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川渝線上
-
2 # 蹉跎歲月ctsy
湘西三大古謎
一、趕屍
(說法一)傳說死在異鄉無處可歸的孤魂野鬼是不能投胎的,他們的遺體需落葉歸根回到老家安葬方行。湘西民間,自古就有趕屍這一行業,學這行業的,必須具備有兩個條件:一膽子大,二是身體好。而且,必須拜師。趕屍匠雖趕屍,卻忌諱趕屍這個名詞。因而,內行人請他們趕屍,都說:“師傅,請你去走腳”或 “走一回腳”。趕屍匠若答應,他便拿出一張特製的黃紙,讓你將死人的名字、出生年月、去世年月、性別等等寫在這張黃紙上,然後畫一張符,貼在這張黃紙上,最後將這張黃紙藏在自己身上。趕屍匠的穿著也十分特別:他不管什麼天氣,都要穿著一雙草鞋,身上穿一身青布長衫,腰間繫一黑色腰帶,頭上戴一頂青布帽,腰包藏著一包符。做徒弟必須學會三十六種功,才能去趕屍。第一件功,便是死屍“站立功”,也就是首先要讓死屍能站立起來。第二件功是“行走功”,也就是讓屍體停走自如,第三件功是“轉彎功”,也就是屍體走路能轉彎。另外,還有“下坡功”、“過橋功”、“啞狗功”等。“啞狗功”可使沿途的狗見著屍體不叫。因死屍怕狗叫,狗一叫,死屍會驚倒,特別是狗來咬時,死屍沒有反抗能力。死屍會被咬得體無完膚。最後一種功是“還魂功”,還魂功越好,死屍的魂還得越多,趕起屍來便特別輕鬆自如。趕屍人完全晝伏夜行,頭上戴著高高的氈帽,或者將頭用布完全矇住,決不可以見天,趕屍是不給人看的,趕屍是晝伏夜行的,三更半夜誰敢出去看會走的死人呢?明末清初,江、浙一帶多倭寇,大批的湘西勇士被徵抗戰,客死異鄉。所以鄉人就聘請藝高膽大身穿道袍的巫師趕屍。巫師趕屍前先失蹤幾天,然後就出發了,他找到屍身,砍下頭顱,雙手和雙腳,不論屍體數量有多少,都由他一人趕。在一陣默唸咒語、禱告神靈後,對著那些屍體大聲呼喊: “死難之弟兄們,此處非爾安身斃命之所,爾今枉死實堪悲悼。故鄉父母依閭企望,嬌妻幼子盼爾回鄉。爾魄爾魂勿須彷徨。急急如律令,起!”原本躺在地上的屍體一下子全都站了起來。跟在後面規規矩矩向前走。趕屍匠不打燈籠,手中搖著一個攝魂鈴,讓夜行人避開,通知有狗的人家把狗關起來。屍體若兩個以上,趕屍匠就用草繩將屍體一個一個串起來,每隔七、八尺遠一個,黑夜行走時,屍體頭上戴上一個高筒毯帽,額上壓著幾張書著符的黃紙垂在臉上。趕屍匠帶領殭屍趕路,一面走一面敲鑼,近村則喊:“畜生回家。”村民趕緊關門關窗。送回到家,屍身用其曾穿的舊衣替代,施法下葬,就算魂 歸故里了。從此,“趕屍”這種習俗就流傳下來了。
(說法二)湘西的趕屍,到現在也沒人能指出它的真實情況來。據有趕屍奇俗的湘西沅陵、瀘溪、辰奚、敘浦四縣人士說:趕屍是不給人看的,趕屍是晝伏夜行的,三更半夜誰敢出去看會走的死人呢?不過,據在四縣開旅店的人說:死人決不是用人揹著走,確是死人自己象麻雀似的跳著走,因為趕屍的要住旅店,所以他們比較清楚,確是三五具屍體只有一個人趕。據當地人一致的說法:趕屍的人是一個身穿道袍的法師,無論屍體數量有多少,都由他一人趕。論其實際形式,說“趕”屍不如說“領”,因為這法師不在屍後,而在屍前帶路,一面走一面敲鑼,使夜行人避開,有狗的人家把狗關起來。屍體在一個以上時,即用草繩把他們聯絡起來,每隔六七尺一個。夜裡行走時,屍體都帶著高筒氈帽,額上壓著幾張畫著符的黃紙,垂在臉上。