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OLDfat
-
2 # 如果我多一張船票
漢朝應該是黑轉紅的過度。西漢尚黑,東漢尚紅,一直到明朝都是尚紅。
漢朝尚火德,所以主紅色。 漢朝制度規定:皇帝、太皇太后、太后、皇后的佩綬是赤黃色,侯王的佩綬是深紅色,諸國貴人、相國的佩綬是綠色,公、侯、將軍的佩綬是紫色,紫色以下的佩綬分別是青色、黑色、黃色。在漢朝官場裡印綬及其色彩是官階的重要標誌。普通老百姓的漢朝服飾顏色只能用複色,如茶褐色、黃棕色、棕色、灰色、銀灰色和粉綠色。漢代朝服的服色有具體規定,一年四季按五時著服,即春季用青色;夏季用紅色;季夏用黃色;秋季用白色;冬季用黑色。皇后的祭祀服是:上衣用紺色,下裳用皂色。皇后的蠶服,上衣用青色,下裳用縹色(淺黃色)。
漢取代秦朝(公元前206年)之後,對秦朝的各項制度多所承襲。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文化的進步,漢初出現了繁榮昌盛的局面。地主階級統治地位業已鞏固,追求奢靡生活的慾望日益強烈;加上與鄰國在經濟上和文化上交流的增強(如以絲綢為主的貿易商隊曾兩次出使西域),以及國內各民族間來往的加多,漢代的服飾也更為豐富多彩起來。到了東漢明帝永平二年(公元59年),揉合秦制與三代古制,重新制定了祭祀服制與朝服制度,冕冠、衣裳、鞋履、佩綬等各有嚴格的等級差別,從此漢代服制得到了確立。
-
3 # 山色歸讀
按照“五行相剋”理論,有人斷言黃帝曾碰見過一條十幾丈長的大蚯蚓,而蚯蚓屬土,所以黃帝是土德;大禹曾碰到過青龍,青是木色,木又克土,所以夏朝是木德;商朝是金德,金克木,尚白;周朝是火德,火克金,尚赤; 秦朝是水德,水克火,尚黑。到了漢朝,漢高祖劉邦不承認秦朝,從周朝的火德直接跳到水德,尚黑;到漢武帝時候,武帝覺得跳過秦朝的做法欠妥,改水德為土德,尚黃;西漢末年,劉向、劉歆父子認為朝代更替所遵循的規律是“五行相生”,而不是“五行相剋”,漢朝應該是火德。劉向、劉歆的顛覆性論點起初並不被西漢朝廷所接受,但到了新朝,王莽的政權得自“禪讓”,他非常認可“相生說”,就接受了漢朝屬火德的論斷,自己的新朝則是火生土,屬土德。到了東漢,漢武帝劉秀也認可“相生說”的原理,接受了“漢應火德”,所以,漢朝也被稱為“炎漢”。
回覆列表
關於西漢所尚顏色,要說起五德終始說。
戰國時陰陽家鄒衍提出“五德(金德、木德、水德、火德、土德)終始說”,認為凡是新朝代即將出現,上天必然會顯示出某一種德盛的現象,即所謂“符應”。比如夏禹時先出現了草木秋冬不枯黃的木氣盛的現象,這是“以木德王”的“符應”,預示著夏代的興起。鄒衍又根據某一朝代由某一種德支配,制定了相應崇尚的顏色。夏代屬木德,木色青,故尚青色。商代屬金德,金色白,故尚白色。周代屬火德,火色赤,故尚赤色。夏商周三朝的更替正印證了五德終始說,即金德克木德,故商代夏;火德克金德,故周代商。而秦王朝以水德興,水德克火德,故秦代周是順從了天意。因此秦王朝以黑色為正色這也是秦始皇選擇黑色龍袍的原因所在。
按照五德終始說,漢朝取代秦朝,應屬土德,因為土德克水德。而且土色黃,漢朝應尚黃色,而實際上到漢文帝劉恆時,漢朝皇帝的龍袍才正式使用黃色。其後因為漢朝江山四百年,其間五德終始說衰落,再加上黃色在古代五方當中屬“中”,備受漢及以後皇帝喜歡,所以黃色一直被沿用下來。但期間東漢選尚火德,尚紅。
所以西漢前期尚黑(有一說法楚屬火德,因為火主焦躁,主禮,主狐疑,與項羽性情一致。且秦向劉邦投降,兩者衝突不大,故劉邦屬水德。)後改尚黃直至東漢又改尚紅。
秦始皇黑色龍袍
西漢前期黑色龍袍
漢文帝時期黃色龍袍
東漢漢武大帝紅色龍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