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雲中書翁講史

    耶律大石一代傳奇,心目當中的真英雄。在那個風雲動盪的年代,以一己之力挽救遼王朝的血脈,開疆拓土並建立疆域遼闊的西遼帝國,由將軍到皇帝的傳奇一生。

    耶侓大石,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八世孫,少年時期便勤奮好學,通曉契丹文、漢文,騎射技術一流,不僅如此,而且還在1115年中了進士,可謂是文武雙全。

    如果沒有女真人的興起,如果沒有金兵的作亂,耶侓大石或許一輩子也只是個能臣,不會在歷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筆。公元1101年正月,耶律延禧繼承帝位,即天祚帝。這位皇帝的荒唐程度那是和宋徽宗旗鼓相當啊,在位期間,耶律延禧無所作為反而一味的打獵賞樂,遼王朝陷入內柔外困的局面,不堪忍受遼王朝腐敗統治的女真人起兵反抗,這位天祚帝也被金兵俘虜後病死,綿延209年的遼朝滅亡。

    面對金兵的強勢進攻,耶侓大石思索著未來的遼朝命運,望著那扶不起來的天祚帝,耶侓大石下定決心要由自己來完成復興大遼的命運。下定決心後,耶侓大石率領200部下踏上了西征的路途。

    西征路上,耶侓大石心志堅定,穿過連綿的大青山,渡過奔騰的黑水,穿越那寸草不生的沙漠,來到可敦城,暫時在這裡安定下來,耶侓大石召集七州十八部的首領,以復國為號召,聚攏人心,聚集了數十萬兵馬,並在這裡稱王。

    兵強馬壯的耶侓大石決定繼續西征,於1130年2月22日,按照契丹族傳統,殺青牛白馬祭告天地、祖宗,整旅西行,借道高昌國來到葉密立,在這裡建立了一座城市,並以此為都城開始建立一個強大的國家。

    公元1132年,耶侓大石在葉密立正式稱帝,建元延慶,西遼建立,同年降伏高昌回鶻勢力。耶侓大石主動出擊,進攻西喀喇汗國,擊敗其反抗勢力。公元1141年,一場震驚世界的卡特萬戰役爆發,耶侓大石在此戰中以少勝多,擊敗10萬聯軍,從此塞爾柱帝國的勢力退出河中地區,西遼成為中亞霸主,中華文化也得以在中亞一帶傳播。

    卡特萬戰役,耶侓大石又降伏花拉子模,西遼疆域達到歷史上的最大規模。公元1143年,耶侓大石去世,他是一位偉大的成功者,在完全陌生的環境建立起一個強大的帝國,成為世界歷史上的一位偉人,一生的志在是恢復故國,但他無法實現夙願,直到去世也只能遙望東方,那兒有他魂牽夢縈的家園。

  • 2 # 大意覺迷

    耶律大石是一個非常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他身為遼朝皇室後裔,曾經參加過科舉考試,中過進士,說明其漢文化功底應該是比較深厚的。他所處的時代,是大遼帝國崩潰的時代。他作為當時的高層官員,試圖力挽狂瀾,但屢遭失敗,他本人甚至還做過女真人的俘虜。他僥倖逃脫之後一路西進,在西北籌措了大批軍隊繼續西行,進入東喀喇汗國的地盤。居然能夠兵不血刃地入繼東喀喇汗國的君主,將原來的君主貶為“伊利克”,也就是諸侯王級別。自此西遼建立。西遼在制度上延續了遼朝的某些體制,同時也嘗試形成與當地伊斯蘭文明相結合的制度,比如說沿用阿拉伯文作為官方文字等等。西遼也曾經試圖逐鹿中原,但由於金朝實力強大,難以抗衡,所以只能繼續維持西域霸主的地位。1141年西遼與塞爾柱土耳其的卡特萬戰役,是耶律大石飛昇為世界級領袖的重要戰役。不僅迫使塞爾柱帝國退出河中地區,而且還使得中亞地區的伊斯蘭勢力受到重大打擊。耶律大石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除去其軍事才能外,其文化底蘊也起到一定的作用。遼朝是一個兼具契丹、漢、突厥三種文化的政權,耶律大石作為遼朝上層貴族,自然也是從小在這種多元文化的環境中長大。而在西域地區,語言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但對於契丹人來說,其語言中包含很大突厥語成分,使得其可以與西域的突厥人進行交流,從而對統治西域帶來一定的便利。而遼朝的對宗教的文化包容政策,也遠勝於伊斯蘭教的極端排他政策。耶律大石的文化背景中有華夏文明的成分,但並不是全部,他可以籠統算作東北亞文明的英雄。

