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番地殘日
-
2 # 小漢字見大歷史
首先,題主你說的就是甲骨文「於」的造字本義或「構字意圖」怎麼解釋。
現代漢語中的「於」為「虛詞」,是一個介詞,意義非常抽象,肯定是「於」字的「假借義」,而非「造字本義」。
但關於「於」的造字本義是什麼,的確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其原因有兩個:第一,漢字的造字本義歷來都是爭議最多的,只要能做到持之有據,且能自圓其說,就是姑備一說。
第二,甲骨文的「於」字太抽象了,讓人摸不著頭腦,看不出所像何形,所取何像,資訊的冗餘度不高,解釋的任意性就越大。
我們來看「於」的古今字形演變的過程——從甲骨文到楷書:引《字源》,頁423甲骨文「於」最常見的有兩種字形:
字形1:字形2漢字是象形符號上的基礎上,以「形、音」兩種途徑進行分化孳乳,也就是所謂的「六書」。
漢字基礎符號歸根結底還是「象形符號」,「音符」只不過是取象形符號的讀音,而不管字形。
所以,「於」歸根結底還是要取像一個什麼事物,你能看甲骨文的「於」出像個什麼?
是不是很難說出明顯的特徵,並判定所像何物?所以正因為這樣,不同的古文字學家的說法各異,分歧很大,沒有形成定論,大致有三種說法。
我大略綜述一下這幾種說法,讓其他讀者瞭解一下,然後再談一談我的看法和傾向。第一,「於」為「迂」之本字:像水道蜿蜒曲折的之形,表示「迂迴、曲折」之意。引用學者李樂毅在《漢字演變五百例續編》(頁441)畫的示意圖更直觀:
這種說法有個問題是,甲骨文「於」還有一種繁體字形,如下:
「水道蜿蜒曲折」是沒有辦法解釋這種字形的。。
第二,東漢許慎《說文》認為「於、虧」本一字,表示「氣之舒虧」之義。《說文》:「虧,於也。象氣之舒虧。從丂從一。一者,其氣平之也。凡虧之屬皆從虧。今變隸作『於』 。」
如果「虧」是從「丂」從「一」,那麼,「平、兮、乎」都從「丂」,而且這幾個字都是指的語言發音的「呼吸送氣」:
《說文》:「兮,語所稽也。從丂,八象氣越虧也。凡兮之屬皆從兮。」《說文》:「乎,語之餘也。從兮,象聲上越揚之形也。」《說文》:「平,語平舒也。從虧從八。八,分也。爰禮說。釆,古文平如此。另外,「號、可」也有這個符號,也跟人的發音有關:
《說文》:「號,痛聲也。從口在丂上。凡號之屬皆從號。」《說文》:「可,也。從口丂,丂亦聲。凡可之屬皆從可。」「虧、丂」本一字,學者屈萬里認為「丂」像「枝柯之形」,是「柯」的本字,戰國竹簡中「丂」也通「巧」。
我認為,可能假借「丂」表示「呵氣」的「呵」,後加「口」分化出「可」,「可」又是加「口」分化「哥(歌)、呵」,這是為了區別漢字,不斷累增同意偏旁的過程。
比如:「暮」就有兩個「日」,是因為本字「莫」專職了假借義,只有再加「日」另造「暮」字表示本義「黃昏」。
所以,偏旁「丂」能用在很多與發音、送氣有關的字中。如:「號、乎(呼)、兮」中。
「丂」的象形初文字義「枝柯」則用在「考(老)」中,表示用樹木做的柺杖,像「老人拄拐」之形,同時也可表音。
解釋漢字不光要自洽,同時還要他洽。如果不這樣解釋,你沒有辦法將這些從「丂」的諸多漢字串聯起來合理解釋。
所以,《說文》認為「於」是表示「氣息」的一個字,意思是「氣之舒虧」,那麼,許慎沒有看到甲骨文和金文的「於」的字形怎麼解釋呢?