做著趕屍者生意的旅店,一年到頭不關大門,白天是當然不關的,夜裡也不關。其用意有二:一、那兩扇大門後面就是屍體的休止之所,在黎明前到達,入夜後離去,屍體都在門後倚牆而立,天氣不好不能走時,可能停留幾晝夜。這種旅店的大門,除了過路的趕屍法師以外,是沒任何人移動它的,由於對屍體的恐怖,無形中這門後面成了極神秘、恐怖的禁區,連旅店裡的工作人員,也沒人探頭去張望一下,即使明知那裡沒有什麼屍體,也沒有人想看神秘的門後邊。二、屍體來去是在入夜以後和黎明以前,其實都是夜間,為便於屍體出入,所以不必關門。關門不外防盜,這種旅店不會遭遇失竊,小偷不敢光顧,即使大膽去偷,也偷不到什麼。據說,屍體之所以能跳動,全靠臉上的黃紙畫符,所以到個地方停下來,法師立刻就把他們臉上的紙符除下來,否則他們會自己跳出來。抗戰期間,重慶打銅街一個住家屋簷下,在門框上還貼著一張紙條,上面寫:“代辦運屍還湘”。聽說過“趕屍”這回事的人,看了那張紙條,已知道是趕屍的了,因為他說明了“還湘”,若非趕屍,其營業範圍絕不會只限於湖南,同時也不會寫明“運屍”那麼恐怖,“運柩”豈不較為文雅些嗎?這位“代辦運屍還湘”的人,是個六十歲的老頭,據他說,趕屍的情形,確實如上所說,一點兒都不假,何時何人所創他不清楚,這一怪誕方法,跟“奇門遁甲”有密切關係。
他還說:這件事外人難得一見,並不是他們不給人家看,而是沒人敢看。
他說:這一行業在湘西以外的地方很難行得通,第一、住宿就成問題。第二、夜行人不知聞鑼趨避,反而來看熱鬧,非嚇死人不可。第三、許多鄉村,村外沒有道路,勢必經村中,大多數地方是不準屍體入村的,何況是跳跳蹦蹦的活屍呢?同時沿路的居民不懂這一情況,沒辦法要求他們合作—―聽見鑼聲就把狗關起來,因為屍體是怕狗的,狗咬住屍體衣服一拉一扯,屍體非倒不可,一隻狗還容易對付,來上一群,把屍體的衣服甚皮肉咬得亂七八糟。連趕屍的都給咬傷,事情就嚴重了,但在湘西沒有這些困難。為什麼會有“趕屍”的營生呢?因為湘西沅江上游一帶,地方貧瘠,窮人多赴川東或黔東地區,作小販、採藥或狩獵為生,那些地方多崇山峻嶺,山中瘴氣很重,惡性瘧疾經常流行,生活環境壞到極點,除當地的苗人以外,外人是很少去的。死在那些地方的漢人,沒一個是有錢人,而漢人在傳統上,運屍還鄉埋葬的觀念深,但是,在那上千裡或數百里的崎嶇山路上,即使有錢,也難以用車輛或擔架扛抬,於是有人就創行了這一奇怪的經濟辦法運屍回鄉。一個人可以趕幾個屍體,開銷自然也小到不可再小了。 至於防腐,據說,凡是用這方法運的屍體,自起運到目的地,都不會腐化,不過在起運前就已腐化的,就沒法起運了。
二、下蠱
湘西的“蠱術”和泰國的“降頭術”被稱為東南亞兩大邪術。
湘西的蠱術和湘西的趕屍一樣,到現在也沒人能指出它的真實情況來。和趕屍不同的是,放蠱幾乎 在湘西地區都有流傳,而趕屍主要流傳於湘西沅陵、瀘溪、辰奚、敘浦四縣。
蠱在湘西地區俗稱“草鬼”,相傳它寄只附於女子身上,危害他人。那些所謂有蠱的婦女,被稱為“草鬼婆”。所謂的放蠱方式和蠱到底是什麼樣子,除了代代相傳的說法,誰也沒有見過,但卻根深地固的留在人心。苗族幾乎全民族篤信蠱,只是各地輕重不同而已。
在苗族的觀念世界,蠱有蛇蠱、蛙蠱、螞蟻蠱、毛蟲蠱、麻雀蠱、烏龜蠱等類。蠱在有蠱的人身上繁衍多了,找不到吃的,就要向有蠱者本人(蠱主)進攻,索取食物,蠱主難受,就將蠱放出去危害他人。
