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痴傻人

    安慰別人的話肯定是安慰不了自己的。

    安慰別人也只是想方設法讓別人心裡開心點,同樣,安慰自己也是,希望自己好受些,可是安慰又不能去解決事情的本身,不能去根本結局問題。安慰又有什麼用呢。

    朋友和他物件吵架,你在這邊安慰,對方那那那不對,朋友那那也有問題,但是當事人也只是固執的還在想,這些 嗯,你說的對,可我還是生氣、傷心。

    安慰自己其實也是如此,恩恩,這些都知道的,但是就是生氣嘛,就是難過嘛。

  • 2 # 周初東

    為什麼安慰別人的話安慰不了自己?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意思也就是這個同樣的道理。所以勸說別人容易,臨到自己頭上就也是一樣,無可奈何、或者沒法子。因為事情沒臨到自己頭上,頭腦會比較冷靜?腦筋思維同樣也會清晰明朗,所以就能想到好多事情,也就是好主意或妙計喲。如果事情到了自己身上,腦筋必然冷靜不下來,能夠讓頭腦冷靜下來的人,這樣的人有到是有?可以說是少之極少。大部分人事情到了自己頭上,頭腦都冷靜不了?一個頭腦發熱的人,怎能安慰得了自己。不衝動幹傻事出來,就算不錯了。有些性子急的人,臨到事情到了自己頭上,大部分都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頭腦發熱衝動幹傻事的人,大有人在。所以說能自我安慰的人,也要有些氣量才行?一般情況下大部分急性子的人,出了大事情之後,基本上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下來?俗話說:(忍)字心上一把刀,能夠自我安慰的人,也算有些肚量氣度之人。

  • 3 # 烏鴉號

    應為道理就是道理,能明白但不一定能接受,能接受不一定能按照執行。修佛修道的道理和方法經文裡也詳細記載,但也沒見得凡是看過的人都能得道成佛成仙,說者容易行者難。

  • 4 # 歲月靜好可否回首

    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很多事情放在別人身上,就會覺得這個坎也沒啥,總歸會過去的,也會這樣去安慰別人。但是放到自己身上,因為心理體驗跟身體經歷都是自己性格下做出的獨屬反應,跟同樣境遇下的別人並無多大的區別,所以理性思維在這種情況下就起不了作用了,也就安慰不了自己了。

  • 5 # 婉一和魯本

    情緒如果能夠控制得住,自己會有情緒管理這門課呢?當然,隱藏的好的人例外,所以啊,安慰自己就更難了,一時間,我們所受過的挫折,和難過的情緒主導著我們,就更難以成功了,不過我們還是要加油。

    在安慰別人的時候,我們會懂別人的感受,自然也會站在別人的那邊替別人考慮問題,給他鼓勵,但是面對自己,安慰也是無濟於事的,心理的創傷治癒過程需要時間。

    治癒自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時間,時間是一劑良藥,當我們想到的時候,還是會刺痛,但是不妨用別的東西吸引開自己的注意力。

    傻姑娘,一切有我,是不是聽到這樣暖心的話語就心情變得不錯了呢,所以說呀,傻姑娘,心情不好的時候,也許自己安靜的待一會就可以調節好自己的情緒,也有可能心情越來越遭,劣質的自我安慰只會讓自己再次陷入痛苦的深淵。

    可以藉助一本書,一首歌,或者一株植物,這些都可以或多或少的給你些力量,讓你拜託不安的情緒,加油吧陌生人

  • 6 # 仨哥說

    你總是在安慰別人中找尋自己的意義所在,但是忘了自己才是最需要安慰的人。

    雞湯說的最多的時候,大概就是在安慰一個人的時候。各種鼓勵,各種信心加持,各種希望滿滿,各種烏托邦理想國……大概這輩子鼓勵人的話,都是在安慰人的時候學到的或者自創的。

    無論在什麼時候,你都可以安慰好別人。可自己需要安慰的時候,卻找不到一個可以安慰自己的人。你的傷心、孤單無助的感受只會更加的強烈,你提供了所有幫助給了需要的人,卻在需要的時候得不到一點幫助。

