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鄂硒農技

    地黃的農家品種較多,株型大小也不一樣,有大葉型也有小葉型,所以栽種密度應依品種而異。

    如“金狀元”葉大而多,屬大葉型品種,“小黑英”葉較小也少,屬小葉型品種。大葉型品種應種稀點,小葉型品種可種密點。下面,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1)要想地黃獲得高產,一是選好品種,二是密植,三是施肥。地黃栽植一般行距30~40釐米,株距20~30釐米,如壟作,壟距60~80釐米(大葉型壟寬點,為70~80釐米,小葉型窄點60~70釐米),壟面寬30~40釐米,每壟種2行,株距大葉型品種25~30釐米,小葉型品種20~25釐米;畦作,畦寬1.3米種3~4行,株距同上。種時各行要錯開,呈三角形密植。種植地黃還要根據土壤肥力,如土壤肥沃宜種稀點,肥力差就種密點。

    (2)地黃是喜肥作物,密植栽培中,要想高產,所以施肥一定要跟上,才能滿足植株的營養需要。不但要施足基肥,還要適當追肥。

    (3)基肥一般在秋耕整地時每畝可施入廄肥5000千克,耕地時翻入土中。第2年春每畝再施人腐熟餅肥100千克和磷銨30~40千克,翻人土中,然後耙細整平,作壟或作畦。

    (4)追肥一般施用2次,第1次在幼苗出齊後,第2次在幼苗株高10~20釐米時追肥。每次施入人糞尿100~200千克,腐熟餅肥50~80千克或尿素5~6千克,在株旁開淺溝施入,施入後蓋土。封壟後一般不再追肥。

    (5)此外,地黃的田間管理也得跟上,出苗後要及時摘花、及時間去從旁邊長出的小苗、弱苗,每穴只保留1株健壯苗,以免養分消耗,也不致於使植株過分擁擠,保留一定生長空間,才有利於植株健康成長。

    總結:地黃的栽培技術是一項複雜的綜合技術措施,一種新措施的提出,其他相應技術措施也得跟上,否則就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如密植後施肥必須跟上,其他相應措施也得跟上,才能獲得優質高產。

  • 2 # 花小貓陽臺農場

    地黃又名生地、熟地,屬玄參科地黃屬植物。其以根莖供藥用,具有強心、利尿、鎮痛、降血糖及保護肝臟等功效,其在全國各地均可栽培,高產栽培地黃其主要技術及關鍵生產措施如下。

    選地整地

    宜選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於頭年冬季或早春深翻土壤25釐米以上,每畝同時施入腐熟的堆肥2000-3000千克,過磷酸鈣25千克作基肥。然後,整平耙細作畦,一般畦寬1.3米。特別注意的是地黃不宜重茬,這也是選地上應注意的關鍵措施。

    選種栽種

    一般栽培地黃以根莖作為繁殖材料,生產上稱"栽子"。地黃的"栽子"一般選用上一年7-8月栽培的"倒栽""栽子",這是因為"倒栽""栽子"作種用時,地黃產量高、質量好、且能防止品種退化。在栽前,將"栽子"去頭斬尾,取其中間段。然後截成3-6釐米長的小段,每段要留二至三個芽眼,切口沾以草木灰,稍晾乾後下種,一般種植密度行距30-40釐米,株距25-30釐米,在整好的畦面上挖深3-5釐米的小穴,每穴橫放"栽子"1-2段,覆蓋拌有糞水的火土灰1把,再用細土蓋與畦齊。每畝需"栽子"40-60千克。注意選種時要儘量使用"倒栽""栽子",避免使用小商品,同時"栽子"要摘除掉"老母子"。即上旬栽的種栽。

    田間管理

    1、及時間苗補苗。當苗高10-12釐米時,開始間苗,每穴留壯苗1株。遇有缺株,應於陰天及時補栽,補栽時應帶土起苗,這樣成活率較高;

    2、中耕除草。地黃根莖入土較淺,中耕宜淺,避免傷根,幼苗周圍的雜草要用手拔除,植株封行後,停止中耕;

    3、追肥。地黃喜肥,除施足基肥外,在間苗後每畝施入過磷酸鈣100千克、腐熟餅肥30千克,以促進根莖發育膨大,封行時,於行間撒施1次火土灰,促植株健壯生長;

    4、灌溉。地黃前期需水量大,應勤澆水,後期為地下根莖膨大期,應節約用水。雨季應注意及時排水,防止根腐病的發生;

    5、除串皮根。地黃除主根外,還能沿地表長出細長地下莖,稱串皮根,這些串皮根損失較多的營養,應及時剷除。

    預防病蟲害

    地黃的病害主要有斑枯病、輪紋病、枯萎病,這些病一般於5月上旬開始發生,6-7月發生嚴重,應注意及時防治;蟲害有紅蜘蛛、地老虎、蠐螬等,這些按常規方法除治,注意選擇藥劑時應避免使用高毒農藥。

