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和Auto
-
2 # 汽車觀察家
相信所有有駕照的駕駛員在學交規時都有被明確告知,中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車輛行駛時,駕駛員及乘坐人員都必須按規定使用安全帶,不然會被扣分罰款。許多人覺得安全帶綁在身上很難受,也不認為不繫安全帶是件很嚴重的事情。那到底法律法規規定的系安全帶的要求是不是真的有道理呢?
我們都知道安全帶的作用是在車輛發生碰撞時固定車上人員,防止駕駛員及乘客與車輛再次碰撞或是被甩出車外的狀況,有效保證車內人員的安全。國家法律法規對於安全帶的使用作出明確規定,是為了讓駕駛員及車內人員養成良好的自我保護的習慣,在發生意外時減少傷害的產生及程度。這也是為了最大限度保障車內人身安全。所以,對於不繫安全帶的行為進行罰款的規定,也是為了提高駕乘者的安全意識,在安全面前,小編認為再怎麼重視都不為過。
安全帶的使用方式也是有小講究的,嚴禁兩個人共同使用一條安全帶,有些乘客帶著小孩,貪圖方便,將小孩抱在懷裡,自己綁好安全帶,以為這樣挺安全的,實際上真正發生危險時,孩子根本沒有任何安全保障,還是老老實實採用兒童安全座椅,才是最放心的。另外,安全帶綁住的角度一定要成一個銳角,座椅角度不要太傾斜,這樣才能將人員牢牢固定在座椅上。
其實安全帶是最簡便有效也是最便宜的車上人員安全保護裝置,不僅是中國,國外很多國家也都在強推安全帶配置及使用的規範,越是發達的國家越是重視,從這點上就能明白其意義有多大,就算從自身安全的角度出發,我們也應該養成使用安全帶的良好習慣,並且建議所有車上人員,包括後排乘客也要繫上安全帶。
-
3 # 美麗的紅楓葉
不繫安全帶當然應該被罰。
一、安全帶的作用
安全帶是什麼?是保障你乘車安全的重要防線,當車輛發生緊急情況制動時,它可以將你緊緊地束縛在座椅上,以免前衝,保護你免受二次碰撞。汽車安全帶起著約束位移和緩衝作用,吸收撞擊能量,化解慣性力,避免或減輕人員受傷的程度。
大量的調查統計資料表明,在發生正面撞車時,如果繫了安全帶,可使死亡率減少57%,側面撞車時可減少44%,翻車時可減少80%。由此可見,安全帶作用的重要,絕不可小覷。
二、安全帶使用的法律規定
中國道路交通安全法明文規定:機動車行駛時,駕駛人、乘坐人員應當按規定使用安全帶,摩托車駕駛人和乘坐人員應當按規定戴安全頭盔。就是說,在車輛行駛的過程中,駕乘人員如果不繫安全帶,屬於違法行為。
三、不繫安全帶的處罰
1、在城市快速路上行駛時,駕駛人未按規定系安全帶的,罰款50元,扣2分;
2、在高速公路或城市快速路以外的道路上行駛時,駕駛人未按規定系安全帶的,罰款50元,不扣分;
3、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時,駕駛人未按規定系安全帶的,罰款50元,扣2分;
4、車輛通行高速公路時,乘車人不按規定系安全帶的,罰款20元;
5、在城市市區限速50公里以下路段駕駛機動車,乘坐人未按規定使用安全帶,經指出後立即改正的,口頭警告。
四、特別提醒:汽車後排乘員也必須系安全帶,這既是法律規定,也是保護後排乘員和前排駕乘人員生命安全所必須的。
-
4 # 珠海交警
安全帶的原理是:在事故發生的第一時刻毫不猶豫地將人壓入座椅。然後,在撞擊高峰結束或該人已被安全氣囊保護,適度放鬆並適當調整安全帶。避免因過度緊張造成肋部受傷。安全帶是怎麼工作的人:
首先,安全帶的預收緊裝置在發生事故時,人員向前移動,座椅在後面,如果安全帶此時太鬆,其結果很可能是乘客從安全帶上滑了下來,或者,該人接觸了安全氣囊。此時安全帶因張力邊距過大而沒有及時收緊,即沒有如預期的提前吃下部分衝力,而是將所有負擔都交給氣囊。這兩種情況都可能對居住者造成嚴重傷害。如果乘員的衣服本身有一定的厚度,除了安全帶裝置也有些隱藏部分的緩衝。皮帶預緊裝置就負責提供即時緊固安全帶。
其次,安全帶拉力限制器發生事故後,安全帶在預收緊裝置的作用下已經收緊。但我們希望當峰值通過後,安全帶的張力會立即降低,以減少對乘員的力量。這個特殊的任務將由安全帶約束來完成:在安全帶裝置上,有如上所述的預緊裝置,安全帶包裹在底部。在軸的內部是一個鋼扭杆。當負載達到預定狀態時,扭杆開始扭曲,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放鬆安全帶,實現安全帶的張力限制功能。
這樣的安全帶保護下,才能在意外來的時候才能最大保護乘車人員的安全。
不帶安全帶就是不對自己生命負責,不僅要罰款還會扣分,最高罰200扣2分,副駕駛沒有安全帶也要罰款。
回覆列表
問題描述盡顯無知-「安全帶」非常重要·不繫安全帶影響的不僅是自己內容概述:汽車安全帶的特點與重要性,安全氣囊與安全帶的協同保護功能解析。
駕駛或乘坐汽車是否需要系安全帶,尤其後排似乎沒有必要吧。類似的問題真的是不勝列舉,似乎大多數人都排斥駕乘車輛被“束縛”;而且有些使用者認為自己駕車安不安全由自己決定,不繫安全帶也不應當處罰,畢竟已經有安全氣囊了。
基礎知識1:慣性作用力是個非常有意思的概念。在一些影視作品中出現過這樣的場景:兩車高速對撞,駕駛員只需要抓住方向盤,就能用手臂撐住身體防止碰撞;這種鏡頭的出現真的是“毀人不倦”,因為這種情形基本是不可能出現的。
「時速×質量=作用力」是解析問題的基礎,假設駕乘人員的重量都是50公斤,車輛以50km/h的中等車速碰撞;車輛停止的瞬間人員還會因慣性力前移,計算得出的作用力結果則為2.5噸。也就是說胳膊要撐得住2.5噸瞬間衝擊力才能停穩,怕是一般的“機體強度”都會直接卸了胳膊吧。
假設車輛被側面撞擊(交通事故中不見得都是主動碰撞),那麼相同的標準則為橫向出現2.5噸的作用力;在沒有任何束縛的前提下,駕乘人員是不是會直接橫向的飛出去呢?
