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骨科曹治東醫生
-
2 # 風溼免疫科趙劍醫生
在骨關節炎中,以膝骨關節炎最為常見,據測算中國膝骨關節炎患者人數在5000萬以上,高發於40歲後中老年人。40~60歲人群發病率10%~17%;60歲以上人群發病率達50%,70歲以上發病率高達70%,我們每個人都可能面臨骨關節炎威脅。
哪些人群易患骨關節炎?骨關節炎的發生,主要是關節軟骨發生磨損、遭到破壞,逐漸發生退行性病變所致。年齡、超重、創傷、膝關節使用多度、關節畸形、感染、缺鈣、受涼等都可能導致骨關節炎發生。如果你符合以下多條,要格外小心!
40歲以上;女性;體重超過正常標準;建築工、搬運工;運動員;舞蹈演員;登山愛好者;冬天也愛穿裙子短褲的人;O型腿、X型腿、扁平足、拇外翻;愛穿高跟鞋;缺乏運動;膝關節創傷或跌傷。膝關節這兩個訊號,警惕骨關節炎!膝關節早期退化的時候,沒有炎症發生,不紅不腫不痛不癢,如何預判呢?如果膝關節發出這兩個訊號,就要小心退變的發生!
不明原因的上下樓梯痛。在走平路時,膝關節中間的髕骨彎曲度小,負重比較輕所以沒有明顯痛感,而上下樓梯時,膝關節要克服身體重力和運動衝力,關節活動度也更大,反覆彎曲、伸直,髕骨負重明顯增加,加重磨損,就會刺激到軟骨下的神經末梢產生疼痛。不按不痛,一按就痛。這個現象就表面,關節軟骨表層已經發生退化,受到按壓後緩衝作用減少,對髕骨的保護作用下降。骨關節炎早、中、晚期有何症狀?骨關節炎並非急性病,關節軟骨的磨損有一個緩慢的過程,骨關節炎的症狀也是緩慢出現、緩慢發展的。
早期。關節軟骨磨損,表面開始出現損傷,變得不再平滑。關節表現出僵硬,像上了鎖一樣動彈不得,早晨起床時最為明顯,所以稱為晨僵。一般持續數分鐘,極少超過30分鐘,活動後可緩解,一般運動幾分鐘後就會好轉。中期。關節軟骨進一步磨損。被磨損脫落的軟骨碎屑夾在關節中間,引發炎症,導致疼痛。關節面周緣的骨頭開始不規則增生,長出骨刺。在日常活動中,做一些動作時會有明顯的關節疼痛,比如上下樓梯、跪坐、上廁所或下蹲時候。疼痛的最初階段,休息後可以緩解,活動時會疼痛會加重,逐漸疼痛變為持續性,往往幾天時間內都不會減輕。這一時期,還可出行關節的腫脹與發熱,伸屈關節時會有摩擦音,裡面“咔嚓咔嚓”作響。晚期。骨質硬化,關節變粗,關節周圍軟組織(如肌腱、肌肉等)也會出行攣縮、 萎縮,進一步導致關節強直、畸形,直至關節功能完全喪失。關節疼痛劇烈,外出不方便,日常生活受到嚴重影響,甚至無法行走輪椅代步!骨關節炎治療越早越好!骨關節炎的發生要從軟骨的磨損說起,從一開始的輕微病變,發展到關節遭到嚴重破壞,會有一個漫長的過程。而早期的骨關節炎,如果能及時合理的治療,病情是可以得到控制不繼續加重的。所以,骨關節炎治療要越早越好,最好在剛發生軟骨磨損或骨質增生,無症狀甚至輕微症狀的時候就開始治療!
早期骨關節炎如何治療!對於早期骨關節炎患者,“最好的處方”是非藥物治療。這包括合理運動、改善生活習慣、控制體重、理療等方面,及時沒有骨關節炎的健康人,為了保護關節,也應該從這些方面注意。非藥物治療貫穿整個骨關節炎的治療程序中,是一切治療的基礎。
而早期骨關節炎患者如果症狀已經比較明顯,單靠非藥物治療效果已經不佳,這時候就必須要進行藥物治療。骨關節炎的藥物治療主要有四種:
一是抗炎止痛藥,包括對乙醯氨基酚、非甾體抗炎藥、阿片類藥物;二是關節區域性用藥,包括非甾體抗炎藥的乳膠劑、膏劑、貼劑和辣椒鹼;三是關節腔注射藥,包括透明質酸鈉、糖皮質激素;四是改善病情類藥及軟骨保護劑,包括雙醋瑞因、氨基葡萄糖、硫痠軟骨素、多西環素等。生活中做好這幾點,預防骨關節炎維持正常的體重;不久坐,久蹲,不經常爬樓梯;避免扭傷和過度勞累;少穿或不穿高跟鞋;適當鍛鍊;預防感染;保證鈣質充足。
骨關節炎是一種以局灶性關節軟骨退行性變、骨量丟失、關節邊緣骨贅形成及關節畸形和軟骨下骨質緻密(硬化)為特徵的慢性關節疾病。又稱骨關節病、退行性骨關節病、肥大性或增生性關節炎等。
主要症狀有:
1. 關節區域性的疼痛和壓痛:早期為輕度或中度間斷性隱痛,休息時好轉,活動後加重;隨病情進展可出現持續性疼痛,或導致活動受限;伴有關節腫脹時關節區域性壓痛尤為明顯。
2. 關節腫脹:早期為關節周圍的侷限性腫脹;隨病情進展可有關節瀰漫性腫脹、滑囊增厚或伴關節積液;後期可在關節周圍觸及骨贅及骨肥大。
3. 晨僵:患者可出現晨起時關節僵硬及黏著感,活動後可緩解。晨僵時間較短,一般數分鐘至十幾分鍾,很少超過0.5 h。
4. 關節摩擦音:主要見於膝關節的骨關節炎,軟骨破壞、關節表面粗糙,出現關節活動時骨摩擦音(感)、捻發感;或伴有關節區域性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