熙的性格心性,反其道而行之,實則是要保護胤褆。康熙作為父親是愛兒子們的,最不願看到的是兒子們因為爭奪儲位自相殘殺,就算胤褆有殺了胤礽的想法,但是畢竟沒有實現,康熙始終是不會殺自己的兒子以落下殺子的罪名的。所以,惠妃心裡明白,要求殺自己的兒子只是讓康熙有個臺階下,其實康熙是不會殺子的。

    正所謂你要求罰得越重,表明的心跡越明白透徹,康熙反而會罰得越輕;你要求得越多越是保護,康熙很可能罰得越重。胤褆雖然終生圈禁,只是失去了參與政治的權力,日子還是過得很好,史書記載他專心造人,成為康熙兒子中產子最多的皇子,遠離了政治中心的胤褆,不知道會不會感謝他的母親惠妃。

    真是皇宮裡長大的女人,對帝王之術多少都有些參透悟性,惠妃能從答應之下的庶妃混到妃位之首,不是沒有理由的。

  • 6 # 浮生若淺

    大阿哥胤禔是康熙帝的長子,因為在胤禔之前,康熙帝的四子皆早夭,因而胤禔是實際活下來最長的兒子。生母是惠妃納喇氏,初為康熙帝庶妃,為康熙帝生下2子(一子夭折)後,康熙十六年被晉為惠嬪,二十年晉惠妃,是當時後宮的四妃之首,排位高於宜妃、德妃、榮妃。

    惠妃的生父是正五品郎中索爾和,這個官位出身實在不高,所以她初進宮時僅為庶妃,但她和納蘭明珠卻是有著關係的。

    納蘭明珠是康熙帝除鰲拜後,深得康熙帝倚重的大臣。納蘭家祖上和愛新覺羅家族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算起輩分的話,明珠是康熙帝的堂姑父。而惠妃的父親索爾和與明珠是堂兄弟關係,因而對大家族來說,納蘭明珠在前朝深得康熙帝倚重,惠妃對納蘭家來說,無疑就是後宮中的勢力了,惠妃若是得寵,對納蘭家來說也是一種助力,反之惠妃也可能因為納蘭家的受倚重,在後宮過的更好。

    但是對惠妃母子來說,有個十分尷尬的情況。胤禔是康熙帝長子,但是卻不是嫡長子,他的二弟胤礽(赫舍裡皇后所生)才是康熙帝捧在手心裡的嫡子,甚至冊封為太子。作為長子,因為不如這個弟弟身份貴重,與太子之位失之交臂,作為哥哥,卻向自己的弟弟低頭行禮,對於能幹聰慧的胤禔來說,他怎麼能服氣,怎麼能甘心臣服於胤礽。所以成長過程積壓的不滿情緒,終究是爆發了。

    康熙四十七年,皇三子胤祉向康熙揭發:皇長子與一個會巫術的人有來往。經查,發現胤禔用巫術鎮魘胤礽,陰謀暗害親兄弟,並有物證。這讓康熙帝十分憤怒,而在此時,胤禔的生母惠妃做了一個舉動:她向康熙請奏,稱胤禔不孝,請求將他正法。乍一看,可能大家覺得惠妃太心狠手辣,有些絕情。但細細琢磨,這個陪伴康熙多年的女人,是比較瞭解康熙帝的性情的,所以她用這招“置之死地而後生”,就是摸準了康熙帝的脾氣,他是不忍心殺了自己的親生兒子的,因此最終令革其王爵,終身幽禁。

    兵行險著,最終保住了兒子的命。雖然最後被圈禁在高牆之中,但對一個母親來說,兒子活著才是最重要的,死了就什麼都沒了。

  • 7 # 炒米視角

    哪有做母親的不心疼自己兒子的?而惠妃在胤禔魘鎮太子胤礽東窗事發後,不但沒有去替胤禔分辨求情,反而請求康熙賜死胤禔。這就讓人在感情上難以接受了。

    但是我們可以看下此事解決的結果是,胤禔被削爵囚禁,並未被賜死。“結果”與“途徑”正好相反,這裡面有大智慧。

    而且胤禔此後徹底遠離朝局,被圈禁的26年期間,生了29個孩子,成為了康熙兒子裡“開支扇葉”最多的一個。真是所謂福兮禍兮。

    在這裡我們就要聊一聊惠妃納喇氏了。

    惠妃“出身其實非常高”,但是到了她這一代就徹底“落魄”了,成了內務府的包衣了。但是她的祖父葉赫那拉·金臺吉是葉赫部統領,曾聯合九部聯軍征討建州女真,後在征戰中敗亡。也就是說當年如果金臺吉贏了,就沒有愛新覺羅家族的崛起了。

