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京芮
-
2 # qzuser17372972
忠孝節義,禮儀廉恥,八個字,要徹底瞭解八個字精髓的含義,把這種精髓的思想指導貫穿於社會中的每個分子,良好的社會風氣又服務於社會中的每一個份子,雖然八個字看似簡單,卻是對人的天性不足之處的改良作用,也是一個思想教育的系統工程,對社會的團結穩定和諧都有著因果的關係, 忠字看似簡簡單單,卻包含著一個國家凝聚力的動力源之一,只是人們要賦予正確的理解和運用, 八個字的思想指導,無非是使人們辯別是非,美與醜的辯證,使人們更貴於獨立的審美觀去監督社中的每一個份子與自我約束,
-
3 # 半仙153400863
這句話要了解其中的意思,首先要清楚是儒家宣傳這句話的,但儒家當漢奸每一次都是他們帶頭。之所以如此就要清楚儒家的忠孝是一體的,儒家君子是君父的乾兒子,盡孝就是盡忠,但危機時刻還是親爹親,只要你也尊孔並不介意再投一個乾爹。儒家講禮儀,孔子沒講廉恥,後來儒生講的廉恥是受管仲的影響。管仲是很看不起溜鬚拍馬之徒的,講的禮儀也不是儒家周禮。因此這句話要想成為道德國風,先有君父這個條件。
-
4 # 阿彌陀佛手
應該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還加上仁愛和平。這些道德規範,有利於協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甚至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比如說在一個家庭,父子有親,父慈子孝,則不太會出現遺棄子女,虐待老人。夫婦有情義,恩義,道義,則家庭不容易遭受喜新厭舊見異思遷的威脅。官員盡忠職守,廉潔奉公,則貪汙腐化會得以遏制。至於國與國之間,若和睦共處,平等相待,友愛互助,則不太會出現強國欺凌弱國,富國輕慢貧國,國壓制小國,哪會有那麼多國際爭端,甚至訴諸武力,爆發戰爭?再推而廣之,親親而後仁民,仁民而後愛物,則愛護動物,保護環境,人與自然和諧與共。再退一步說,社會混亂,流氓惡霸什麼的招搖撞騙,只要有見義勇為,當仁不讓的俠肝義膽之士路見不平,挺身而出,則邪惡勢力至少有所驚懼。更退一萬步來說,戰爭爆發,只要有人準備殺身成仁,捨身取義,則國家民族危難之中尚有光復之望。這其中的深意,仔細掂量掂量,是取是舍,讀者諸君,慧察定奪。
-
5 # 麓風軒
1、“忠”者,《說文解字》認為:“忠,敬也,盡心曰忠。”孔子說:“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在當今社會,忠是指對國家的忠誠,自覺擁護和堅持國家的決策和決定,自覺與國家的政策方針保持高度一致,自覺維護國家的一切,履行自己應盡的義務和權利。
2、孝字作何解呢?《說文解字》中書:“孝,善事父母者。” 孝是人可以從身邊之最近處做起的事,被稱為“百德之首,百善之先”。故孔子認為:“教民親愛,莫大於孝”。現在說孝,指子女尊敬、贍養父母,晚輩尊敬贍養長輩,尊敬先於贍養。孝字美德,永遠都不會過時。
3、“節”如何理解呢?《左傳·文十二年》中說:“節,信也”。《周易·雜卦》:“節,止也”。《周易·疏》:“節者,制度之名,節止之義,制事有節,其道乃亨”。古代要求婦女講貞節、立牌坊,那一套與當今肯定不合時宜了,但是講究氣節、講究骨氣不會過時。
4、義者,理義、道義、正義、公義。孔子說:“君子之所謂義者,貴賤皆有事於天下。”“君子義以為上。”“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朱熹也說:“義者,天理之所宜。”封建社會過於強調為兄弟兩肋插刀,不惜以身試法的“義”字標準不可取,在道德、法律允許的範圍內,講究義氣、講究大道、弘揚正氣,這是任何時代都必須的。
回覆列表
什麼叫封建糟粕?是古代的道德修養就是封建糟粕了?完全是以偏概全,矯正過往嘛!不忠於祖國,人民,就忠於自己的需求?!不孝於父母,長輩,卻把領導,上司孝得比爹媽還親,甚至爹媽還不入自己的寵物狗;毫無節操,沒有原則,見好處就跪舔;沒朋友之義氣,別人在對你貼心貼肺你都要在他最需要你時在背後捅刀;沒有行為舉止的規範,不注重場合的展露粗魯,庸俗,讓人噁心的一面等,都是傳統文化教育的缺失,過分的追求自我造成的,你還能說這些道德規範是糟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