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比如長鼻猴群體。
30
回覆列表
  • 1 # 中國科普博覽

    科學研究表明,不僅在人類社會中存在著同性戀現象,動物世界也有五花八門的同性戀行為。動物的同性戀是指成年的同性動物之間發生的求偶行為或性行為。具不完全統計至少在130種脊椎動物中也都存在著同性戀行為,其中與人最接近的物種是倭黑猩猩,雄性和雌性都有同性戀行為。

    圖1. 儘管長期偏愛同性交配的情況很罕見,但有6%的雄性大角羊是名副其實的同性戀。

    到目前為止,從鳥類到哺乳動物都有同性戀現象被發現,但是關於無尾兩棲類的同性戀行為卻鮮有報道。觀察發現多疣狹口蛙會發生錯抱行為和練習抱對行為。在野外多次觀察到兩隻成熟的雄性多疣狹口蛙抱對成功——同性戀行為。一般情況下,雄蛙接近其他雄蛙時,會遭到驅趕。但有些雄蛙間則表現出親暱行為,當它們相遇時,有一隻充當“雌蛙”角色,雄蛙把吻放在充當“雌蛙”的雄蛙頸部,練習抱對。充當“雌蛙”的個體較大,身體豐滿,而充當“雄蛙”的個體較小。

    確實,動物的同性戀行為對物種繁衍沒有好處,對於青蛙來說發生錯抱行為會降低雌雄間有效交配的效率。為此,有些種類特地進化出了釋放鳴叫(release call),雄蛙和雌蛙都可以發出,當一隻蛙不願被另外一隻雄蛙抱住時它就會發出釋放鳴叫。釋放鳴叫的意義就在於避免錯誤抱對,提高繁殖效率。當然能夠發出釋放鳴叫的無尾兩棲類並不多,也就是說還有很大一部分種類並不介意錯誤抱對,對同性戀行為並不反感,因此可以推測在無尾兩棲類中同性戀行為的存在也有一定的生物學和動物社會學意義。

    生命進化是一個優勝劣汰的漫長過程,能保留至今的生命形式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人們一般認為從性行為的最終功能——生殖來說,同性交配無法產生後代,是一種浪費的行為模式,可是同性戀現象在動物界廣泛存在至今,必然存在某些原因。目前關於同性戀行為的功能假說有很多。動物的同性戀行為有的時候是一種學習行為,這種學習對於動物以後的繁殖行為是十分有用的。同時,同性戀行為有著維持動物種群穩定的作用。另外,到了交配季節,在一些雌少雄多的種群裡,對於那些找不到配偶的“單身漢”來說同性戀行為可以釋放體內積累的動作特異勢能,以緩解自身的緊張狀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緩解眼部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