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家小朋友三歲了,近期很愛用好人、壞人來評論爸媽,耐心溝通也沒什麼進展。不給他買玩具就是壞人,不給他看動畫片就是壞人,很頭疼,我該怎麼辦?
11
回覆列表
  • 1 # 小小悅媽媽

    我倒覺得這是孩子懂得知識遷移的表現,值得肯定!他可能是在看動畫片或者看繪本時學習了好人、壞人的概念,比如獵人救了小紅帽,是好人;光頭強想砍樹破壞森林,是壞人。然後遷移到了對你們的評價上。

    非黑即白是三歲左右孩子認知水平的體現。每個人都是從這個階段過來的,閱歷增多才知道沒有永遠的好人、壞人,好人可能做壞事,壞人可能做好事。孩子評價標準很簡單,你做了我認為好的事情,就是好人;不好的事情,就是壞人。對朋友的定義也是簡單粗暴,相處得好,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下一秒吵架了,你不是我的朋友。

    所以,當孩子說“不給買玩具就是壞人”“陪玩遊戲就是好人”時,你要抓本質,在腦子裡裝個兒童翻譯軟體:媽媽沒給你買玩具,你心裡難受;爸爸陪你玩遊戲,你覺得開心。把看似道德的問題準確翻譯成情緒問題。這樣就可以用上咱們之前提到的情緒三部曲來解決了:描述情緒、分析情緒和反思情緒。

  • 2 # 一頭怪牛

    謝邀!這有什麼頭疼的,小肚雞腸。就這個就頭疼,還能幹點別的嗎?看來你們連個三歲的孩子都不如。你看看哦,孩子用好人和壞人區分,就是一個做人的起碼知識,達到自己目的就是好人,達不到就是壞人了,符合一個三歲孩子的特性,證明孩子發育良好,頭腦清晰,孩子沒有毛病,毛病在大人對孩子的理解。孩子說的好人壞人之分,也是最簡單的思維,很標準,因為他已經明白順著自己就是好,其他都是不好。大人當然應該理解的語言思維,並不是真的壞了,只能理解為孩子天真的概念,他也根本不理解好字與壞字的用途,大人也不應該給孩子記仇。當他長大一些的時候,懂得了好與壞的區分,你就是讓他說大人壞,他也不會再說的。好好培養孩子才是應該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聊齋志異》中的《促織》講了什麼,為什麼能稱為短篇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