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鄉野傅姐

    地膜覆蓋栽培是用厚度為0.015-0.02mm的塑膠薄膜(或0.006-0.008mm的超薄地膜)覆蓋地表的一種簡易保護栽培方式。那麼菜用大豆地膜安全生產設施的方式有哪些呢?詳情如下:

    一:地膜覆蓋的種類及其效能?

    地膜覆蓋能減少土壤水分蒸騰,提高地溫,保持土壤疏鬆、滋潤、透氣,保墒防澇,為土壤各種有機物及微生物活動分解創造有利的環境條件,能有效促進豆類蔬菜植株生長髮育,達到早熟、優質、豐產的目的。地膜規格多為0.015-0.02mm厚的聚乙烯透明膜,幅寬南方可採用70-100cm,北方可採用60-70cm。近年來開始採用0.007厚的超薄強力地膜,以降低成本。低溫季節生產應採用無色透明膜,其透光性好,透光率達到80-94%,可增溫2-4度。春、夏季還可採用反光性較強的銀灰色膜,可有效減輕病毒病為害,還能驅避蚜蟲;也可使用黑色膜,能有效抑制雜草生長,減少除草累活,省工也省力。地膜有用量可按55%田間覆蓋率來計算。厚度為0.015mm、幅寬60-70cm的地膜,每畝大約需要4公斤。

    二:地膜覆蓋的方式

    地膜覆蓋的方式因各地的自然條件及栽培的蔬菜種類而異,生產上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高畦地膜覆蓋

    高畦地膜覆蓋是地膜覆蓋的最基本的方式。整地時要求精細,將畦做成龜背形,畦的高度和寬度應根據當地的氣候、地下水位、地膜的寬度及栽培蔬菜的種類而定。北方地區一般以畦高10-15cm為宜。南方高溫多雨地區,為防澇排水方便,畦高可達20-30cm,覆蓋80-100cm寬的地膜。高畦地膜覆蓋的增溫、保墒效果好,早熟增產效果顯著。

    【2】高壟地膜覆蓋

    高壟地膜覆蓋的畦面較高畦地面覆蓋窄,高度基本一致,一般畦背寬 35-45cm,壟距60-80cm,壟高10-15cm,覆蓋60-95cm寬的地膜。

    高壟地膜覆蓋不僅增溫、保墒效果好,而且便於灌溉,但是較費膜、費工。

    【3】平畦地膜覆蓋

    平畦地膜覆蓋是將地膜直接覆蓋於平畦畦面的覆蓋方式。一般平畦寬60-150cm,畦埂底寬20-30cm,畦埂高出畦面8-10cm。該覆蓋方式可直接在畦面上澆水,但澆水後容易造成膜面汙染,降低透光率,增溫效果不如高畦地膜覆蓋。適用於育苗時播種後短期覆蓋,出苗後應及時揭去。

    【4】溝畦地膜覆蓋

    溝畦地膜覆蓋是在高畦、高壟以及陽坡畦面開溝,在溝內播種或定植後,再覆蓋地膜的栽培方式。這種方式具有貼地覆蓋和近地面覆蓋的雙重效果,不僅能提高地溫,還可提高氣溫,可在晚霜前大幅度提早播種或定植。一般可在終霜前20-30天播種或終霜前10-15天定植,待幼苗將要頂膜時改為高畦或高壟地膜覆蓋。

    【5】近地面地膜覆蓋

    近地面地膜覆蓋是較先進的地膜覆蓋栽培方式,不僅可提高地溫,而且可提高氣溫,更有利於提早播種和定植,促進作物早熟豐產。近地面地膜覆蓋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5-1】平畦近地面覆蓋。一般栽培畦寬90-100cm,取上寬40cm、畦埂高15-20cm,畦埂應踏實。在栽培畦內播種或定植後,在畦埂上每隔30-40cm插一根用細竹片、荊條或細樹枝等做成的小拱架,在拱架上覆蓋地膜。該覆蓋方式已廣泛用於豆類蔬菜早熟栽培。

    【5-2】高畦(高壟)地膜近地面覆蓋。將栽培畦做成高畦或高壟、在高畦或高壟上定植或播種,然後在高畦或高壟的兩肩處插小拱架,拱架高30-40cm、寬60-70cm,上面覆蓋地膜。該方式可使幼苗在終霜前10-15天定植,終霜後當外界氣溫適宜蔬菜生長時,拆除小拱架,把地膜落蓋在栽培畦面,然後在每株苗頂上將地膜開孔,並將苗引至膜外,最後將地膜用土固定,使地膜繼續起到增溫、保墒的作用。有時將高畦地膜覆蓋與近地面覆蓋共同配套使用,則稱為高畦地膜雙覆蓋,增溫保溫效果更好。

    【5-3】溝畦近地面覆蓋。將栽培圍畦做成槽狀溝、朝陽溝等形狀,將種子或幼苗播種或定植到溝內以後,用細竹、荊條、樹枝條等作拱架,然後覆蓋地膜。

    訪方式 除具有提高地溫和氣溫的效能外,還可以利用較高的壟背抵擋寒冷的北風,因而更適於豆類蔬菜提早定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帥發文暗示退役,表態不再登場,將效仿夢淚當AG吉祥物,這是他的真實想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