    採收加工

    春栽地黃於當年11月前後地上莖葉枯黃時應及時採挖。採挖時應在畦的一端開35釐米的深溝,順次小心摘取根莖;加工地黃利用專門的烤爐將其加工為熟地,即成商品。

  • 3 # 豫東阿寶

    你好!在地黃整個生長期中需追肥2-3次。第一次在齊苗後15-20天,以氮為主,畝施尿素20

    25公斤,第二次在第一次追肥後20-30天,畝施含腐殖酸水溶肥8-12公斤,或複合肥

    10-20公斤,第三次根據苗的生長強弱而定以磷鉀肥為主。封行後到根莖膨大前結合打藥噴施3-4次5磷酸二氫鉀或蕓薹素葉面肥,7月中下句到9月中旬根莖膨大期噴施磷酸二氫鉀2-3次,間隔7~10天。

  • 4 # 幸運的林星星

    如何掌握地黃施肥技巧?有沒有什麼好方法來提高產量?

    謝謝邀請。中藥材地黃為玄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莖入藥。鮮地黃直接乾燥後稱生地,用黃酒加工的稱熟地。地黃是一味用途很廣的藥材,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有栽培,主產地是河南、山西等地。種植地黃需要掌握一些栽培技巧,才能達到高產,增加經濟收入。那麼如何掌握地黃施肥技巧?有沒有什麼好方法來提高產量?下面由我為大家分享這一問題的答案。

    一、地黃生長習性和需肥特點

    生長習性:地黃種子繁殖當年不能開花結實,需要由第二年的塊根再長出的新植株才能開花結果,一般來說,地黃根以無性繁殖為主要途徑。地黃適應性強,喜涼爽氣候,怕高溫;喜Sunny充足,怕陰雨;喜肥,怕水淹,忌連作。地黃不適宜鹽鹼和黏重土壤,在肥沃鬆軟的砂質壤土最為適宜。塊根發芽的適宜溫度為18~21℃,低於8℃不發芽、易腐爛。

    需肥特點:地黃在一年中的生長量很大,可達2kg左右,因此地黃是喜肥作物,肥力充足就產量高。因此,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還需要少量多次的進行追肥。施肥技巧:一是施足基肥。種植前秋冬季深翻土地時,按每畝施入優質充分腐熟的農家有機肥4000-5000kg,將肥料均勻翻入土中。翌年春再淺耕15cm左右,每畝施入腐熟餅肥100kg、磷肥30-40kg。二是勤追肥。齊苗至封壟前追氮肥1-2次,每畝追施農家肥1500=2000kg,或硫酸銨7-10kg,以促旺生長;第二次追肥在4-5片葉時,畝施含腐殖酸水溶肥8-12kg,或複合肥10-20kg,或硫酸銨10-15kg,或餅肥75-100kg,以促進根莖膨大。第三次根據苗的生長強弱追施磷鉀肥為主,封壠後噴施3-4次5磷酸二氫鉀或蕓薹素葉面肥,以後可在7月-9月根莖膨大期噴施磷酸二氫鉀2-3次,每次間隔7-10天。二、地黃種植提高產量的方法

    選地整地:選擇地勢較高,土層厚、澆排水方便的向陽沙質壤土,避免低窪、鹽鹼、粘土地塊。翻地時深翻30cm左右,施入有機肥5000-10000kg,加過磷酸鈣20-25kg。儘量起南北向高壠,壠面寬70cm、間距30cm,壠溝深約20cm。另外地黃忌重茬,前茬作物最好是禾本科植物,不宜選擇種植過芝麻、棉花、豆類、瓜類地塊。

    品種選擇:各地優良品種很多,如山東829,北京1號、北京2號等。實踐證明最好的是金狀元,小黑英、四支毛等次之。高效播種:繁殖一般採用根栽,在春季的4月上、中旬栽種。種植前選出手指粗細、完整、無病蟲害的塊根,折成5cm長短的小段,各段都要有芽眼3個以上,風晾或用草木灰拌種並立即栽種。高產栽培可採用高壠方式,壠上按等邊三角形栽3行,邊長40cm栽。每畝平均約5000-90000株,蜜植每畝可在8000-1000株,每畝塊根種20-40kg。防病蟲害:病害主要是真菌性斑枯病,是地黃的毀滅性病害。主要為害葉片,發病後葉片有圓形或不規則形黃褐色斑塊,上面生有小黑點兒,葉片乾枯。防治方法:栽種前對根種用多菌靈600倍液浸泡4小時,取出涼幹1天后栽種。預防可用1:1:150波爾多液噴霧,2星期左右噴1次,連噴3次;病初摘除病葉燒燬,用60%代森鋅500-600倍液噴施,7-10天1次,連續3-4次。或者於6-9月期間,每畝50kg清水加80萬單位鏈黴素10支,每天傍晚前後噴酒植株,連噴4-5次。蟲害主要有根線蟲病,病原為孢囊線蟲,為害葉和塊根而絕產。防治方法:及時清除病株銷燬,用殺蟲劑噴灑土壤即可。田間管理:苗期鬆土除草,幼苗4-5 cm時淺鋤鬆土,避免傷及幼苗根系,可手動拔除雜草;幼苗10cm以上時除草定苗,每株只留1個壯苗,缺苗處進行補栽。以後無需再中耕,只除草即可。透過澆水與排水來控制“黃墒”狀態,即手握成團,拋地即散。然後進行追肥,第一次在苗期,施餅肥50-100kg。第二次現蕾後每畝施硫銨5kg、過磷酸鈻3kg及氣化鉀3-5kg澆灌。另外要及時將花蕾和花莖摘除,以利於塊根的生長。水分管理:地黃對於水分要求極高,早期要求土壤含水量較低,在10%-25%之間,生長中後期塊莖膨大時,需要保持土壤溼潤,不可過溼積水。以防根莖腐爛。

