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燈微
-
2 # 瘋言MAX
按古人的計時方法,把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其中入夜的戌時至天亮的寅時(晚19時至凌晨5時)稱為五更,也可以叫做五夜。
具體的叫法上,可以稱之為一更……五更;亦可以稱之為甲夜……戊夜。任何時代的人類,都需要知道時間來安排自己的生活,但對於計時工具匱乏的古人來說,只能是靠著白天看日影,晚上聽更聲來判斷這些了。
尤其是古代的中國,普遍實行宵禁制度。如果不能掌握大致時間的話,甚至是有可能會觸犯王法的。一到入夜,家家戶戶關門落鎖。由於授時需求,再加上城市防火、防盜等的需求,於是產生了一個特殊的職業——更夫。
入夜之後,更夫敲打出“邦、邦”的聲音,遊走在城市的各個街道,報時只是一項基本功能,除此以外還會不斷對市民發出安全提醒,並如同朝陽群眾一般去發現一些不法行人及事件。
打更是件挺有講究的事情:
一更天(晚19-21點),這個點還沒到睡覺時間,一般人正在吃飯、或者陪家人聊聊一天的見聞。此時的更夫一般會喊“天乾物燥、小心火燭。”用以提醒大家注意用火安全;
二更天(晚21-23點),古代火燭珍貴,很少有人熬夜點燈。這時一般該睡覺了。此時的更夫一般會喊“關門閉戶,防偷防盜。”用以提醒大家注意睡覺關門;
三更天(晚23-凌晨1點),普遍人以進入夢鄉,街上孤零零的更夫也需要給自己壯膽,一般會邊走邊唱一句“平安無事。”;
四更天(凌晨1-3點),這時候大多數人都處於深度睡眠狀態,要是更夫連敲梆子帶大喊的話,鐵定會被投訴,甚至是捱揍的。此時的更夫只是稀疏的敲兩聲梆子,頂多嘴裡再嘟囔兩句“你睡我醒,天寒地凍。”
五更天(凌晨3-5點),古人一般講究早起,這時候的更夫還負擔著一項叫起的供能,梆子敲得震天響,嘴裡興奮的大喊“早睡早起,天下太平。”ps:也怪不得他會興奮,終究敲完這一遍就下班了啊。
五夜就是五更,古代民間把夜晚分成五個時段,用鼓打更報時,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五夜。五更包括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
五更也可指戊夜,即第五更。
《文選·陸倕<新刻漏銘>》:“六日不辨,五夜不分。” 李善 注引 衛宏 《漢舊儀》:“晝夜漏起,省中用火,中黃門持五夜。五夜者,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也。”
甲夜
初更時分,約為傍晚七時至夜間九時。
乙夜
二更時候,約為夜間九時至十一時。
丙夜
三更時候,為晚上十一時至翌日凌晨一時。
丁夜
四更時,即凌晨一時至三時。
戊夜
指五更的時候,大概指凌晨三時至五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