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亞馬孫蝴蝶

    颱風和颶風都是一種熱帶氣旋,只是發生地點不同,叫法不同,在北太平洋西部、國際日期變更線以西,包括南中國海和東中國海稱作颱風;而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東部的熱帶氣旋則稱颶風,也就是說在美國一帶稱颶風,在菲律賓、中國、日本一帶叫颱風;如果在南半球,就叫作旋風。

    颱風發源於熱帶海面,那裡溫度高,大量的海水被蒸發到了空中,形成一個低氣壓中心。隨著氣壓的變化和地球自身的運動,流入的空氣也旋轉起來,形成一個逆時針旋轉的空氣漩渦,這就是熱帶氣旋。只要氣溫不下降,這個熱帶氣旋就會越來越強大,最後形成了颱風。

    颱風源地,指經常發生颱風的海區,全球檯風主要發生於8個海區。其中北半球有北太平洋西部和東部、北大西洋西部、孟加拉灣和阿拉伯海5個海區,而南半球有南太平洋西部、南印度洋西部和東部3個海區。從每年臺風發生數及其佔全球檯風總數的百分率的區域分佈圖中可以看到,全球每年平均可發生62個颱風,大洋西部發生的颱風比大洋東部發生的颱風多得多。其中以西北太平洋海區為最多(佔36%以上),而南大西洋和東南太平洋至今尚未發現有颱風生成。西北太平洋颱風的源地又分三個相對集中區:菲律賓以東的洋麵、關島附近洋麵和南海中部。在南海形成的颱風,對中國華南一帶影響重大。

    颱風大多數發生在南、北緯度的5°~20°,尤其是在10°~20°佔到了總數的65%。而在20°以外的較高緯度發生的颱風只佔13%,發生在5°以內赤道附近的颱風極少,但偶爾還是有的,如福建省氣象臺就發現1970~1971這兩年中,西北太平洋共有3個颱風發生在5°N以南區域。據近十多年來衛星資料的分析,發展成颱風的擾動雲團,在幾天前即可發現,所以實際上擾動的初始位置比以前發現的位置偏東。如北大西洋上,以前認為發展成颱風的初始擾動大多數產生在大洋的中部,而有人根據雲圖分析,認為每年有三分之二臺風的擾動起源於非洲大陸。這些擾動一般表現為倒V形或旋渦狀雲型,它們沿東風氣流向西移動,到達北大西洋中部和加勒比海時,便發展成颱風。北太平洋西部和南海臺風的初始擾動位置,也要比以前發現的位置偏東。靠近赤道的熱帶、亞熱帶地區受日照時間最長,乾熱難忍,如果沒有颱風來驅散這些地區的熱量,那裡將會更熱,地表沙荒將更加嚴重。同時寒帶將會更冷,溫帶將會消失。中國將沒有昆明這樣的春城,也沒有四季長青的廣州,“北大倉”、內蒙古草原亦將不復存在。

  • 2 # 不服軟的小軟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簡單瞭解一些颱風形成需要哪些條件——

    寬廣的高溫洋麵

    颱風的形成和發展,需要在海表面溫度較高的海面上進行。海溫較高的海域,蒸發旺盛,對流活動強烈,能夠為颱風的形成和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水汽和能量。一般來說,颱風基本上都形成於海表面溫度≥26.5℃的高海溫洋麵上。

    垂直風切變要小

    垂直風切變指的是垂直方向上不同高度的風向以及風力的變化程度。垂直方向上不同高度的風向以及風力如果變化很大——也就是垂直風切變很大的話,積蓄的水汽和能量就會被分散不出去,不利於颱風的發展以及加強。

    地轉偏向力要大

    颱風是一個旋轉的天氣系統,所以需要有地轉偏向力讓它旋轉起來。地球上的地轉偏向力分佈規律是——越靠近赤道越小,赤道上為0。所以在緯度5度以內的區域內,基本上是不能形成颱風的。

    西北太平洋是地球上最溫暖的一片海域,並且垂直風切變也比較小,所以非常有利於颱風的形成,是世界上熱帶氣旋活動最活躍的海域。

    澳洲東部的太平洋海域,是輸在了海溫上

    澳洲東部的太平洋海域,最溫暖的月份,平均海表面溫度≥26.5℃的區域,僅僅只有南緯15度到赤道之間的這個狹窄區域,並且距赤道5度以內還不能形成熱帶氣旋,相當於只有南緯5度到15度這個狹窄的區域可以形成熱帶氣旋。

    印度洋不僅海溫輸了,風切變也輸了上

    印度洋不僅是平均海溫難以和西北太平洋相匹敵,風切變也要比西北太平洋大很多!

    每年的6~9月,印度洋都被呼嘯的西南季風所控制,西南季風掌控的區域內,垂直風切變非常之大,要想形成熱帶氣旋非常困難,所以這裡的熱帶氣旋活躍期基本上都是每年的11月前後和4月前後。

    如有不準確之處,望不吝賜教!

  • 3 # Zink

    印度洋也不少,南印比北印多,但因為海溫風切等因素,沒有西北太平洋高產,同理東南太平洋和南大西洋也是,這兩片洋區比印度洋還少,全球各洋區熱帶氣旋活躍程度排名大致如下:西北太平洋,東太平洋,北大西洋,南太平洋,南印度洋,北印度洋,中北太平洋,南大西洋,東南太平洋,其中東南太平洋還沒有有效熱帶氣旋的記錄

  • 4 # 手機使用者7425409272

    這就牽涉到颱風(或颶風)生成的條件。颱風生成的條件有哪些呢?簡述如下:

    1. 海面溫度必須相對較高一一一至少要大於26.5攝氏度,以29~30攝氏度最為有利,這是因為高溫有利於海面水汽蒸發。海面高溫高溼空氣的上升和高空乾冷空氣的下沉,是促進空氣對流強勢發展的必由之路。

    2. 所處的緯度要偏低一一一以10度~15度範圍為佳。因為這個範圍屬於地球上的熱帶(南、北迴歸線之間),能保證海面溫度相對較高。如果緯庋偏高,則水溫較低,不利於颱風的發生。要注意的是,因赤道地偏轉向力為0,一般是不能形成颱風的。

    3. 風的垂直變化要小一一一因風的垂直變化(風切變)小,水汽釋放的潛熱才不致擴散,從而保持颱風的"暖心”,有利於乾冷空氣與暖溼空氣的對流。

    4. 要有適宜的環流相配合一一一拿北半球來說,夏季所吹的西南季風與東北信風交界帶會形成輻合帶,在此氣流容易強烈上升,有利於旋渦產生。形成的旋渦沿著輻合帶西行至適合環境,便醞釀成颱風。這就是颱風為什麼只出現在熱帶海洋上的原因。

    澳洲的東部與印度洋為什麼少見颱風? 總少了上述四個條件中的一部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水光針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