    惠妃納喇氏有個堂兄叫納蘭明珠,所以胤禔最終捲入“奪嫡之爭”不是沒有原因的。

    沒有明珠在朝局內的強大,胤禔是不敢對儲位有任何奢望的。因為胤禔原本是個大帥哥,弓馬騎射樣樣精通。在康熙三徵準噶爾的時候,兩次做了先鋒。

    因此惠妃納喇氏其實最得寵的原因還不單單在於胤禔這個皇長子,而有明珠的因素。

    因為除鰲拜後,明珠和容若父子登上政治舞臺,納蘭(這次翻譯習慣其實,在滿語中就是納喇氏)家族開始興盛,時為庶妃的納喇氏才開始得到康熙的恩寵。康熙9年,生了皇子承慶(2歲夭折了,沒序齒,實際上是康熙的第3個兒子,反正前面的都死了);但是上天並沒有拋棄納喇氏,康熙11年,又生了皇長子胤褆,後來還領養了皇八子胤禩(胤禩的親生母親位份太低)。

    最終康熙20年,12月晉封為惠妃,為當時冊封的“惠宜德榮”四妃之首。所以惠妃納喇氏絕對不是《康熙王朝》裡那種沒什麼大腦的妃子,應該是容妃的一部分原型,正史中,沒有容妃,但是的確又一個榮妃馬佳氏(胤祉的生母)。

    康熙20年,孝昭仁皇后鈕祜祿氏薨;佟佳氏被冊封為皇貴妃,代行皇后主持後宮;惠妃同榮妃以太后旨協助處理六宮諸事。

    所以在競爭那麼激烈的後宮之中,明珠的在朝局裡的重要性作後盾。而明珠在康熙27年因朋黨之罪被罷黜後,就徹底失寵了。但是惠妃仍能笑傲江湖。除了的確長得漂亮外,最最重要的是隨時隨地地掌握康熙的心思。

    也就是說惠妃納喇氏和明珠其實是一樣的,也是個萬花筒。

    能證明惠妃納喇氏聰明的,在史料裡一抓一大把。比如康熙死後,雍正讓她們搬家,她第一個帶頭搬去養子胤禩府上居住,雖然胤禔還活的好好的,但是搬到胤禩府上,跟自己兒子不親,跟養子親,這本質上也就是在拍雍正馬屁(雍正就是生母不親,養母親);但是胤禩後來獲罪被抄家後,她說她無處可去,竟然又神奇地搬回宮裡去住,胤禛這個急脾氣竟然沒有為難過她。而相比之下同為四妃之一的宜妃郭絡羅氏就沒那麼好下場了。

    康熙47年9月,胤禔利令智昏是有道理的。

    因為這一年6月明珠病死了;而身在大漠,遠離另一個智囊惠妃納喇氏。胤禔能看到的只有利益,沒有危險。

    所以事發後,惠妃納喇氏知道必須反其道而行之,否則誰也救不了胤禔。

    首先,爭儲奪嫡是已經徹底失敗了,但是好歹要保住命啊。

    只有把最壞的結果擺到康熙面前,才能避免最壞的結果出現,果然惠妃納喇氏這把賭贏了。康熙雖然對胤禔非常憤怒,甚至可以說恨透了他,但是畢竟虎毒不食子,圈禁起來吧,再也不要見到他了。但對於胤禔而言,命算是保住了。

    其次,更關鍵的是親生母親要求殺自己兒子,這在康熙眼裡,又是一種“不仁”。

    轉而會讓康熙產生一種錯覺,那就是責任不在胤禔,而在於惠妃納喇氏的教育失策。但是“子不教父之過”,胤礽犯了這樣的錯,而胤祉更是犯了那樣的錯,這個責任究竟算誰的?當然是康熙你自己的啊。康熙自己應該對此事進行反思。康熙一反思,大家就安全了。

