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情緒與時間管理

    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大家面對的問題都差不多,對於管還是不管這個問題令很多父母糾結,管多了孩子說你嘮嘮叨叨,不管父母又不負責任,怎麼辦呢?下面我來說說我對父母家庭教育的認知。一、在傑裡·比格納的《親子_家庭教育導論》這本書裡,他提到了三種基本家庭教養方式:專制型、放任性、權威型。一個人如何被養大,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如何養育自己的孩子。

    1)專制型是很多家庭的常態,尤其是父親的角色就是用來打擊孩子:“你這樣不行,你不對,你得再努力。”這樣的教育令孩子的自尊心嚴重受損,比如董卿央視著名主持人,她的童年少年時期就是在父母嚴苛的教育下長大,小小年紀獨自承擔了很多,她自信美麗獨缺愛,現在說起父母還會情不自禁地流淚,想想這麼優秀的她曾經崩潰到想自殺,童年的缺失會讓她在家庭生活中抓取,如果她不能看到那個根源,如果不能接納父母,那麼她的家庭生活也是一團糟。

    2)放任性的父母“允許孩子做自己想做的,買自己想買的,避免使用控制,同時不會鼓勵孩子遵守外部定義的標準。”在這種教育方式下成長的孩子依賴性強,不具有好奇心,並且缺乏自我控制。比如著名歌唱家李雙江之子李天一,就是在溺愛中成長,目中無人,視法律法規人倫道德為浮塵,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這樣的孩子如果不能自我覺醒,出事是早晚的事,如果不是這次收監,也會有別的出格的事情發生。

    3)權威性父母被認為結合了專制型和放任性的優點,強調孩子在限制內自由發展,通常這種方式下的孩子比較獨立,擁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能夠共情別人,充滿求知和探索精神,權威性養育方式鼓勵孩子參與家庭規則的遵守,(權威性也許並不恰當,我且定義為溫和而堅定的方式吧)。權威性家庭養育的孩子代表我首選黃磊愛女多多,這點黃磊做得特別得體,自己本身就是在限制內自由發展的藝人,他和多多的狀態就是我很好,你很好,我們大家都很好。這樣的權威型父母鑄造了孩子一生的幸福力。這三種教育方式不是一成不變的,在孩子不同成長期,父母對教育的認知也處在不同階段,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變化等因素都會受到影響,最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秉承“不忘初心”的信念,用“溫和而堅定”的態度,共同制定我家的規則,並且內化於每個家庭成員的內心。糾結於管還是不管孩子這個問題的父母暫時放下這個問題,因為“生命就是關係”,回頭看看自己和孩子之間是一種怎樣的關係,你是否執念於自己的價值觀,或者對自己的育兒理念搖擺不定。這個大道想明白了,就要著重練習術了,下面我具體說說如何做到“溫和而堅定”的“管”孩子。一、立規則

    1.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立規則的目的是保護孩子支援孩子一生走的順利,孩子其實根本不怕管教,只要父母言行一致,立住規則,孩子是很願意臣服於規則的,但有時父母刀子嘴豆腐心,嘴上嚴厲行為上卻順從孩子,這就是被孩子“反控制”了,孩子的行為始於父母的言語,當孩子越來越把規則內化於內心,越能獨立於父母,勇於面對困難。

    2.我們很多人都看過《窗邊的小豆豆》,羨慕著孩子的自由,其實這些孩子是因為自律所以自由,他們組織坐公交車遊園時,是很遵守規則的,就是因為他們願意臣服規則,他們把日本的禮儀內化於內心,彬彬有禮卻不失自由自在。

    3.叩問自己是否留意自己說話對孩子行為的影響,是否留意自己說話與現實之間的差異,是否留意自己說話與孩子能力之間的差距。

    二、劃界限

    劃界限與立規則是相輔相成的,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是父母國的國王,孩子是小兒國的國王,我們需要這樣協助他們:

    1.學會為孩子做主,保護孩子的國土邊界不受侵犯,尤其是對於小孩子在他學習做國王的過程中,需要父母時,父母在那裡,不需要父母時,父母是空氣。

    2.幫助孩子認識並確定自己的國土領地,這個劃分的過程有可能是痛苦的,但是成長就會痛,父母要學會得體放手。

    3.欣賞地看著孩子把自己的意識充滿小兒國的國土,我們越少控制孩子,孩子就會越能為自己負責,這個自我負責的過程會有好的情況發生,也會有不好的情況發生,生命就是體驗,讓他自己體驗吧,父母只需要陪伴和共情。

  • 2 # 煙籠寒水月籠沙315

    孩子小的時候,吃喝拉撒,事無鉅細,都需要我們全心的照顧。我們養育孩子,孩子給我們帶來了歡樂,我們付出了,也真心收穫了濃濃的親情。

    孩子一天天地長大,對同一件事情,他的小腦袋瓜也有了自己的看法,甚至有時與我們意見相左,但是這其實是一件好事,說明孩子的思維在逐漸完善,認知能力在提高。一個問題,用一種解法可以找到正確答案,如果用另外的方法,同樣也可以找到正確答案————這不就是所謂的一題多解嗎?

    既然這樣,為什麼我們非要讓孩子按照我們大人的思路去解題呢?我們為什麼不讓孩子自己去思考,自己去求解呢?即使孩子走了彎路,我們也應該允許,允許他去體會失敗的滋味。我們只在必要時做出引導,告訴孩子不要害怕失敗,失敗可以讓我們成長得更快。如果需要,爸爸媽媽會隨時出現,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爸爸媽媽都永遠支援他。

    這樣,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在遇到難題時,孩子都會積極去思考,去尋找解決的方法,而不是停在那裡等爸爸媽媽去解決,而且,因為有爸爸媽媽做堅強後盾,孩子會卸下包袱,輕裝前行。這樣一種心情,這樣一種狀態,應該是父母和孩子都希望看到的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看球這麼多年,你們心中有沒有最想看到的哪幾對nba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