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unjin6278

    東漢末年,黃巾起義被鎮壓以後,因董卓亂政,導致軍閥割據,相互兼併。袁紹以自己獨特的威望,四世三公的家世,逐漸吞併了青、冀、幽、並四州,這四州當時人多糧足,可謂天下最富厚之地。田豐是袁紹帳下重要謀士,在袁紹要與曹操對決時,他曾三次給袁紹以建議,但袁紹均未採納,致使袁紹由優變劣,由盛轉衰。

    第一次是袁紹已佔據了青、冀、幷州,幽州的公孫瓚已被他打殘,躲在易京不敢出來。本來袁紹只將曹操看作是自己的附屬,二人還曾合擊袁術,袁紹也曾多次幫助過曹操,不想曹操竟迅速發展起來,擁東郡,佔兗州,吞黑山,取河南,地盤大張,更讓袁紹難忍的,則是曹操先於自己把漢獻帝劫持到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還動不動以天子名義斥責自己。早在曹操劫持天子前,袁紹的主要謀士沮授就曾勸他前去奉迎天子於洛陽,以達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目的,袁紹猶豫,結果讓曹操搶了先。現在袁紹基本上擁有了天下最富的四州,兵精糧足,田豐勸他前去攻佔許昌,劫持天子,袁紹卻以後方公孫瓚未滅而拒絕。當時曹操勢力遠不如袁紹,又周邊不穩,如果能採納田豐建議,說不定真能一舉功成,可惜袁紹沒聽。第二次是袁紹即將與曹操開戰,當時投靠曹操的劉備又復叛曹操,東去斬車胄,佔領徐州,響應袁紹夾擊曹操。曹操為了清除隱患,能全力對付袁紹,決定先除劉備。於是就率大軍東征劉備。田豐這時勸袁紹馬上出兵助劉備,在背後襲擊曹操的許昌。但是袁紹以小兒生病為由,再次拒絕田豐建議。戰場機遇稍縱即逝,等到袁紹小兒病好,要攻打曹操時,曹操已攻克徐州,趕走劉備,穩定了後方。這時田豐第三次建議袁紹不要急於出兵攻打許昌,應該仗著河北兵精糧足,雄厚實力,運用疲勞曹操的辦法來對付曹操,不斷派兵襲擾曹操,讓曹操疲於應付,這樣曹操必難持久,再瞅準時機打敗曹操。袁紹不聽,仗著自己優勢兵力,決意要速敗曹操。因田豐不斷進諫,影響軍心,袁紹就將田豐關進大獄,後來官渡之戰戰敗逃回北方,就殺了田豐。

    至於田豐對袁紹的三次建議如果袁紹能採納,袁紹是不是一定能打敗曹操,一統天下,這很不好說。袁紹雖然擁四州之地,南據黃河,北守幽並,勢力強大,但曹操當時也擒呂布,逼袁術,驅劉備,收降張燕黑山軍,實力也不可小覷。更何況曹操手下也人才濟濟,處在危急中的曹操又是從善如流呢?不過有一點兒可以肯定,袁紹不至於在官渡敗得那麼慘,甚至曹操有被袁紹趕跑或降服的可能,或像以後的東吳一樣,因不敵袁紹,有向袁紹暫時屈服的可能。袁紹之所以沒有成事,更在於他沒有聽從其謀主沮授的歷次建議,後來更是迷惑於郭圖等人的讒毀,奪了沮授的軍權,讓自己一失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主動,二失不及早確定世子致其死後兒子們訌亂,三失急於與曹操在官渡對決而不憑自己強大實力長期侵擾拖垮曹操。正因為有此三失,直接導致了袁紹的速敗速亡,成就了曹操的迅速崛起,一統北方。

    據說袁紹和曹操從小就在一起玩耍,任俠放蕩。曹操從小就有喜人妻的毛病,一次他們二人出行,晚上看到一村裡富戶人家新婚,新娘很漂亮,就潛入人家園中,欲劫持新娘。曹操猛然喊了一聲:“有小偷!”屋裡人都紛紛跑出去抓小偷,曹操便抽劍進屋劫持新婦,和袁紹偷偷逃出園子。二人挾持新婦剛出村竟迷了路,這時村裡村外一片叫喊聲,二人不得已棄了新婦就逃,不小心都跌進了荊棘中,袁紹爬不出來,情急中先爬上來的曹操又大叫:“小偷在這兒!”袁紹急忙就爬了上來,二人才沒被抓住。性格決定命運,曹操多智善決,有毅力,袁紹優柔寡斷,沒耐力,也許從這個時候起,二人的高下就已可分辨出來了。

  • 2 # 煙雨醉逍遙

    田豐的建議是這樣的,讓袁紹打著迎接獻帝的名義去討伐曹操,用優勢兵力壓制對手,用疲勞戰術襲擾對手。

    此計非常毒辣,先把自己立於正義的一方,而一旦實施,幾乎沒有破解的方式,連主力決戰的機會都不給曹操,後者在這樣的戰略之下根本堅持不了多久。

    而田豐的意見可不是一舉擊敗曹操,一舉擊敗是袁紹的想法,老袁家,四世三公,他弟弟都等不及了,他也很著急啊,曹操在那時還沒有篡漢之心,估計袁公子在心中早已存了橫掃天下取漢自立之意了。

    田豐的建議是溫水煮青蛙,充分利用自己的戰略優勢,就算曹操找齊了全三國名將謀士,又有何用?還能想出什麼好的辦法嗎?耗也耗死了,所以此計乃是上策,只是袁公子過於自信,而且太著急了,這才想著一舉擊潰曹操,結果被曹操烏巢劫糧,兵敗身死,官渡之後,為了出氣還把田豐給宰了,歷史怎麼會選擇這樣的人一統天下呢?袁紹簡直就是個笑話。

  • 3 # 知未是也

    大家好!袁紹如果聽從田豐的意見,就不會發生官渡之戰,也不會導致他被曹操擊敗的問題。

    要知道,田豐是反對袁紹攻打曹操的。之前,他曾給袁紹獻過三計,一是讓袁紹劫持獻帝,爭取政治上的優勢,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此計未被袁紹採訥,最後被曹操搶去了獻帝。二是在攻打公孫瓚時,袁紹採納了田豐的建議,結果把公孫瓚打敗了。三是曹操攻打沛縣的劉備時,田豐獻計攻打曹操,認為曹操攻打劉備,造成其後方空虛,建議袁紹乘虛奪取曹操後方,但袁紹以孩子有病為由拒絕了田豐的建議,田豐長嘆說,這下完了,這麼好的機會,竟然讓以孩子有病為由不被採納,實在可惜啊!田豐的話被袁紹聽到後,從此便疏遠了田豐。後來曹操擊敗了劉備,劉備投靠了袁紹,袁紹決定攻打曹操,田豐堅決反對,認為曹操雖然兵馬少,但用兵多謀善變,已經失去了進攻的機會,不如等曹操攻打其他人時,再進攻他也不遲,那時定能穩操勝券,省得現在改打曹操,招來不必要的失敗。袁紹大怒,認為田豐動搖自己的軍心,下令把田豐打進大牢,等他得勝凱旋再作處理。

    如果袁紹聽從田豐建議,不去攻打曹操,袁紹以後能否一舉擊敗曹操,實很難說,但有一點可以確認,那就是袁紹不會招來官渡之敗。

    之所以這麼講,主要因為袁紹比之曹操,差的不是一個檔次,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官渡之戰兩人的表現就能立判高下。袁紹善猜忌,無謀略,不果斷,拒納諫,就根本當不了重任,做不了統帥,他的崛起,多半靠的是家族顯赫,所以袁紹敗給曹操,那是遲早的事情。