    再次,以這種形式“劃清”了和胤禔之間的關係。

    這也保證了自己的地位和利益不受胤禔的負面影響。只要自己仍然能在宮中立足,就有救胤禔的機會。但是很可惜,一直到康熙駕崩,她也沒爭取到這機會。

    所以審時度勢哪家強?惠妃納喇氏最強。只是很可惜,無論在《康熙王朝》還是《雍正王朝》都沒有凸顯這個角色。

  • 8 # 剛日讀史

    要弄清楚這個問題,得先弄清楚惠妃在宮裡的地位。

    根據官方資料《欽定大清會典》卷四十二的后妃排位順序記載 :康熙後宮自溫僖貴妃以下嬪妃排列順序為:慧妃、惠妃、宜妃、榮妃、平妃、良妃、宣妃、順懿密妃、純裕勤妃、定妃。

    從康熙留下來的書信內容來看,惠妃是後宮中主事的后妃之一,她又是皇長子生母,年紀資歷家世亦深厚,因此在後宮中地位較高。

    康熙:

    孝懿皇后去世以後,貴妃佟未正式冊封之前,後宮地位最高的就是惠妃納拉氏。

    惠妃是滿洲正黃旗人,正五品郎中索爾和女,清康熙帝妃嬪。她為康熙生了兩個皇子,其中一個早夭,另一個胤褆。

    康熙十六年八月冊封為惠嬪,二十年十二月晉惠妃,為當時冊封的四妃之首。

    胤禔是康熙帝庶長子,太子允礽被廢之後,他對太子之位志在必得。他有幾個有利條件:

    一是在皇子中居長,二是大學士明珠是其叔祖,三是得到皇父的寵愛。

    特別是康熙讓允負責監視允礽之後,更加得意忘形。他認為康熙帝立嫡不成,勢必立長。居然向康熙進言,要求處死允礽。

    此舉引起了康熙皇帝的反感。明確宣諭:

    "朕前命直郡王胤禔善護朕躬,並無欲立胤禔為皇太子之意。胤禔秉性躁急、愚頑,豈可立為皇太子?"

    眼見太子無望,胤禔懷恨在心,居然勾結一個會巫術的蒙古喇嘛巴漢格隆,巫術鎮魘胤礽,陰謀暗害親兄弟,康熙對胤禔所作所為極為氣憤,宣示其為"亂臣賊子。"

    惠妃知道這個時候如果幫兒子求情,康熙是不會答應的。

    康熙最恨的就是兒子們為皇位明爭暗鬥,幾次提到這個事都老淚縱橫。

    康熙兒子們:

    特別是大阿哥胤禔,在自知無望的情況下,倒頭轉向八阿哥胤禩,想擁弟自重,又說要替父殺掉胤礽,一點不顧手足之情,讓康熙極為寒心。

    雖然兒子做了蠢事,但做為一個母親,她本能的想保護這個兒子。

    聰明的她故意反其道行之,說這個兒子從小就不孝順,請康熙處死他,這樣反而使康熙不忍下手,結果是讓胤禔到他母親住處去閉門思過,就這樣巧妙地救下兒子的性命。

    惠妃:

    胤禔奪嫡失敗時只有三十七歲,他被囚禁在高牆內達二十六年,直至雍正十二年去世,終年六十三歲。

    雖然沒有了自由,但總算保住了性命,而且在這二十六年中,胤禔也沒閒著,一直忙於造人,他一共生了十四個女兒,十五個兒子,其中有九個女兒與十一個兒子是在幽禁期間出生的,也算是因禍得福,子孫滿堂了。

    參考《欽定大清會典》

  • 9 # 雍親王府

    康熙“一廢皇太子”後,大阿哥胤褆的一些列舉動引發了康熙震怒,最終的結局也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在康熙“一廢皇太子”後,大阿哥胤褆便開始了積極的奪嫡行動。

    首先,他在看到康熙廢黜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並且將其圈禁後,開始勸諫康熙,要殺掉胤礽,以絕後患,並且是自請手刃兄弟以除去慶父之憂。