第三,「於」為「竽」之本字,像古簧管樂器「竽」之形。甲骨文跟後世的文字一樣,也有異體字,一字多形,繁簡併存的現象,肯定是筆畫最多的繁體字形,保留了象形特徵最多。
如果考察筆畫最多繁體甲骨文「於」字,結合許慎《說文》的解釋,就可以窺見「於」字的構形本義——古代樂器「竽」我們來看《合集16242》中的繁體「於」:
這種甲骨文繁體「於」有以下幾種字形:
字太小了,放大一點:
裘錫圭先生認為從卜辭模式來看,這個字表示一種樂器,從字形的演變,猜測是這個樂器是「竽」:
引自:裘錫圭學術文集,卷1,頁46簡單說一下這個字形從繁到簡的演變過程——
字形1和字形2的關係,其實就是繁體進行了輪廓化的簡化:
繁體「於」兩部分構成:
字形較繁「於」也分為兩個部分:
然後進一步只留下字形「於」,簡化過程是:
我們都知道成語「濫竽充數」是跟戰國時代的齊宣王有關的典故,所以,「竽」是一種非常古老的樂器,基本不用質疑殷商時代有這種樂器。
這是西漢馬王堆中出土的「竽」,和甲骨文符號比好,二者在輪廓上還是十分相似的:
《說文》解釋「於(虧)」表示「氣之舒虧」,那麼,「於(氣息)」加上「樂器」的象形符號,不就是指事造字「竽管有氣」,會意能吹奏的樂器「竽」嗎?
後來,這個字漸漸經過兩次簡化成「於」,第一次簡化上文說了是「取其輪廓」的一部分,這在古文字演變中很常見,比如「刀」、「易(溢)」和「於」是一樣的模式:
另外,還有兩種解釋,在「象形」方面沒有分歧,但是在「會意」上有分歧:
學者孫雍長認為「於」象樂器竽上並在一起的竹管的紋路、紋理之形。
而香港學者關子尹一說象吹竽時的吁氣之形,是「籲」的本字。「言有易,說無難」,這兩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也可姑備兩說。總之,以《說文》的解釋為「鑰匙」和「橋樑」,還是能比較好的解釋甲骨文「於」字的。
-------------------------------------------------
總後總結一下:1、從「於」的象形初文的繁構字形來看,甲骨文「於」是「竽」之本字。「管樂器的空腔有氣」之象形,表示古代樂器「竽」。後來,漸漸簡化為「於」:「於」假借表示虛詞意義,久借不歸,假借義奪本義,就又在「於」上加「竹字頭」造「竽」字承擔「樂器」的本義。「於」後來和「於」混用不分。2、「迂」只是以「於」造的形聲字,二者沒有職務轉移的同源分化關係。 -
3 # 嚴師說字
於(擬聲)是由“幹”和“亅”會意而成的字。“幹”表示樹幹;“亅”表示縱向相對運動,這裡指示藤纏樹幹相對向上繞。讀音是模擬風吹樹葉前後相隨之聲。於的本義為藤纏樹。只有這樣,才可通解:盂、宇、籲、紆、芋、迂等。
-
4 # 愚人
“於”,這個字現在的字形,確實簡單。正因為簡單,原字義,或者說古義,解釋起來就非常不易把握。其中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做為虛詞現象,或語氣詞現象,怎麼客觀認識這一中國古老社會生活現象呢?這是一個問題。
第一,從拼讀現象上分析,屬韻母自拼現象。原觀念,大約是非常古老的“漁”獵生活語言觀念反映,而不是造字的字義觀念反映。但是,來自“魚”的觀察生活使用,這是根本。因為客觀上,“於”字有太多“魚”活動之形呈現在其中,包括有“於”衍生出的不同新造字現象在其中。這反映的是生活語言觀念,而不是字義觀念。