其實這種令人生畏的蠱,並非苗人的專利。蠱術在中國古代江南地區早已廣為流傳。最初,蠱是指生於器皿中的蟲,後來,穀物腐敗後所生飛蛾以及其他物體變質而生出的蟲也被稱為蠱。古人認為蠱具有神秘莫測的性質和巨大的毒性,所以又叫毒蠱,可以透過飲食進入人體引發疾病。患者如同被鬼魅迷惑,神智昏亂。先秦人提到的蠱蟲大多是指自然生成的神秘毒蟲。長期的毒蠱迷信又發展出造蠱害人的觀念和做法。據學者考證,戰國時代中原地區已有人使用和傳授造蠱害人的方法。
苗族多處偏僻地區,舊時醫學落後,許多疾病得不到有效治療。故每遇就診無效,動輒歸咎於蠱。 隨著苗族地區科學文化知識的普及,醫療水平的提高,蠱術迷信現在在苗族地區的影響越來越小。
“蠱”相傳是一種人工培養而成的毒蟲。放蠱是中國古代遺傳下來的神秘巫術。沈從文在《湘西》裡所寫的:“……湘西是個苗區,同時又是個匪區。婦人多會放盅,男子特別歡喜殺人。”苗族幾乎全民族篤信蠱,只是各地輕重不同而已。在苗族的觀念世界,蠱有蛇蠱、蛙蠱、螞蟻蠱、毛蟲蠱、麻雀蠱、烏龜蠱等。造蠱方法:取諸毒蟲如毒蛇、蜈蚣、老鼠、蝴蝶、蜥蜴、蠍子、毒蜂等密閉於容器中,使它們自相殘食,經年後,視其獨存的稱為蠱,便可為蠱害人。宋代的鄭樵《通志》也記載說:“造蠱之法,以百蟲置皿中,俾相啖食,其存者為蠱。”蠱用於實際生活,主要可分為三類,分別是情蠱、怕蠱、恨蠱。這三種蠱,都是湘西女子獨佔愛情,維護家庭穩定的法寶。
A“情蠱”
苗族特有的“情蠱”,是用苗家妹子的“經血”和“蠱”練成,每月以經血餵養,三年得一“情蠱”,下蠱者與蠱在靈性上“融為一體”之後,蠱種的後代就也會攜帶下蠱者的靈性資訊,就會聽命於下蠱者的驅使。它可下在飯菜中,苗族女孩子都以此“情蠱”下在自己的情郎身上。傳說苗家妹子,大多15、16歲出嫁。可是,貌若天仙、自命清高的紅藥妹妹一直想找個才高八斗、英俊瀟灑的阿哥。一等,等到了23歲,成了黃花老姑娘。有一天來了個前來苗寨考察的心上人,兩人一見鍾情,墜入愛河!幾年後,阿哥對紅藥妹妹說,我要回家盡人子之道,看望父母,其實他是念念不忘家裡的老婆和孩子。紅藥妹妹爽快地答應了,晚上準備了從來特別豐盛的、從不捨得吃的臘肉、土雞、山珍菇等招待丈夫,並在飯菜中下了蠱。是夜,巫山雲雨,情深誼長。天亮後,紅藥妹妹拜別丈夫,並反覆叮嚀:“三年後必須回家。”阿哥回到故鄉,和原先的老婆和孩子共享天倫之樂,不知不覺竟忘記了紅藥妹妹。轉眼間,三年到了,他突然莫名其妙得了怪病,看遍各家名醫,從未見好,終於一病不起,奄奄一息。在彌留之機,忽然想到了紅藥妹妹。家人請來壯漢把他抬到苗寨,紅藥妹妹打發壯漢走了。然後讓丈夫躺地七天,精心調理,解了蠱,總算把他從鬼門關裡走回來了。從此,阿哥永遠留在了苗寨,還生下了不少小孩。
B“怕蠱”
“怕蠱”又俗稱怕藥。在湘西,丈夫害怕妻子、媳婦害怕婆婆的現象比較普遍。有人解釋說,這都是中了怕蠱的原因。據說,湘西女子不對男人下這種蠱。即便萬不得已而下,在藥量上也是微乎其微,只要使男人對自己有那麼一點懼怕的感覺就夠了,沒有哪個女人願意自己的男人蔫頭土腦,缺乏男子漢氣質。
C“恨蠱”