    “胤礽所行卑汙,大失人心。今父皇今欲誅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

    隨即遭到了康熙的嚴厲訓斥,並當眾宣佈不會考慮胤褆作為自己的繼任者。

    而後,胤褆便向康熙推薦八阿哥胤禩作為新的太子,而推薦的理由便出自江湖術士張明德對於胤禩的一番評價:

    皇太子暴戾,若遇我,當刺殺之,八阿哥丰神清逸、仁誼敦厚、福壽綿長、誠貴相也。

    這便是“九子奪嫡”中,著名的“張明德案”,這件事情使得康熙對於胤褆的厭惡是有增無減,於此同時,更是將八阿哥胤禩等人一齊脫下了水,可以說這一次直接導致了“八爺黨集團”的全軍覆沒。

    在這之後,便是被三阿哥胤祉查出了用“魘鎮”詛咒太子胤礽的直接證據,這個證據便是渾身扎滿針的“魘鎮之物”。

    與此同時,三阿哥等人還積極協助太子,悔過自新,將所有的罪過全部歸結於大阿哥的“魘鎮”之上,而康熙看到不再受到“魘鎮”影響的胤礽逐漸恢復了正常,於是將所有的怒火傾注在了大阿哥胤褆很上。

    最終康熙下旨,將胤禔削宗奪爵,圈禁終身。至此,胤褆開始他長達26年的高強歲月。

    大阿哥胤褆的生母惠妃那拉氏看似狠辣的要康熙處死自己的兒子,實際上是在保護他。

    惠妃那拉氏,康熙皇帝的“四妃”之一,康熙朝權臣明珠的堂侄女。按照“惠宜德榮”的順序,是位列“四妃”之首,在後宮中也算是有著一定的地位和威望。

    實際上,這一次惠妃那拉氏要求處死自己的兒子胤褆,並不是她第一次要康熙處死胤褆。

    在此之前,胤褆性格上的“氣質暴戾”的弱點早就是報漏無疑,一方面,胤褆性情魯莽、處事急躁、不服管教;另一方面,胤褆待人接物上又是非常的隨意、全無禮數。胤褆曾當著康熙的面,要剪掉外國傳教士的鬍子,更是曾在烏蘭布通之戰期間,聽信讒言而與主將福全不相和諧,產生了極壞的影響。

    於是,胤褆的生母向康熙清奏說:

    “不孝,請置之於法。”

    而康熙並沒有真的殺掉胤褆,而是讓其在惠妃那拉氏的宮中進行反省,又那拉氏進行教育開導。

    而這一次,惠妃那拉氏要康熙殺掉胤褆,算是“故技重施”。

    一來,惠妃要給康熙一個臺階下。

    俗話說“虎毒不食子”,惠妃這樣先行一步的做法實際上是要替康熙背下“殺子”的罵名,作為母親的自己要殺掉自己的兒子,而作為父親的康熙則可以保全自己的名聲,甚至可以藉此宣揚自己的“仁政之道”。

    二來,惠妃要給自己加分。

    惠妃用這樣堅定的大義滅親的方式,維繫的是皇室的尊嚴以及律法制度的公正,這樣的行為必然會得到康熙的讚譽,而康熙對於惠妃產生的好感,也必然讓康熙在處理胤褆的時候手下留情。

    在這樣的情況下,康熙沒有真的處死胤褆,而是將其終身圈禁,對於犯下如此十惡不赦罪過的胤褆來說,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這其中,惠妃那拉氏的這一招“欲擒故縱”,可謂是功不可沒。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胤褆和惠妃那拉氏,都是以善終收場。

    先來說說胤褆最終的結局。

    被圈禁後的胤褆雖然失去了自由,但卻是衣食無憂,生活不愁。

    於是,在這被囚禁的26年裡,胤褆與11位妻妾,生了29個孩子,其中14個女兒,15個兒子,也算是享盡了天倫之樂了。

    相比於八阿哥、九阿哥這些被雍正圈禁致死的康熙皇子,胤褆能夠壽終正寢,也算是得以善終了。

    而惠妃那拉氏也得到了雍正足夠的尊重。

    由於他的兒子大阿哥胤褆過早的被圈禁,進而從“九子奪嫡”中出局,再加上他在協助署理後宮事務中,與雍正的生母德妃烏雅氏保持了非常良好的關係,因而雍正並沒有過多的為難惠妃。

