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悅歷史
-
2 # 精彩博殺
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唐太宗為了強調自己皇帝的正統性,極力的貶低隋煬帝。從對社會發展的貢獻這個角度上來講,隋煬帝對社會發展的貢獻不比唐太宗李世民
少。比如科舉制度就是隋煬帝首創,給寒門子弟一個出人頭地的機會。再比如大運河,我們現還在享受著大運河帶來的利益。
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唐太宗為了強調自己皇帝的正統性,極力的貶低隋煬帝。從對社會發展的貢獻這個角度上來講,隋煬帝對社會發展的貢獻不比唐太宗李世民
少。比如科舉制度就是隋煬帝首創,給寒門子弟一個出人頭地的機會。再比如大運河,我們現還在享受著大運河帶來的利益。
在隋煬帝死後三個月,唐高祖李淵下令“追諡隋太上皇為煬帝”。這是唐人對隋煬帝最早的正式評價。據《諡法》講:“好內遠禮曰煬, 去禮遠眾曰煬,逆天虐民曰煬”,顯然這是個極其不好的諡號,唐朝官方給予隋煬帝的這個評價奠定了唐人乃至後世評價隋煬帝的基調。
2、聽信小人,不納諫言貞觀年間,唐太宗多次與大臣探討歷代興衰的原因,隋煬帝是經常被論及的物件。比如貞觀二年,唐太宗問魏徵,何為明君昏君? 魏徵回答說:
“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隋煬帝偏信虞世基,而諸賊攻城剽邑,亦不得知也。”
魏徵把隋煬帝明確歸為“昏君”,以此來勸諫唐太宗虛心納諫,不要偏信小人之言。
“煬帝驕暴而亡,公輩所親見也。公輩常宜為朕思煬帝之亡,聯常為公輩念關龍逄之死,何患君臣不相保乎?”
在這裡唐太宗認為隋煬帝“驕暴”而亡國,強調君臣一體, 告誡大臣們要敢於進諫。
3、不得人心,濫用民力到了高宗、武則天時期,統治逐漸穩固,隋煬帝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但貞觀時期的遺風尚在。如總章二年,薛仁貴東征高麗,等到御史賈言忠奉命回來稟報時,高宗向他詢問能否平定高麗,賈言忠說:“隋煬帝東征而不克者,人心離怨故也”,意思是隋煬帝徵高麗不得人心而導致最終失敗,此次東征得人心,所以必定能平定高麗。
武則天時期,陳子昂、薛登等也多次論及隋煬帝。陳子昂給武則天上疏中說:
“ 隋煬帝恃四海之富,鑿渠決河,自伊洛屬之揚州,疲生人之力,洩天地之藏,中國之難起,故身死人手,宗廟為墟。逆元氣之理也。”
批評隋煬帝開運河濫用民力,導致民起暴動,國家破滅。
4、認為大運河導致隋滅安史之亂後,唐王朝由盛轉衰。唐人對隋煬帝的評價表現出與前期不同的特點。
唐朝後期,大運河在南北交通方面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所以人們對隋煬帝的評價大多與大運河有關。如詩人胡曾認為, “千里長河一旦開,亡隋波浪九天來。錦帆未落干戈起,惆悵龍舟更不回。”這是批評隋煬帝為了“泛龍舟”遊玩,開鑿運河,導致了隋朝的滅亡。
除了詩作之外,隋煬帝的形象對出現在話本小說裡,如《隋遺錄》等,雖然這些故事大多是編造的,但它們有相同的主題:都揭露了隋煬帝奢侈無度,荒淫殘暴,企圖尋找隋朝滅亡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