三種蠱藥中,數“恨蠱”最為可怕。這種蠱,一般是在丈夫被別的女人搶去的情況下,妻子萬般無奈而對丈夫放的一種蠱。目的是迫使丈夫回心轉意。湘西老輩人講,中了恨蠱,尚不迷途知返,十有八九難逃一死。恨蠱實際上是一種慢性毒藥,在人體內潛伏期較長,一般都是半年後見效呈現中蠱症狀,長的則要兩三年才有所反映,時間長短,主要由放蠱人決斷。沅陵烏宿鄉的一個村裡,早些年有個張瓦匠,在外做瓦時,與別的女人好上了,過年也不回家。他妻子李氏知道他在外面沾花惹草,很難過。有一年臘月三十,李氏揹著娃兒到山外尋到了丈夫,正撞上他與那個女人在瓦棚裡戲鬧,她很傷心,勸丈夫別燒瓦了,隨她回村去。男人不肯。她無奈之下,心一狠,就悄悄地在男人的酒裡下了恨蠱。臨別時,她一再暗示男人說:“有病痛就早點回村來,三妹她爹是百病包醫的郎中。”不知張瓦匠是不懂妻子的暗示,還是死了心不願再回到自己那個窮村子。到第三年頭上,終於在莫名其妙的病痛折磨下死了。
多麼悽美的故事啊!問:世上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三、辰州符/鬼穀神功(兩種說法)
“符”是一種威力巨大的固定法術。“符”的主要作用是保護、鎮守、驅逐或鎮壓邪惡勢力之用。巫師們便透過“符”,使其產生長期效力。 “辰州符”又稱“靈符”,“神符”,“桃符”。因為此“符”是辰州地區的巫師們首創,故名“辰州符”。巫師有專用的“符”,世代相襲,傳男不傳女,無男傳徒弟,秘不外傳。“符”在民間平常使用的人和事很多,興修橋樑貼“符”,能確保過往行人安全;生產場地貼“符”,妖魔鬼怪不敢作亂等。貼在門口,辟邪保平安。
鬼穀神功: 據傳,著名縱橫家鬼谷子(鬼谷子:鬼谷子,戰國時楚華人,曾隱居於鬼谷,故以自號而人稱鬼谷子。他長於養性持身和因事剛柔之勢,作為縱橫捭闔之術。所謂“縱橫”,即合縱連橫,為戰國七國爭雄時重要的外交手段。“合縱”是指六國聯合拒秦;“連橫”指六國分別事秦。鬼谷子的傳世之作有《鬼谷子》一書,後人把他尊為神。)隱居天門山鬼谷洞,創造了不同於中國武林界任何派別的硬氣功,民間稱為“鬼谷功”。早先,鬼穀神功作用在於實戰,作為民間體育表演,還是近幾年的事。其主要節目有腹臥鋼叉、釘刀床破石、頭頂打磚、雙風灌耳、五馬分人、汽車碾身、紅煞掌等最為驚險叫絕。
-
3 # 行知計劃
湘西,是湖南省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州。在很多世人眼中看來,它有著匪亂,有著荒蕪,有著野蠻,有著太多太多的神秘。
當然,最讓世人津津樂道的是湘西的三大邪術:趕屍、下蠱和落花洞女。
很多人給這三大邪術賦予了恐怖的色彩,其實,所有的恐怖背後,都是湘西兒女的血淚史,都是湘西兒女滿滿的深情。
趕屍:落葉歸根回家路一個穿著道袍的法師,搖著攝魂鈴走在前面,後面是幾個被用草繩串成一串,穿著清朝服飾的面無表情的殭屍。
“天乾物燥,小心火燭。故人回家,行人避讓。”這些殭屍的額頭上貼著神秘的畫符,聽著法師的口令在荒無人煙的地方蹦蹦跳跳。
這個有點恐怖的畫面就是趕屍,一種興起於清朝中葉,發源於沅江上游一帶的湘西“邪術”。
明清時期,湖廣填四川,使得很多湘人背井離鄉來到四川。湘西人戀土愛家,客死他鄉之人往往要運回家鄉安葬,便催生了趕屍這個特殊的行當。
所以趕屍並不不僅僅是傳說中神秘的巫術,更是無數個湘西人在崎嶇的山路上的漫漫回家路。而對於這段漫長的魂歸之路,自然會有很多規則要遵守。
比如,趕屍的時候,趕屍人通常也不能打燈籠,手中要拿著攝魂鈴,搖得叮噹直響以引導他鄉之魂找到他的方向,不至於魂魄離體。並且趕屍的時候更不能叫停,否則會命喪荒野...