  • 4 # 眾裡尋她仟百渡

    先看看田豐在官渡之戰前都跟袁紹說了點什麼吧。

    據《三國志袁紹傳》載:

    初,紹之南也,田豐說紹曰:“曹公善用兵,變化無方,觽雖少,未可輕也,不如以久持之。   

    將軍據山河之固,擁四州之觽,外結英雄,內修農戰,然後簡其精銳,分為奇兵,乘虛迭出,以擾河南,救右則擊其左,救左則擊其右,使敵疲於奔命,民不得安業;我未勞而彼已困,不及二年,可坐克也。今釋廟勝之策,而決成敗於一戰,若不如志,悔無及也。“紹不從。   

    豐懇諫,紹怒甚,以為沮觽,械繫之。

    紹軍既敗,或謂豐曰:“君必見重。”豐曰:“若軍有利,吾必全,今軍敗,吾其死矣。”紹還,謂左右曰:“吾不用田豐言,果為所笑。”遂殺之。[一]紹外寬雅,有局度,憂喜不形於色,而內多忌害,皆此類也。   

    注[一]先賢行狀曰:豐字元皓,鉅鹿人,或雲勃海人。豐天姿緓傑,權略多奇,少喪親,居喪盡哀,日月雖過,笑不至矧。博覽多識,名重州黨。初闢太尉府,舉茂才,遷待御史。閹宦當朝,英賢被害,豐乃棄官歸家。袁紹起義,卑辭厚幣以招致豐,豐以王室多難,志存匡救,乃應紹命,以為別駕。勸紹迎天子,紹不納。紹後用豐謀,以平公孫瓚。逢紀憚豐亮直,數讒之於紹,紹遂忌豐。

    紹軍之敗也,土崩奔北,師徒略盡,軍皆拊膺而泣曰:“向令田豐在此,不至於是也。”紹謂逢紀曰:“冀州人聞吾軍敗,皆當念吾,惟田別駕前諫止吾,與觽不同,吾亦慚見之。”紀復曰:“豐聞將軍之退,拊手大笑,喜其言之中也。”紹於是有害豐之意。初,太祖聞豐不從戎,喜曰:“紹必敗矣。”及紹奔遁,復曰:“向使紹用田別駕計,尚未可知也。”

    孫盛曰:觀田豐、沮授之謀,雖良、平何以過之?故君貴審才,臣尚量主;君用忠良,則伯王之業隆,臣奉闇後,則覆亡之禍至:存亡榮辱,常必由茲。豐知紹將敗,敗則己必死,甘冒虎口以盡忠規,烈士之於所事,慮不存己。夫諸侯之臣,義有去就,況豐與紹非純臣乎!詩云“逝將去汝,適彼樂土”,言去亂邦,就有道可也。

    不難發現,田豐提出了一個類似《隆中對》的大戰略,當然,要比《隆中對》格局小得多了。

    田豐的建議,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曹兵雖少,戰力很強,難以速勝,宜久持之;

    2、地緣優勢,拒險固守,休養生息,再圖進取;

    3、時機成熟,乘虛迭出,搔擾河南,聲東擊西;

    4、待敵疲憊,我逸彼勞,不出兩年,坐而可克;

    5、今舍廟勝,取功一役,若不如志,悔之晚矣。

    應該承認,這是一條比較清晰完整的戰略思路,但是,從實際情況分析,這套戰略就不一定管用了。

    首先,官渡之戰袁紹的失敗,並不是輸在戰略上,而是輸在戰術指揮上,具體而言就是袁紹指揮無能,排程失當。

    從戰略上說,當時最需要休養生息的不是袁紹,而是曹操。從袁曹實際控制地區來比較,袁紹擁有當時最富足四州之地,人口基數龐大,經濟發展良好,可謂是兵精糧足,加之其剛剛消滅一代梟雄公孫瓚,士氣正旺,絕對是乘勢南下的絕佳時期。

    反觀曹操,雖然擁領兗州,總算有了立足之地,但與陶謙呂布劉備劉表張繡袁術等勢力連年征戰,疲憊不堪。最慘的時候只剩下一城二縣(鄄城、範、東阿)正是需要休養生息的時候。而且從地盤上看,比袁紹的冀青並幽四周相比,無論是經濟還是人口,都遠遠不足,不能相提並論。

    因此,袁曹二“國”從“國”力而言,袁紹擁有碾壓優勢。

    從軍力而言,袁紹剛剛擊敗了公孫瓚,吞併了其殘餘勢力,號稱雄兵百萬,士氣正旺,反觀曹操,帶著區區幾萬人東征西討,疲憊之極,與袁軍完全不可同日而語。曹操的兵力雖然不至於象《三國志》記載的那樣“兵不滿萬,傷者十二三”。但曹操兵力遠遜於袁紹卻是毫無疑問的。

    從將領而言,袁紹軍可謂是猛將如雲,顏良文丑張郃高覽淳于瓊都是著名的猛將,而曹操除了幾個哥們兄弟外幾乎無人可用,如果不是張遼關羽張郃張繡等這幾個新近降將,幾乎無將可用。

    從綜合實力而言,袁紹取得冀、並、幽、青四州之地之後,實力大增,有軍隊數十萬人。袁紹以其長子袁譚、次子袁熙、外甥高幹分守青、幽、並三州,後方穩固,兵精糧足,根本不把曹操放在眼裡。他挑選精兵十萬、戰馬萬匹,志在一舉消滅曹操。而曹操的實力比袁紹弱得多,曹操所佔的大河以南地區,地盤既小,又是四戰之地,殘破不堪,還沒有完全恢復,物資比不上袁紹那樣豐富。曹操的兵力也遠不及袁紹,其總兵力大概不過幾萬人。

    客觀地說,這一時期是袁紹消滅曹操的最好時期,這以後,以曹操的能力,隨著中原的逐漸平定,曹操勢力必將逐漸強大,加之曹操“奉天子以討不臣”,將在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完成超越,到那時候,別說“坐而可定”,就算想跑,都無處可逃了。

    在以上這種情況下,田豐居然建議緩圖騷擾,顯然是不合時宜的,真的被袁紹採納,非但不能“坐而可克”,反而會養虎遺患。曹操在其控制區域內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桑、重視手工業、安置流亡人口、實行“租調製”,從而使中原社會漸趨穩定、經濟出現轉機。黃河流域在曹操統治下,政治漸見清明,經濟逐步恢復。在政治上,曹操打破了門閥體制,推行唯才是舉,大但啟用人才。

    而袁紹高層卻一片混亂,臣屬互相傾軋,人人自危。重用郭圖審配逄紀等佞幸,疏遠沮授田豐等直臣,逼走名士許攸,最終導致眾叛親離,君臣離心。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真如田豐所言再等二年,恐怕此消彼長的趨勢不會如田豐所願,那時候再看曹操恐怕就不可同日而語了。

    再說說田豐所言的“搔擾”對曹操管不管用。看看後來的事實,面對吳蜀兩國的輪番搔擾,曹操用人得當,屢屢化險為夷。先是陳登陳元龍,當年孫策遣軍觽十倍於郡兵攻登於匡琦城。最後“登手執軍鼓,縱兵乘之,賊遂大破,皆棄船迸走。登乘勝追奔,斬虜以萬數”(《三國志》)。然後是張遼800勇士威震逍遙津,差點生擒孫權。最後是曹仁守樊城,先是對付蘇伯、田銀、候音反叛,後又抵擋關羽親自出馬。雖然援軍于禁遭水淹七軍被俘,龐德被斬,但關羽也被隨後趕來的徐晃擊敗,導致最後丟了性命。