第二,字形的由來古老生活表達觀念問題,“屈而折之”,即是“魚”運動之形,也是食物“折”而入“盂”器的古老生活現象反映。延伸甲骨造字形,反映出生活的客觀社會發展語言遷移現象,進入新的生活使用表形之中,因而字形不同。
第三,語氣之助的社會推動問題,精彩的語氣之“於”,不僅體現在“於”字中,同樣體現在同一讀音的其他用字方面,這是古老生活的“魚”形在非“魚”面前呈現,因為精彩的呈現而讚嘆,又因古老戰車“馬”的使用“籲”而延續至馬車結束。當然,馬車的印記是客觀存在的,而生活之祭祀用“魚”形非魚現象,確實無法以印痕存在,考證很複雜。這裡不多說。
第四,“於”在篆體的字形整合觀念中,反映的是古“魚”生活炊食之形,不是今“魚”炊食之形。這個“炊”,只能在陶器中,不在“燒烤”中。
第五,“於”字中,透視出的先獲得,再轉折的腦海印痕觀念存在,正是從“原始”燒烤生活的古“漁”獵印記存在。
第六,反回來,從韻母的唯一語言自單拼現象上觀看,這是非常古老的一個安全生活轉變語言用音觀念,不是造字的使用象形觀念,也不是造字的象形發展觀念,是造字萌芽發展的符號向象形過渡的古字義、音義、形義觀念。
不明卑微之解析一說,見笑了。望正之!不甚慌誕。
“於”字早在甲骨文中就已出現,但對於該字形目前有三種解釋。第一,認為於是迂、紆的本字,本義為曲折。較早的字是在“幹”的旁邊有一條迂曲的線,行路時要繞著走。第二,認為“於”是“竽”的本字。於,甲骨文在有柄的吹奏樂器“丂”(參見“號”、“可”)的手柄部位加一橫,表示手握樂器;凹凸曲折的符號。第三,認為於的本義是氣體撥出後受阻,但繞過障礙繼續運動,請問關於“於”字究竟該取何種解釋
回覆列表
於( )
〔名〕
圓規,象形,上一橫畫象定點,下一橫畫可以移動,從“”表示移動之意。
〔動〕
往
◊ “御史於尞北宗,不冓大雨。”《殷虛書契前編》4·21·7
◊ “勿乎眾人先於。”《戰後京津新獲甲骨集》1030
〔連〕
與,和;用來連線名詞或名詞語。“於”字結構在句中作賓語。“於”字不能用來連線兩個動詞語。
◊ “…從多田於多白正盂…”《小屯·殷虛文字甲編》2395
◊ “㠯羌勺於高匕己於毓匕己。”《殷契粹編》397
◊ 餘其比多田於多伯徵盂方□?《甲骨文合集》36513(於結構作賓語)
〔介〕
1.示所在
◊ “於正京北。”《殷契佚存》374
◊ “貞:方告於東西。”《殷虛書契前編》1·48·4
◊ “乙未餘卜:於九月又史。”《殷虛文字綴合》281
◊ “癸巳貞:既尞於河,於丘。”《殷契佚存》146
◊ “庚申卜,王貞:其又於母辛,十月。”《戩壽堂所藏殷虛文字》7·8
◊ “酒匚於南室。”《小屯·殷虛文字甲編》3542
◊ “翌日乙,王其賓宜於敦,衣,不冓雨。”《殷虛書契後編》上20·1
2.猶“到”
◊ “方允其來於沚。”《甲骨文合集》6728
◊ “翌日壬王其田於。”《小屯南地甲骨》2851
◊ “其往於夒。”《小屯南地甲骨》2123
3.對,向
◊ “其宜於匕辛。”《殷虛書契後編》上19·15
◊ “酒尞於上甲。”《殷契粹編》105
◊ “其歲於中己叀羊。”《殷虛摭佚續編》73
〔詞尾〕
出現在“至”之後,與“至”一起組成一個雙音節的介詞“至於”,引介時間或與格詞語。
◊ 壬寅卜,㱿貞:自今至於甲辰子商弗其殺基方?《甲骨文合集》6571
◊ 癸亥卜,古貞:禱年自上甲至於多毓?《甲骨文合集》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