趕屍的時間選擇也頗為講究,趕屍人一般晝伏夜行,不會穿村過鎮,而是選擇荒山野嶺,或是山間小路徐徐而行。這一方面是為了不嚇到人,其次也是忌諱貓狗等畜生衝撞屍體,要是屍體殘缺不全,也沒法向僱主交代。
趕屍是一項高難度職業,趕屍的技術這種特殊物流服務的方法,也沒有形成科學解釋。如今,四川到湘西之間的溝通已經不再困難,趕屍也就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
下蠱:願得一人心,白首不分離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湘西的苗女,往往都長了一張美麗而具有危險性的臉,愛恨分明,頃刻之間痴戀一個人,也能轉眼恨一個人到死無葬身之地。
因此在湘西,傳說中會放“蠱”的人都是女性,俗稱“蠱婆”,也稱“草蠱婆”、“草鬼婆”。這種技藝也是隻傳女不傳男的,而且一代只傳一個人,代代相傳。
蠱是一種化驗無毒的毒粉。所謂放蠱,就是將一種特製的藥粉投入食物之中,使誤食的人吃後心智迷亂,受到投藥者的控制。
這種藥粉的製作方法,千奇百怪,主要成粉有蛇、蜈蚣、螞蟻、蟾蜍等,通常都是家傳,有多少個草鬼婆,就有多少種蠱藥。
在湘西,放蠱通常有恨蠱、情蠱和怕蠱三種。“怕蠱”是為了改變男人的心性,“情蠱”是為奪得自己的愛情,而“恨蠱”則為懲罰背叛了愛情的人,所以三種蠱藥中,數恨蠱最為可怕。
這種蠱,一般是在丈夫被別的女人搶去的情況下,妻子萬般無奈而對丈夫放的一種蠱,目的是迫使丈夫回心轉意。
湘西老輩人講,中蠱之人只要一想到自己出軌的人,蠱就會啃噬他的心,如果還不迷途知返,十有八九難逃一死。
落花洞女:清涼塵世,要的只是愛情湘西地處荒蕪,可是當地也是戰亂不斷,很多好男兒也是奔赴萬里,抵抗倭寇。在無盡的戰亂中,湘西就出現了女多男少的現象,很多到了婚配年齡的女子也遲遲沒有找到如意的郎君。
她們幻想著愛情,最終到了痴迷的狀態。她們迎風落淚,能把樹葉哭下來,自己走進山洞,可以微笑著幾天不吃不喝。
這個時候,要是能給她許配出去,還是有條出路的。可是因為落後和男尊女卑,大家都認定她是被山神、樹神等神靈招去作了妻子。
所以這些女孩抑鬱而終之後,別人去辦喪禮,而落花洞女的家人給她們不但不辦喪禮,還要辦婚事,以示婚禮喜。
據說,她們走的時候是面帶微笑的,因為她們幻想著自己是和心上人終於走在一起了。
落花洞女的故事不恐怖,它的背後有的只是無盡的淒涼。荒涼塵世裡,願悲劇不再有,願每個人都能牽手傾心的人走完一生。
回覆列表
辰州符是湘西趕屍人的秘傳,一般沒人知道,膽小的也不願意去打聽。現在揭秘趕屍人的方法,都是猜想,與老輩口中述說的都不是一回事。
科學也有很多不能解釋的東西,但是人死如煙滅,世上千年冤魂無數,真有鬼怪之說,這個地球上已經鬼都擠爆了。信則有,不信則無,各有各的信仰,也不必去深究。趕屍人也是一種職業,無論用什麼方法趕屍回家,總之對於死者家屬是一種安慰,也是對死者葉落歸根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