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自辯火火烽
-
2 # 區域性diqu有雨
大腦的活躍度確實是和情緒有關的,人在煩躁時大腦活動會相對激烈,從而導致難入睡,失眠多夢等一系列的生理問題。很多人以為抑鬱症患者不願意動,不喜與人交流,是不是他們的大腦就活動得少呢?其實不是,他們會考慮很多問題,會顧慮很多,情緒也會起伏不定。並不是說正常人就能保持一直的情緒平穩,一般持續幾個小時的情緒失落是正常的,幾天也問題不大,但是一旦超過一個星期並且導致睡眠問題,就需要進行人為干預了。多讀書,多運動,多組織群體活動會讓人保持更好的情緒的平穩,大腦活動雖然會被你宅在家強烈,但是這種良性的活動可以增強大腦神經的耐受性,從而讓人的思維更清晰,出現煩躁的情況就會少,幸福感也會提升!
忠心祝願所有人都身體健康,家庭幸福。
-
3 # 韋志中心理學網校
一般的說,大腦控制思維,思維牽動情緒,而思維的形成由個性、素養、環境影響等決定。 如果你有情緒的時候,可以停一停再作決定。因為情緒會影響我們大腦做出的決策效果和效力。 唐代名臣魏徵以直言敢諫而聞名,每次魏徵說完之後,唐太宗李世民都跑到後花園裡拍著自己的胸脯,說:“氣死我了,氣死我了……”回到大殿之上還是會接受魏徵的意見。 生活中,人們大腦的活躍度我們是看不到的,我們能感受到情緒的變化,當有了情緒,我們可以向唐太宗那樣,學會“表達情緒”,自己處理了情緒以後,再用大腦思考。
情緒腦的運轉速度比理性腦快,所以想用理性控制情緒的做法並不科學,科學的方法是提高自己的積極心理心理品質,培養積極情緒,接納和適度宣洩消極情緒。
-
4 # 鯨魚小星球
同學你好!你說的這種在情緒低落時大腦遲鈍,在情緒高漲時大腦活躍的現象,其實確實反映了我們大腦和情緒狀態之間的關係。
大腦是由數千億個神經元構成的,這些神經元之間持續不斷的物理活動(神經元放電)和化學活動(神經突觸的化學遞質),表現為物理訊號和化學訊號在神經元和腦區之間的釋放接收與交換,就是我們大腦思維活動的基礎。此外,神經元的活動也需要持續不斷的能量供給與代謝,這就是由我們大腦中的腦血管與毛細血管床所承擔的任務。當大腦的神經元非常活躍的時候,其耗氧量也會增加,於是腦血管中就會增加供氧,以便及時補充被消耗的能量。透過磁共振成像掃描(MRI)對大腦的掃描——就像我們在醫院做檢查一樣,研究者可以獲得我們大腦血管含氧量的變化,於是可以知道大腦是不是處於興奮活躍的狀態。
正因為有了這個技術,你問的問題,才有可能從科學的角度進行回答。對於情緒低落時腦活動的研究,往往採用的是如下辦法:因為我們大部分健康人群的情緒是經常波動的,很難保證在進行腦掃描的時候處於低落狀態,所以要回答這一問題,最好的是採用那種長期處於情緒低落的人群,掃描他們的大腦活動,來和健康人群(非低落狀態)進行對比。抑鬱症患者在臨床上就表現為這種長期處於情緒低落狀態,因此很多研究都是在抑鬱症患者上開展的。經過把抑鬱症患者的腦活動和非低落狀態人群進行對比,科學家們發現,大腦前額葉和前扣帶回的認知執行控制區域和大腦其他如推理、決策、情緒、知覺等加工區域(後扣帶回、腦島、杏仁核、丘腦等)之間的連線強度在抑鬱症患者上都比健康人群有顯著下降(下圖藍色區域)。當然,除了這些活躍度有所下降的區域和腦連線之外,也有像大腦左右外側額葉等區域的活動有所增強(下圖紅色區域)。(下圖來源: Sha et al., 2017)
當然,抑鬱症是情緒低落的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不過可能正是由於大腦中與執行控制和專注任務有關的腦活動在情緒低落時有所下降,人們才會感到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反應也比較慢一些。不過人有喜怒哀樂,偶有情緒波動是非常正常的。你知道了大腦的這種特性,那麼就可以有意識地分配自己的時間和工作安排,在興奮的時候多思考問題,而當低落的時候就休息或者做些輕鬆的事情吧。
我是一個高二的學生,怕這個問題影響到高考,當我有抑鬱情緒的時候,我感覺我的大腦遲鈍,而且注意力不集中,但當我興奮的時候,我好像吃了興奮劑,大腦十分活躍,想不出來的問題就都想出來了,思維靈活,而且注意力超級集中。
回覆列表
清醒的大腦,會平靜卻充滿活力,足足的活躍度,此時你的情緒會平穩愉快。
而負面的情緒,直接導致你相關負面的想法充斥你的大腦,讓大腦無法聚精會神與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
當你情緒低落、抑鬱時,你需要了解到自己的情緒狀態,然後平復一下心情,將注意力完全放空,有意識的讓自己平緩自己的呼吸,在一吸一呼之間想法聚焦在呼吸上,如此反覆幾次,你會感覺情緒得到平復的情緒。然後,重新聚焦你的注意力在自己的目標上,當雜念出現,就再次聚焦。
如此反覆多次練習之後,無論你的情緒如何,你都能引導自己情緒平復到緩和的狀態,然後聚焦在自己目標上,從而讓自己的效率得到相對好的可控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