    可見,吳蜀聯手搔擾都是大敗虧輸,憑袁紹?門兒都沒有。田豐計策的唯一後果是曹操坐大,那袁曹間就連大戰都不會有了。那時就真的成坐而可克了,不過是反過來,曹克袁。

    其實,袁紹此時攻擊曹操,趁其立足未穩,羽翼未豐,是明智之舉,真可謂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之所以失敗,完全是由於袁紹自身的原因。從他當初討董,靠祖上餘蔭領盟主後的做為來看,他就是一個笨蛋。到了官渡之戰時也一樣。盡信郭圖審配逄紀,不納沮授之言,禁閉田豐,逼走許攸,逼反張郃高覽,大意失烏巢,吃了一小敗就自己先跑了,導致全軍潰敗。這與身先士卒,親自帶兵涉險,深入敵後突襲烏巢的曹操相比,何止雲泥之別?同為西園八校尉(袁紹曹操淳于瓊都名列西園八校尉),差別咋就那麼大捏?

    回到問題:如果官渡之戰時,袁紹採納田豐的意見就能一舉擊敗曹操嗎?

    答案是:不能!非但不能,而且很可能會更糟。所以,田豐的建議在當時條件下就是昏招。

  • 5 # 光芒萬丈34957

    袁紹曾經是曹操的大哥,兩人曾是好基友,當年宦官亂朝時,曹操就反對引董卓進京,認為只要用嚴史就可,不用殺雞用牛刀,袁紹不信,才有董卓之亂。

    曹操差點刺董成功,逃回家鄉舉兵反董,是堅定的主戰派,推袁紹為盟主,可袁紹不成氣候,反董聯盟解散,東漢進入了軍閥割據。

    曹操因此看透了袁紹,從心裡瞧不起他,袁紹的眼界也決定了他聽不進田豐的計謀。

    劉備大軍攻曹操,本是袁紹的機會,田豐力主配合,可袁紹卻因小孩病了不發兵,說明袁紹內心還是怕曹操,怕劉備做大。

    這種人如果能成帝業,三國早就重寫了,根本不可能發生。

  • 6 # 朱言文史history

    要搞清楚能不能一舉擊潰曹操,首先得弄清楚,田豐當年給袁紹提了些什麼意見。

    《後漢書·袁紹傳》記載了當時田豐的建議:“曹操既破劉備,則許下非復空虛。且操善用兵,變化無方,眾雖少,未可輕也。今不如久持之。將軍據山河之固,擁四州之眾,外結英雄,內修農戰,然後簡其精銳,分為奇兵,乘虛迭出,以擾河南,救右則擊其左,救左則擊其右,使敵疲於奔命,人不得安業,我未勞而彼已困,不及三年,可坐克也。今釋廟勝之策而決成敗於一戰,若不如志,悔無及也。”

    《三國志-袁紹傳》之中,對這段話的記錄基本和《後漢書》一致。(考慮到成書前後的問題,應當是《後漢書》引用的《三國志》)。

    田豐是什麼意思呢?他認為此時曹操剛剛擊敗劉備,此時許昌的兵力不會是空虛的。而且曹操善於用兵,所以哪怕他們人少一點,也不能輕視。現在要對付曹操,就應該打持久戰。袁公你現在手裡有四個州,對曹操佔絕對優勢啊,我們大可以好好的休養生息,然後派點兵馬去騷擾豫州的曹操,讓他首尾難顧,把他們搞得疲於奔命。不到三年,就可以把他們安排的明明白白的。現在您老人家要畢其功於一役,萬一沒取得既定的戰略目標(其實就是吃敗仗了),後悔莫及啊!

    搞明白這個問題,我們就能知道,“一舉擊潰曹操”這個命題,不成立;但是“擊潰曹操”,有戲。

    田豐的策略,其實就在那三個字——“久持之”。作為人口、資源、金錢、軍隊等各方面相比曹操都佔據優勢的袁紹一方,他完全沒有必要和曹操去打什麼決定性的生死戰,靠持久戰、消耗戰就可以耗死曹操了。

    因為曹操耗不起。此時他不僅要養活自己,還要養活東漢朝廷那一大幫子人,袁紹跟他慢慢消耗,等於是軟刀子殺人,他會非常難受的。等到他磨不起的時候,他就會自己找袁紹,或者認慫服軟,或者困獸之鬥,總之都會使局勢控制在袁紹手裡。

    但是要和曹操打決戰,那就不好說了。首先袁紹的用兵是不如曹操的,這一點他自己也承認。其次就是袁紹的優勢雖然大,但還沒有大到絕對壓倒性的程度。還有一點,就是曹操此時代表的是中央,如果悍然和曹操翻臉,那麼他袁紹自己就把自己置於了一個反對中央的境地了。

    舉個栗子吧,此時的袁紹如果是一頭犀牛的話,那麼曹操就是一頭鬣狗。從體量上來看袁紹自然遠遠勝過曹操,但是請留神,這頭鬣狗不是那麼好對付的,如果犀牛悍然對其發動總攻的話,那麼很有可能被一口咬住脖子,直到斷氣為止!

    可惜好大喜功的袁紹哪裡聽得進去這樣的忠言,甚至還把田豐下了獄,並在戰敗後殺掉了田豐。剛愎自用如此,即使他聽了田豐的話,怕也是很難取勝的吧!

    朱言論史問答團隊·陳牧宇撰稿

  • 7 # 上將噯福斯

    假如袁紹聽取田豐的意見,曹操必敗無疑!

    田豐的建議是什麼呢?概括講,有兩個層次。

    第一,曹兵雖少,但十分精銳,加上曹操善於用兵,不可輕敵。

    這裡面隱含的意思是,袁紹的兵將雖多,戰鬥力卻比較低下,如果此時孤注一擲進行戰略決戰,沒有絕對把握,太過冒險。

    這個分析對不對呢?太對了!田豐一眼就看出了袁紹的弱點所在,深知雖然袁紹人多勢眾,但在軍事力量對比上並不佔壓倒性優勢,此時倉促進行戰略決戰,勝負極難預料,白白葬送好局。後來官渡之戰的程序和結局,完全印證了田豐的判斷。

    官渡之戰,最後是曹操驚險獲勝。但假如是袁紹獲勝,也是勝的太過驚險。這種對賭國運的戰略決戰中,要儘可能避免任何風險。而且,袁紹原本不需要出這樣的險招。

    第二,袁紹佔據河北,土地廣闊,人口眾多,兵員資源數倍於曹操。拖都把曹操拖死了。

    任何戰爭,根本上來說,都是綜合實力的較量。誰的人口多、糧食多、軍隊戰鬥力強、武器先進,誰就佔有優勢,在戰爭中就擁有主動權。

    官渡之戰時,袁紹在經濟上佔有絕對優勢,但曹兵少而精,袁軍多而弱。兩廂抵消,袁紹的優勢反而削減了。原有的優勢得不到發揮,戰爭的結局也就悄然改變了。

    曹操地盤看著很大,但是戰爭頻繁,人口銳減,經濟崩潰。而袁紹的河北,官渡之戰前,大規模戰爭較少,社會安定,經濟、人口遠勝於曹操。

    正確的方針就是向田豐的建議那樣。以拖求變。

    這個拖,不是消極的拖時間。而是對內,加緊發展生產,擴大經濟優勢;整頓軍隊,訓練精兵,擴大軍事優勢。從綜合實力上對曹操集團形成整體壓倒性優勢。

    對外,利用自己兵多將廣的優勢,派出小股精銳部隊,多方襲擊騷擾曹操佔領區。一方面,讓曹兵左支右絀、疲於奔命,消磨銳氣;另一方面,破壞曹操佔領區的農業生產,從根本上破壞曹操集團的生存基礎。這個計策可謂毒辣!