    總之,地黃種植施肥技巧:一是施足基肥的基礎上,還需要勤於追肥。提高產量的方法可採取高產栽培方式,從選地整地、品種選擇、高效播種、防病蟲害、田間管理等環節,進行綜合管理即可。以上分享如有不妥,敬請指正為謝!

  • 5 # 指尖東子

    栽培地黃,需要施用適量的肥料,才能保證它生長良好。肥料的種類、用量、施用時期和施用方法等都應根據地黃的種類、栽培方法、土壤條件以及其他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區別。地黃有足夠的氮肥,則可以增加它的光合作用的面積,促使葉色濃綠和莖葉繁茂;磷肥對於地黃種子的發芽、幼根的生長、葉綠素的形成、澱粉的生成和轉化都有密切關係;鉀肥可以促進植物光合作用,有充實莖、葉、根的組織,提高果實產量,提早成熟期,增強對病蟲害抵抗力等效能。地黃的基肥

    施用基肥方法

    施用基肥的方法:在頭年冬耕以前把廄肥、堆肥等有機肥料運到地裡並全面的撒開再行翻耕。如頭年冬耕時未曾施過基肥,可在當年播種或定植前施入。基肥的種類以堆肥、廄肥等農家肥料為主,必要時可摻施麻籽餅、棉籽餅或大豆餅等餅肥。

    施用基肥步驟

    1、先把播種畦做好,將肥料均勻地撒在畦面上,然後用四齒耙翻耙畦面,使與土壤摻混起來,再用鐵耙子耬平畦面。若播種面積較大,可在撒肥料後,使用牲畜拉著犁丈或耠子接耕,這叫“竄一遍地”,這做法也能使土壤和肥料摻混的。

    2、種植適宜於條播的地黃時可以採用開溝條施的辦法,這方法是用弄開一條淺溝,把肥料撒入溝裡,然後再將溝培起來做好畦子,北方大多地區叫作“掩糞”。

    3、對於適宜於點播的則採用刨穴窩施的方法,這方法是在預定要栽種地黃地方刨成直徑30-40釐米、深度24-30釐米的小坑、把肥料施到坑窩裡,以原坑三分之二的土還到坑裡和肥料混拌起來,後用餘剩的土將坑填平做成土按,土按可稍高出地面以便日後照按點播。刨穴窩施時,應注意施肥的時期宜早些,同時施肥和播種的中間要保持一定的日期。北方地區穴施肥料時在3月上中旬,到了4月上中旬再行播種或定植。

    施用基肥技巧

    施用基肥的數量可根據所栽植地黃的種類而有些出入,如種植需用根莖部分的桔梗、遠志牛膝、白芍等就應多施些基肥。每畝應施有機質較多的堆肥或廄肥1700-2170公斤,餅肥25-40公斤。如種植需用葉片部分的薄荷、紫蘇、金不換等就可以少施些基肥,每畝可施堆肥或廄肥1000-1500公斤,同時施餅肥或魚粉30-50公斤,草木灰30-50公斤,過磷酸鈣6-7公斤。

    在有條件的地方於播種地黃前可以播種綠肥作物,待它長到適當的程度時,就翻耕作為基肥。綠肥作物主要是豆科植物,在華北宜利用早春或秋後的土地播種豬屎豆、綠豆、飯豆或田菁等綠肥作物,每畝能產青稈2000-4000公斤。當綠肥作物長得相當繁茂、莖葉很柔嫩的時期用犁翻進地裡去做基肥。

    地黃的追肥

    地黃在生長期間,經常需要由土壤供應養分。因為其生長髮育階段不同、所需要養料的數量也有差別。施用追肥,要按地黃生長情況來分期施用。若一次施用太多不僅會使肥料流失造成浪費,還會使地黃形成徒長。施用追肥的方法可分開溝條施掘穴追施或環狀追施等,栽培面積較大時可用舊式耬開溝施肥,也就是所謂的“耬溝追施”。

