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閱動力

    其實卡車的主要的對比性還是以下幾點:安全、舒適、承載、耐用。

    中國的卡車在世界上面臨的挑戰是最大的,因為路況不好,超載嚴重,工地不符合規範,生產環境也很差,回本的週期更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卡車的很多核心都是國外發明的,主要集中在德國,濰柴,法士特,斯太爾橋,MAN橋。這些企業現在的產品都是在德國技術基礎上的延伸。當然並不是說中國產的就比進口差,這個要結合國情多方面考慮,任何一個產品嚴格的管控和標準的制定都是要需要市場需求的。沒有市場需求就不會有經濟的支撐,拿什麼來做研發,做出來價格要很高,誰願意買單是個問題?

    那麼到底差距有多大,對於這個問題,首先我們的卡車行業和國外是沒法比的,國外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們是生存的全部。行業沒有任何的可比性,收支相差太大。如果只說車本身的話,那差距確實很大,依然還是沒有可比性。

  • 2 # 中文車評論

    中國產重卡與進口重卡速度差距已經不大啦!並且速度也基本相當,所以速度就不要對比啦!

    重點還是看看質量怎麼樣吧!

    1.國內最早的重卡最早應該是中國重汽,上世紀80年代生產第一臺黃河牌重型卡車,這款車型彌補國內重卡車型空白。

    2.國內重卡產品質量已經有很大的提升,中國重汽,一汽解放,東風商用車,上汽紅巖,北汽福田等,都已經達到了一定的市場份額,並且B10壽命也達到了國標要求。

    3.國內重卡目前所欠缺的東西還是細節,例如燃油經濟性,同樣的載重同樣的工況油耗比進口車還是高,應該在經濟這方面繼續完善一下。

    最後 說一下最近中國重汽新推出新黃哥重卡,風阻係數0.37每年能夠節油10%左右,據說可以與進口車媲美,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 3 # 重橫青藏

    感覺樓主提的問題不是很合適,但也可稍做解答。首先回答一個速度上來說幾乎不會有差距,重卡靠的是匹配,只要後橋變速箱一樣,整車速度就一樣。當然,風阻和整車動力傳遞損耗會有一些,但目前的技術來說已差別不大。第二質量上來說:有差距,而且差距不小,但較建國初期沒有重卡,改革開放初期只有一個引進的斯太爾重卡車型來說已經進步太多太多。目前國內主機廠主流牽引車車型保修期都在三年三十萬公里或三年不限里程甚至四年,中國重汽甚至推出了不停車服務,從這些就可以看出廠裡對質量還是比較自信的,要不然不得賠掉底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看待女子回國要喝礦泉水,否則就是沒有人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