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邏輯推理大師

    這是車內外存在較大溫差導致的。有二個原因:1汽車氣密性較好,白天溫度高,到了晚上降溫車內外存在溫差;2距離晚上降溫前車內開過暖氣,車內外存在較大溫差。

  • 2 # 地理縱橫

    這些天早晨筆者連續出車上班,27號(週日)前擋風玻璃上有霜,為此我還用紙殼颳了一會兒,霜不厚,清理了 一下勉強還可以行車。28、29、30號早晨車窗上沒有起霜,連續三天干乾淨淨。這次強寒潮襲來,我們本地沒有降雪,連續二天風力有些大,5級左右,夜晚零下近二十度,白天氣溫還在零下6度左右,就是這麼一個大氣環境,這裡先討論一下起霜的條件

    連續四天重複一個行車過程,車內人數及行車裡程保持固定,為什麼有的時候早上車窗起霜,有的時候不起霜呢?主要與大氣環境有關。起霜只是對露天停車場而言,如果把車停在地下停車場,還能起霜這可就神仙了,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事。

    霜與露、霧、露、淞等都是水汽凝結的產物,當氣溫0度以上時,水汽凝結為霧、露等,低於零度以下結為霜,這些天全國大部分地區深受強寒潮影響,氣溫0度線已經打到了華南地區,北方連續兩晝夜低溫,可是沒有起霜,看來溫度降低至零下還不是起霜的唯一條件,還要有其它條件配合,這就是靜穩大氣和水汽的飽和度兩個條件。

    我們有這個生活體驗,冬季每次強寒潮爆發之前,天氣很暖和,風力也不大,出現靜穩天氣,本月27號是強寒潮來之前的最後一天,氣溫相對較高,這種天氣實質上是一鋒前增溫效應,在強寒潮未到之前,這裡受南來的暖溼氣流影響,會有一微弱的偏南風從高空向北源源不斷輸送水汽,雖然這個水汽量不大,遠不如夏季熱氣騰騰,但這點水汽量起霜還是足夠的。

    白天氣溫稍高些,水汽達不到飽和,停放的汽車不會起霜,可是到了夜晚,數九天氣氣溫多在零下10度左右,大氣中的水汽就會在前擋風玻璃上起霜了,如果水汽量特別大,地面上草葉、樹技上也見霜雪。

    28~31號連續四天風力比較大,特別是29、30號兩天的大風,風力這麼大,空氣流動性這麼強,儘管溫度很低,水汽達不到飽和,也不容易凝結成霜,所以這些天車窗乾乾淨淨。

    同一天同臺車,多在前擋風玻璃上起霜,而前後車窗起霜很少。還有的時候前車窗有霜,後車窗沒有,即使是前擋風玻璃起霜薄厚也不均。

    為什麼前擋風環境容易起霜?

    這只是相比較前後車窗而言,是玻璃材質不同吧?不是,它們之間有差別的話,只是與車內空間相接觸的面積有大有小,前擋風玻璃大,而前後車窗面積小。

    我們行車時,打空調或暖風,車內溫度較高,加之人在車內呼吸也撥出一定量的水汽,所以車肉蓄積的不少熱量,車內密閉又好,停車後這些熱量便會貯存下來,與外界空氣相比存在著溫度差,引發與外界大氣進行熱量交換,前擋風玻璃面積大,交換的熱量多,前擋風玻璃接觸的大氣容納水汽更多,當夜間急劇降溫時,水汽優先在前擋風玻璃凝結為露,水汽因為有了凝結附著點,周圍有大量水汽集聚,凝結的範圍迅速擴大,當車內溫度降低到0度以下時,露變成了霜,所以前後風擋優先結霜,早於前後窗。

    其次是重力影響,前後車窗陡直,前擋風玻璃平緩,凝結為水滴時,前後風擋重力作用相比要弱,便於水滴停留,這也是前後風擋容易結霜的原因。

    還有一種情況,左車窗與右車窗結霜程度還不一樣。

    這與車停放的位置有關,一般來說,風力小才適合結霜,可是車的四周空氣流動性有差別,車停放在樓前,由於樓房間隙對風產生狹管效應,有的地方風力、風向穩定,左右車窗空氣流動出現了差別,結霜也就不同,還有薄厚之分。

    此外還與玻璃清潔度有關,車窗越乾淨,越不容易結露和霜。

    總結一下,車窗起霜與大氣中的水汽含量、車停放的位置,車窗清潔有關。結霜後很不容易清理,特別麻煩,我們可以如下解決,一是停車時,挑選通風性好,空氣容易流動的地方,這些地方空氣水汽不容易達到飽和,結霜也就不容易了。

    停車場緊張,我們沒有挑選餘地,只能把前擋玻璃蓋上一塊布,讓霜結在布上,每次啟車時就不會那麼麻煩了。

    每天都有這個操作,還是很麻煩的,不如自己學會識天氣,當有寒潮爆發時,前二三天要注意夜裡結霜,提前做好防護,就方便我們第二天用車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哆啦A夢裡為什麼大雄老是得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