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百曉聖生

    不作為是相對於作為而言的,指行為人負有實施某種積極行為的特定的法律義務,並且能夠實行而不實行的行為。不作為是行為的一種特殊方式,與作為具有一種相反關係。

    主要是四種類型

    第一,有自己先前行為引起的救助義務 比如帶侄子出去玩,侄子掉水裡,叔叔就有義務救他

    第二,職務上的義務 也就是警察有義務救人 消防員有救火的義務

    第三,身份引起的。

    第四,是法律明確規定的義務。如父母對子女的撫養義務。

    如果有以上四點情況的人沒有履行這個義務,有可能成為不作為犯

    1、純正不作為犯 純正不作為犯是指刑法規定只能以不作為構成的犯罪。純正不作為犯在刑法中都有明文規定,據此可以對純正不作為犯予以正確的認定。例如,中國刑法第261條規定:“對於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人,負有扶養義務而拒絕扶養,情節惡劣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這是純正不作為犯的立法適例。遺棄罪就是負有扶養義務的人有能力履行扶養義務而拒不履行這種扶養義務而構成的,是純正的不作為的犯罪。

    2、不純正不作為犯 不純正不作為犯是指以不作為形式而犯通常以作為形式實施的犯罪。不純正不作為由於在刑法上沒有明文規定,而是司法機關在認定不純正作為犯的時候,應當注重考察不作為與作為是否具有等價性。只有在具有等價性情況下,才能認定為不純正的不作為犯罪。例如中國刑法關於故意殺人罪的規定,包括作為的故意殺人與不作為的故意殺人。這種不作為的故意殺人就是不純正的不作為犯。例如,母親故意不餵養嬰兒,致使嬰兒飢餓而死亡。這一不餵養的行為作為一種不純正的不作為,與作為的故意殺人具有價值上的等同性,應以不純正的不作為犯罪論處。

  • 2 # 九萬里雲霄

    簡單點說,有義務救人卻不救,是否構成犯罪,這要分幾種情況,要區分故意與過失,還要看行為導致的後果。如果不救人導致重傷死亡的後果,有可能構成過失致人重傷罪,過失致人死亡罪,或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或者其他罪名。如果未救的人未發生傷殘、死亡的後果,則不夠成犯罪。如交通肇事後,有義務救助被害人,如果逃逸緻人死亡,則構屬於交通肇事的加重情形。如果為逃避法律制裁,將被害人拖離現場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則構成故意殺人罪。

    總之,有義務救助而不救助是否構成犯罪,不能一概而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前幾集的刪減是否對《獵場》造成了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