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Jackintown

    可以肯定的是金縷玉衣一定是死後才穿的,原因是當王處於臨死狀態時,一定都還抱有能繼續活著的希望,他們可能會服用各種丹藥或者其他一些能讓其延續生命的方法,當然這些方法靠不靠譜就另說了。而作為死後的殮服,王一定不會在還有一口氣的情況下就穿上赴死的。所以僅從這點就可以看出金縷玉衣一定是死後穿上的,那麼玉衣是怎麼穿上的呢?根據考古專家的研究,玉衣不像我們普通穿的衣服一樣分為上衣和褲子,他是分為好多塊,比如頭套,胳膊,身體,腿,腳套等等然後在拼接一起,最後呈現的效果就是完整的一套,看似渾然一體其實都是拼接的。

  • 2 # 日升昌

     滿城漢墓是西漢景帝劉啟之子——劉勝的墓。西漢中山國有十代王,而劉勝是第一代王。劉勝和他的夫人都是穿著“金縷玉衣”下葬的,“玉衣”是漢代皇帝和高階貴族死後的斂服。玉衣用若干塊玉片連線製成,玉片間以金絲編綴,所以稱“金縷玉衣”。 根據現在已有的資料來看,“玉衣”只有漢代才有。“玉衣”到漢代也是一點點演變過來的。春秋戰國時期,已有在死者的衣服上加裝一些玉片進行裝飾的“玉衣”,而玉面罩在西周時期就有了,可以看出“玉衣”是一點點發展演變而來的。漢代以後,隨著墓葬制度的改革,“玉衣”也就消失了,社會上流傳有“宋代玉衣” 的說法是不正確的。古代對玉的使用是有嚴格規定的,“玉衣”也是這樣:“金縷玉衣”只有皇帝及第一代諸侯才可以使用,“銀縷玉衣”是諸侯王用,“銅縷玉衣”是其他諸侯用,其他官員不可以隨便使用。

    漢代人相信玉有保持人死後肉體不朽的神奇功能,因此普通人用玉製作九竅塞,覆蓋眼、耳、口、鼻、肛門和陰部,而皇帝和貴族們則享用工藝複雜的玉衣包裹全身。根據《續漢書·禮儀志》的記載:漢代皇帝使用金縷玉衣;諸侯王、第一代列侯、貴人、公主使用銀縷玉衣;大貴人、長公主使用銅縷玉衣。

    所謂“縷”是指編綴玉衣片的金屬絲,以金屬絲的質地來區分玉衣的等級。考古發掘中還發現過極個別以絲線編綴的“絲縷玉衣”。劉勝是諸侯王,按照身份應該使用銀縷玉衣,而他卻身穿只有皇帝才能使用的金縷玉衣,這又是為什麼呢?這個問題曾請教於郭沫若先生。郭老經過研究後指出,玉衣使用等級的規定是在西漢晚期才嚴格執行的,而劉勝死於西漢中期,當時玉衣等級的規定還沒有完善,劉勝得以僭越制度,使用金縷玉衣。

    金縷玉衣的製作方法是,首先像量體裁衣一樣測量人體的資料,然後切割、打磨出數量不等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弧形以及其他特殊形狀的小玉片,再在這些小玉片上鑽孔,如長方形的玉片要在四個角上鑽孔,最後用極細的金絲將小玉片逐個串連成形,這樣一套金縷玉衣就製作完成了。製作玉衣的關鍵步驟是玉片的成形和鑽孔。玉片的形狀小、厚度薄、質地脆,在上面鑽孔是一件難度極高的工作,稍有不慎就會造成材料的報廢。據測算,一件金縷玉衣在兩千多年前的漢代的生產條件下,需耗費一個玉工十幾年的功夫以及相當於100戶中等人家的全部財產。因此,金縷玉衣在當時就已經是稀世之寶了。

     玉殮葬組合是出現在西漢時期的楚國。玉殮葬在楚國出現並流行,有著深刻的社會因素和思想背景,首先,由於玉石具有特殊的物理性質,玉質溫潤縝密,外表晶瑩剔透,其外表和內涵符合古代人審美和思想情趣,成為上古“絕地天通”的中介;其次,由於玉具有難以磨損和腐爛的特點,人們認為將玉和死者放在一起,能夠保持屍體的長鮮不朽,雖然事實並非如此,但正說明漢代對玉的迷信和崇拜;另外,西漢時期楚國國力雄厚,經濟文化十分發達,一度處於全國領先地位,為楚王喪制的變革提供了雄厚的物質基礎,有條件將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加工工具應用到玉器的製作上,產生精美絕倫的玉衣和玉棺,形成以玉衣為中心的玉殮葬制度,用玉的質量和數量達到無以復加的地步,將發源於新石器時代的葬玉製度推向頂峰。

  • 3 # 笑嘗歷史百態

    人死後正式的衣服都是等人死了才穿的,無論是古代的金縷玉衣也好,還是現代農村的壽衣都是等人徹底沒氣了才穿。我爺爺過世,都是在醫生說人走了之後,由我親自給他擦拭身體,然後給他穿上壽衣下棺的。

    中國是一個儒家文化問主宰的國度,尊老愛幼是中華人們的傳統美德。如果在未死之際就給人穿上死後的衣服,這是大不敬,是不孝。

    至於怎麼穿上去的?在死後人還是有餘熱的,並不是立馬就僵硬的傳不上衣服。

    再來說說什麼是金縷玉衣吧!