    所我們終究把別人安慰得太好,輪到自己時往往就失了分寸。

  • 7 # 高太爺

    1

    小穎和小麗是閨蜜,兩人無話不談,小穎要比小麗大幾歲,所以小麗遇到一些事總喜歡向小穎討教,小穎有時候也會主動的提醒小麗。比如小穎會對小麗說:“你說話需要注意一點,你給別人說的話,都傳到我耳朵裡了,說話前先思考。諸如此類,小麗自我反思後總會有些收穫。

    生活中如此之事甚多,我們遇到事總會請教智者,或者你的親人也會主動的給你出主意想辦法,指導者好有智慧啊,我們總是這樣想。

    積極心理學家研究認為:人類的大腦最大的作用並不是用來判斷過去資訊的對或錯,而是如何去說服和影響別人。

    大量的人類行為的研究發現,人類的很多行為更大程度上受到未來的追求、理想、目標的影響,而重要的是,我們經常是透過去模擬、想象、計劃、創造未來的各種可能性,來改變我們的前途和未來。

    如此一來,我們善於指導別人的原因就一目瞭然了——大腦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如何用理想和未來說服和影響別人。

    怪不得人生多導師。

    2

    能指導別人就一定能指導自己吧,這可不一定。

    小穎指導小麗很有智慧,自己卻是個感情的失敗者。她曾經有個美滿的家庭。丈夫在政府工作,一個兒子,一家三口其樂融融。可好景不長,她認為丈夫有外遇,於是自己索性也找個網友,比她年輕7.8歲,並且同居在一起。把他丈夫攆出門外,不久就離婚了。

    離婚後她就和小網友結婚,結婚不到一年由於性格不合又離婚。

    現在小穎還是孑然一身。

    小穎用來指導和影響別人的智慧和建議,似乎用在自己身上卻很二,遇到事情步步昏招,真是奇了怪了。

    3

    針對此類現象,來自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心理學家丹齊格和本古裡安大學的蒙塔爾、巴坎設計了一系列的實驗。其中一個實驗是這樣的:

    第1組參與者:根據下面的背景選擇一個合作伙伴:作為一門課程的一部分,你必須與另一個學生合作來完成一項課程作業(佔總成績的40%),你會選擇以下哪個學生作為合作伙伴 ?

    第2組參與者:當拜訪朋友時,碰見一個學生,他讓你給他個建議,去選擇一個夥伴共同完成一項課程作業(佔總成績的40%),你會給他怎樣的建議,背景同上。

    結果是:大多數參與者給別人出主意的時候,會向他人推薦B——理想的合作伙伴,他們認為創造積極的氛圍更加重要。

    但是在自己做選擇的時候卻選A,他們認為按時完成任務更加重要,這樣更符合實際。

    這個實驗結論是:人們給別人提建議時,往往從理想化的角度出發,卻用實用主義來指引自己的選擇。

    這就是小穎為什麼如此選擇的原因,她在當時不選擇未來,而只選擇現實的細節,而現實往往太短視。

    4

    這種對現實的短視行為是由心理距離的視角引起的。

    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布盧明頓分校的研究人員發現,心理距離影響人們看待問題的角度,對於那些給人們心理上帶來越大壓迫感(心理距離近)的事物,人們看待它的角度就越具體。

    很多朋友讀的時候覺得很有用,可是用的時候,似乎還用自己的老方法,比如還是單一縱向的記憶和演算。

    這個現象就是心裡距離的視角出了問題——讀學新習方法的時候心理距離遠,所以理想化。具體用方法的時候,心理距離近,只注意新方法的細節,反而覺得不如老方法順手,覺得還是老方法實用。

    5

    我們太謹慎了,謹慎的不肯調節心理距離,不肯改變心理距離視角,害怕這種改變會讓我們退步,事實上,改變的心理障礙在於你想不想。

    ◆面對現實問題,調整心理距離,向前看。

    除了丹齊格的心理實驗外,其他研究人員做過這樣一個試驗:把志願者被分為兩組,一組人要想象自己在一年後如何處理目前的問題,一組人則想象自己在第二天如何處理目前的問題。結果顯示,前者比後者在處理問題時更富有創造性,也更容易使問題得到圓滿解決。

