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每個人都發一首自己最欣賞的古詩詞,最好能說說自己為什麼喜歡。發揚一下國學
5
回覆列表
  • 1 # 香檬兒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秦觀《踏莎行·郴州旅舍》

    記得初見這首詞時,誤把“郴”字當做了“彬”字。那時很慶幸自己沒有念給別人聽,要不然真是丟人了。

    這首詞,寫於秦觀遭貶謫時期,所以氣氛是悲涼的。有時候,我們最開始喜歡一首詞,是全憑著感覺來的,第一感覺好,便喜歡上了,甚至沒有什麼理由。此詞於我,便是這種。若要我細細道出它的好,我喜歡的緣由,那我可能說得不能盡意。這裡我且好好說說吧。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開篇兩句便是展現一幅迷離的景緻。霧色朦朧,樓臺在其中若隱若現;月色迷離,津渡隱約可見。霧裡看花的美感便體現出來了。而接著,又是提及了桃花源。詞人極目遠望,想要找尋夢中的桃花源。可是,再怎麼看,都是徒勞,他找不到桃花源。從樓臺津渡的實景到桃花源的虛景,由實入虛,意境便這樣體現了出來。在虛實的轉換裡,我們可以感受到迷離朦朧的意境美,可以體味到詞人淡淡的愁。是啊,望斷了都找不到桃花源怎麼能不愁?接著,“孤館”“春寒”“杜鵑”“斜陽”“暮”這樣一系列代表著愁緒和傷感的詞,更是直接地把詞人的苦悶展現出來。

    至於下闋,我想這是大家都很喜歡的地方吧。“驛寄梅花,魚傳尺素”,因為典故本身就很美,無須雕琢無須做什麼新奇技巧,放在這裡就是一種美。“砌成此恨無重數”,這裡和那美好典故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詞人這裡做的是特別好,在一首短短的詞裡情感起伏、波瀾四起,讓讀者為之起伏。最後那句算得上是名句了吧。“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這到底是在問誰呢?這是自問吧。郴江尚且流下瀟湘,詞人卻貶謫至此。唉,也是噓噓感嘆。其實,我對這裡的一問也不甚明白,只是覺得著這句很好,個人可以做個人的解釋。有時候,我自己也可以借用這句話來問問自己。雖然用在自己身上的意思與原詞相去甚遠。但這首流傳百年的詞在後世能有它的新用途,我想詞人大抵也是欣慰的吧。

  • 2 # 桃總的紅頭長尾山雀

    歸園田居(其四) 陶淵明

    久去山澤遊,浪莽林野娛。

    試攜子侄輩,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壟間,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遺處,桑竹殘朽株。

    借問採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沒無復餘。

    一世異朝市,此語真不虛。

    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

  • 3 # 吾才是傻瓜

    韋莊《女冠子》:昨夜夜半,枕上分明夢見。語多時。依舊桃花面,頻低柳葉眉。半羞還半喜,欲去又依依。覺來知是夢,不勝悲。(這是一首記夢詞,記述了一對戀人離別之後在夢中相見的情景。)《女冠子》: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別君時。忍淚伴低面,含羞半斂眉。不知魂已斷,空有夢相隨。除卻天邊月,無人知。(這首詞寫的是一女子回憶去年與情人告別及別後相思的情形,語言清新流暢,感情真摯動人。)《菩薩蠻》:勸君今夜須沈醉,尊前莫話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須愁春漏短,莫訴金盃滿。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幾何。(這是一首對酒抒懷的詞作,表面上看似曠放,實則是騷人故作曠達語,其中蘊含著流寓他鄉的詞人強作歡笑,無可奈何的痛苦。)

  • 4 # 暖心2020

    手把青秧插滿田,

    低頭便見水中天,

    六根清淨方為道,

    退步原來是向前。

    以上是唐代布袋和尚的詩,詩句描寫人在稻田裡插秧的情景,詩句簡約流暢,一目瞭然,如若一幅靜美的圖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摩托車排量是越大越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