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濟源康利勞保廠

    韓信,漢初軍事家。淮陰(今為江蘇)人。陳勝、吳廣起義後,韓信始投項梁,繼隨項羽,後從劉邦。漢高祖元年(前206),經丞相蕭何力薦,始為大將,協助劉邦制定了還定三秦以奪天下的方略。“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而定三秦;和齊趙共擊楚,井阱擊趙之戰,“陷死地而後生,置之死地而後存”;楚漢垓下之戰,“將軍與會項羽”;項羽烏江自刎。等一系列的軍事戰爭,韓信以其出其不意的軍事策略而大獲全勝,為劉邦打下了半座江山。這樣的一位功勞卓著的人,為什麼會帶來一個悲劇性的結局呢?韓信悲劇人生的後面隱藏著什麼?首先,先來看看韓信悲劇人生的路線圖。1.項羽被打敗之後,劉邦立刻“襲奪齊王軍”。並於“漢五年正月,徙齊王信為楚王,都下邳。”2.前201年,劉邦以謀反的之名誘捕了韓信,並貶韓信為淮陰侯。3.前196年,韓信被呂后誘殺於長樂宮鍾室。其次,讓我們全面思考韓信悲劇的原因,主要從客觀與主觀兩個方面。客觀因素:天下已經平定,韓信的作用也就喪失了,此時韓信的存在,在劉邦的眼裡就成了一個威脅。可韓信也僅僅有軍事的眼光和戰略,卻沒有政治的頭腦和思維。不懂的像張良那樣功成身退,或者像蕭何那樣的“自汙”,依然忠貞於劉邦。最終落個“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的悲劇性結局。主觀因素:按照西方人的觀念,人物命運的悲劇,最終還是人物性格的悲劇!讓我們剖析一下韓信的性格特徵,看看是否能夠找到一些造成其命運悲劇的因素。第一,韓信忠義,知恩圖報。文章很多地方表現韓信的忠義與知恩圖報品質。文章開始寫的怒絕亭長與漂母賜飯形成強烈的對比,體現了韓信的骨氣與知恩圖報的品格,對於漂母的回報的承諾,並非口頭允諾,而是在其功成名就之後,回到故鄉,拜見了漂母,並賜給漂母一千兩黃金,漂母不要,於是便有了“一飯千金”的成語典故。此外還體現在韓信面對武涉和蒯通的一次次遊說而表現出來的對於劉邦的忠心方面!因為當時的的韓信,已經聲威遠震。他倒向任何一方,那一方必定勝利。劉邦早看到這一點,怕韓信有變,於公元203年,就封他為齊王,並且對韓信表現出無微不至的關懷,用韓信的話說:“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於此。夫人深親信我,我倍之不祥,雖死不易。”正因為這樣,忠義而知恩圖報的韓信就白白的丟掉了許多顛覆劉邦的機會。另外,韓信最終被殺,主要還是因為蕭何對韓信的誘騙。蕭何是韓信最大的恩人,也最瞭解韓信的性格,他的話韓信是不會懷疑的,這主要還是韓信知恩圖報的性格使然。第二,韓信心懷寬廣。主要表現在韓信不殺曾經給他帶來胯下之辱的屠夫,以及井陘之戰對於廣武君的寬大處理。這樣的品質本來是值得頌揚的,可是,與劉邦這樣的小人相處,君子之道,就成了帶來悲劇命運一個的動因了。第三,韓信的自身的清高與自傲。韓信是明瞭之人,他知道劉邦“畏惡”他,卻是經常不上朝,時時表現出怨氣,而且在自己被貶之後,不能夠正視現實,以與不如自己的候王同列為羞,有一次竟然在劉邦的面前說自己的帶兵的能力比劉邦強,總認為自己立了那麼多的功勞,就應該高人一等!這些恃才傲物的表現自然會被劉邦察覺到,就更增加了劉邦對他的疑心,自然會設計來算計韓信的了。最後,再讓我們探究一下造成韓信悲劇人生的根本因素是什麼。我們可以從“信知漢王畏惡其能”這一句話可以看出,劉邦對於韓信是既畏懼又猜忌,因為,韓信是位難得的將才,他因蕭何的推薦、劉邦的無奈情況下的重用,找到了施展自身才華的舞臺,因而在大敗項羽以後,韓信便成為天下人皆知的英雄。但是,此時的韓信已是有“震主之威,言高天下”的皇帝眼中的危險人物了,劉邦的眼裡是容不下一個威脅到自己的地位與聲威的人的存在的。所以一有機會,就要削弱韓信的權力與勢力,直至最後藉助於呂后之手致韓信於死地,夷滅其三族。可見,劉邦的嫉妒與猜忌成為韓信悲劇性人生的根本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婦科男醫生為什麼會被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