    金縷玉衣主要出土於中國漢代,是穿戴者身份等級的象徵,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線縷結,稱為"金縷玉衣"。

    據《西京雜誌》記載,漢代帝王下葬都用“珠襦玉匣”,形如鎧甲,用金絲連線。這種玉匣就是人們日常說的金縷玉衣。當時人們十分迷信玉能夠保持屍骨不朽, 更把玉作為一種高貴的禮器和身份的象徵。

    曾經有媒體報道過“埃及驚現1000具穿金縷玉衣黃金木乃伊”,但那些黃金木乃伊也就是在身上鍍了一層金而已,並沒有玉的成分,稱不上真正的“金縷玉衣”。玉雕技藝是中國獨有,漢朝也是玉雕裝飾盛行的時期,原湖南省博物館館長熊傳薪介紹說,從長沙出土的金縷玉衣殘片來看,它不僅只是簡單磨成玉片而已,上面還雕有花紋。

    所以中國同胞們,這金縷玉衣只有中國用,也是中國遺產,期望有關部門能夠保護好只屬於中國的文物。

  • 4 # 公子想

    玉,在華人心目中,有著崇高的地位,古人認為玉石是吸天地之靈氣受日月之光華的神石,上能通靈,下能避禍。如果死後能用玉石陪葬,還能保證屍身不腐,充滿了神奇的色彩。

    從現在考古發現的證據來看,玉石陪葬的習俗由來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一些氏族首領、巫師等貴族墓葬中,均有精美的玉器出土。至先秦時期,玉器殮葬更為盛行,而且出現了像玉組佩、玉覆面、玉九塞等成套的陪葬玉器。及至漢代,玉器殮葬到達巔峰,出現瞭如金縷玉衣、玉棺等極為奢侈的殮葬玉器。

    在中山靖王劉勝墓葬中的金縷玉衣出土之前,玉衣只存在於史書當中,直到河北省這兩件玉衣的出土,我們才有一個直觀的感受。玉衣,是金屬絲將打磨好的玉片,連綴在一起。工匠們,會根據貴族的身形量體裁衣,設計金縷玉衣。但是為貴族準備的金縷玉衣,都是半成品,並不像我們在博物館的這樣。

    原因很簡單,這些玉衣都是要給貴族們死後穿的,這樣連綴整齊,怎麼給他們穿,有沒有拉鍊,拉開了就能穿了。

    工匠們會提前做好胳膊、腿、前後胸、手腳、頭部等玉衣各部分,在貴族死後,將這些提前做好的半成品,連綴在一起,形成一件完整的玉衣。貴族的去世,才是玉衣得以完成的最後條件,這樣出說來雖然比較殘忍,但卻也是事實。

    具體如何穿,史書中並沒有給出更多更詳細的資料,但是可以想象得到,會比穿一般的衣服麻煩許多。大膽的猜想一下:貴族死後,工匠們會將各部分套在死者的相應的位置,如胳膊、腿、手腳等部位;頭部可能是一個將小玉片用金屬絲連綴成的大玉片,罩在死者頭部後,在用金屬絲將連線處連綴在一起,前後胸應該是兩片,或者一整片大玉片,操作方法應該和頭部的玉片操作手法相似。等到身體各部位的玉衣都穿戴好之後,在把他們連綴在一起。

    這裡需要指出一點,玉衣並不是殮服,而是一種葬具。
  • 5 # 幾葦渡

    金縷玉衣是並不是服裝,而是入殮的葬具,是死後“組裝”在屍體上的。

    玉衣,也叫玉匣、玉柙,可以理解為一種棺。從考古發現看,只存在於漢代。這種葬具等級非常高,並非一般貴族可以使用,原則上都是皇帝賜予的。西漢制度還不健全,諸侯王一級也可以穿金縷玉衣,東漢規定很嚴格,只有皇帝皇后才用金縷玉衣。最低階的銅縷玉衣也要列候級別的。