    如果善於聯絡,我們就會發現,田豐的計策,與後來魏國對蜀漢的政策極為相似。

    蜀漢雖弱,兵將雖少,但十分精銳,諸葛亮善於用兵,平原曠野決戰,魏軍往往不敵。因此,不管蜀漢怎麼北伐挑釁,只派偏師進行抵抗,整個戰略上採取穩固防守的態勢,絕不輕易進行戰略決戰。多年以後,曹魏實力已經幾十倍於蜀漢,偏師數萬,就輕鬆消滅了蜀國。

    所以,我們說,田豐的計策,是十分高明的萬全之計。袁紹若能採用,曹操死無葬身之地矣。

  • 8 # 虹貓大俠

    袁紹聽從田豐的意見未必會贏,不聽田豐的意見也未必輸。

    官渡之戰袁紹之敗,在於袁紹的性格——好謀無斷。

    田豐的意見不被採納,還被下獄,也是在其性格——剛而犯上。

    先看看原著中田豐的意見:

    田豐諫曰:“前操攻徐州,許都空虛,不及此時進兵;今徐州已破,操兵方銳,未可輕敵。不如以久持之,待其有隙而後可動也。”

    田豐分析雙方的優劣勢:

    1、時機不好,曹操打徐州的時候就是一個好機會,白白放棄了。現在機會並不好,強行開戰,損失會很大。

    2、曹操剛破徐州,士氣正盛。

    3、袁紹佔據四州,有很大的資源優勢,可以和曹操慢慢耗,尋找到好機會再一舉破曹。

    這個辦法是比較保守的,最需要緩口氣的反而是曹操。曹操連年征戰,士兵早已疲憊不堪。曹操最要命的地方在於他籌集不上糧食。官渡之戰,並不是說曹操的兵比袁紹少的多。而是因糧食問題,他不敢帶太多。有野史記載籌糧的程昱都到了屠村摻人肉的地步(虧德行,最終沒有位列三公)。袁紹一旦騷擾不成,讓曹操緩過勁來,反而成了勢均力敵的局面。

    官渡之戰,袁紹以絕對的優勢力壓曹操一頭。曹操完全的處於劣勢,要不是許攸中途反叛,曹操賭上性命放火燒烏巢,而袁紹好死不死的放棄烏巢,攻擊曹操營寨。說不得曹操糧草耗盡,就撤退了。

    烏巢被燒,還沒到崩盤的地步(因為糧食還一直在運輸),但是袁紹自己先跑了。主將一慫全軍潰敗!所以袁紹的失敗,不是在於他沒好主意,相反給他出主意的非常多。但是他缺乏判斷,根據形勢選擇一個適合的辦法。

    袁紹這個人還有一個缺點就是見不得別人說一點不好,惹惱了他,他才不管你是誰。而他的謀士田豐、沮授,似乎不大瞭解自己的主公。一個出征前下獄,一個途中下獄。但凡機變一點,袁紹不聽就不要死諫了,因為死諫什麼結果應該清楚,而完成一件事不只一條路,留著有用之軀方能成就大事。在這方面龐統比這二位做的好,比如鴻門宴就不招劉備待見,以後的用計就改變方式,我給你上中下三策,留一箇中間的合你口味的。

    所以並不一定非聽田豐的,關鍵在於袁紹自己有沒有準確的判斷!

  • 9 # 歷史與競猜之主

    我覺得可以。

    昔項羽背范增之謀,以喪王業,紹之殺田豐,乃甚於羽遠矣!

    田豐曾有言:“將軍據山河之固,擁四州之眾,外結英雄,內修農戰。然後簡其精銳,分為奇兵,趁圩迭出,可坐克也”

    這其實本質上的區別還是要看主公自己,俗話說得好,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臣子再好,也帶不動沙雕一樣的主公。

    事實上曹操的成功,只是因為偷襲了袁紹的糧倉。險中求勝而已。只要能防住這個,以曹操的實力,是沒有取勝的機會的。

    在官渡之前,劉備當時殺了徐洲的那個官,佔領了曹操的好像是沛縣吧?當時曹操去打劉備,田豐勸袁紹乘機去打曹操,如果袁紹聽了,就沒有官渡之戰了。

    最直接的證據就是曹操自己說的話,他在官渡之戰後自己親口說出,假使用了田豐之計,勝敗尚未可知

  • 10 # 米粒閒聊

    如果官渡之戰((公元200年七月至十月。官渡現今河南省中牟。如果,算上官渡的兩場前哨戰,官渡之戰是從公元200年二月開打的)時袁紹聽取田豐的意見,就能一舉擊敗曹操嗎?這個提問是錯誤的。首先,田豐(字元皓,袁紹手下的謀臣。?——公元200年)在官渡之戰前,就因屢次獻計不符含袁紹的心思、意圖,而被袁紹抓起來關入了監牢。所以,在官渡之戰中田豐遠在鄴城(今河北省臨漳縣)的監獄中,而非跟隨在袁紹身邊。因此,田豐也不可能在官渡之戰中為袁紹岀謀獻策的。

    可是,田豐在官渡之戰前夕,曾為袁紹岀謀劃策。先是在袁紹準備進攻許都(當時曹操的大本營今河南省許昌)時,田豐和沮授(袁紹的另一位謀士)勸阻袁紹,先積蓄力量,並派精兵搔擾曹操的邊界地區,使曹操不得安寧,我方以逸待勞,不岀三年,大事而定。但是,當時已急於稱帝的袁紹已等不了三年了。結果,袁紹集結十萬大軍南征曹操。而就在此前,曹操東征劉備之時,田豐曾建議袁紹乘許都空虛奔襲許都,而袁紹以自己的兒子有病為由拒絕了田豐的建議。如果,袁紹能採用田豐前後建議中的一條,都有可能擊敗曹操。可是由於,田豐前後的建議反差佷大,使袁紹很是惱恨,才將田豐關進了大牢。在官渡慘敗後,表面寬大而內心狹窄的袁紹殺了田豐。

  • 11 # 錦翼

    官渡之戰中,田豐沒有給任何建議,因為他已經被袁紹給下了監獄。

    之所以被關進監獄,主要是他給袁紹提了個建議:不要跟曹操正面槓,我們只要不斷派兵力騷擾曹操就行了,曹操如果要迎戰,在兵力不足的情況下,他們就會疲於奔命,如果他們不迎戰,咱們就一點點蠶室他的土地和人口。

    這真是一個非常實用的建議:

    第一因為田豐太瞭解自己這個老闆了,袁紹為人在郭嘉的“十勝十敗”論裡說得很清楚,田豐作為袁紹身邊的人,他更看出別看這一仗自己這一方,貌似人多勢眾,其實裡面埋伏了許多失敗因素。之前在曹操去平叛的時候,田豐就建議袁紹趁機攻打,結果袁紹說我小兒子病了,不能去。就這麼一個人,田豐因此不相信這一仗自己的老闆能打贏。所以不如採取這麼穩妥的打法。

