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枚明粉
-
2 # 農夫的三3拳
不會的。魏相較於蜀、吳而言,優勢在於人口(包括人才)、土地、文化與科技根基深,在唇齒相交的局勢中,必定是此消彼長的。所以,對曹魏集團而言,維護自身穩定和繁榮,只要不發生大的戰爭,就能把蜀、吳耗死。這一點,曹操在漢中之戰後就徹底覺悟了,諸葛亮也知道這一點。曹丕在生前伐吳,是想在生前風光一把的無奈之舉,他其實心理也知道必敗無疑,但他也估計即使失敗了,也不會傷及大魏根本。所以,如果曹丕陽壽長一點的話,他會繼續執行屯兵與休養生息的策略,在邊境上時刻給蜀吳壓力,但又不發生大的戰爭,繼續拖垮蜀吳。
還有一點,曹丕並不是電視劇中的那麼無能,相反,曹丕能經過曹操的重重考核,其心機也是不可估量的,再加上曹操死前叮囑過曹丕“司馬懿是鷹顧狼視之徒”,所以司馬懿是害怕曹丕的,曹丕也不會賦予司馬懿太多實權,必有掣肘,這種形勢下,也不會立馬消滅蜀吳。從司馬家族的角度來看,對曹丕的提防一直是害怕的,害怕“飛鳥盡良弓藏”,幫曹丕滅了蜀吳,自己不也就完了嗎?這一點上,司馬懿、司馬昭早就看出來了。
-
3 # 小凌說史
應該提前不了幾年。我覺得你應該換個問題問的,假如說曹丕不死,司馬懿能不能篡位成功?
曹丕並沒有《三國演義》裡面說那麼不堪入目,他也是一個非常厲害之人。在曹操那麼多個兒子當中,能脫穎而出成為曹操的繼承者,建立魏國,和曹操、曹植稱為建安三曹。公元220年,確定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選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出兵平定了北方一帶的割據勢力,消除來自北方的威脅,為以後對南邊用兵提供了穩固的後方。
曹丕可以說是繼承了曹操的志向,一心想要早日統一天下。在公元222年和公元224年兩次帶兵攻打東吳,並以司馬懿鎮守許昌,這也可以看得出曹丕對司馬懿的信任。這個時候司馬懿究竟有沒有想反叛之心,真的很難說,但是作為帝王來說,曹丕自然是會對其進行一定的節制。
曹丕的兩次伐吳都以失敗告終,這也說明了,當時東吳實力的強盛,使曹丕明白了一統天下的時機還未到!於是執政後期著重於富國強兵,以待他日有變!只是還沒等到這一天,曹丕就於公元226年去世,此時曹丕時年40歲。
這個壽命在古代其實不算短了,要是曹丕再活20年,那就是公元246年。雖然說諸葛亮在公元234年去世,但此時蜀漢的國力尚在。孫權是在公元251年去世的,就是說曹丕還是死在了孫權的前面,攻打東吳勝算難料。
綜上所述,即使曹丕多活20年,三國也不會提前統一,而且曹丕的兒子曹睿前期做的還是不錯的,也沒有辦法統一得了三國。這說明當時三國的形勢還沒有發生大的轉變,即使是換曹丕來也沒辦法。如果說曹丕一直沒有死,那麼就算他統一了三國,那也不能算是提前,對不對咯?
-
4 # 啊瞞13
這個時機不成熟所以如果要是提前也不會提前多少時間的!說白了每個王朝能統一也都不是偶然的而是時代給的機遇?正如曹操所說 統一天下並非一代人兩代人而能完成的,這是曹操對當時格局的預判!
-
5 # 貓眼觀史
我可以肯定的回答,不會!
曹丕就算不死也沒那麼快統一三國,雖然沒有曹操的雄才大略,但是也算是可以了,總體來說沒什麼大的影響,為什麼這麼說,我可以分析一下。
第一,曹丕不死,其實魏國可用人才已經不多,夏侯不如以前,很多輔佐大臣已經雙鬢斑白了,不死倒是可以壓制住司馬一家。
第二,蜀國和吳國都有各自的打算,諸葛亮都還敢北伐,吳國江東稱霸,一時半會根本統一不了,用他老爹的話,統一不是他一代人的事而是幾代人才能完成的?
第三,曹睿並不比他曹丕差,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只是天妒英才,曹睿用人用計都不差,如果不死司馬懿也沒有機會,
總的來說還是魏國可用之才太少,無論是軍師還是將軍,除了王雙還可以基本拿不出什麼人了,所以說就算曹丕不死也很難提前統一
-
6 # 小丑眼裡的真實世界
好吧說簡單點
一個商人帶走了你們的子女 幾乎拿走了你們一半的財產 包括糧食晃晃悠悠的說會帶你們的子女衣錦還鄉 給你們最好的待遇
然後一走就是很多年 最後他一個人回來了 你們的子女都死在戰爭中 他曾經勝利過 可是勝利的時候並沒給你們什麼太大的優待 說白了 他用你們投資的三百萬贏了一個億 但是著一個億他們並沒有給你們分紅 後來他輸了 一敗塗地 你們的親人沒有跟他回來 他一個人回來 想再讓你們投資一次 在給他一個兒子 你們願意麼 說的天花亂墜 口才橫溢
別說在給項羽1次機會 給他1000次 他也不行
回覆列表
12月7日,《軍事聯盟之虎嘯龍吟》開播,熱度未減。
(開局領便當)
上一季已經鋪墊了曹丕在二十年儲君爭鬥高壓中造成身體不佳,這一季剛開始就給死了。很虐心。這也更有理由去假設曹丕不死,天下是否會提前大一統?
1、大一統的夢想大一統的夢想從未消失。百家爭鳴就是諸子百家向帝王兜售治國之策,其中法道儒家先後勝出,雖然施政方針不一,但對大一統的追求是無差別的。
這深深的刻在了名士的身上。袁紹、曹操都是如此,都想靠自己實現大一統,再造大漢。事與願違,赤壁的失敗、漢中的不利,使得曹操統一天下的夢想難以實現。
從關於開始,第一代老人逐步凋零,劉備、張飛、曹操、張遼紛紛凋零。他們已經在舞臺上活躍了三十多年。
屬於他們的時代已經過去,依靠漢家名義的大一統也即將過去。
2、傑出的二代漢末群雄逐鹿,成為王霸的有三家。子弟教育最好的和劉備並沒有關係。“生子當如孫仲謀”的孫權、才華橫溢的曹丕,他們是佼佼者。
曹丕比孫權的優勢在於格局與夢想。
江南孫氏的夢想就是偏安一隅,最好可以收復荊襄九郡,實現南北對立。
這對於曹丕是不可接受的。
第一、他跟隨曹操南征北戰的經歷帶來的視野,就是要統一。
第二、漢獻帝禪讓登基,曹丕是唯一合法性的君主,必須為了這個目標奮鬥。
第三、中原蒸蒸日上,強弓勁馬,比南方佔據絕對優勢。
3、歷史程序曹丕和諸葛亮、司馬懿年齡都差不多,他們屬於三國時期的第二代人。都有強烈的大一統願望。
如果諸葛亮被熬死、或者孫權被熬死,可能歷史格局就提前變動了。
曹丕會抓住機遇不惜代價征伐。而這樣關於大一統的程序就會提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