    追肥技巧

    穴施、環施時,於離植株10釐米以外的地方施下,用追肥機追施時則需要把肥料施在離根部12-15釐米的地方,如距離太近容易損傷幼苗。追肥宜在雨後或澆水後(當土壤的乾溼程度適宜時)施用。如土壤較幹而仍欲追肥時、則追肥後要立即澆水。用化學肥料做追肥時要留意別把肥料撒到葉面上去,以免燒傷葉片。

    追肥時間與用量

    追肥的時期和用量要依地黃的不同而有區別、不宜過早或過遲。第一次追肥可在定植後20-30天;第二次追肥可在分櫱前後;第三次追肥則宜在著蕾含苞以前施下。第一次追肥距離植株近些,第二次第三次追肥要離植株逐漸遠些。

    據試驗調查:很多地方地黃多用芝麻餅作為追肥。而對地黃的第一次施肥應在第一次除草後追施,每公頃用磷肥15-20公斤,氮肥7-10公斤。第二大追肥在第二次行間中耕時施下,脊地每公頃用磷肥30公斤、氮肥10公斤;中等土壤用氮5公斤,磷30公斤;肥沃的土地則不用氮、僅施磷30公斤。第二次追肥後如果植株生長欠佳,再行第三次追肥。

    顆粒肥料

    顆粒肥料又叫團粒肥料是把有機肥料和無機肥料摻混起來、做成圓形粒狀或橢圓形小粒狀的肥料。配成顆粒肥料的材料是採用堆肥、廄肥、泥炭、餅肥等有機肥料和過磷酸鈣或適量的加入硫酸銨、硝酸銨等混合調配,做成顆粒狀的肥料。有機肥料和無機肥料的配合比例應按用途來決定,如作追肥用,可採用化學肥料1分有機肥料2分的比例,每畝使用量在7.5-15公斤。倘若作為基肥,可採用化學肥料1分有機肥料4-5分的比例,每畝使用總數量約37.5-50公斤。

    顆粒肥料的調製方法:先把顆粒肥料的原料搗碎,用細篩子篩過,按照比例倒在一起,均勻地混合起來,摻勻後用耙子或鐵鍬把材料攤開鋪成3釐米多厚的薄層,再用噴壺或噴霧器向肥料上灑水(水滴不宜太大)。

    初製出來的顆粒肥料宜攤放到通風良好的地方使之自然陰乾。使用顆粒肥料應注意的事項是不要把顆粒過磷酸鈣與已催芽的或浸溼了的種子一同施用,因這樣混合施用會影響種子的正常發芽。

    總結:想要提高地黃的產量,可以透過從肥料方面來進行調整,而肥料的施用要根據地黃生長的不同階段因地制宜。在種植地黃之前,一定要先掌握其施肥技巧,才能有助於提高地黃的產量。

  • 6 # 煙臺果哥

    地黃別名酒壼花、生地、熟地、乾地黃等。為玄參科植物地黃,主產於河南“懷慶府”,為“四大懷藥”之一。在國際藥材市場上享有盛譽。現全國各地均有引種狀培。喜溫和氣候,Sunny充足的環境。性喜乾燥,忌積水。要求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質壤土,以微鹼性為好。土質粘重,根莖生長細瘦,畸形,皮粗,品質差。忌連作,須經5年以上輪作。根莖萌能力強,頂部芽眼多,發芽生根亦多,根莖8~21℃和溼度適宜時,約10天左右出苗,出苗後,先長葉,根比葉遲45天生長。葉增長趨於停止後,根莖生長顯著加速。種子在22-30℃、光照和溼度適宜、播後5天左右出苗,8℃以下不發芽。生育期140-160天。一、如何掌握地黃的施肥技巧

    地黃是喜肥植物,肥料施用以基肥為主,並根據地黃各生長髮育時期的特點適時適量進行地下追肥和葉面追肥,以促進地黃的生長髮育、根莖膨大。地黃出苗後1個月開始形成大量肉質根莖,兩個月後根莖幹物質急劇增加,約兩個半月封行,所以必須在地黃封行前施追肥。

    1、重施基肥

    深秋結合翻地畝施腐熟的農家肥2500-3000公斤或生物有機肥200公斤左右,氮磷鉀15-15-15複合肥60公斤左右,硼砂、硫酸鋅各1~2公斤,微酸性土壤可施生石灰3~5公斤。

    2、地下追肥

    生長前期,要追施速效氮肥,以促地上部分莖葉生長。後期配合施用磷、鉀肥,促使地下根莖發育膨大。追肥共2次:第一次在齊苗後,地黃叢葉直徑15釐米時,可進行第一次地下追肥,追肥以氮肥為主,畝施尿素20-25公斤。此次追肥不宜過早,過早根系發育不全,吸肥能力不行,效果不佳。第二次地下追肥在叢葉直徑30釐米左右時,每畝可施入高磷複合肥30公斤左右,撒於植株周圍,施後培土,以促進地黃的根莖生長。