    第二是這一招真是以自己的長處來攻擊敵人的短處。袁紹的長處就在於他比曹操胳膊粗,也就是軍隊多,地盤大。袁紹出兵十萬,而曹操只出兵一萬多。十比一的兵力佈局,強弱的形勢一目瞭然。當然袁紹如果是個曹操一樣有計謀的人,直接出兵攻打也未嘗不可,但是田豐就是看在自己的這個老闆是個狂妄自大的傢伙,所以他就給他量身定做了這個方法,用小股部隊,多頭騷擾,把曹操個弄得暈頭轉向,他無力自顧,分散兵力,他無法安心成長,我們慢慢吃掉他。

    可以說田豐這個計謀是完全根據袁紹的性格和缺陷量身定做的,可惜袁紹太過驕傲,他看不起曹操,覺得自己可以非常簡單的幹掉他,結果一敗塗地。

    從田豐聽說袁紹大敗表示自己必死,對袁紹個性猜度的情況來看,他太瞭解自己的老闆了,可惜他不知道,跟傻逼共處的方法不是幫助他,而是離開他。

  • 12 # 千億星辰

    這個說法有問題!首先,我想說田豐之言沒毛病,曹操被拖垮是一定的。其次,我來解釋一下為何這個說法有問題。田豐原意不是說不打曹操,而是說,沒必要發動大規模戰役打曹操。袁紹兵多將廣糧草豐足,而曹操兵少將微缺糧嚴重,田豐的建議是,我們不放開了打,但一定要不斷地派兵去騷擾曹操,讓他無法發展、不能屯糧,展開來說,就是可以派上將一員領兵數萬,隔幾天就去攪合攪合曹操。對於袁紹來說,幾萬兵就是個零頭,但對曹操來說,幾萬兵就是家底。袁紹可以派兵今天打打這,明天打打那,後天這那一起打,總是就是不給曹操休養生息的時間,這樣下去,絕對不出兩年,曹操就無法撐得下去。很多人也許有誤解,覺得曹操那邊人才濟濟,袁紹這邊吃乾飯的多,其實完全不是這麼回事,河北才是出人才的地方,而且大多都是忠義之士,只不過袁紹不是用人之主罷了,否則曹操必亡

  • 13 # 有畫說話

    《胡說志》記載如下:話說袁紹欲兵發官渡被田豐阻撓,甚怒,此時幸得沮授勸解,方才作罷。

    回鄴城後,細思田豐之言,覺得很是有理。於是命田豐總攬政務,興農促商,設遊士府『間諜機構』任沮授為主官,廣招遊俠,細作,四處打探資訊,尋機刺殺關鍵人物。又命審配領校兵府『新兵訓練機構』督訓新兵,並裁撤老弱精幹舊軍。以劉備為漢左將軍遙領徐州牧,許以軍資和兵5000駐高唐港,相機策動徐州。

    安排妥當,自領大軍,遠交馬騰,近滅張燕。約一年餘,北地盡平。府庫充盈。曹操之校事府也在沮授的打擊下一蹶不振,其中好手盡被遊俠刺殺。審配編練新軍6部也成:三部為為車步騎混編熊龜軍,兵種齊全,猶善平原攻防與突擊。三軍種可合可分,機動靈活。顏良,文丑,高幹為主將分領之。兵9萬。

    另三部為:飛馬騎一部萬人,人人善騎射,張合統領。先登團一部萬人,人人善強弩長矛,麴義統領。羽林衛一部3萬人,人人長戟短刀,其中雜佩短刀強弩兵萬人,戰力驚人。高覽,牽招,閻柔分領之。

    於是,袁紹將大戟士等舊軍交由審配分批整訓,命沮授選手下高手配發新軍,又分新軍成三個梯隊,開始了對曹操的輪流騷擾暗殺戰,邊戰邊訓。又命劉備所部出入徐州之地進行癢動牽制。一年期間,時時有兵,刻刻能戰,只弄得曹操疲於應對,很是惱火。

    已過三年,舊軍編練全部完成,得兵20萬。新軍又練得6部,兵力倍增。袁紹將青、並、幽三州將三子為刺史,又將舊軍拆分為中軍和邊軍兩部,分別戍衛鄴城和邊境重鎮。又命許攸、逢紀、郭圖三人分別輔助任相。令辛毗接替沮授。一切妥當後,又令陳琳做檄文昭告天下,列數曹操罪狀,邀各地共伐曹。

    新軍整編為三部,沮授為前軍都督,轄顏良、張頜、麴義;自領後軍,轄文丑、高覽、淳于瓊、韓猛;牽招為機動軍團都督,轄高幹、閻柔等做援。著田豐總督後勤,調審配為總監軍,負責屬地軍事總務。大軍向官渡開拔。南邊孫策剛亡,孫權初露頭角響應袁紹,襲擾壽春。廣陵等地,叛變成風。一向安穩的劉表,似乎也在蠢蠢欲動。西邊馬騰,兵至長安······

  • 14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首先你得弄清楚田豐的建議到底是什麼?

    袁紹是在公元199年的6月,開始集結十萬精兵,準備南下,曹操聽到訊息後,就開始沿黃河佈防,雙方處於準備及對峙階段。

    在公元200元的年初,劉備在徐州襲殺曹操任命的徐州刺史車胄,佔據徐州背叛曹操,曹操為了解除後顧之憂,親率大軍回徵徐州。訊息傳來,田豐給袁紹提出第一個建議:建議袁紹乘曹操去徵徐州,發兵攻擊曹操的後方許昌。

    袁紹沒有聽從田豐的建議,給出的理由是兒子生病了,當然以袁紹的能力,兒子生病只是一個藉口,袁紹能在近十年的時間裡,征服北方四州,擁兵數十萬,成為天下最大的諸候,絕對不是平庸之人。

    袁紹為什麼不乘曹操南征徐州攻擊許昌呢?

    這不是個很好的機會嗎?許昌是什麼地方 ,是曹操的大本營兼漢獻帝的臨時都城,在袁紹看來,派兵去攻擊曹操的重鎮,沒有太多的機會,曹操一定會嚴加防備,因此不會有太大的作用。

    那田豐的建議是否有道理呢?

    其實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看田豐的第二個建議。田豐的第二個建議是關於袁紹與曹操對抗的戰略建議,是對袁紹提出打敗曹操的總體戰略方針。

    田豐建議:不要急著發動官渡之戰,應該堅守為主,襲擾為輔,內部重農業並積極備戰,外部聯絡曹操的敵人共同對抗,派出精銳奇兵以聲東擊西的方法,攻擊曹操,使曹操疲於自救,不出三年,必擊敗曹操。

    從田豐的建議可以看出,田豐與袁紹的爭議是戰略之爭,袁紹主張速戰速決,田豐主張堅守為主、襲擾為輔。

    既然袁紹想速戰速決,因此袁紹覺得乘曹操南下徐州平叛之機去襲擊許昌沒有意義,反正要決戰也能擊敗曹操,當然這只是袁紹的想法。

    田豐的建議是否可行?能拖垮曹操嗎?

