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佑居士

    “成績是評判一個孩子好壞的唯一標準嗎?”

    這是一個爭議很久的話題!

    但是作為家長,我們一定要來了解:因為中國的國情所決定,只能採取體制教育的方式,體制教育本身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因為中國的人口多,學生基數大,教師資源匱乏,學校以及老師在實施教學期間,只能採取統一的教學模式,這樣的教學方式勢必會出現學生的學習成績參差不齊。

    其次,作為家長,我們要想明白:在教育孩子過程中,我們的精力應該放在孩子的學習上,還是孩子的成長上,又或者是孩子的能力素養上?

    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快,據統計:網際網路時代,知識的更新速度由70年代的10年一迭代變為了3年一迭代。

    10年 20年以後,到底什麼樣的人才能真正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

    高分低能?

    高能低分?

    還是學習能力強,適應能力強,心理素質強的孩子?

    各位看官,心中自有定奪!

    當熱,在全社會都在追求孩子“成績好”的時候,我們不可能超凡脫俗,與眾不同。

    孩子成績好的家長,沾沾自喜,甚至可以高人一等,不停地顯擺自己,說落別人。

    而成績不好的那些家長,卻總是感覺自己特別沒有面子,處處低人一等。

    回家之後,這些家長也開始數落孩子,有的甚至再暴打一頓。

    可憐的中國的孩子呀·······

    筆者一直以為:

    “成績的好壞,並不定代表一切!”

    對於家長來說,我們關注的焦點不應該只是孩子的成績,更多的是要幫助孩子建立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一種獨特的學習興趣,塑造一套完整的獨立人格。

    這些遠遠大於學習成績。(各類校園暴力,學生自殺的悲慘案件,早就應該社會各界,特別是我們家長的重視了)

    因為,成績只能代表過去,而能力將會伴隨孩子一生。

    家長不可能陪伴孩子走完他的一生,未來的路還需要孩子自己去探索,去努力,去奮鬥。

    人生只所以精彩,是因為在人生未來的路上充滿了挑戰,充滿了不確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歲以後就不容易食物過敏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