    3、葉肥追肥

    地黃齊苗後,可葉面噴施氨基酸葉面肥2-3次;幼苗4-5片葉後,可連續噴施0.2%-0.3%的磷酸二氫鉀,每次間隔10天左右,以促進地下塊莖生長膨大。

    二、如何提高地黃產量

    1、選擇優良品種

    地黃栽培歷史悠久,曾培育出很多優良品種,目前生產上廣泛應用的有以下幾個:

    (1)金狀元

    株形大,生長期長,喜肥,在肥料充足時能高產。可作旱地黃栽培。

    (2)小黑英

    株型矮小,生育期較短,根莖開始膨大較早,對環境和肥料要求不嚴,適應性強,產量稍低,但穩定。作晚地黃栽培。

    (3)邢疙瘩

    株形大,生育期長,喜肥,在肥沃土地和肥料充足時,能高產,但抗病力弱。在疏鬆肥沃的沙質壤土地上作旱地黃栽培。

    (4)北京1號

    為雜交品種。株型較小,但整齊,適合密植,產量較高,畝產500~800公斤。適應性強,在一般土質上都能得到較高的產量。

    (5)北京2號

    雜交品種。株型較小、整齊,適合密植,較抗病,適應性強,在一般土壤上栽培都能獲得較高的產量,每畝產500-900公斤。

    2、選地

    3、整地

    在深秋耕地,先重施基肥(前面已闡述,不再複述),結合翻地畝用50%福美雙1.5-2公斤+1.8%阿維菌素0.8-1公斤拌30-40公斤細沙土製毒沙撒施翻耕(耙)土壤處理,防治地下害蟲、線蟲、枯萎病、莖基腐等病蟲。整平後作高壟,壟距85釐米,高25釐米,有利排水。在降水量不多而地下水位又低的地方,宜作寬1.5米、高18釐米的平畦種植。

    4、繁殖方法

    一般採用根莖無性繁殖和種子繁殖。生產上主要用根狀莖繁殖,稱為“種栽”。

    ①倒栽留種: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選健壯無病、品種優良的植株,挖起去葉後,把根莖截成5釐米左右的小段,按行距18~20釐米,株距6~10釐米栽下,翌年春挖起作種栽。也可在深秋初冬挖起貯藏。

    ②原地留種:即當年秋冬應收穫的地黃不起土,在原地越冬,來年春季下種時將根莖挖起,選作種栽。

    以上三種,以倒栽留種的最好,生活力強,粗細較均勻,用種量少,約20-40公斤/畝。

    (2)種栽貯藏

    種栽貯藏前,先置通風處涼幹表皮水分。然後進行窖藏或室內貯藏。室內貯藏採用砂土堆埋法,選新鮮、完整、無病蟲危害、有螺紋、手指頭粗的種栽,用砂土堆埋,堆高30~50釐米,保持室溫3℃左右。窖藏:選地勢高燥、排水良好、未種過地黃的地塊上挖坑,深70釐米左右,長寬按種栽多少而定。在坑底先鋪上厚6~8釐米的層黃泥砂,上放一層厚6~8釐米的種栽,如此層層堆積,最後蓋上一層砂土,再蓋草蓆即可。

    (3)栽種

    地黃多春栽。春地黃(即早地黃),北方一年種一季,於4月中、下旬下種;南方一年可種兩季,第一季於3月上旬,第二季於7月中、下旬下種。晚地黃於5月中、下旬至6月上句下種。栽前將種莖去掉下段,取其上、中段,截成5釐米左右長的小段,每段留有3個以上的芽眼,放通風處晾半天,或將種栽兩頭沾上草木灰,可防腐爛。栽植密度,一般株距30~40釐米,行距40~50釐米,每畝栽3500~5000株,用種量15~20公斤。土壤貧瘠的土地可適當栽密些,株距20~30釐米,行距30~40釐米,每畝栽1萬株左右,用種量30~40公斤。

    栽時先按行距30釐米左右開溝,溝深6釐米,每隔15~20釐米放根莖一段,蓋土4釐米。春地黃覆蓋塑膠地膜,栽後約1個月左右出苗,出苗後打孔放苗。

    5、田間管理

    (1)間苗、補苗

    苗高10~12釐米時開始間苗,最後按株距20釐米選留壯苗定苗。若缺株可在陰雨天利用間苗下來的壯苗補栽。

    (2)中耕除草

    地黃的根狀莖多分佈在土表20~30釐米的土層內,中耕鬆土宜淺。當植株將要封行及地下莖生長,後期不宜中耕鬆土。故雜草在封行前要及時除淨。

    (3)追肥(前面己經闡述,這裡不再複述)

    (4)排灌

    生長前期,主要長地上莖葉,需水較多。後期長根莖,水分不宜過多,尤忌積水,否則爛根。藥農的經驗是:“三澆三不澆”。三澆,即施肥後澆水,冬季暴雨後澆水,防止雨後天晴烈日暴曬;久旱不雨勤水。三不澆,即天不旱不澆;正當午不澆,天陰欲雨不澆。尤其要注意有積水及時疏溝排除。

