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楓語歌謠
-
2 # Hi說英語
1. 對於初學者,特別是三年級以下的孩子,可以不刻意學語法,只需要進行大量的分級閱讀,學習歌曲童謠,手指操,自然而然到後期講到語法的時候,一樣會很快了解。比如Zac has a bat; I am a boy.小孩子沒有必要給他講has是單三形式,am與第一人稱連用,他只需要接受、模仿就行了,後期講到be動詞的規則了他們早已知曉,只需要將專業術語或知識對號入座就行了;
2. 對於大一點的學生,英語語法的學習應該從認識單詞的詞性開始,這也是最簡單的語法知識,知道了詞性後,再學習簡單句子的成分構成,一般就是三種:主+謂;主+謂+賓;主+系+表,這三種結構,一學就句子成分就清楚了;再接下來學習主從複合句、動詞時態、語態、語氣等知識,這樣整個英語的語法體系就建立起來了,任何英語句子都逃脫不了語法框架的範疇,這樣自己就更有底氣去學習英語,學好了語法不僅單項選擇、書面表達沒有問題,甚至閱讀理解都可以透過語法分析來彌補詞彙量不足的問題;
-
3 # 夜舟情感說
養成每天去運用的習慣,學過了很多東西,要經常拿出來曬太陽,要學會賣弄英文,你可以找Partner ,也可以對著天空,大樹,小鳥對話,只要把這些語言運用自如了,變成你自己的了,什麼都好!
-
4 # 使用者109994979438
學習一門非母語的語言,首先要準確學好發音,比如英語,學習好音標是第一重要的。語言首先是要言,要發聲。有了標準的發音你才能聽音和辨別聲音,然後多聽別人說,特別是地道的母語發音的人說話。中國有個老話說:熟讀唐詩三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同樣學習外語也是,我們多聽,聽多了就成知道那些單詞應該怎麼用,用在什麼地方,在用的時候有什麼變化。如果能保持住寂寞,可以聽BBC,如果覺得學習時間長了,耐不住寂寞,可以看英語電影電視,注意場景對話交流。這樣比單純聽老師講語法要好,單純聽老師講,就只能死記硬背,效果不理解,記憶不深刻。
同時,要大膽開口說,哪怕說錯了,也不要緊,知道錯了才能說對,不說的啞巴英語,對學習英語的提高會很慢很吃力。
與此同時,要儘量多的記憶單詞,如果年齡大了,可不必糾結一二個單詞記不住,但一定要熟悉英語說話的表達習慣,說話時,不要一詞一詞去對著譯,開始時,你可以弄明白意思,然後把同樣的意思用英文表達出來,到熟悉後,逐步習慣英語思考方式,用英語模式表達就可以了。
學習時,在特別注意一些特殊句型的表達方式,掌握了共性和非共性的,基本可以了。
最後,和中文差不多的地方方言,也要知道,比如北京普通話和四川人說普通話、天津人、河南人說普通話一樣,多瞭解,你一定會把英語說得比英語母語國家的人還在好。
祝你早日學好英語!
-
5 # 英語魔法師Nicolas
我現在分為3個部分來講一下這個問題:
1、語法怎麼這麼難?
2、學習語法要用什麼材料才比較合適呢?
3、語法到底要怎麼學?
在我們國內的英語教學中,語法從小學一直到高中,把語法體系分散到這麼多年來教學,而且,每個階段的語法體系還是分離的,並不銜接,所以導致英語的語法問題一直很嚴重。很多東西學過了,又反覆學,很多東西沒學,也沒在後面學習到。這樣導致學習語法很難。
接下來我們要選擇一本語法教材,這裡,我推薦《朗文英語語法教程》,是由新概念英語的作者亞歷山大所撰寫的。非常值得推薦。因為這本語法還有配套的練習。
那我們要怎麼樣來學習語法呢?
第1步,我們要學習語法的組成部分,我們要學這些名詞、動詞、形容詞、介詞等等的相應的在語法當中的作用。
第2步,在學習句子的組成部分,分析句子是怎麼樣形成的,簡單句是什麼,複合句是什麼。
第3步,開始學習時態,時態在英語當中非常重要,所以它總共有16種時態,這個都要一一的學到。
第4步,學習我們之前提到的各種短語,什麼介詞短語,名詞短語,動詞短語等等。
第5步,可以學習從句了,定語從句,賓語從句、狀語從句。學習完這些之後,基本上之後做一個查漏補缺就可以了。
根據書本的順序也是可以的。這樣一趟全部讀完之後,你的語法體系,語法問題就會得到很好的解決了。最後,方法知識一條路徑,具體的每一步還是要自己去行走。
希望看到的朋友能有所行動。你只有去學了。語法才能學的好。行動是關鍵。加油吧。
-
6 # 猴孫英文
學語法最重要的是建立框架。框架下分板塊,板塊下分分支。學習的時候要把一個分支下的知識點一次性學完,以便系統掌握一個分支。例如,時態,要把全部16種時態一次性梳理清楚,總結成一張表,以便時態之間相互比較關聯。這種集中力量打殲滅戰的學習方法非常有效。在學習的同時,要利用幕布等思維導圖工具,逐步建立完善自己的語法手冊。以上內容來自猴猻英文的文章《如何學英語語法》。點選連結,看看全文吧。
回覆列表
章振邦、張道真、包天仁這三位教授是英語語法界的權威。我受益於他們的語法指導。缺乏語言環境(如農村學校等)學英語,必須重視語法學習,並從中找到許多語言規律,才能收穫事半功倍的效果。
英語,其本質與其他語言一樣,都是人的思想的表達方式,都有人性相通的地方。如句子成分與詞性,漢語裡只是沒有細分連繫動詞、表語而已。至於成分的位置不同,只是側重不同。華人善說理講條件,故先說時間、地點、原因等附加說明的成分,會使習慣漢語的人覺得英語語序混亂。其實,英語只是出強調重點罷了。這是易於接受與理解的。如句子,1、“他昨晚在家和妹妹一起做作業。” 強調的中心是“他做作業(主、謂、賓)”,故放在句前主要位置。又如,2、“牆上的地圖”,先說中心詞“地圖”,再說“(在)牆上”,以免介詞短語過長而沖淡中心表達則後置。習慣被理解,心結已化開,就不會覺得結構混亂錯搭,一切也便迎刃而解了!
再譯上二句便自然輕鬆了許多 : 1、He did his homework with his sister at home yesterday evening. 2、the map on the wall 這不是單憑感覺習得容易消化吸收的,需要從民族習慣側重點上去把握它。如果譯“地圖在牆上。” 因為它說明了“主語是什麼或怎麼樣”已構成句子,則應補動詞is,即:The map is on the waIl.這樣,既突出了主謂及其完整性,又區分了短語與句子。所以,根據民族文化的理性歸納的語法學習比單憑感覺死記硬背靠條件反射去掌握,容易吸收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