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玩講堂
-
2 # 人生如夢zhw
這種說法不完全對,咸豐死後,慈禧掌控滿清最高權力近半個世紀。但光緒從1889年到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被囚期間光緒主政有一定自主權。只是光緒缺乏駕馭時局能力,政策失誤連續發生中日甲午戰爭失敗,戊戌變法出現亂局,屬下發動政變失敗。才失去權力。同光中興的大好局面變成了大清的迴光返照。
1.滿清從康熙開始創立秘密立儲制度,一直到道光都是有多個繼承人進行有序競爭,激發了繼承人競爭意識。保證繼承人的素質。
2.咸豐皇帝1860年三十多歲就去世僅留下同治一個繼承人。同治光緒溥儀都是幼年即位,缺乏競爭,都不是帝王之才,缺少駕馭時局能力。
3.慈禧太后,政治手段高超,具有駕馭時局能力,且貪戀權力,垂簾聽政。影響晚清近五十年。
4.在慈禧統治前三十年,剿滅太平天國和捻軍。進行洋務自救運動,抗法援越打敗法國簽訂中法條約,出現了同光中興。
5.1889年光緒大婚後親政,重用帝師翁同龢,翁同龢黨同伐異,與李鴻章黨爭置國家利益不顧,同時也是為了限制漢臣專權,以給。禧修園子光緒大婚為由,停供北洋水師軍費。致使北洋水師落後於日本。
6.光緒皇帝,中日甲午海戰中,不瞭解敵我情況,盲目聽從奸臣帝師主戰派翁同龢建議,盲目開戰至敗。
7.光緒皇帝,在戊戌變法中,重用志大才疏的書生康有為,改革詔書釋出過於草率,過於頻繁,讓官員無所適從。改革內容脫離實際沒有可行性,讓遭到地方督撫抵制。面對危局康有為譚嗣同竟然要發動政變奪取權力把光緒測底推行慈禧對立面。導致光緒被囚,戊戌變法失敗。
8.從光緒大婚之後親政後直到戊戌變法十年間。慈禧還政給光緒,不再垂簾聽政。光緒給皇阿瑪請安,大事請示,慈禧把把關。慈禧作為光緒姨媽嬸母對光緒的愛應該是真實的。兒子死後,光緒是慈禧一手撫養長大,是慈禧世上最親的人,在袁世凱告密要刺殺慈禧發動政變前,母子關係還是和諧的。與孝莊太后和康熙皇帝關係類似。
10.在內外交困下,慈禧蛻變為一個不理智的老女人。向西方十一國宣戰,利用義和團對付洋人,導致八國聯軍侵略的發生。戰中殺主和派,戰後殺主站派,導致滿清精英盡失。漢族官僚發動東南互保運動分離傾向加劇。辛丑條約簽訂民族矛盾進一步激化,為滿清滅亡埋下伏筆。
11.漢武帝也是在竇太后去世後才完全掌握權力。孝莊對康熙也初期政治起到重大作用。如果不發生康有為組織政變。光緒不會被囚。
-
3 # 靘史宴
咸豐之後的同治、光緒、宣統三位皇帝都是幼年即位,而且資質都很平庸。
咸豐的確是清朝後期最後一位掌握實權的皇帝,這一現象的製造者就是咸豐本人,直接造成了後來的三位皇帝同治、光緒、宣統都是幼年即位。咸豐皇帝時,大清帝國內憂外患,他本不該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幼子,而應該把至尊之位傳給自己的六弟恭親王奕訢,因為恭親王奕訢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或許恭親王奕訢即位後,大清帝國的晚期也不至於衰落到了如此地步,最起碼不會出現慈禧長達近半個世紀的掌權。
咸豐皇帝臨終前留下了慈禧,這就為大清帝國埋下了禍根。慈禧是一個非常貪戀權利的人,她為了權利,可以說是無所不用,所以在同治皇帝因染病逝世後,她所立的兩位皇帝,都是幼子,根本沒有執政能力,最主要的是她對幼年皇帝的教育,壓根就不重視,直接原因就是為了自己掌權,滿足自己的私語,雖然光緒在位時間很長,但是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他“志大才疏”,也根本不為過,為什麼皇帝的執政能力如此的不給力,我想這與皇帝所受到的教育是有直接關係的。
-
4 # 歷史影像錄
瞭解清朝歷史的人都知道咸豐皇帝死後,立皇長子載淳為皇太子,也就是同治皇帝,同時認命載垣、端華、景壽、肅順、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為顧命大臣輔佐同治皇帝。
慈禧發動政變殘害了8名顧命大臣,控制了年幼的同治皇帝,垂簾聽政成了實際的掌權者。同治皇帝有因好色得了不治之症早早的死去了,沒有留下子嗣。於是慈禧又一手扶持了光緒帝,政權依舊掌握在慈禧手裡。
大清末年,同治,光緒時期慈禧垂簾聽政,掌握大清政權長達47年。直到1908年11月15日慈禧逝世。慈禧死後的第三年,辛亥革命爆發清朝滅亡。
回覆列表
眾所周知,咸豐皇帝是慈禧的夫婿,而咸豐皇帝死後,慈禧才真正的掌握住了大全,大清開始慢慢的走向滅亡,而為什麼說清代咸豐皇帝是清代最後一位掌握實權的皇帝?這與他和慈禧的關係分不開!
瞭解歷史的都知道,咸豐只有一個兒子載淳,而慈禧便是載淳的母親,當時,在熱河避難的咸豐快要駕崩,死前也許迴光返照,留給皇后一道密旨,並告訴皇后日後要是懿貴妃(慈禧)有什麼不安份的舉動,就拿出這道密旨來讓她安份。可為什麼咸豐不殺了慈禧呢?
在咸豐身體日漸衰弱的時候,懿貴妃不但不收斂,反而開始喜歡出頭,指點江山。使咸豐欲除之而後快。據記載,肅順建議咸豐效法鉤弋故事,殺了懿貴妃。
但是,為什麼最終沒有殺懿貴妃呢?
第一:醇親王夫妻以身家性命做擔保,求咸豐免慈禧一死。醇親王奕譞是咸豐的七弟,其大福晉乃慈禧的胞妹。有了這多層關係,奕譞夫妻當然力保慈禧。慈禧也報之以李,後來的光緒與溥儀兩位皇帝,皆為奕譞之後。
第二:恭親王奕看來,咸豐即便不傳位於自己的幼子,也應該是他“鬼子六”,而輪不到其他人。
第三:即咸豐早年喪母,對於失去母愛有著切膚之痛,他不忍心讓自己的繼承人也幼小無依。正所謂“父”所不欲,勿施於“子”。這是咸豐童年的心病,也是他一輩子的隱痛,他不願意如此殘忍地去主動造成這種悲劇。
咸豐的童年遭遇,卻成就了慈禧,讓她逃過這一大劫。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咸豐十一年七月十七日(1861年8月22日)清晨,咸豐帶著巨大的猶豫與遺憾,死在承德避暑山莊的煙波致爽殿,慈禧便接手統治大清帝國近半個世紀。
所以空空認為,咸豐的死與清朝的滅亡掛鉤,他的兒子沒有掌握到王位的實權,而讓慈禧當了太上皇后,也是歷史讓人惋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