    (5)摘蕾

    花莖應及時摘除,以免消耗養分。對沿地長的“串皮根”也要及時去掉,以集中養分,供土層內根莖迅速發育膨大。

    三、地黃退化及其防止措施

    地黃在栽培中,產量會逐年下降,根莖也逐年變小,這種現象俗稱地黃種栽的退化。退化主要是由於留種和管理措施不當引起的。防止退化措施:

    1、選擇優良品種

    是防止地黃退化的關鍵措施。地黃品種較雜,產量差異也較大,即使是在同一田間栽培,種性也不純。因此,在進行倒栽留種選育種莖時,應嚴格選擇良種繁殖,除去雜種,淘汰劣種,防止品種混雜。

    2、倒栽留種

    倒栽留種的根莖,新鮮幼嫩,生活力強,出苗和生長都較良好,能表現出母體的優良性狀。

    3、進行有性復壯

    有性繁殖的後代,其地上部分和地下根莖部分的長勢,均比無性繁殖好。

    4、芽尖育苗移栽

    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採用根莖芽尖育苗,於5~6月將帶根的萌櫱移栽,也可防止退化,並具有根莖生長集中而又粗壯的優點。

    四、病蟲害防治

    1、 線蟲病

    線蟲病又名土鏽病。該病常發生在6月下旬至7月,嚴重時可造成絕收。植株發病後上部萎黃,葉子、塊莖瘦小,生許多根毛。

    防治方法

    (1)阿維+滅線磷 稀釋800-900倍,噴霧或灌根。

    (2)毒死蜱+多菌靈 稀釋800--900倍,噴霧灌根。

    2、 蚜蟲和葉蟬

    防治方法

    噻蟲嗪+吡蚜酮稀釋1000-1200倍噴霧。

    3、 枯萎病

    危害根莖和葉柄,發病初期葉柄呈水浸狀的褐色病斑,外緣葉片向心葉蔓延,葉柄腐爛。地上部分逐步萎蔫下垂,青枯而死。根莖呈褐色幹腐,細根幹腐脫落。

    防治方法

    (1)多菌靈+立枯靈,800-900倍,均勻噴霧。

    (2)甲託+甲霜靈+乙蒜素,800-900倍,均勻噴霧。

    (3)與禾本科作物輪作,間隔3年以上。

    5、地黃病毒病

    葉面產生黃白色病斑,被害葉片呈黃綠色相間的花葉狀,此病由病毒在病株和帶病種栽上越冬,5-6月嚴重。

    防治方法

    (1)20%鹽酸嗎啉胍+辛菌胺稀釋600-700倍均勻噴霧。

    (2)嘧肽黴素+葡萄糖粉+氨基酸稀釋600-800倍均勻噴霧。

    6、黃斑病

    主要危害葉片,初期病斑為黃綠色,邊緣無明顯界限。後期病斑擴大呈褐色或深褐色,嚴重的斑病使整片葉子焦枯。

    防治方法

    (1)咪鮮胺+苯醚甲環唑+氨基酸稀釋700-800倍均勻噴霧。

    (2)腈菌唑+多菌靈+代森錳鋅稀釋800-900倍均勻噴霧。

    7、根腐病

    地黃根腐病發病初期危害根莖、小根和塊根,近地面和葉柄處出現水浸狀黃褐色腐爛斑,逐漸向上、向內擴充套件,致使葉片萎蔫,溼度大時,病部產生白色棉絮狀菌絲體,後期離地面較遠根莖也發生幹腐。嚴重的地塊,地黃整株腐爛,只剩下褐色表皮和木質部,細根也幹腐脫落,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

    防治方法

    (1)多菌靈+福鎂雙+噁黴靈稀釋800-900倍均勻噴霧或灌根。

    (2)噁黴靈+甲託+立枯靈 800-900倍液均勻噴霧或灌根。

    8、斑枯病

    斑枯病有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病危害葉片,葉上病斑圓形、近圓形或橢圓形,直徑2-12毫米,褐色,或中央色稍淡,邊緣呈淡綠色,後期病斑上散生小黑點,多排列成輪紋狀,病斑不斷擴大,發生嚴重時病斑葉面成片,引起植株葉片乾枯。

