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康愛線上
-
2 # 他知道我知道他知道
正常人很少得淋巴瘤。我只知道一般器官移植,或免疫系統疾病的病人,需要服用強效的免疫抑制劑,這類人得淋巴瘤的機率是正常人的20多倍。少接觸致癌的化學品,少接觸放射線。特別不要焦慮,焦慮會讓人的身體免疫力大幅下降。
-
3 # 醫學博士丁曉慶
一、良好的生活習慣對淋巴癌的預防很有幫助,養成一個禁菸禁酒的好習慣。世界衛生組織曾經預言過,如果人類堅持5年不再吸菸,喝酒,那麼,世界上的癌症發病率可減低到1/3。菸酒中含有極酸的酸性物質,如果是長期吸菸喝酒,會導致人患上酸性的體制。
二、飲食上儘量減少吃鹹而辣的食物,更不可吃過熱或者變質的食物;年齡大的老人或者身體比較弱又患有某種疾病遺傳基因的人群應當適當的吃一些含鹼的食品或者是防癌食品。
三、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積極應對壓力,防止過度疲勞。壓力過大可誘發癌症,中醫上認為壓力過大可以導致人的免疫功能下降,使體內的內分泌失調,從而造成代謝紊亂,因此,那些酸性物質會沉積下來;若壓力過大,還會引起精神緊張。
四、生活沒有規律,經常熬夜,都會使人身體內的酸性物質加重,容易患上癌症。養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維持體內的弱鹼性平衡,預防淋巴癌。
淋巴瘤典型症狀是淋巴結無痛性的增大。 然而, 實際上淋巴瘤的臨床表現多樣, 比其他腫瘤的診斷更為困難。 病人的淋巴結腫大, 常常發生於不可見部位, 往往以其他的症狀表現出來。 而即使是淺表的淋巴結腫大, 也需要與良性疾病引起的淋巴結增生、腫大以及與淋巴結轉移癌相鑑別。 該病主要診斷依據是病理診斷,也就是在顯微鏡下尋找惡性細胞。 即使醫生具有豐富的從醫經驗、高水平的物理檢查、 精細的檢查和化驗, 也只是有助於提出正確的診斷方向和判斷可能的疾病型別, 但這些都不能替代病理診斷。
由此可以看出, 病理診斷是淋巴瘤, 也是所有惡性腫瘤診斷的“ 金標準” 。 無論病灶的位置、 大小、 形狀、 硬度如何, 必須進行病理活檢才能明確診斷。 淺表淋巴結可以行切除活檢, 深部病灶則需要在 B超或 CT引導下行粗針穿刺活檢。胃腸道、 鼻咽部、呼吸道病灶可以行內鏡檢查並取組織活檢, 胸腔或盆、 腹腔病灶可以行胸、 腹腔鏡檢查和活檢, 必要時可能需要開腹、 開胸探查取得病理組織。 即便過去曾經患過淋巴瘤, 再次出現淋巴結腫大而考慮復發時也要儘量再取組織進行病理診斷。 一方面是為了明確淋巴瘤是否復發, 另一方面是因為某些淋巴瘤型別可能會發生病理轉化, 轉變為其他型別的淋巴瘤, 治療和預後往往也會隨之而變。
有的患者可能會擔心這些穿刺和活檢可能會造成淋巴瘤細胞轉移。 從理論上說, 這種情況是存在的。 但是從邏輯上分析, 如果真是淋巴瘤或者其他惡性腫瘤, 即便不穿刺, 惡性腫瘤細胞也會突破腫瘤病灶的包膜並侵犯到鄰近甚至遠處的器官組織。 即使不突破包膜, 惡性腫瘤細胞也會侵入腫瘤內部豐富的血管和淋巴管, 隨著血液和淋巴液廣泛播散, 這是惡性腫瘤的特性。 何況,在穿刺或者活檢後不久, 如果病理診斷明確了, 可以立即接受針對性正確治療。 而如果不做穿刺或活檢, 就得不到正確的病理診斷, 這時選擇任何治療都是盲目的, 誤診誤治的機率極高, 這既不符合醫療規範, 也會給患者造成極大的傷害。
如果病理診斷初步考慮為淋巴瘤, 接下來就需要進行多種免疫組化染色以繼續進行病理分型。 目前已知淋巴瘤有近 70 種病理型別, 不同型別淋巴瘤的治療方法、 化療方案、 治療效果和預後的差別都非常明顯。
淋巴結和淋巴組織是人體的健康屏障, 也是戰場, 戰況慘烈而複雜。 因此, 與其他惡性腫瘤相比, 淋巴瘤的病理診斷更為困難, 更易被誤診。 這也對醫生特別是病理醫生提出了更大的挑戰,即便全世界最優秀的病理專家也難以做到百分之百正確診斷和分型。 對於有疑問的病例, 可能需要多位經驗豐富的病理專家進行會診。 為了取得滿意的病理組織, 有時需要反覆取活檢, 雖然繁瑣費時, 但是本著對患者高度負責的態度, 這是必須的過程, 也是淋巴瘤獲得治癒的根本前提, 需要患者和家屬的理解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