  • 3 # 而知而行的歷史

    兩宋之交,風雲際會,豪傑輩出。

    遼國和北宋承平日久,刀兵入庫,看似和平,卻有著舊怨。北宋念茲在茲的燕雲十六州,遼國卻也是恨意難平的關南十縣。當年那可是打的你來我往,誰也滅不了誰。最終,彌兵大會,簽了“檀淵之盟”。北宋沒能完成統一,至今其大一統之名存在水分;遼國丟掉了祖宗得來的富饒土地,也引以為國恥。所以,雖然表面上和平友好,卻背地裡是暗流湧動。

    北宋君臣有日朝會,突然聽聞東北有女真金國,竟割裂遼國東部疆域別立一國之事。後來,又屢有聽說遼國討伐大軍屢次失敗,損兵折將,國力大損。

    北宋君臣隔岸觀火,認為燕雲十六州收復在望,於是派了使者渡海約盟金國,夾擊遼國。按照約定,金國攻取遼國上京、東京,北宋攻取遼國的西京、南京、中京。

    (耶律大石)

    協議簽訂後,金國進展神速,很快就完成了協議約定的內容。北宋君臣也夢想著恢復之功,卻讓童貫帶著15萬大軍來到遼國南京城下,圍攻數日而無功。後來,留守南京的2萬遼軍竟然主動出城攻打宋軍,擊退了宋軍。可是遼軍此時已經是哀軍,失去了北方大片國土,天祚皇帝生死未卜,金國大軍攻勢凌厲,遼國危在旦夕。所以,遼軍雖然擊退了宋軍,卻並沒有縱兵出擊,是想賣宋朝一個面子,免得被金國和北宋兩面擠壓。

    宋軍發現遼軍沒有追上來,收拾一下後,又圍了上來。這時,遼軍的軍事統帥,叫做耶律大石的,他要跟宋軍講講道理。

    這個耶律大石,是遼國宗室遠支,當年該有28歲,是進士出身,很有學問,而且在遼國做過州刺史,還帶過兵,可謂是文武雙全。此時,他已身居高位,是新成立的北遼政權的軍事統帥。

    這時,天祚帝由於戰敗,逃進了雲中,生死未卜。時任南京留守的耶律大石為穩定人心,擁立了耶律淳登基,史稱北遼,耶律大石被任命為軍事統帥。

    他首先義正言辭地痛斥宋軍背盟,不講信義,有負孔孟之教。隨後,他又陳述利弊,講清楚唇亡齒寒的道理。宋軍打不過遼軍,遼軍又打不過金軍,那麼宋軍肯定打不過金軍。現在正是宋、遼聯盟抗金的時候。

    這一番慷慨激昂,讓宋軍將領也無地自容。可是宋軍此來,志在滅遼,怎會因為耶律大石改變心意?

    宋軍繼續攻城,遼人同仇敵愾,竟然在巷戰中擊敗了宋軍。宋軍最後不得不派遣使者,請求外圍的金軍協助攻城。

    (宋金海上之盟)

    耶律大石後來被金軍俘虜,被迫做帶路黨,幫金華人領路去打正在回血狀態的天祚帝。在半路上,耶律大石尋隙逃脫。在路上收攏了一些軍隊,來到雲中,找到了天祚帝。天祚帝對大石在半年前擁立耶律淳的事很在意,可是看到耶律大石有軍隊在手,不方便發作。

    後來,天祚帝著意要反攻金軍,耶律大石屢次勸諫無果,還被天祚帝懷疑與金人有瓜葛。耶律大石見狀,心不自安,殺了監視自己的兵將帶著200心腹騎兵,悄悄北上,離開了天祚帝。

    天祚帝的反攻,在1125年的夾山之戰中失敗,他本人也被俘虜了,契丹遼國因此滅亡。

    耶律大石一行人頂風冒雪,長途跋涉,終於來到漠北中部的鎮州可敦城。這個可敦城,是當年契丹為了管理統治蒙古人設定的七鎮軍州之一,是漠北重鎮,且遠離漠南,金人的追擊部隊暫時無法穿越大漠,大石因此有了喘息之機。