    惠妃在康熙去世後,被雍正安排到了他的養子八阿哥胤禩的府上,而在胤禩被雍正迫害致死後,並沒有像九阿哥的生母宜妃郭絡羅氏那樣,兒子死了繼續孤苦伶仃的留在府上孤獨終老,而是被雍正接回宮中贍養。雍正十年(1732年)惠妃那拉氏去世後,也直接為雍正安葬進了景陵,相比於在雍正朝去世,卻命令不得下葬景陵的郭絡羅氏,惠妃也要強出不少。

    所以說,惠妃最終的結局也算是壽終正寢,得以善終了。

  • 10 # 四川達州人

    估計你搞錯了。

    惠妃那拉氏可不是惡毒到要殺兒子。

    那是一種政治智慧。

    惠妃雖然對兒子胤禔的愚蠢很失望,但也不可能不救胤禔。所以在胤禔巫蠱廢太子胤礽事件爆發後上書康熙說:

    胤禔不孝,請置國法。

    能被稱呼為惠妃,而且是康熙四妃之首掌握部分宮權的女人,怎麼可能愚蠢?

    這是在賭博。賭康熙不會殺兒子。

    果然,惠妃上書表態請求處死胤禔後,康熙作為父親顯然不能再過分嚴厲處置。下令圈禁胤禔,但還保留了一些待遇,連選秀女也沒忘記給這個皇長子。

    這是惠妃對人性的準確判斷。

    此後,惠妃那拉氏爽快將大阿哥—明珠黨殘餘與孃家勢力轉交給養子八阿哥,以求將來八阿哥獲勝能夠釋放胤禔。惠妃如此已經盡心了,也付出了一個母親的全部。

  • 11 # 嗔痴歷史觀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是比較複雜的,我得分別從惠妃以及大阿哥身上去給你詳細分析,深入研究一下。

    一、惠妃本人

    納喇氏最開始只是康熙的一個普通妃子,在康熙十六年晉封為惠嬪,康熙二十年再次升級成為惠妃,在那個時候,後宮地位較高的主要有四妃就是“惠、宜、德、榮”,四妃當中惠妃為首,足以見得康熙對她的喜愛。

    惠妃也沒有辜負康熙的寵愛,為康熙生下兩個兒子,雖然前邊第一個早夭,但是後者胤禔還是活蹦亂跳,吃嘛嘛香,並且光榮的成為康熙活下來的第一個兒子,雖然是庶出,但是長子身份還是很有優勢。

    惠妃是一個聰明的女人,懂得藉助有利權勢來輔助自己。比如納蘭明珠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納蘭明珠還是康熙身邊的大學士,炙手可熱的時候。惠妃藉助與納蘭明珠的親戚關係,也為自己的奪寵起到關鍵作用,可以說惠妃從一個普通妃子走到惠妃這一步,著實不簡單。

