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漢默森Studio
-
2 # nihao89757
蔣琬(168-246) 三國時蜀國大臣。字公琰,三國湘鄉縣(今祁東縣磚塘鄉,一說今湘鄉縣)人。初以州書佐隨劉備入蜀,授官廣都縣長官。及劉備為漢中王,任命他為尚書郎。後來諸葛亮成立丞相府,他先後任東曹椽、參軍、丞相府長史兼撫軍將軍等職,成為諸葛亮的重要助手。諸葛亮死後,劉禪遵其囑託,將國家大事託付給蔣琬,先後任其為尚書令、益州刺史、大將軍,封安陽亭侯,復加為大司馬。公元246年,蔣琬卒于軍中,劉禪追封為恭侯,葬於涪(今綿陽市效西山之頂)。 陳薦(生卒年不詳) 字君庸,號楚石,祁陽鹹菜塘(今屬祁東)人。明隆慶丁卯(1567)舉人。辛未(1571)進士。歷任松江法官、監察御史、陝西及四川按察使、雲南巡撫,旋遷吏、刑、戶部尚書,兼理河道漕運。陳薦為官50餘年,潔己奉公,關心人民疾苦,曾疏請改折漕糧,均平排山(今屬祁東鳴鹿鄉)驛馬。 陳大受(1702-1751) 字佔鹹,生於祁陽金蘭橋(今屬祁東)。雍正十一年(1733)中進士,選庶吉士。乾隆元年(1736)授編修,次年御試得第一名,升工部侍郎。乾隆四年,任安徽巡撫。乾隆十年,任江蘇巡撫,十一年,加太子少保,調任福建巡撫。任內勤政愛民,百姓實受其惠。清廷嘉其政績,於乾隆十二年冬升陳大受為兵部尚書。十三年,主會試,轉吏部尚書,夏,任軍機處協辦大學士,教習庶吉士,侍講經筵,當了皇帝的先生。秋,攝戶部尚書。這時正對金川用兵,軍事如織,陳大受日夜被召見,參與討論國家大事。平金川后,出任兩廣總督。後積勞成疾,卒於任所。字公琰,三國湘鄉縣(今祁東縣磚塘鄉,一說今湘鄉縣)人。初以州書佐隨劉備入蜀,授官廣都縣長官。及劉備為漢中王,任命他為尚書郎。後來諸葛亮成立丞相府,他先後任東曹椽、參軍、丞相府長史兼撫軍將軍等職,成為諸葛亮的重要助手。諸葛亮死後,劉禪遵其囑託,將國家大事託付給蔣琬,先後任其為尚書令、益州刺史、大將軍,封安陽亭侯,復加為大司馬。公元246年,蔣琬卒于軍中,劉禪追封為恭侯,葬於涪(今綿陽市效西山之頂)。
-
3 # 北大嶺
祁東有歷史上蜀漢丞相蔣琬、明代重臣寧良、吏部尚書陳薦、清朝宰相陳大受、清朝振威將軍張國林,國民革命軍陸軍上將劉興、周斕、曹炎烈士等一大批名人志士!
-
4 # 凌裡史惠
1、蔣琬
蔣琬(?—246年),字公琰。零陵郡湘鄉縣(今湖南省湘鄉縣)人。三國時期蜀漢宰相,與諸葛亮、董允、費禕合稱“蜀漢四相”。
蔣琬最初隨劉備入蜀,為廣都縣長。因其不理政事,惹怒劉備,在諸葛亮的勸說下才免於一死。後重獲啟用,受到諸葛亮的悉心培養,累官丞相長史兼撫軍將軍。
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去世,蔣琬繼其執政,拜尚書令,又加行都護、假節,領益州刺史,再遷大將軍,錄尚書事,封安陽亭侯。
延熙元年(238年),受命開府,加大司馬,總攬蜀漢軍政。曾制定由水路進攻曹魏的計劃,但未被採納。延熙九年(246年),蔣琬病逝,諡號“恭”。
2、寧良
寧良,字元善,明朝重臣,生於明代永樂年間,祁陽縣金蘭橋(今衡陽市祁東縣金橋鎮)人。明正統十年(1445年)進士及第,提升為行人首,後遷升刑曹。
正統十四年(1449),明英宗朱祁鎮於土木堡被蒙古酋長也先所俘,大臣于謙立代宗朱祁鈺以禦侮。次年,也先送回英宗,宦官曹吉祥、石亨扶英宗復位,挾嫌報復,大殺于謙一派忠良。
寧良對人說:“我等頭顱可斷,官守不可移,不能受權貴指使去幹壞事。”他言行一致,堅持與宦作鬥爭,保全了不少忠良。
3、陳薦
陳薦(1545年~1632年) 字君庸,號楚石,明湖廣祁陽縣鹹菜塘(今屬祁東縣)人。父親陳良能曾為郡吏,薦幼時隨父在公廨讀書。