    無論從哪一個方面來看,田豐的建議完全正確。

    從戰略上看,曹操處於四戰之地,南邊的孫策、孫權,西邊的馬騰、韓遂,東南方的劉表、張繡,周邊敵人眾多,曹操必須不停的征戰,是沒法安心發展經濟的,而袁紹不同,袁紹已平定北方,征服烏丸,只有南邊曹操一個敵人,相對來說,發展環境優於曹操,而且袁紹佔據北方四州,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用不了三年,袁紹的實力將會增強數倍,速戰速決只對實力較弱的對手有益,對於實力強的對手,拖也能把你拖垮。

    田豐的建議並不是堅守不動,而是以奇兵出擊,襲擾曹操的,曹操本來就不能安心發展,而一再襲擾,曹操的實力只會越來越弱。

    舉個例子:比如曹操要和劉表開戰,田豐就會說,馬上派兵去打曹操的都城,曹操要是不救都城,就有危險,救了都城,劉表又打不了,這樣總有牽制,曹操就很難消滅其它勢力,一等到曹操要和其它諸候開戰,田豐就會說去攻擊曹操的後方,你曹操如何防守,田豐的這個建議簡直是十拿九穩,如果曹操受不了,來攻擊袁紹,那麼袁紹就能以逸待勞,總使自已處於優勢。

    田豐的建議,又避免了拿袁紹的短處去和曹操的長處相比,田豐明白,曹操善用兵,兵雖少,但謀略強,總處於不敗之地,這樣就主觀上避免了袁紹的失敗。

    包括袁紹的謀士沮授,也是建議以逸待勞,採取持久戰。

    田豐的建議完全正確,只可惜袁紹不聽啊,要不然統一天下的,就是他袁本初啊!

  • 15 # 上弦月A

    袁紹若休養生息,拖垮曹操,當然理論上有,最終他也搞不定曹操。謀者,變也!

    袁紹雄霸四州 PK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

    袁紹手握青、幽、並、冀四大州,兵多將廣地盤大,牌面碾壓曹操。加上袁紹家四世三公對士子的號召力,在自負的袁紹眼裡,這是絕對的自信。袁紹不聽田豐,不只是性格,更是謀略之不足。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三大優勢:迎天子之功:不是曹操,漢獻帝或就餓死了,這是事實;天下之順:封建社會是講禮制的,漢獻帝才是真正天子;曹操之略:曹操師出有名,行天子之令。

    尤其不可忽視曹操在農業上的創舉貢獻。曹操實行屯田制和租調製,恢復和發展生產,減輕了農民負擔,這有著積極和創新意義。到處饑荒的年代,相比其他割據,曹操算得上“兵強馬壯”。曹操打呂布之前,呂布部下都餓的騎不動馬了。

    上述可以看出,曹操遠比牌面耐操的多,豈是一個假設能搞定的?

    袁紹和曹操最本質的區別

    於袁本初,很多賢士慕名而來是因袁家家世榮耀,並非袁紹本身魅力。袁紹本人心氣頗高,優柔寡斷,又缺乏實戰經驗,導致他遇事搖擺不定,好虛名的袁紹也不會像曹操用人那麼務實。

    於曹操,完全相反,出身差。袁紹出身就是高山,曹操則是大坑。曹操完全是靠自己本事從坑裡堆成高山,後吸引眾多人才。這些人多是看中曹操之大才,而非虛名。同樣,曹操用人只看實用,不看賢名。這也是曹操和袁紹區別。

    184年曹操鎮壓黃巾起義,先後同大將黃埔嵩、朱雋經歷長社、汝南、宛城三大戰。宛城一戰十幾萬屍體血流成河!曹操名聲大噪。此時袁紹還沒有帶過兵……曹操被老太傅橋玄、馬日磾看好;被名將黃埔嵩、朱雋、盧植等人物賞識。

    一件事看出袁紹和曹操致命差距:

    189年,董卓廢劉辨立劉協,獨攬朝廷大權。當天廢立大會上,袁紹手持朝廷符節獨自偷偷跑掉。

    當時的曹操是最受董卓賞識和信任之人,曹操冒死堅持帶上袁術和馮芳假借狩獵之名逃跑。逃跑途中,被一亭吏為首的村民圍捕,曹操殿後護袁術和馮芳逃掉,自己被捉。

    袁紹除了與生帶來的優勢,他哪些可與曹操抗衡呢?曹操擅兵法和謀略,袁紹改變策略,難不成曹操墨守陳規?從小玩到大,袁紹也沒贏過曹操。

  • 16 # 棍哥觀史

    如果認為袁紹能夠拖垮曹操,我想這是沒有看到“官渡之戰”的核心問題所在。曹操能以少勝多,完全是處處擊中了袁紹的短板,而這些短板在“拖”的情況下會不攻自破。

    官渡之戰前的天下形勢看似袁紹於北方獨大,曹操四面受敵,難以發展。但從雙方的內部態勢來看,袁紹內部的分化和袁紹本人的關係處理都存在很大隱患,文官集團明爭暗鬥,郭圖、田豐的政見向來不和,袁紹又不加以協調,許攸家族的不老實又總被審配揪著不放,這都是文官集團分裂的因素;幾個兒子分而掌兵,這種分裂的隱患如果拖,恐怕會拖到袁氏集團內部的兵變。

    反觀曹操集團,曹操不僅會用人,更會協調各方關係,比如孔融、楊彪、司馬朗等東漢重臣的關係處理上,遊刃有餘,挑不出毛病,利用其威望招賢納士,收買人心;而對於名望氏族的人才引進也相當成功,穎川名仕多來歸付,可以說曹操集團君臣一心,政治清明。而武將集團雖然由曹氏和夏侯氏掌握兵權,但這都不涉及其後繼的問題,所以軍事方面的絕對領導權還在於曹操手中。

    有史為鑑袁紹錯失了幾次偷襲曹操後方的機會來看,如果沒有官渡之戰,袁紹與曹操拖以時日,袁紹只能向東北繼續發展,也就是吞併遼東地區。而曹操則不然,陶謙、呂布、張繡、袁術都被其所滅,再看潼關之戰、渭南之戰,曹操往西發展也算是順利。倘若袁紹依舊把握不住機會,曹操可以飛速的壯大,假以時日,此消彼長間,且不論袁紹內部有沒有分裂,但看曹操的發展勢頭,強弱或許也已改變。

    因此,袁氏集團想要拖垮曹操的這種策略,個人看來不太現實。

  • 17 # 鄧海春

    在官渡之戰發生前期,袁紹手下的謀士田豐曾經勸阻過袁紹,不要發動官渡之戰,先養精蓄銳,然後再尋找時機去和曹操決戰。這個建議袁紹並沒有理會,反而把田豐抓進了監獄裡面。官渡之戰,袁紹果然被曹操擊敗,田豐也被迫自殺了。這就出現了這個問題,如果袁紹不和曹操打官渡之戰,那麼袁紹能夠拖垮曹操嗎?