    玉衣的結構,就是用多種形狀的玉片,在角上打孔,用金屬絲穿起來。從每一個小部件,組合成頭、胸背、臂、手、腿、腳幾個部分,然後裝在一起。

    最早出土的兩件完整金縷玉衣,是1968年河北滿城漢墓,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和王后的兩件。屍骨已經腐爛,玉衣攤在地上。這是非常珍貴的最原始狀態的發現。

    之後又在各大陸續出土十幾件玉衣,都已成為各博物館的看家文物之一。

    一些地方出土玉衣已經被盜墓破壞,玉衣片容易暴露,盜墓賊就把金絲抽走,留下的玉片散落一地,且不完成。於是修復工作,就成了立體拼圖。

    發一組玉衣部件的圖,以方便理解組裝的過程。你可以想象是一個部分一個部分把屍體包起來,然後再用金絲縫合在一起,最終成為一個整體。

    金縷玉衣沒有任何神奇的力量,穿玉衣下葬的,屍體在就變成渣渣了。

  • 6 # 歷史雜貨鋪

    這個問題問的就比較有意思了,金縷玉衣是死人穿的,活著的時候當然不會穿了,都是死後才給死者穿上的,值得一提的是,個別地區的風俗是人快不行的時候就給其穿上壽衣。但金縷玉衣絕對是死後才給穿上的。

    至於怎麼穿,我們首先來看看金縷玉衣是如何製作的,首先工匠們要像做衣服那樣,給死者量一下身材,然後根據他的身體來決定用多少的玉,將玉全部切片,弄成各種的形狀,最後要在這些玉片上面鑽孔,因為要有金線穿過去,在古時候在玉上面鑽個孔出來,難度還是很大的。

    因此製作這玩意,成本是非常高的,被稱為絕世珍寶一點也不為過。一般情況下不會在死者死了之後才製作金縷玉衣,都是早早就開始準備了,除非是人毫無徵兆的過世,才可能會緊急製作出一套玉衣,因為這個東西製作太複雜了,甚至可能要耗費幾年才能做出來。

    給死者穿的時候,有些地方的金線是沒有縫上的,所以可以給死者穿上然後在縫起來就行。古人相信玉器能夠保證死者不腐,時間久了死者有可能還能昇仙,因此才會有金縷玉衣的出現,在古時候,金縷玉衣也不是誰都能穿的,只有皇帝才是金線,一般王公貴族只能用銀縷玉衣。

    根據史料來看,玉衣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有了,可是那個時候並不完善,有的人就是用個玉面罩,到了漢朝的時候,金縷玉衣才算是真正的出現了,目前中國出土了好幾件金縷玉衣了,感興趣的可以去博物館看一看。

  • 7 # 密探零零發

    在漢朝,皇帝以及高階貴族以金縷玉衣入葬,這完全不同於其它的朝代。漢朝為何要以金縷玉衣入葬,這金縷玉衣又是如何穿到墓主人的身上呢?今天,我們就帶著著一連串的疑問,來探究漢朝金縷玉衣的秘密。

    金縷玉衣不是誰都能穿的,有嚴格的等級制度的。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線縷結,稱為金縷玉衣,其他貴族則使用銀線、銅線編造,稱為銀縷玉衣、銅縷玉衣。之所以漢代的皇帝以及貴族們鍾愛金縷玉衣,是因為他們相信金縷玉衣可以保證他們的屍骨不朽,並且玉是古代最高的禮器,也是他們身份的象徵。

    金縷玉衣說白了就是一套豪華的壽服而已,只是耗時耗力以及花費巨大罷了。金縷玉衣由成千的打磨好的四周有圓孔的方形玉片以及金線,按照墓主人的體型,分開製作出身體的每個部位,並且每個部位製作的惟妙惟肖,工藝精湛。在墓主人死後,將製作好的每個部位的金縷玉衣,分別穿在墓主人的各個部位,最後用金線將金縷玉衣的每個部位都封口並拼接,從而形成了一套完美的金縷玉衣,穿在墓主人的身上可謂嚴絲合縫,精妙絕倫,令人歎為觀止,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技藝與智慧。出土的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玉衣共用玉片2498片,金絲重1100克,竇綰的玉衣共用玉片2160片,金絲重700克,其製作所費的人力和物力十分驚人。

    窮奢極欲的皇室貴族,迷信玉能寒屍。為使其屍體不朽,他們用昂貴的玉衣作殮服,且使用九竅器塞其九竅,可謂費盡心機。但結果適得其反,由於金縷玉衣價格昂貴,往往招來許多盜墓賊,以致“漢氏諸陵無不盜掘,乃至燒取玉匣金縷,骸骨並盡”。其實,即使那些盜墓賊沒有光臨,當考古工作者開啟那神秘的洞室時,企求“金身不敗”的墓主人已化作一捧泥土,剩下的也就是一具精美絕倫的玉衣了,這是何苦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簡單的方法可以區分養殖海參和野生海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