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落葉在空中飛舞
-
2 # hhh1988xx
有的,我就是賣原單衣服,主要做日系女士服裝,貨是在南通拿,那邊大多給日本加工服裝,一般來說原單是同工同料的,是裁剪總料後剩餘布料加工出的衣服,大部分是沒有標牌,因為客戶不會多給你標牌,也有很多剪標的。真正的原單數量肯定不會很多,主要看你的眼力了。
-
3 # 一顆道心說
今年雙十一我買了幾支日本的牙刷和一雙小狗的鞋子之外,什麼都沒買。
之前一直以時尚青年兒自居,因為早年一直深受某寶是假貨的傳聞影響,所以從來都不用淘寶。
長期混跡於京東、唯品會、好樂買和美國亞瑪遜這種打著正品旗號的官方旗艦店,最早期的還有“QQ網購”和“易迅”,會員等級一路從青銅混到了白金,並一度引以為傲。
直到2015年,隨著上市的電商平臺越來越多,經營種類越來越齊全、品類劃分越來越精細,答主一度妄想著稱霸武林成為最高等級會員的目標難以實現,頭腦也漸漸地冷靜下來、不再過多的在網路購物上投入時間和精力。
這樣拒絕網購的日子大概持續了將近三年多,直到自己掉進了“原單”的坑,才又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喜滋滋(千辛萬苦)地淘到了一家專門經營原單的店鋪。
試探性滴購買了一件30多塊錢的CK的T恤和一條60塊錢的“ALLSAINTS”的褲子。
這個價格在我之前的認知是不可能下單購買的,但看了很多分享之後覺得不管怎樣都要試一下,等我拿到手的時候我才發現,原來的自己是有多敗家,收到的貨品無論是細節還是質感,和"美亞"上買的一模一樣。
當時的心情卻五味雜沉,除了後悔啥滋味都有,真的很後悔,感覺自己以前可能是個傻子,才會想著不斷的花錢衝會員等級。
總之憑著這一套反人類的操作讓我嚐到了"原單"的好,隨後我就深度關注了這家店,只要店鋪有更新我就淘,但凡是有相中的寶貝我就淘,基本不太考慮自己是否適合。
價格確實很便宜,品質也沒得說。那段時間有兩段小插曲給了我不少刺激。
一次是我淘到了一款大衣、去年去南韓的時候在當地專櫃看到了自己的同款,拆成人民幣價格大概在4000多。
還有一次是在“奇葩說”上看到了蔡康永穿了一款同款的“CROCS”的牛皮鞋,因為那款鞋國內專櫃沒賣的,所以我還是很震驚的。
就這樣,"原單"的種子是徹底在我心底種下了,所以我花了大量的時間去搜索一些同類型的店鋪,這個過程確實很辛苦。
純原單店鋪的比例很低,大概是100家中只有一到兩家是真的原單店鋪,其餘的基本上都是掛羊頭賣狗肉。
淘到過假貨、看到過高仿,甚至還有不少所謂的高階尾貨,各種批發、代購,就是沒有自己想要的"原單"。
原來、"原單"早就枝枯葉凋,轉入地下或半地下的狀態,透過搜尋的方式尋找基本上是大海撈針。
在我快要放棄的時候,不得不說承認是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的同時也會為你開啟一扇窗,那天我不知怎地就看明白了商家取標題的規律和“暗語”。
發現這個方法之後一下子像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我在近半個月的時間裡找到了近100多家的原單店鋪。
從我自己用的到家裡大大小小、男女老少方方面面的都有,所以我現在很少會再去跑專櫃和其它店鋪。
有什麼需要基本上會直接淘寶,以前的那些其它的賬號和會員基本上也都荒廢了。
寫了這麼多,就是要告訴你,原單是有的,而且很多,只不過他們為了躲避平臺的查封和品牌的查封已經轉入半地下了。
就這今年雙十一我整理收藏夾的時候還發現以前好多非常好的店鋪已經轉型了。
因為半地下的經營狀態,讓他們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失去了平臺流量的匯入和新顧客的信任,店鋪的成效率非常低。
還有一點是因為大部分店家沒有其它的銷售渠道,只是依賴淘寶單一的平臺,一旦店鋪被舉報查封之後,之前辛苦積累的老顧客一夜之間就全沒了。
回覆列表
存在的。因為姐在外貿公司做,利益相關。現在副業。以下回答是根據個人經驗還有從一些前輩那得來的資訊。最初的原單是指正品在國內的代工廠裡流出來的貨,不管它以什麼原因流出市面,這樣的貨就屬於正品。大家去搜也是這個意思。許多商家也是從事這個就會這麼告訴你,我這個是原單啊,所以便宜又是正品啊。其他一些質檢下來的貨、老鼠貨、海關貨之類的,說白了也是衍生出來的含義,基本用途就是混淆消費者視聽。我經手過記得前些年有所謂的為了預留物料損耗訂單10005件品牌方給10500件的物料,於是交完訂單貨後其餘500件可能流入市場,但這都是老皇曆了,現在的皮料都是大牌自己選擇或者提供,簡單說就是一大張皮子透過電腦計算按最省皮料的方法切割做出10000個包,剩下的廢料,都是邊角沒整皮 不會讓你做出多餘的包的,所以大牌也犯不著費勁盯著你銷燬所謂多出的那500個。工廠當時生產的偷著拍的,結果一天就被吃光了!
那代工廠到底有沒有可能流出這樣的原單呢?有,但還是不要抱有太多不切實際的想法好。就奢侈品來說,這樣的貨,少,就算有,價貴,也輪不到普通人頭上。
通常生產企業(代工廠或者直營工廠)對主要原材料,例如皮革等,是沒有供應商選擇權的,一般是由品牌方指定,也就是常說的“客供”。通常生產企業是根據訂單數量向供應商採購原料的。在生產過程當中,生產企業的任何原料或成品等的損耗是有嚴格記錄的,因此理論上出現大批次所謂原單的可能性幾乎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