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兒初長成
-
2 # 營養師顧中一
很多人會介紹柿子的很多危害,比如什麼不能空腹吃、連皮一起吃,這個確實還是要注意的,風險相對高一點,但是所謂的什麼和螃蟹一起吃,和鵝肉一起吃,和酒一起吃,海帶一起吃,和章魚一起吃,和甘薯一起吃,和酸味菜等等食物在一起吃會發生什麼嘔吐、危及生命、中毒、腹瀉、腹脹等情況就都純屬謠言了,其實所謂的食物相剋都是不可信的,我們不需要把精力花在學習各種食物相剋上。
最要提醒的就是柿子這個東西如果沒有完全成熟,其中鞣酸含量比較高,吃的時候要控制量,特別是一些消化功能比較差的人群或者是老年人也不建議大量吃柿子。有一種疾病是胃柿石,就是吃柿子或者是其他含鞣酸比較多的食物(比如黑棗),那麼有可能和胃中的蛋白質類的成分發生反應,形成梗阻,這也是我們需要重視的。但這其實並不僅僅是柿子會和什麼螃蟹之類的發生反應,只要是含蛋白質多的和鞣酸多的,都有可能發生類似的反應,而且對於健康人來說也是不用特別在意的。
貧血的話也是可以吃柿子的,柿子又不是有毒的東西,當然是可以吃的,但是理論上來說,考慮到鞣酸對於鐵的吸收會有影響,因此我們不建議長期大量吃柿子,但是偶爾吃還是沒問題的。
另外對於貧血的人來說,我們也是要分清楚是哪種原因的貧血。如果是缺鐵性貧血的話,還是要透過像增加紅肉全血製品來增加飲食中鐵的攝入,同時也有很多植物性食物含鐵量比較高,但是要注意的是它們的吸收率偏低,主要還是應當透過血色素型鐵,也就是動物來源的鐵來增加鐵的攝入,也可以再額外吃一些維生素C,有助於提高對鐵的吸收率。
每到秋冬季節,黃澄橙的柿子上市。柿子色澤鮮豔、柔軟多汁,富含碳水化合物、糖、蛋白質、脂肪、磷、鐵、鈣、維生素c等多種營養成分。
中醫認為,柿子味甘、澀,性寒,有清熱去燥、潤肺化痰、軟堅、止渴生津、健脾、治痢、止血等功能,可以緩解大便乾結、痔瘡疼痛或出血、乾咳、喉痛、高血壓等症。
首兒所急診科醫師陳靜提醒,兒童由於處於生長髮育階段,各器官發育還不成熟,所以要儘量少吃柿子,更不要空腹給孩子吃,很容易形成“胃柿石”導致胃穿孔。
柿子中的某些物質易與鐵結合,妨礙鐵質的吸收,貧血患者也應少吃。由於柿子含糖量高,糖尿病病人也不宜食用。
吃柿子三須知
不能空腹吃:柿子含有大量的鞣酸,鞣酸可在胃酸的作用下沉澱凝結成塊留在胃中,形成“胃柿石”。胃柿石不易粉碎,越積越大可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腫、糜爛、潰瘍,嚴重者可造成胃穿孔。
不要與含蛋白高的食物一起吃:含蛋白高的蟹、魚、蝦等食物在鞣酸的作用下,很易凝固成塊,形成胃柿石,所以應避免同吃。
吃後要漱口:柿子含糖量高,又有果膠和鞣酸,食用後不注意口腔衛生,可損壞牙齒,兒童容易形成齲齒,所以吃柿子後要及時漱口或刷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