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講故事的小馬

    明朝宗室下場悽慘的不止一個,若說誰最悽慘似乎也不好下結論,下面的幾位都比較悽慘大家可以比較一下。

    建文帝:

    皇位被奪,生死未知。

    建庶人:

    一生幾乎一直處於被囚禁的狀態,以至於牛馬不識,被放出來沒多久就死了。

    景泰帝:

    好不容易撿漏當上了皇帝,沒想到哥哥又復辟了,唯一的兒子也夭折了。死後帝號被廢,南明時期才得了“代宗”的廟號。

    泰昌帝:

    明光宗朱常洛,身為長子卻不得父親喜歡,一直活得戰戰兢兢。好不容易當上了皇帝,嘚瑟的有點大,“連御數女以致於精流不止最後精盡人亡”。不過相對於建文帝和景泰帝來說他還算不錯的,最起碼後繼之君是自己兒子。

    朱常洵:

    福王,萬曆第三子,深得父親喜愛,差點頂了大哥朱常洛的太子之位。李自成攻入開封后據說和梅花鹿作伴被做成“福祿宴”了。

  • 2 # 小龍女5505

    明朝下場悽慘的宗室分別是:明朝開國太子朱標英年早逝,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建文帝長子廢庶人朱雄英也是英年早逝,明朝漢王朱高煦謀反失敗,與所有兒子一起被其侄明宣宗朱瞻基下令被活活烤死,明光宗朱常洛剛即位一個月就服食丹藥中毒而死,明代宗朱祁鈺被其兄明英宗發動奪門之變成功奪回皇權後,被軟禁暴病而死,他的長子朱見濟也剛出生就夭折了,福王朱常洵被闖王李自成活活燒死。

  • 3 # 逆流的魚L

    單從下場論莫過於朱棣的次子漢王朱高煦。

    本來父親許諾的太子黃了,封地也從雲南到青州最後到了樂安。

    最後敗在了侄子手裡,土皇帝藩王沒了然後非要作死絆倒侄子,被大缸和木炭活活烤死,兒子們也全被處死了

  • 4 # 樓哥看歷史

    福忠王朱常洵國本之爭

    朱常洵,明神宗朱翊鈞第三子,生母即是神宗一生摯愛鄭貴妃。朱常洵生於萬曆十四年(公元1586年),萬曆皇帝因為鄭貴妃的緣故對他愛屋及烏,一直想立他為皇太子。

    但是當時排在朱常洵前面的有王宮女所生的皇長子朱常洛(萬曆帝第二子朱常漵出生即死),當朝皇帝雖有心立朱常洵為皇太子,奈何滿朝文武不肯通融。這場所謂的“國本”之爭一直持續了十五年,共逼退首輔四人,部級官員十餘人、涉及中央及地方官員人數三百多位,其中一百多人被罷官、解職、發配。

    在文官集團持續狙擊之下,萬曆帝最終放棄自己的堅持,於萬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十月立皇長子朱常洛為皇太子,封朱常洵為福王。直到萬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才就藩洛陽。

    “福祿湯”的謠言

    崇禎十四年(公元1641年)正月,李自成攻克洛陽,福王朱常洵被害。訊息傳到北京後,崇禎帝朱由檢為之震悼,輟朝三日,賜諡曰恭。

    關於朱常洵的被害經過,最有名的就是野史所傳的所謂“福祿湯”。稱李自成痛恨朱常洵驕奢淫逸,不恤民情。於是先將朱常洵痛打40大板,仍不解氣。遂命人支起大鍋,殺掉幾頭鹿,將朱常洵300斤的肥碩身軀和著鹿肉,燉煮成“福祿湯”,犒勞士卒。這個故事的原型應該來自於明末清初學者彭孫貽在其著作《流寇志》中的記錄。

    闖賊跡福王所在,執之。王見自成,色怖乞生。賊置酒大會,臠王為俎,雜鹿肉食之,號福祿酒。

    福王朱常洵

    那麼相對正規的《明史》是如何記錄福王之死的呢?我們也來看一下。

    常洵縋城出,匿迎恩寺。翌日,賊跡而執之,遂遇害。兩承奉伏屍哭,賊捽之去。承奉呼曰:“王死某不願生,乞一棺收王骨,棆粉無所恨。”賊義而許之。桐棺一寸,載以斷車,兩人即其旁自縊死。—《明史卷一百二十·列傳第八》

    從這段記錄來看,福王府中的兩位承奉(王府內的宦官)還能伏屍而哭,至少說明福王應該沒有被吃掉。明福王朱常洵壙志於1924年在孟津縣麻屯鄉廟槐村南約500米處出土,由其子弘光帝朱由崧所撰寫。雖然裡面有“王獨挺身抗節,指賊大罵,慷慨激烈,與城俱亡”這樣的溢美之詞,但至少驗證了《明史》的記載。