    我們都知道,官渡之戰之前袁紹一共佔據了北方的四個州,其中北方最大的冀州也被袁紹控制,冀州是當時人口最多的一個州,袁紹在趕走韓馥之後佔領了冀州,之後又先後佔領了幷州和青州的一部分。在和公孫瓚的戰鬥中,袁紹佔領了公孫瓚之前統領幽州地盤。這樣袁紹一共佔領了不到四個州的地盤,幽州的四個郡被公孫度佔領,青州的絕大部分是曹操地盤。

    再來看曹操,曹操的起步要比袁紹晚一些,但是曹操的實力發展非常迅速,曹操最初佔領了兗州,後來攻佔了徐州,之後佔領了豫州和司隸,這樣曹操也佔領了四個州而且還有大半個青州,曹操還滅掉了袁術,佔領了一部分揚州地盤,張繡投降之後,曹操更是佔領了一部分荊州地盤。當時雍州和涼州的軍閥馬騰和韓遂也都聽從曹操的指揮,在曹操和袁紹之戰中派遣了軍隊助戰,這樣看曹操實力實際上強過袁紹

    袁紹已經不是第一次不聽取謀士的意見了,在曹操南下進攻劉備的時候,袁紹手下的謀士就曾經勸說袁紹去進攻曹操,但是袁紹拒絕了。袁紹拒絕的理由也非常的讓人瞠目結舌,袁紹說:我的兒子生病了,我現在沒有心情打仗。

    如果袁紹在曹操和劉備爭奪徐州的時候進攻曹操,那麼曹操肯定是打不過袁紹的但是官渡之戰前期,曹操在實力上其實已經超過了袁紹,只是在參戰的軍隊上不如袁紹。可能是曹操太瞭解自己的老朋友了,知道袁紹手下都是一幫酒囊飯袋,袁紹本人也是一個庸才,所以派了7萬大軍就敢來挑釁袁紹。

    曹操在政治上也有優勢,曹操代表著天子一方,在道義上佔據制高點。袁氏家族雖然有四世三公的基礎,但在匡扶漢室的大環境下還是理虧的。曹操手下大將眾多,許褚、張遼、于禁、李典、夏侯惇、夏侯淵都是能征善戰的猛將,而袁紹手下的將領就差勁多了,張郃打不過曹操就直接投降了,文丑顏良又輕輕鬆鬆就被斬掉了。

    當時的天下,除了曹操和袁紹之外,其他的勢力都比較弱,曹操的勢力範圍剛好像一道門,封住了袁紹繼續拓張的道路,袁紹如果想要出來就必須要打敗曹操,否則不可能有發展空間。曹操在短短几年就發展的和袁紹一樣強大,現在袁紹不和他打,以後的曹操可能會更加強大,所以袁紹不得不打

    綜上所述,如果袁紹養精蓄銳,那麼曹操也會養精蓄銳,曹操本身地盤不比袁紹少,個人能力遠超過袁紹,並且手下有這麼一幫能征善戰的能臣干將,拖下去袁紹肯定也是輸的。

  • 18 # 老孫的火器工坊

    我們先看看田豐大概說了些什麼。

    在官渡之戰前,田豐建議袁紹不要出兵,因為曹操這個人善於用兵,陰險狡詐,跟他現在硬碰硬並不能佔據多少優勢。所以應當養精蓄銳,發動人力和物力優勢,和曹操打持久戰,然後不斷派小股精銳對曹操發動奇襲,讓他疲憊不堪,最後在曹操最虛弱的時候,高舉清君側的大旗,一舉消滅曹操,統一河南。

    那田豐的這套理論有沒有道理呢?

    首先在官渡之戰前夕,曹操剛剛在徐州擊敗劉備,徹底佔據了中原地區的河南部分(這裡的河南河北指的是黃河南北),此外還具有關中,控制著徐州、兗州、司隸、半個雍州和豫州。而袁紹控制著青州、冀州、幷州和幽州。雖然看起來袁紹控制的州郡少,但是整個河北戰事較少,所以人口眾多,兵力也較充沛,隨時可以調動的大軍有20萬人。而曹操只有七萬人可以調動,但同時又要提防在汝南的劉備和荊州的劉表以及江東孫策,如此一來,也只有不到五萬人可以奔赴前線。

    此外,曹操所控制的河南和關中地區,因為連年的戰爭,人口已經直線下滑,生產力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所以說別看曹操地盤大,拼資源還真拼不過袁紹。

    在就是人才,別看曹操的手下家喻戶曉,但是論質量袁紹有著更多同等級的,只是因為袁紹是個失敗者,所以很多手下也是被埋沒在了歷史長河中。其實曹操的手下也是有很多人原來是袁紹的手下,武將如張郃,文臣如崔琰、辛畔等等。

    所以如果真的按照田豐的策略,曹操還真是難以招架,畢竟袁紹各方面都佔優勢,就是在官渡之戰中,曹操也是追求速勝,因為資源真心靠不起。後來就連曹操自己也說:“假使袁紹用田豐之計,勝敗尚未可知也。”

  • 19 # 薩沙

    當然可以,事實證明田豐的建議是非常正確的。

    當時全國最強有力的軍閥,其實就是袁紹和袁術兄弟。

    他們藉助袁家四世三公的強大力量,起點非常高。

    當時漢朝有十三個州,袁紹控制了北方4個州的主要領土。其中核心冀州就有60萬人口,加上其餘3州(受黃巾荼毒人口較少),總人口肯定是超過百萬的。

    也就是說,袁紹擁兵超過10萬之眾。其中冀州作為大本營,受到的黃巾摧殘較少,經濟實力比較強。

    而袁術的地盤也不小,一度是全國僅次於袁紹的大軍閥,佔領揚州、豫州、司隸和荊州一部。其中,袁術地盤的核心是南陽、汝南,南陽是東漢第一大郡,汝南是第二大郡,是全國最富裕的地區,人口也多,受黃巾波及少。

    所以,所有人都說袁術兵精糧足,鼎盛時機也有10萬以上兵力。

    更誇張的是,袁術糧食最多。他為了籠絡呂布一同作戰,開口就是給十萬斛糧草,夠呂布用一二年的。這在當時是超級大的手筆了。

    可以說,如果袁紹和袁術兄弟聯手,天下就是袁家的。

    可惜,兄弟兩人不斷內訌,最終袁術被打垮。

    即便如此,袁紹相對曹操也有相當的優勢。

    官渡之戰前,曹操實力也不弱,佔據兗州、豫州、徐州三個州加上南陽,淮南和司隸東部各郡。

    可惜,核心的兗州、豫州、徐州、司隸東部各郡都是黃巾起義的重災區,有常年軍閥混戰,人口銳減七八成。而南陽,淮南經過袁術的胡亂經營、橫徵暴斂,曹操接手時也一塌糊塗了,赤地千里。

    當時曹操地盤人口應該也有七八十萬,可以出兵六七萬人,還算不錯了。

    但是,曹操的地盤以戰火導致經濟上幾乎破產,勉強依靠屯田才能維持基本生存,不能提供持續大戰的糧食。曹操只要一出兵,無論打袁術、打呂布還是打張繡都有嚴重的軍糧問題。

    就經濟上來說,袁紹可以進行持久戰,打幾年也沒問題,曹操則不行。

    更重要的是,曹操地盤的戰略地位太差。

    袁紹佔據了北方,擊破公孫瓚以後就沒有敵人。剩下的只有遼東公孫淵,兵微將寡,割據一方,沒什麼威脅。而烏桓、鮮卑的少數民族騎兵,當時實力不強,各自為戰,也不難對付,對袁紹沒有大的危險。

    也就是說,袁紹基本可以將全部主力用於南方和曹操作戰。

    但曹操就不同。他的地盤周邊都是敵人,南面是實力強大的劉表和孫策,還有戰鬥力不弱的張繡,東面又是呂布、劉備,西面還有馬騰韓遂集團以及張魯。

    曹操最少也要分兵一半,才能對付這些敵人,不然很可能被他們趁火打劫。

    那麼,曹操實際可以用來對付袁紹的兵力,大概是4萬,而袁紹則可以出兵10萬。

    更關鍵的是,袁紹有持久戰的條件,完全可以向田豐說的那樣不斷派兵南下騷擾,襲擊,消耗曹操的兵力和糧草,破壞曹操地盤的經濟。

    如果曹操分兵去攻擊其他諸侯,袁紹就可以藉機主動主力南下猛攻,就像匈奴人掠奪漢朝一樣對付曹操。

    這樣拖上幾年,曹操實力也就消耗很大了。

    誠然,曹操的軍隊戰鬥力強,但好漢敵不過人多。其實即便是官渡之戰,曹操4萬多對袁紹10萬,也差點打敗了。

    如果聽從田豐的建議,將曹操兵力逐步消耗,只剩下二三萬能用,軍糧又嚴重不足,哪裡是袁紹的對手。袁紹軍隊就算戰鬥力不強,三四倍兵力優勢在冷兵器時代還是可以壓倒性獲勝的。