    這個實驗再一次表明:人與問題在時間或空間上的距離越遠,越容易迅速找到解決方法。

    所以,我們想在處理自己的問題不再“二”,那就透過遠離難題或想象自己遠離難題,放眼未來,與不同的人交流等途徑,給自己和問題之間增添一段“心理距離”,以使自己提升創造力,從而使難題得以解決。

    比如上文提到的學習方法,我們在使用的時候沒有耐心,就可以先想想組塊學習的好處和記憶前景,不斷的強化這種意識,讓新知滲透到自己的認知體系。

    ◆思考細節形成“低心理構建水平”。我們在指導別人的時候總是從理想化出發,指導自己總是從現實出發,中庸之道提示我們,兩者最好中和。

    在心理學家丹齊格等人的後繼研究中,研究者發現降低建議者的心理構建水平(在他們向別人提建議之前,先讓他們自己想象一下自己面對當前的情境會如何選擇)會使他們所提的建議更現實。

    因此我們所做的就是在別人建議時,想考慮自己是否能做到,然後去一個最合理的做法,比如小穎可以把指導別人的智慧,先在自己身上過一遍,這樣既能指導別人,又能做好自己。

    如此,從現在開始就可以不再“二”,希望好運。

  • 8 # 一咦亦議

    當一個人需要被安慰的時候,他真正需要的是來自情緒的宣洩,和體會到被他人重視的溫暖和滿足,只是單純的情感治癒,而不僅僅是就事論事的解決方法。

    但是當自己感到落寞傷心時,解決的方法自己都是明白的,但情感的慰藉,只能透過外界來尋找。

  • 9 # 情感加減法

    雲在A城,霞在B城。

    兩位中學時的好友,多年以後終於聯絡上了。

    雲:霞,這麼多年沒見,你還好嗎?我真想你呀,常常夢見我們揹著書包一起上學。

    霞:我也想著你呢,我一個人在上海六年,只有過年才會回去。

    雲:你怎麼一個人?

    霞:我離婚了。六年前。

    雲:啊!

    霞:唉,我不會找老公啊!一直想離來著,為了孩子一直堅持,後來小孩讀了大學,我就離開了。

    雲:都是命啊!以前為了孩子委屈自己,現在好好活,你這麼優秀,一定會有個福氣的男人找到你。

    霞:是啊,人家都說:餘生要找個舒服的人在一起,我覺得很有道理,餘生很貴 ,要活好。

    雲:你要有信心,其實現在離婚算什麼呀,太正常了,那些不離的未必幸福,好多都是硬撐的,我知道這樣的太多了。

    霞:你的對,那樣有什麼意思。

    雲:只有自己知道,何必為了別人的眼光委屈自己,我們為自己活,不為別人的眼光而活。

    霞:是的。

    雲:活出一個的精彩,讓那些硬撐的人羨慕去吧。

    霞:加油,聽你這麼一說,我更有信心了。

    雲:加油。

    ……

    退出微信,躺在床上的雲一臉茫然地也望著天花板,其實她也是剛剛離婚,現在住在媽媽家。她整天把自己關在房間裡,穿著睡衣,連頭髮也懶得梳,心灰意冷,絕望到極點。她知道媽媽的眼神含著心疼,可是沒辦法,她沒有閒心顧這麼多了。她只想頹廢到底。她想不明白,一向優秀的自己,怎麼會遇到這樣的婚姻。

  • 10 # 王若笙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因為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了,看別人的事情總是比自己的更通透更明白。

    還有就是,人們都需要在不開心的時候找人傾訴,傾訴的本身有的時候比安慰重要,所以作為傾聽者出現去安慰別人的角色總是很突出。

    介不介意問一句,是不是發生了什麼不開心的事情。

    人需要有朋友,不一定要強求自己來安慰自己,傾訴一下吧。

    走出來,看看更大的世界。人可以偶爾悲觀一下,但是要長時間樂觀。

    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您能看清別人,是原因事不關己,您想怎麼說就曾麼說,這是純理性的。而到自己的問題,您就知道自己有許多潛在的矛盾,不能自拔,任何事都是有選擇的,您拋棄了一樣,肯定會得到一樣,至於它稱不稱心,就看您當時的選擇了。人有點阿Q精神還是好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想問一個原來的老同學以前很少找過我,但最近卻跟我表白,怎麼理解這種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