良能為郡守辦事甚力,郡守卸任時以物相贈屬下,良能獨請賜所輯《書經講義》以訓子。薦得此書,認真閱讀,學業日漸有成,為繼任太守史朝富所賞識。
隆慶丁卯(1567年)鄉試中舉,辛未(1571年)登進士第,歷任松江法官、監察御史、陝西及四川按察使、雲南巡撫,旋遷吏、刑、戶部尚書,兼理河道漕運。
為官50餘年,潔己奉公,關心家鄉百姓疾苦,曾疏請改折漕糧,均平排山驛馬。後退居林下,杜門謝客,著《古今衷辨》百餘卷,壽八十餘。
4、陳大受
陳大受(1702—1751年),字佔鹹,號可齋,湖南祁陽下馬渡藕塘沖人。雍正十一年(1733年)進士,選庶吉土。
乾隆元年,授編修,御試第一,擢侍讀,充日講起居注官,歷任內閣學士、吏部右侍郎、兵部右侍郎、太子少保,兵部、戶部、吏部尚書。
乾隆十三年,升任協辦大學士、軍機大臣、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外任安徽、江蘇、福建巡撫,直隸總督、兩廣總督。
乾隆十六年(1751年)積勞成疾,卒於兩廣總督任所。軍功加三級,死後諡文肅。有《陳文肅奏議》。
5、張國林
張國林(1842-1899),衡永郴桂道衡州府祁陽縣(今衡陽市祁東縣太和堂鎮)人。歷任清同治參將(正三品)、副將(從二品)、光緒山西太原總鎮(正二品)、提督(從一品)等職。因抗法立功,清光緒十五年誥封振威將軍(從一品)。
回覆列表
“三國”時期蜀國蔣琬;
明代吏部尚書陳薦;
王首道;
曹炎烈士;
南京軍區政委上將雷鳴球;
北京市委副書記龍新民;
少將陳福陽、江傑生、肖希賢;
烏干達大使李強民;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大響;
知名學者周策縱、肖蔚雲;
著名畫家管鋤非;
國家級書法家周策橫;
試飛英雄鄒延齡;
神七航天員系統總指揮陳善廣;
英雄教師譚千秋。
一共18人。一個縣,有史以來就只出了這有限的18位名人。祁東縣目前是百萬人口,從公元1年算起直到現在,有多少人呢?我們假定人口的平均壽命是50年,這樣就有40個輪迴。如果歷史平均人口在25萬左右,40個輪迴合計共出現1000萬人。1000萬人之中的名人只有18人,什麼比例?基本上50萬人才出一個名人!這些名人裡面,有好幾個是當代名人,也許過幾百年後,這18位名人會簡縮為8個甚至5個,那麼名人的比例會更低。當然,我們暫時不討論這些,就當他們確實都是歷史名人好了。
這些名人當中,周策縱、周策橫、管鋤非三人我認知較多:雖然沒有見過,但他們是我家親戚,同我的祖輩父輩有交往而常提及,家裡有很多他們的字畫、信件、照片,如此才算“有所瞭解”,不是那種在網上讀到事蹟、開大會時遠遠看到、在路上碰到行注目禮那種瞭解。另外,烏干達大使李強民當年擔任湖南省外貿廳進出口處副處長,94年我大學畢業時祖父帶我到他家裡去找過他(我祖父認識他的父親),希望他能幫忙讓我分配到省外貿廳,但他了解到我不是黨員後拒絕幫忙。中午在他家吃了頓飯就告辭,事後就忘了,僅此而已。其實,我瞭解這四個名人都是因為偶然,是佔了祖輩的光,否則我根本不可能知道他們。
如此,說明什麼問題呢?很簡單,你我這些普通人都是凡人,不但自己不是名人,甚至連一個縣裡名人的衣角都摸不到。還有什麼資格稱英雄、說好漢呢?
從來,有些人,尤其是年輕人,有理想、有志向,年紀越小時越有志向。但最終蓋棺定論時,又能在茫茫歷史長河中佔到什麼地位呢?他們又能留下什麼足跡給後人去紀念和追尋呢?答案是否定的:大多數人是平平凡凡過一生,死了也就死了,沒人會記住他們。所以,還是低調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