這就可以解釋“安不安全·自己決定”的評論合理性了,在複雜的車流中可能出現各種角度的撞擊;沒有安全帶的約束駕駛員必然瞬間位移,中輕度碰撞本應該有機會修正方向穩定車身,但是因位移而失去操控車輛的機會。結果則有可能出現連環撞擊,產生的後果責任在誰呢?即使確責到這臺車且具備賠償能力,但如果在碰撞中出現傷亡,這是金錢能夠彌補的結果嗎?
【蝴蝶效應】可以應用到所有領域,一臺沒有系安全帶的汽車,在碰撞中因其的連鎖反應是蝴蝶效應,但是這只是能看到的表象。如果因其人員傷亡則可能毀掉很多人的人生,每個人的圈子可小可大,這種負面情緒的傳播會產生無法預測的結果。
所以南半球一隻蝴蝶扇動翅膀,可能引發的是北半球的海嘯;某臺車的無知操作,可能引起的是很多不安定因素的出現。那麼透過規則將這些負面因素扼殺在搖籃裡,這難道不是最文明的體現嗎?
2:安全帶的重要性超過安全氣囊。因為氣囊不能將駕乘人員約束在固定的座椅上,但是安全帶可以;有些段子說交通事故中沒有系安全帶的人雖然殘缺了但還能搶救,但是繫了安全帶的坐在座椅上雖然完整,但已經是“栩栩如生”。
這種段子真的就是段子,能把段子當真那是智商的問題;兩種任何物體的碰撞或摩擦都會產生相互作用力,以2~4噸的作用力與幾乎沒有吸能設定的內飾板(中的鋼板)碰撞,假設是頭部撞擊則反向作用力也基本相當,簡單想象一下後果會是什麼樣子吧。
【預緊式安全帶】普通汽車的標配了,繫好安全帶正常動作時,只要動作比較緩慢就不會受到束縛;說白了就是可以移動,安全帶並不起到約束作用。
只有在瞬間移動的速度過快時,安全帶才會預緊鎖止,將駕乘人員牢牢的固定在座椅上;所以駕乘汽車系安全帶不會影響體驗,很多人排斥只是因為規則要求,這種逆反心態更多時候還是會害了自己。
安全氣囊-第二步驟汽車在出現碰撞時,主動安全保護的流程是這樣的。
安全帶束縛·降低移動速度氣囊點火充氣·做好準備人員與氣囊接觸實現“軟著陸”如果不繫安全帶那麼順序就全亂了,而且後果也會和想象的完全不相同。因為氣囊其觸發點火到完整填充,時間僅僅為幾百毫秒,如何才能在短短的一瞬間完成充氣呢?
重點:疊氮化鈉是絕大多數氣囊的“引藥”,碰撞觸發點火開關(多為電子感應式),點火線短路產生很高的溫度;於是這種引藥就會瞬間爆燃做功,在反應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氮氣,由於空氣中78%都是氮氣,所以不用擔心氣體會產生什麼影響。其實氣囊的填充只是結果,本質就像是小時候用火柴點“二踢腳”是一個道理,這就會帶來兩個問題。
問題1:點火填充的瞬間會頂破內飾板的軟化塑膠部分,前置氣囊與頭部氣簾基本都在內飾板裡。填充時頂破的塑膠片則會按照預設方向飛濺,但如果駕乘人員提前移動到這個位置,結果是不是會被割傷呢?要知道曾經用硝酸銨的日系氣囊,因引藥粉化導致塑膠片異常方向飛濺,結果出現過喉嚨被割破的案例。
問題2:氣囊填充的速度是非常快的,而囊體又會短暫的約束空氣;所以氣囊填充過程中,就像是被空氣驅動的“拳擊手套”。產生的撞擊力可以達到180公斤,如果在填充過程中或之前移動到該位置,這就等於被汽車“踢飛”的時候迎面再被來上“一記重拳”。
想一想僅僅依靠安全氣囊會是什麼結果吧,沒有安全帶的“延時設定”,安全氣囊的其實只有破壞效果。
關於安全帶的重要性就聊這些,養成好習慣總是沒錯的,畢竟生命只有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