    (耶律大石來到可敦城)

    大石傳檄四方,號召大遼國西北七州十八部落的國民為恢復故國而戰。大石的演講,聲情並茂,催人淚下,使得漠北部落都願意接受他的號令,大石因此得到精兵萬餘人。

    歷經五年的休養生息,使耶律大石有了一定的力量,可敦城肥沃的牧場、農田,給耶律大石的政權帶來了經濟基礎,可還是無法撼動金朝的統治。故鄉無路的耶律大石只好把目光移到了對那時的人來說一片既熟悉又陌生的土地——西域。

    大石的國際視野比較廣,他探聽得知金國已破北宋,南方正在兵荒馬亂,於是他派了使者,穿越大漠,繞道西夏,來到了大宋西北邊境,備述漠北仍有仍有,希望宋朝兄弟堅持。大石這年該有36歲,重任在肩。此時的趙構在幹嘛呢?

    趙構這年23歲,正在遭遇明受之變,皇位差點都丟了。好不容易撿回來,又被金華人的攻勢嚇壞了,跑到了海上。因此,雖然此時南宋在賬面上還有百萬大軍,尤其是最有戰鬥力的西軍還有20萬,但是淮河一帶的宋高宗,已經無法與大石建立起聯盟了。

    大石重建遼國的訊息傳到了金人的耳朵裡,金人擔心契丹死灰復燃,於是從南方戰線抽身,集兵北上,意欲掃滅大石。西征攻打耶律大石政權的金軍也因為攻擊可敦城需要經千里黃沙飢寒交迫,內部發生了倒戈,與耶律大石裡應外合擊敗了虛弱的金軍。一萬大軍被徹底消滅,金朝自此再也無意西征耶律大石,斬草除根了。

    大石雖然擊敗了金國的西征大軍,但是此時的金國如日中天,大石料想抵敵不過,在做好充分的準備後,於1130年2月22日,耶律大石按照契丹族傳統,殺青牛白馬祭告天地、祖宗,整旅西行。

    (西征初期的大石)

    一路上,耶律大石以遼國的名義收降了大大小小的很多部落,一直來到阿爾泰山附近,前面就是高昌回鶻的地界。

    耶律大石此時已經擁兵數萬,於是寫信給高昌回鶻的國王,說要跟國王一起打獵。高昌回鶻國王見狀,立馬降了,請大石進城,宴席伺候,還送上了許多馬牛羊。耶律大石讓國王繼續坐他的王位,留下了一個“沙黑阿”作為總督,就領兵繼續往西。

    1132年2月5日,耶律大石在文武百官的擁戴下,在葉密立城登基稱帝。號菊兒汗(或譯為古兒汗),突厥語意為“大汗”或“汗中之汗”。群臣又上漢尊號“天佑皇帝”,建元“延慶”。至此,西遼帝國建立。

    “菊爾汗”的意思是“汗中之汗”,這個稱號意味著大石沒有想過在西域改土歸流,而是採用了加盟店的方式,大石提供“技術指導”和“大遼”品牌加盟,短時間內獲得了大量的市場機會,快速壯大了起來。

    (耶律大石建立了“加盟”性質帝國)

    耶律大石為什麼選擇這樣的策略呢?

    返回故國無望的大石,只好把精力放在了經營西域上。

    1134年,信仰伊斯蘭教的東喀喇汗國的新主引入耶律大石作為新的勢力,來平衡國內格局。由於遼國與喀喇汗王朝世代交好(這種交好的程度存疑,因為數年之前,耶律大石曾敗於東喀喇汗國之手),耶律大石又期望擴張自己的地盤,西征便順理成章,一拍即合。

    耶律大石帶來了軍隊和官吏,他鎮壓了不服從的回鶻人和葛羅祿人,成為了當地的主宰,連東喀喇汗國都降為了西遼的附庸。大石封原來的國王還是做國王,大臣還是大臣,一切都沒變,由大石來提供保護,於是大家都很歡喜。隨後大石遷都到吉爾吉斯斯坦的托克馬克(唐代碎葉城),改稱虎思斡爾朵。

    沒過幾年,西遼大軍進入費爾幹納盆地。前來抵抗的西喀喇汗國軍隊與大石會戰於忽氈,西喀喇汗國戰敗,可汗馬赫穆德逃回撒馬爾罕,耶律大石停止進兵。而西喀喇國可汗馬赫穆德將戰爭失敗的責任推卸給葛邏祿(突厥遊牧部落)人,於是雙方結怨。經過數年準備,西喀剌汗國開始攻擊葛羅祿人。