    雖然福王未必如野史記載那樣死狀悽慘,但他是明末無數宗室在義軍和清軍屠刀之下的縮影。他的兒子弘光帝朱由崧在被清軍俘虜之後,也遭到了凌遲處死的待遇。父子二人可謂是同病相憐。

    漢庶人朱高煦

    朱高煦,生於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明成祖朱棣次子,生母為徐皇后。

    靖難立功

    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後,皇太孫朱允炆繼位。這位少年天子一上臺就對他的親叔叔們痛下殺手,最終逼得燕王朱棣在建文元年七月起兵靖難。雖然在明宣宗朱瞻基所修纂的《明太宗實錄》中對於朱高煦在靖難戰爭的戰功語焉不詳,但《明史》還是對此做出了比較公正的評價。

    成祖屢瀕於危而轉敗為功者,高煦力為多。—《明史卷一百十八·列傳第六》奪嫡失敗

    朱棣靖難成功後,經歷了近兩年的猶豫,才冊長子朱高熾為皇太子,將朱高煦封為漢王。朱高煦對此大為不滿,私下勾結淇國公丘福、駙馬都尉王寧意圖奪嫡。但在丘福北伐戰死,王寧逐漸疏遠的背景下,朱高煦也逐漸失去朱棣的歡心。

    永樂十四年,因平時所為多不法,朱高煦被剝奪冠服,囚禁在西華門內,幸得皇太子朱高熾解救。永樂十五年,朱高煦被逼之國山東樂安州,奪嫡之路宣告徹底失敗。

    謀叛殞命

    宣德元年,隱忍許久的朱高煦終於起兵謀反。大侄子宣宗朱瞻基御駕親征,談笑之間便將這位昔日叱吒風雲的漢王擒於麾下。朱高煦一家被押回北京,隨即關押在皇城西安門內。

    對於漢王一家的結局,《明宣宗實錄》沒有片言隻語的記載,本身就說明了此事極為蹊蹺。而在《明史》之中,也只是簡單記錄了“高煦及諸子相繼皆死。”至於是壽終正寢還是死於非命,不得而知。

    宣宗與漢王

    但是在《國朝獻徵錄·漢庶人傳》中卻給出了一個駭人聽聞的結局:

    一日上欲往視,左右止之,不聽。及至,熟視久之。庶人出不意,伸一足,勾上仆地。左右亟扶起。亟命壯士舁銅缸覆之。缸約重三百斤,庶人有力,項負之,輒動。積炭缸上如山,然炭逾時,火熾銅鎔,庶人死。諸子並死。

    這裡的“上”指的就是宣宗朱瞻基,“庶人”就是漢王朱高煦。宣宗去探視朱高煦,卻被朱高煦故意絆倒。宣宗大怒之餘,命人用三百斤重的銅缸將朱高煦扣住。朱高煦勇武有力,竟將大缸頂起。宣宗又命人在銅缸周圍點燃木炭,把朱高煦活活炙死在銅缸內。朱高煦的幾個兒子也全都被殺。

    結語:在本文中,福王代表了明末亂世之中明朝宗室的悲慘命運。漢王則代表在全力鬥爭失敗以後,大明宗室所可能面臨的悲慘命運。這二位宗室親王是具有代表性的。

  • 5 # 朽木兄臺

    有個皇帝老爹大多數時候都不是好事。

    皇帝老爹一旦死去,太子繼任,就有可能感覺其他王爺有潛在的危險,皇帝寶座坐上去,優越感爆棚,怎麼捨得了?只好舍他人的命。

    在大明朝裡,為了皇權骨肉相殘的也有。特別是靖難之役前後。

    之前朱允炆削藩,削掉了五個王爺,不是禁錮就是發配。其中有血性的湘王朱柏居然舉家自焚了。這是和烈火第一次親密接觸的第一次。

    第二次是朱高煦了,封王不離京,朱棣死後造反,讓朱瞻基俘虜了,還不服氣,在一次對話時,給朱瞻基來了個掃堂腿,被扣在鍾里加柴火給烤了。這是第二個和烈火間接接觸的第二個王爺。

    順著時間線往下捋,還不能忘掉朱允炆的一個兒子,二歲左右就禁錮在一個類似碉堡的東西里,吃喝拉撒睡全在裡面,和社會完全脫節,等六十多被放出來時,十足的一枚白痴。不過應該為他高興,那麼艱苦樸素都能熬過來了,簡直是奇蹟!