    為何說納蘭明珠與惠妃有親戚關係呢?這得從他們的先輩說起。惠妃的父親索爾與明珠就是堂兄弟,從這個層面而言,惠妃還得叫明珠叔叔才行,所以明珠自然對惠妃也很照顧。

    得力於權臣輔助,還有自身的聰明,惠妃深得康熙喜愛,對康熙的心思也是瞭如指掌,後來康熙把老八胤禩也交給惠妃領養,老八在朝中深得人心,對惠妃的幫助不可說不大。

    即使後來明珠倒臺,八爺黨被清盤,惠妃依然能夠聰明躲過老四雍正的處罰,可以充分說明她確實對政治有著敏感嗅覺。

    二、皇長子胤禔

    胤禔雖然是康熙的長子,但不是嫡子,所以逃不過康熙喜愛嫡子的命運。在老二胤礽出生後,康熙的寵愛基本就集中在老二身上,很快就將老二立為太子,讓老大十分羨慕嫉妒恨。

    最開始老大還有明珠的支援,康熙二十七年明珠被康熙以“結黨營私”治罪後,老大的靠山也算徹底倒了。失去靠山後的老大,可以說是屢出昏招,而且招招要命。

    在胤礽被廢太子後,胤禔先是去找到康熙表示自己可以幫忙殺死胤礽,以免康熙為難。康熙聽完這種說法,大發雷霆,痛罵他一番,並且表示太子之位堅決不會傳給他。

    胤礽所行卑汙,大失人心。今父皇今欲誅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

    被康熙罵了一次,他還不知道收斂,繼續聽從張明德的說法,說老八胤禩有帝王之相,自己說說也就算了,他還公然去找康熙跟康熙推薦胤禩時也這樣說,讓康熙很是不悅。

    皇太子暴戾,若遇我,當刺殺之,八阿哥丰神清逸、仁誼敦厚、福壽綿長、誠貴相也。

    此後,康熙就將張明德進行審查,最終將其凌遲處死,而老八也因為張明德一事,引起康熙不滿,此後算是退出奪嫡隊伍,只能轉去支援十四阿哥。

    胤禔經過以上兩件事就應該低調一些,但是他還不知進退,終於在康熙四十七年,老三胤祉去向康熙揭發,說太子之所以被害,是因為老大胤禔在背後叫一個巫師用巫術陷害的。康熙命人前往調查,果然發現胤禔家中有一個小人,他在劫難逃。

    經過幾番審訊,康熙覺得他是亂臣賊子,要對其進行嚴格治罪,就在這時,他的母親惠妃再次出現,她沒有向康熙求情,而是說:

    胤禔不孝,請置國法。

    所謂的國法就是將其處死,一個母親居然說出這樣的話,實在讓人匪夷所思,好在康熙最後並沒有把胤禔處死,而是把他圈禁起來,留下一條小命。最終被圈禁的胤禔也比較安分,只是盡情生孩子,一生總共生下29個孩子,其中15男14女,也算是頤享天年了。

    三、為何惠妃要這樣做?

    看完惠妃面對自己兒子遇到危險時的態度,相信很多人一定會覺得這個惠妃很無情甚至殘忍,然而這卻是一種大智慧,可謂大智若愚,為何這麼說,且聽我繼續分析。

    1、心理落差

    人們都有一種這樣的心理,就是在制定目標的時候總要制定一個最高標準的目標,這樣你就不容易實現,從而每次你都會謙虛覺得還有進步空間,經過不斷努力,最後雖然沒能達到你制定的目標,但是已經超越從前的自己。

    同理,在面對自己希望得到的結果時,人也有同樣心理,你想要的結果要求越高,最後你看到結果後的心理落差就會越大,這就是惠妃這樣做的第一個原因,她雖然不希望自己兒子被殺,但是她心裡知道那種可能性很小,於是給自己做一個最壞的打算,即使最後真的那樣,自己也不至於太絕望。

    2、曲線救子

    惠妃深知康熙的性格,要是當時深情求康熙繞過胤禔,可能康熙反而覺得是怪惠妃太過於寵溺才導致胤禔這樣,他不僅會處死胤禔,還會連惠妃一起進行治罪,以儆效尤。

    但是惠妃直接叫康熙把胤禔處決,一點不拖泥帶水,康熙就會覺得這個母親是一個合格的母親,並沒有什麼錯誤,可是為何自己兒子胤禔會如此大逆不道,還有自己的太子胤礽為何也如此頑固難教?

    他們的母親都沒有什麼過錯,難道這些過錯是自己所為,仔細一想平時自己對孩子的寵溺,康熙瞬間醒悟,如雷貫耳,子不教父之過,要是將孩子處決,這個父親也該受到懲罰。

    經過上述思考,康熙最終把很大一部分責任推到自己頭上,也就覺得胤禔罪不至死。

    3、以求自保

    這個很簡單就能理解,當時要是惠妃求情,肯定受到牽連,自己置身事外,就可以至少保全自己性命,只要自己還活著還有自由,只要胤禔一天不死,自己就可以想辦法對他進行營救,但如果自己也被牽連進去,母子二人就再無見天之日。

    結語

    雖然很簡單一件事情,但是足以看出來惠妃的聰明之處,由此也可以看出,惠妃取得的所有地位以及權力,絕對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得到,你想要得到任何東西,都需要付出努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非機動車的交通安全怎麼看?有什麼更好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