    防治方法

    (1)甲託+腈菌唑800-1000倍液葉面噴施,防治效果能達到70%以上。

    (2)嘧菌酯+咪鮮胺,800-1000倍均勻噴霧。

    9、紅蜘蛛、二斑葉蟎

    是危害地黃的重要害蟲,6~7月天氣乾旱時易大面積發生。

    防治方法

    2%阿維菌素乳油加5%噻蟎酮乳油4000~5000倍液噴霧。

    10、 甜菜夜蛾

    甜菜夜蛾是較難防治的害蟲,3齡以前防效較好。

    防治方法

    5%甲維鹽可溼性粉劑4000~5000倍液加48%毒死蜱乳油1000-1500倍液噴霧防治。

    總之,只有透過全面瞭解掌握地黃栽植各個環節的技術要點,加強綜合管理,才能達到高產,從而獲得好的效益。

  • 7 # 農學博士教種植

    一、地黃的植物學特性

    地黃屬於玄參科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株高一般在25-40釐米,全株密生灰白色毛;植株的根莖肉質肥大,呈現紡錘形,顏色為黃褐色;根生葉叢生,倒卵形或長橢圓形,先端較鈍,基部漸狹、下延成長柄,邊緣有不規則的鈍齒,背面帶紫色,莖單一。地黃為總狀花序,頂生,為花筒狀,顏色為紫紅色,有明顯的紫條紋,地黃的花期一般在4-5月,果期在每年的5-6月份。

    二、地黃對種植環境的要求

    1、溫度要求

    地黃是典型的喜光植物,植地不宜靠近林緣或與高稈作物間作。在地黃的整個生長期,植株需要充足的Sunny,性喜乾燥,怕積水、能耐寒。否則,地黃植株病害嚴重。地黃有“三怕”,即怕旱、怕澇和怕病蟲害。在土溫11-15度時,出苗需要30-45天,而在25-28度,最適宜地黃髮芽,在此溫度範圍內,如果土壤水分適合,在種植之後,只需要一星期就能發芽,15-20天出土,當環境溫度在8度以下時,根莖一般不能萌芽。

    2、土壤要求

    地黃的生長對土壤、肥料要求較獨特,適宜選擇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酸鹼度要求中性或微鹼性,有機質含量較高的地塊最好。需要注意的是,土壤黏重、澇窪積水、隱蔽的地塊不能栽培地黃。另外,地黃不適宜重茬,這也是選地上應注意的關鍵措施。在地黃栽培的時候,前作作物適宜選擇禾本科作物,不適合選擇曾種植過棉、芝麻、豆類、瓜類等的土地,否則各種病害發生嚴重。

    3、水分要求

    在地黃的生長前期,要求土壤含水量較低,大約為10%-20%。在生長中後期,也是地黃塊根膨大期,應該始終保持土壤潮溼,但不能積水。因地黃植株的根系少,吸水能力差,稍微乾旱即容易凋萎;如果土壤水分過多,則肉質根莖容易腐爛。所以,我們必須適當灌溉。

    三、地黃的施肥技巧

    1、基肥施用

    一般情況下,每畝土地施用充分腐熟的優質農家肥4000-5000公斤,並配合過磷酸鈣50-60公斤、硫酸鉀40-50公斤、尿素50-60公斤、硼砂、硫酸鋅各1公斤。需要注意的是,禁止施用硝態氮肥。對於春栽地黃,我們可以在頭年秋收之後,把農家肥、餅肥全部施入,深耕30-35釐米。在來年早春3月之後,再把全部化肥撒施於土壤表面,耕後細耙,做成平畦或高埂地待種。

    2、追肥施用

    苗肥

    對於地黃的幼苗,我們應該主要以氮素化肥為主,在定苗後,每畝土地追施磷酸二銨20公斤、硫酸鉀20-25公斤、人糞尿1500-2000公斤。

    根莖膨大肥

    在地黃的根莖膨大期,每畝種植地追施人糞尿2000-2500公斤或餅肥50-60公斤。

    3、葉面追肥

    地黃比較喜肥,肥足塊根長得均勻、長得快、產量高。因此,在每年7-9月份的植株生長旺盛期,每10-15天噴施1次葉面肥。將磷酸二氫鉀配製成1500-2000倍混合溶液進行噴霧,前期還可以適量加些尿素。

    四、地黃的高產栽培技術

    1、選地整地

    栽植地黃的時候,一般選擇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土質疏鬆、保水保肥、能灌能排的砂質壤土。最好不能與芝麻、花生、棉花、油菜、豆類等作物連作,也不要與瓜類等作物間作套種。另外,特別注意不能重茬,重茬嚴重減產甚至絕收。開溝起埂,可使地表熟土、肥土集中,土壤結構疏鬆,晝夜溫差較大,有利於小水灌溉及雨後排水。一般一溝一埂,寬度在70-80釐米,埂高保持在15-20釐米,栽兩行。地四周必須挖排水溝,以避免雨季積水。

    2、選種栽種

    一般栽培地黃的時候,我們應該以根莖作為繁殖材料,生產上稱為“栽子”。地黃的“栽子”一般選用和上一年7-8月栽培的“倒栽”“栽子”, 這是因為“倒栽”“栽子”作種用時,地黃產量高、質量好、且能有效防止品種退化。在栽培之前,我們要將“栽子”去頭斬尾,並取其中間段,然後截成3-6釐米長的小段,每段要留二至三個芽眼,切口沾以草木灰,稍晾乾後下種,一般種植密度行距在30-40釐米,株距在25-30釐米,在整好的畦面上挖深3-5釐米的小穴,每穴橫放“栽子”1-2段,並覆蓋拌有糞水的火炕土灰1把,再用細土蓋與畦齊。每畝種植地需要“栽子”40-60公斤。注意選種時,我們要儘量使用“倒栽”“栽子”要摘除掉“老母子”,即上旬栽的種栽。