    而後是寧王朱宸濠,在南昌起義,被王守仁俘虜,朱厚照還趁興來了個第二次抓俘表演,而後才被處死。當了兩次俘虜,朱宸濠也是奇葩了。

    再之後就是“福祿宴”了。嗯,就是大臣們爭國本的源頭之一的朱常洵。1641年,大明滅亡三年前,李自成攻破洛陽,三百斤左右的大胖子福王沒有跑的掉,被和鹿一起放鍋裡煮熟了,進了幾千名士兵的肚裡。可笑這個福王,萬曆特別心愛的兒子,舉天下之力而肥一人的他,當李自成帥軍攻城時,這傢伙不聽勸,守著金山銀山愣是一毛不拔。如果散盡家財賞給守城的軍兵,或者充作軍需,哪怕是鼓勵城裡的老百姓一起據守,也許李自成就攻不下了。不過,福王還是被煮熟了,下場慘,慘得讓人不可惜。

    到了崇禎皇帝了,宗室裡就說他的三個兒子吧,長子十五歲死,次子四十七歲死,三子七十五歲死,都加以“假冒前明太子”處死,不是凌遲就是自盡,不是一人死就是全家亡。

    另外明清更代之際,凡是朱元璋後代,差不多都被滅絕了。

    慘之中有骨肉相殘,更有外族入侵。

    人和朝代更替關係莫大,這些宗室慘,更慘的是老百姓,你看明史,差不多每一代皇帝紀傳裡都有收遺骸骨的記錄。

  • 6 # 江狄

    我叫朱常洛。

     

    是的,就是大明朝的福王,富得流油的福王。

     

    我很胖,但這並不能阻止我的愛好——酒、色、財。

     

    胖人容易出汗,而此時的我更是汗如漿下。

     

    因為我面前有一口大鍋,一口被泥腿子刷的很乾淨的大鍋,大到我都可以在裡面洗澡的大鍋。

     

    鍋在灶臺,鍋中有水,下有烈火,水將沸騰。

     

    熱氣翻騰,燻得我的臉變成了粉紅色,像極了我的貼身侍女小桃紅打上腮紅的臉。

     

    是的,我要被煮了,將要被曾經自己根本看不起的泥腿子活活給煮了。

     

    我,福王,是萬曆皇帝的第三子,是最寵愛的第三子啊!

     

    天潢貴胄這個詞語,就是給我啊!

     

    曾經,我在我母親的幫助下,在父親的寵愛下,差點就成了大明的掌舵者。

     

    哎,可惜了啊,那些白鬍子的老頭,胸前繡著飛禽和走獸的衣冠禽獸們,就是不同意。

     

    拉鋸,扯皮,推諉,再拉鋸,再扯皮……

     

    同樣的劇情,一直持續到萬曆四十二年,並起了一個高大上的名字“國本之爭”。

     

    終於,在我27歲時被趕出了京城,赴河南洛陽就藩。

     

    自此後,遠離權力中心,當個閒散王爺罷了。

     

    錢、地、人,有啥有啥,爹孃想以此彌補我。其實我知道他們也盡力了,不怨他們。

     

    這幫衣冠禽獸,太祖爺爺當年的刀磨得還不快啊!

     

    我本以為我會享盡人間富貴直至身死名存。

     

    哪成想驛站小卒李自成扯了反旗,幾下就打進了洛陽。

     

    守城官兵該死,我咬著牙砸了數千兩銀子下去,還是被闖賊如滾水潑雪般的消滅了。

     

    我還沒有來得及做出反應,就被五花大綁起來。綁我的人,技術很嫻熟,恐怕是個殺豬匠,因為我曾經實在閒得無聊,看人殺豬時,屠夫們就是這麼綁豬的。

     

    隨後,我用我天潢貴胄的膝蓋,跪在闖賊前,哀求活命,並願意奉上所有家財。

     

    闖賊,不,闖王輕蔑一笑,說我作孽多端,不殺不足以平民憤,而且整個洛陽都是我的了,福王府也在內,可隨時取之。

     

    我知道活不成了,錢財都無所謂,關鍵是要殺我洩民憤,收人心。

     

    既然活不成,那就來個痛快吧,聽說未來後世,有人寫下了“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的名篇,我也想一快,不負多年享受的榮華富貴。

    我失算了。

     

    他們要煮了我!而且還要吃了我!

     

    堂堂大明,竟然還爆發了吃人事件,怎麼可能?

     

    儘管之前有人說,我大明朝這幾年屢屢出現易子而食的慘況,但距離我太遙遠了,我的福王府的高牆內一派繁榮昌盛。這跟我沒關係,我權當笑話一聽,就著美酒下肚了。

     

    而今竟然要吃到我這兒了!吃到我身上!

     

    天理不存!天理不存!

     

    我內心戲之所以這麼多,是因為此時我已經害怕到極致了。

     

    此時水已經燒好了,闖賊們活生生的割掉了我一整塊肉,毫不憐惜的扔進了鍋中,水濺了出來,好疼。我大聲哀嚎了起來。

     

    肉很快就熟了,我被割去的一大塊肉剁碎跟鹿肉拌在一起當下酒菜,他們還饒有惡趣的讓我吃了幾口,我本不想,但那明晃晃的刀尖實在太耀眼了。

     

    食不甘味,我深有體會。

     

    這次又有一個高大上的名字“福祿酒會”。

     

    還算幸運,後面沒有再削肉下鍋,把我拉到後面,引刀成一快了。

     

    你們說說,縱觀我大明,還有像我這樣的悲催的權貴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父母天天說天下無不是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