    但是,袁紹卻是一個軍事戰略目光短淺的人,認為曹操實力不如他,只要一擊就垮,擅自跑去決戰。

    其實,曹操雖然只有4萬多人可以對付袁紹,但所謂兵在精而不在多。在雙方兵力不是非常懸殊下(當然如果兵力相差好幾倍就不用打了),曹操發揮戰鬥力的優勢,還是有至少五成機會打贏的。

    其實,就算官渡之戰打敗了,袁紹逃回北方蒐羅殘部和留守部隊,也有五六萬人馬,地盤經濟又好,還是可以和曹操繼續爭奪天下的。

    遺憾的是,袁紹又死了,留下幾個草包兒子互相內訌,被曹操輕鬆搞定了。

  • 20 # 君山話史

    田豐是袁紹帳下非常出色的謀士。在官渡之戰前,袁紹不僅兵強馬壯,地盤廣大,而且還擁有許多優秀的謀士,完全有打敗曹操的實力。然而,袁紹為人剛愎自用,自以為老子天下第一,活生生把一盤好棋下成臭棋,成為千古笑柄。

    作為謀士,田豐向袁紹獻上什麼計策,這些計策是不是合理可行呢?

    第一,曹操進攻張繡時,田豐曾建議袁紹攻打許都

    在漢獻帝落難時,曹操憑過敏銳的政治嗅覺,迎獻帝入許都,挾天子以令諸侯,奪取政治的制高點。袁紹要如何來扭轉政治的被動局面呢?田豐認為:應以武力手段奉迎天子。只有這樣,才能利用皇帝的詔書,號令海內。否則的話,遲早要敗亡的。

    在田豐提出攻許都的建議時,曹操正在討伐張繡,如果袁紹發動突襲,成功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然而,袁紹這個人有個大毛病,他養了許多謀士,只是當花瓶使。在他心裡,自己的謀略才是天下第一,怎麼能讓謀士搶了風頭呢?於是他拒絕田豐的建議,一次絕好的機會,就這樣喪失了。

    第二,在官渡之戰前夕,田豐建議乘曹操與劉備開戰之機,抄截其後路

    在官渡之戰前,曹操的處境並不妙。首先是董承陰謀發動政變,刺殺曹操,但是政變以失敗而告終;其次,劉備因捲入政變陰謀而出逃,曹操發動對劉備的進攻。

    在曹操與劉備交戰之際,田豐又一次看到機會,他對袁紹建議,倘若出兵抄截曹軍後路,定可一戰而勝。

    袁紹身上最大的弱點,就是決斷力不夠,遇事遲疑,他居然找了一個弱智的藉口拒絕田豐的建議,說自己的小兒子生病,不能出兵。這下可把田豐氣得七竅生煙,他持著手杖狠狠地往地上砸幾下,痛心疾首道:“唉,這麼好的機會,居然因為小兒子生病就放棄,太可惜了,大事去矣。”

    等到袁紹打算進攻時,曹操已經打敗了劉備,返回官渡。可以說,袁紹又一次喪失絕佳的機會。

    第三,田豐建議袁紹打持久戰,不戰而拖垮曹操

    儘管袁紹失去兩次打敗曹操的絕好機會,但畢竟實力雄厚,仍然還有補救的辦法。

    這時,本著負責的態度,田豐不厭其煩,又一次提出自己的戰略主張,大意如下:曹操已擊破劉備,及時回防,許都不再空虛。況且曹操善於用兵,變化無窮,軍隊數量雖然不多,卻不可輕視。於今之計,上策是與他打持久戰,將軍據有山河之險,擁有四州之眾,外與英雄豪傑結盟,內則修農備戰,然後挑選精銳之卒,組成奇兵,不停地出擊其薄弱之處,騷擾河南。敵人救援左邊就攻其右邊,敵人救援右邊就攻其左邊,讓他們疲於奔命,百姓不得安居樂業。這樣,我不必勞師遠征就足以拖垮敵人,用不了三年時間,可不戰而勝。

    這一番話,是針對袁紹的弱點而做出的合適戰略。

    田豐知道袁紹這個人有許多缺點,若一味與曹操決戰,並沒有必勝的把握,不如揚長避短,打一場持久戰,以疲敵戰術而取勝。春秋後期伍子胥、孫武等人,正是以這種戰術拖垮楚國,最後取得偉大的勝利。

    但是田豐的努力只是白搭,因為袁紹本就是剛愎自用之人,有謀臣卻不能用,自以為老子智慧天下第一。有一句話說得好:“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袁紹不懂得善待別人,因此最後吃虧的還是自己。

    只是這一回,田豐豁出去了。他拼命勸諫,袁紹聽得耳朵生繭了,著實不耐煩,索性以擾亂軍心之罪,把田豐逮捕,帶上刑具關押起來。

    第四,田豐之死,預示袁紹的窮途末路

    袁紹沒有用田豐之計,結局大家都知道,在官渡之戰遭遇慘敗,這也是改寫歷史的一戰。

    對於田豐計策的合性可行性,我們可以從曹操的評價中看出來。在官渡之戰時,曹操得知田豐沒有跟隨袁紹出征,便大喜說道:“袁紹這回肯定要失敗。”官渡一戰,袁紹大敗後,曹操又這樣說:“倘若袁紹一開始便用田豐之謀,勝負之局難料。”顯然,曹操認為田豐的計策,對自己是最大的威脅。

    然而,袁紹敗回冀州後,又會如何對待田豐呢?當時袁軍上下都流傳這樣的話:若是田豐在軍中,肯定不會輸得這麼慘。

    這些話傳到袁紹耳中,他聽起來覺得相當刺耳。他對手下大將逢紀說:“冀州百姓聽說我軍打了敗仗,都同情我。只有別駕田豐與眾人不同,他曾在勸諫、阻止我攻打曹操,想起這個,我就感到慚愧。”

    袁紹感到慚愧了。

    按理說,覺得慚愧,就應該認錯吧。袁紹是慚愧了,但他不認錯;非但不認錯,甚至殺了田豐。逢紀故意說田豐壞話:“田豐聽說將軍你敗北的訊息,拍手大笑,自以為有先見之明。”袁紹咬牙切齒地說:“我不聽田豐的話,現在他果然嘲笑我了。”遂派人前往獄中,把田豐處死。

    田豐之死,完全暴露出袁紹的真實面目,他就是一個心胸狹窄、妒賢忌能之人,與曹操所作所為簡直判若兩人。這也不難理解,為什麼曹操能聚集許多謀士,由弱而強,而袁紹最終卻自毀長城,由盛而衰。田豐是袁紹麾下最有才華的謀臣,論其本領,原不在荀攸、郭嘉、賈詡之下,可惜跟錯人了,都落得個淒涼的下場,徒令人扼腕而嘆。

    當然,袁紹損人不利己,殺了田豐,士人離心,他永遠失去東山再起的機會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應該如何理解英語語法中的虛擬語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