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政通人和大有可觀

    外部性又可以叫做溢位效應,即一個經濟主體的經濟活動對其他主體或整個社會造成的非市場化影響,也就是主體活動導致的成本和後果並非完全由主體自身來承擔。外部性有正負之分,併購的一個優點就在於能減少競爭,克服負的外部性。

  • 2 # 李藤新一new

    生產和銷售紙張的企業,還生產一種叫作二噁英(dioxin)的化合物,它是造紙過程的副產品之一。科學家認為當二噁英進入自然環境時,它提高了人們患上癌症的風險,使新生兒更容易出現出生缺陷,並帶來其他健康上的問題。

    當一個人從事的活動影響了旁觀者的福利但卻不對這種影響支付補償或收取報酬時,外部性就產生了。如果對旁觀者的影響對旁觀者來說是不利的,就稱為負外部性,如果對旁觀者的影響對旁觀者來說是有益的,就稱為正外部性。

    汽車排放的廢氣是個負外部性,因為它汙染了人們必須呼吸的空氣。

    修復的歷史建築具有正外部性,因為人們步行或騎腳踏車經過時,可以享受到這些建築 提供的美感和歷史感。

    政府也可以不對外部性進行行為管制,而是使用基於市場的政策,這種方法可激勵私人自行 調整行為達到社會效率。

    經濟學家通常偏愛使用矯正稅而不是使用直接命令的管制方式,這是因為矯正稅能以更低的社會成本達到減少汙染的目的。為了看清原因,我們舉例說明。

    假設兩個工廠,一個為造紙廠一個為鍊鋼廠,每年都向河流中排放 500 噸廢水。環保局決定 減少汙染量。它有兩個方案:

    直接管制:環保局告訴每個企業將每年廢水排放量降低為 300 噸。

    矯正稅:環保局對排放的每噸廢水徵收 5 萬元的稅收。

    直接管制指定了汙染水平,而矯正稅則給與企業經濟激勵讓它們自行減少汙染。

    大多數經濟學家偏愛矯正稅。矯正稅在減少總汙染數量上的效果和指令性規定是一樣好的。環保局透過徵收合適水平的稅收就能實現它想要的汙染水平。稅收越高,汙染量減少得越大。如果稅收足夠高,工廠將會徹底關閉,將汙染量降低為零。

    儘管直接管制和矯正稅都能減少汙染,但徵矯正稅方法卻更有效率。直接管制的做法要求每個工廠減少相同的汙染量。然而,這種做法未必是成本最低的方法。實際情形可能是造 紙廠降低汙染的成本小於鍊鋼廠。如果的確如此,造紙廠為了避免繳稅會大幅降低汙染量, 而鍊鋼廠的反應則是少量減少汙染並交納稅收。

    矯正稅在本質上是對汙染的定價。正如市場將商品分配給那些對該商品評價最高的買者一樣,矯正稅將汙染分配給那些減少汙染的成本最高的企業。無論環保局想要什麼樣的汙 染水平,透過徵稅的方法都能做到以較低的成本達到它的目的。

    經濟學家還認為矯正稅更有利於環保。

    如果使用命令和控制的直接管制做法,工廠一旦將汙染量減至 300 噸,它們就不再有激勵進一步減少汙染。相反,徵稅則鼓勵企業研發更 清潔的生產技術,因為這樣的技術能降低工廠必須繳納的稅收。

    以上參考曼昆《經濟學原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裝修被坑的地方在哪裡?為什麼被坑的會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