    西喀剌汗國求援於他的宗主國,名噪一時的塞爾柱帝國蘇丹桑賈爾。桑賈爾於是動員中亞、中東的伊斯蘭諸國參戰,口號是抵抗異教徒,保衛穆斯林,以小亞細亞、呼羅珊、伊拉克等宗主國的名義,得到了諸國響應。於是呼羅珊、西吉斯坦、伽色尼、馬贊德蘭、古爾等國的國王們帶兵加入了塞爾柱帝國的聯軍,聯軍軍隊近10萬人。

    (塞爾柱帝國軍隊)

    這場戰爭,是西遼在西方建立帝國的奠基之戰。雖然有葛羅祿人的輔助部隊,但是西遼大軍的核心主力還是大石在可敦城招募的1萬人東方軍隊。這場戰鬥結束時,伊斯蘭軍隊陣亡3萬人,也有說法是10萬人全軍覆沒。伊斯蘭的史書上,是這樣記載這場戰爭的:從來沒有哪一次戰爭,戰死了那麼多的穆斯林戰士。

    卡特萬會戰,將歐洲十字軍東征都不曾戰勝過的塞爾柱突厥帝國硬生生地打回了原型,整個歐洲都在傳唱著,來自東方的基督國王,戰勝了邪惡的異教徒。這位來自東方的基督國王,說的就是耶律大石。

    塞爾柱突厥帝國經過此戰後一蹶不振,失去了對所屬地區的控制權,在高加索山脈的一個小部落開始獲得了發展的機會,這個部落的首領的名字叫做奧斯曼,後來他們建立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由於大石執行的是“加盟”的政治策略,所以經過此戰後威名大震的西遼帝國成為了中亞霸主,越來越多的部落和國家開始主動尋求作為西遼的附庸,西遼的版圖迅速擴大。

    大石在疆域內實行了寬鬆的統治政策,只要求每戶每年繳納一第納爾的黃金,基本上就不干涉他們的自治。後來的蒙古人也學習了大石的統治策略,他們設了一個官,叫做“達魯花赤”。大石疆域內的民眾,有契丹人、漢人、猶太人、波斯人等,宗教有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猶太教、拜火教等,大石對他們都是一視同仁,伊斯蘭教失去了國教的地位,東進的勢頭為之一挫,不得不改動教義,以與其他宗教爭奪信眾"這位促使伊斯蘭教的改革,使之重新煥發了活力。

    (契丹武士)

    大石在卡特萬會戰後2年就去世了,終其一生,雖然一直心念故國,卻始終未能成功。他的帝國是建立在軍事征服的基礎上,沒有更多的地方建設,只存在收銀子的關係。所以,他能短時間內建立龐大的帝國,卻難以保證他的帝國走的長久。

    80多年後,西遼帝國境內的各個附庸國王開始逐漸不再繳納第納爾,西遼國家財政困難,國力衰弱,在蒙古的西征中,西遼被攻滅了。

    大石在中亞另立乾坤,除了延續遼國國祚,傳播東方文明,使得中亞伊斯蘭化的程序得以減緩,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華夏文明在兩宋之交的亂世中免於其他文化的侵蝕,直到200多年後,伊斯蘭教才再一次開始傳入西域。在這個意義上,說大石是華夏文明的英雄也不為過。

    大石雖然是契丹人,但是自幼熟讀孔孟經典,立身傳世都是儒家做派的家國情懷。他以200人起家,建立的西遼被西方國家稱為“喀剌契丹”,意思是來自中國的契丹。在西方的視角,他的國家就代表了華夏。

    他的一生,對得起傳奇二字,是開掛的人生。

  • 4 # 信念執著146

    耶律大石,西遼的建立者,西遼是遼朝被金朝擊敗以後,由耶律大石在中亞地區建立的一個強大帝國王朝。西遼的疆域非常遼闊,東起哈密,西至鹹海,北達葉尼塞河上游,南抵阿姆河。部屬眾多,歷時將近有90年,在歷史上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跡。耶律大石在中國歷史上足以能夠和耶律阿保機,完顏阿骨打,成吉思汗,努爾哈赤等人齊名,是非常出色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生跨專業學考古可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