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8
回覆列表
  • 1 # 作家桑妮

    和尚普淨,在《三國演義》裡出現了兩次,第一次是第二十七回,美髯公千里走單騎 漢壽侯五關斬六將。在第三關“汜水關”時,正是由於鎮國寺的僧人普淨提醒,關羽才揭穿了卞喜的陰謀,並殺死了卞喜。第二次是第七十七回,玉泉山關公顯聖 洛陽城曹操感神。普淨在玉泉山點化關羽魂魄。第一次出現的原文有人摘了,這裡摘的是第二次出現的原文:

    卻說關公一魂不散,盪盪悠悠,直至一處,乃荊門州當陽縣一座山,名為玉泉山。山上有一老僧,法名普淨,原是汜水關鎮國寺中長老;後因雲遊天下,來到此處,見山明水秀,就此結草為庵,每日坐禪參道,身邊只有一小行者,化飯度日。是夜月白風清,三更已後,普淨正在庵中默坐,忽聞空中有人大呼曰:“還我頭來!”普淨仰面諦視,只見空中一人,騎赤兔馬,提青龍刀,左有一白麵將軍、右有一黑臉虯髯之人相隨,一齊按落雲頭,至玉泉山頂。普淨認得是關公,遂以手中麈尾擊其戶曰:“雲長安在?”關公英魂頓悟,即下馬乘風落於庵前,叉手問曰:“吾師何人?願求法號。”普淨曰:“老僧普淨,昔日汜水關前鎮國寺中,曾與君侯相會,今日豈遂忘之耶?”公曰:“向蒙相救,銘感不忘。今某己遇禍而死,願求清誨,指點迷途。”普淨曰:“昔非今是,一切休論;後果前因,彼此不爽。今將軍為呂蒙所害,大呼還我頭來,然則顏良、文丑,五關六將等眾人之頭,又將向誰索耶?“於是關公恍然大悟,稽首皈依而去。後往往於玉泉山顯聖護民,鄉人感其德,就於山頂上建廟,四時致祭。後人題一聯於其廟雲:“赤面秉赤心、騎赤兔追風,馳驅時無忘赤帝,青燈觀青史、仗青龍偃月,隱微處不愧青天。”

    至於說道士,《三國演義》裡還不少。諸葛亮呼風喚雨,還時不時作個法,算得上一個。另外,黃巾起義的源頭,張角創立的太平道,也是道教的早期雛形,太平道信奉黃帝、老子,稿陰陽五行、符籙咒語,也都是道教那一套。除了太平道外,《三國演義》中還有三位道士最負盛名:割據漢中的五斗米道傳人、張天師張道陵之孫張魯,還有東吳的于吉,被孫策所殺,也咒死了孫策。還有一個就是著名的左慈,數次戲弄曹操。除了這三位外,還有一個管輅,占卜很神,其他神通沒有描述,姑且算半個吧。

    其實歷史上,真正在三國時期,道士有,但和尚,特別是漢人的和尚,在早期是沒有的。小說中的普淨是後世虛構的,歷史上並無其人。雖說佛教早在漢明帝時期就傳入了中國,但在漢、魏時代,官方是不準漢人出家的,“漢明感夢,初傳其道,唯聽西域人得立寺都邑,以奉其神,其漢人皆不得出家”(《高僧傳》卷四)。當時佛教如同黃 老學說一樣,只是在社會上層和知識分子中流傳和崇信,“沙門不入王者”,沒有出家受戒的僧人,歷史上記載的信佛的伊存、景盧等人,也僅只是居士而已。直到後趙石虎時期,才廢止了不讓漢人出家的禁令。不過在此之前,有人破了這個禁令,那就是朱士行(203-282),在曹芳在位的嘉平二年(250),印度律學沙門曇河迦羅到洛陽譯經,在白馬寺設戒壇,朱士行首先登壇受戒,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漢族僧人,也是第一位西行取經求法的僧人。不過他跟關羽就沒什麼交集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總有人拿張國榮和王偉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