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太空伊卡洛斯
-
2 # 深空電報
1970年,尚比亞修女Mary Jucunda給NASA寫了一封信,問道:目前地球上還有那麼多孩子吃不上飯,怎麼能為遙不可及的火星專案花費數十億美元。NASA很快給出了回信,名為《為什麼要探索宇宙》,而這封回信的內容就非常適合回答這個問題:人類為什麼要到月球上去?
登月工程不僅可以促進科學技術的發展,而且可以提高一代人的科學素養。登月工程需要高度的精確性和可靠性,為了滿足這些要求,我們需要發展更先進的新技術。這些技術不僅可以用於天上,同樣可以運用到地面上。雖然登月工程無法直接創造收益,但因它而發展的新技術的遷移運用,將會產生數十倍於原始投入的收益,提高我們的生活水平。
登月工程會激發一代人的想象力和好奇心,激起他們探索科學的慾望與激情,更多有天賦有激情的年輕人將投身到科學研究的事業中去,不僅僅是技術領域,還有基礎科學領域,包括物理、化學、生物學和醫學等,基礎科學的突破解決的可不僅僅是饑荒問題,還包括疾病、汙染等問題。
到了月球上,人類該怎麼生存呢?月球本身的環境並不適合人類生存,所以我們得生活在人造城市中。人造城市將會是全封閉的,由一半圓形的穹頂與月球環境隔開,內部填充大氣。月球上有豐富的氧化鐵,用鐵爐燃燒不僅可以得到鐵,還會產生氧氣,如果從地球往月球上運送液氫,不僅可以作為燃料,還可以產生水。
不管怎麼說,月球本身雖不適合我們生存,但科技的發展讓我們也可以在月球生活一段時間。
-
3 # 鋒潮評測
但凡看過《三體》都會對沒了地球活不下去這種問題產生憂慮,關於月球的探測,到今天也沒有產生多麼令普通地球人振奮的訊息,去年“用月球土壤充當建築材料,3D 列印月球住宅”的新聞都算是大事了。
好在最近又有一個真的好訊息給了我們這群憂天的杞人安慰。在智利聖地亞哥市舉行的 SolarPACES 大會上,一位航空航天工程師展示了一套能讓宇航員自己在月球上製造氧氣和水的太陽能反應器。
有氧氣就沒啥好怕的了,畢竟如何讓月球上產生氧氣可是困擾了科學家們幾十年,所以這位航天工程師的工作要是能大規模投入使用,他的名字可要寫進月球名人堂。
這套系統可以從月球土壤中提取水,然後從水中分解出氧氣。它在發動前期需要使用從地球帶來的氫氣作為原料,而幾個小時後氫氣就可以實現自動回收。目前此機器已經完成了 6 個月的試執行,據研究小組稱,其製造的氧氣和水足夠供 8 個宇航員使用。
這臺機器目前重 400 千克,不過重量仍有減輕的空間。因為月球沒有大氣層,地表的岩石和土壤不會受到風化作用,因此形狀各異且稜角分明,系統要先將月球土壤做預處理,打磨稜角後篩選出大小合適的顆粒,然後再傳送到流化床反應器中。這臺機器可以在一小時內處理 25 千克的土壤,同時在四小時內用低於 10 千瓦的電力生成 700 千克水以及 2.5 千克氧氣。
其氧氣製作流暢還需要鈦鐵礦(FeTiO3)參與,這種礦物能在月球表面的“暗區域”找到,需要利用機器人發掘,聽起來是個花大錢的工程。
歐洲空間局“月球村計劃”的一名教授表示到 2030 年月球上有第一批人類移民者,大概有 6-10 人,而到 2040 年這個數字可能會達到 100 名,難道還是有錢人的遊戲嗎?
-
4 # 忍者威嚴
我會在月球上建造最寬敞的別墅,在那裡刻苦研究外星科學,建立外星空間站。我會向著地球揮手大喊:同胞們!我已經報到啦!安家啦!你們要朝著我這個目標,大膽的前進!
回覆列表
登月的初衷並不是對宇宙的探索,而是美蘇航天競賽的結果,美蘇之間要比個高低出來,那麼登月就是一個目標,誰先到月球,誰就是勝利。當然,登月是載人登月,而不是發射一個探測器去月球,發射探測器去月球不算本事,因為在1960年代美蘇都實現了探測器登月,真正有困難的是把人送上去,再安全送回來。
可想而知當年的技術爆炸有多少強大,沒幾年後的1969年,美國宇航局就實現了載人登月,也是人類文明航天技術進步最快的幾年。從剛剛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到完成載人登月,前後10年多一點的時間就實現了。如今登月已經沒有了實質意義,因為你去月球要幹嘛,美蘇登月競賽是有意義的,誰先登月誰就是勝利者。那麼現在載人登月呢?建基地的技術還沒有成熟,挖礦就那更不用說了,還不是時候,因此登月就沒有積極性,因為第一名都出來了,後面人要爭,就是爭利益。現在美國宇航局準備搞載人登陸火星,就是爭第一,月球有私人企業去開發,追求利益最大化。
人類到了月球,就是穿著艙外宇航服,月球表面接近宇宙真空,要知道月球的大氣是接近沒有的,沒有艙外宇航服搞不定。人類到了月球后,還有就是待在居住艙內,美國私企已經研製出充氣式空間站,可以放在月球表面,當成月球表面的棲息地使用,這種技術已經在國際空間站上進行了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