    3、查苗補苗

    在地黃出苗之後,我們要及時查苗。對一株雙苗或多苗的情況,我們應該選擇晴天將其切掉,每穴只留壯苗1株即可。如果發現缺苗斷壟,我們可以選陰天及時從備用苗或雙苗處移栽補種。當苗株冠直徑達到10釐米左右時,即可進行定苗。如果發現雙苗或多苗,需要及時去劣留優,每穴留1壯苗。

    4、中耕除草

    地黃的根莖入土較淺,中耕宜淺,鬆土深度必須合理,以有效防止損傷根莖,幼苗周圍的雜草要用手拔除,在地黃植株封行之後,需要停止中耕。

    5、澆水

    地黃澆水的原則是三澆三不澆。三澆指的是:出苗前乾旱澆水,施肥後澆水,天久旱無雨、植株在中午呈萎蔫狀態及時澆水。三不澆就是:天不旱不澆,中午氣溫、地溫高時不澆,天陰遇雨不澆。雨後或澆水後,如果地裡有積水應該及時排除。

    6、摘蕾

    為了減少養分消耗,促進地下塊根生長,除留種植株之外,其餘應該及時摘除花蕾。

    7、病蟲害防治

    我們需要按照綠色食品用藥標準,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適時防治病蟲害。脫毒地黃抗病性強,但如果遇到極為不利條件,仍會發生病蟲害,我們需要加強調查測報,搞好綜合防治。

    (1)病毒病

    地黃的病毒病又稱為花葉病,主要由昆蟲進行傳播,一般在4月下旬始發,5-6月份發病嚴重。我們應該注意防治蚜蟲、薊馬、飛蝨類害蟲,以切斷傳播途徑,一般可用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啶蟲脒可溼性粉劑,混合10%菌毒清水劑或3.85%病毒立清水劑噴霧防治,最好是交替使用,防治效果極佳。

    (2)莖腐病

    莖腐病一般在每年的5月始發,6-7月份發病嚴重。在發病初期,我們可以用80%乙蒜素乳油3000-4000倍液或18%保治達乳油、3%廣枯靈水劑1500-2000倍液,並混合0.01%蕓薹素內酯3000-35000倍液噴霧或灌根。同時,針對病死植株,我們要及時清理出田。

    (3)斑枯病、葉枯病及輪紋病

    斑枯病、葉枯病及輪紋病均為葉部病害,在每年的6月中旬發生,7-8月份發病嚴重,可以用12.5%烯唑醇可溼性粉劑2000-2500倍液或25%戊唑醇可溼性粉劑1500-2000倍液或0.5%施特靈水劑、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600-1000倍液噴灑防治。

    (4)紅蜘蛛、黃蜘蛛、白蜘蛛

    紅蜘蛛、黃蜘蛛、白蜘蛛是危害地黃的重要害蟲,一般在6-7月天氣乾旱時,容易大面積發生,我們可以用2%阿維菌素乳油混合5%噻蟎酮乳油2000-4000倍液防治。

    (5)甜菜夜蛾

    甜菜夜蛾是較難防治的害蟲,我們首先要加強測報,3齡以前防效較好。一般可選用5%甲維鹽可溼性粉劑4000-5000倍液、48%毒死蜱乳油2500-3000倍液交替防治。

    8、採收加工

    在地表封凍之前,我們可以選擇晴天進行採挖,採收時間一般在10下旬至11上旬。在採挖時,我們要抖淨塊根上的泥土,併除去蘆頭、鬚根,即為鮮地黃。將鮮地黃放在Sunny下晾曬,要勤翻動,至內部乾燥、變硬,也可以置於火炕上,先微火3天,待大部分生地發汗之後,可以加大火。前3天,每天翻1次,以後每天翻2-3次,一直到地黃髮軟,內沒有硬核,顏色變黑,外皮變硬時取出來即為生地黃。將生地黃用砂仁、酒、陳皮作輔料,反覆蒸曬至顏色變黑,質地柔軟即為熟地黃。

    農學博士有話說:地黃是中國常用的大宗中藥材,廣泛用於成藥、保健品和各種食品、化妝品等方面。地黃油性大,柔軟、皮細、內為黑褐色並有光澤,味微甜, 尤其是斷面呈菊花心狀,所以,古今中外人們都以“懷貨”為貴。基於此,農戶學習地黃高產栽培技術,可以獲得最佳經濟效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總是有人說過得很累,但是還是拼命追求錢財和快樂?原因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