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科普一下工業4.0的概念:
"在2014裝備中國創新企業年會上,德國北威州投資促進署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封興良介紹,2011年的漢諾威的工業展上,德華人工智慧研究中心的所長Wolfgang Wahlster首次提出來把現在的網際網路、物流網、3D印刷技術等融入到工業生產中間,把生產變得更加智慧化,他將此稱之為工業4.0。
工業4.0包含了兩個主題,一個是“智慧工廠”,一個是“智慧生產”。所謂的“智慧工廠”重點研究智慧化生產系統及過程,以及網路化分散式生產設施的實現;“智慧生產”主要涉及整個企業的生產物流管理、人機互動、3D列印以及增材製造等技術在工業生產過程中的應用。
從消費意義上來說,“工業4.0”就是一個將生產原料、智慧工廠、物流配送、消費者全部編織在一起的大網,消費者只需用手機下單,網路就會自動將訂單和個性化要求傳送給智慧工廠,由其採購原料、設計並生產,再透過網路配送直接交付給消費者。"
更進一步來說,工業4.0意義在於製造商直接完成整個商品交易流程,尤其是銷售這一塊,這樣的好處是,客人可以根據自己喜歡設定來個性化產品。
廠家可以更好的掌握客戶的資料,以便未來的規劃和生產。這篇文章還提到工業4.0會淘汰淘寶等B2C網站,不過這對於汽車行業來說,真的是難上加難。
不是因為淘寶的強大影響力,而是汽車行業上百年曆史的“遺留問題”。因為汽車業要淘汰的,不是B2C網站,而是經銷商網路。可以說工業4.0到來的快慢與否,直接取決於廠家和經銷商之間的利益衝突何時能夠得到改變。
人們叫特斯拉神車,大多因為他的主人埃隆馬斯克,和他純電動的身份。然而我覺得最讓特斯拉“超神”的地方在於它不設經銷商的直營模式,也就是說,特斯拉是最有可能最快開啟汽車行業工業4.0模式的公司。
如果真是這樣,那傳統巨頭們可就要遭殃了。雖然我不清楚經銷商和主機廠之間的合同細節,但是就現狀來看,主機廠想要踢掉經銷商,怕是要上躺刀山下次火海的。
不過不論怎樣,未來的模式將會是:網上訂製你的愛車,然後預約好時間,會有專人給你送上門。這樣就節約了,看車,講價,提車等多個環節。廠商和客人都會從中受益,不光是價格透明,而且價格會有一定的降低(經銷商被剔除,維護費用也會降低)。
文章還提到:
與現行的大規模、批次化生產相對應,工業4.0將確保多批次,小產量狀態下產業的獲利能力,確保工藝流程的靈活性和資源利用率。這種生產模式成功後,能夠提供品種更豐富的個性化、功能更齊全的多樣性、效能更穩定的高質量、使用更人性化的產品,中國依靠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的、高性價比產品的吸引力將會降低。
工業4.0給汽車行業帶來的變化將是:汽車的換代速度會越來越快,越來越個性化。 客人也更容易買到自己喜歡的配置和車型,最容易實現庫存最小化(由於汽車屬於體積較大的商品,庫存的問題十分明顯)。
對於廠家來說,可以更好的控制生產,減少浪費,提高效率。如果再大膽一點,我預測工業4.0會將客戶體驗大幅提升。可以透過將工廠與旅遊休閒結合起來的方式,工廠可以建在旅遊景點或者是汽車的主題公園附近。這樣客人可以透過自駕遊的形式把車開回家,同時也可以參與生產,甚至是親手組裝自己的愛車。
可以想象一下,一個玻璃透明的工廠,建在海邊,與酒店和餐飲很好的結合起來,你在等車的過程中還可以享受美景和美食,是一件多麼愜意的事情啊。這絕對不是意淫,空想。隨著工業4.0時代的臨近,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將會有完美的結合。
回到現實,電動車的勢頭已然是燎原之火。當車不再消耗燃油,換上了電池,它就成了一部“大手機”。這曾是我幾年前大膽的預言,依照現在的趨勢,看來是要來真的了!電動車相比汽油機車的好處,不光是自身效率高,汙染小(有爭議)。
對於廠商的意義也是重大的,首先電動車部件少,機械複雜程度相對低,更容易實現工業4.0的概念。最近聽聞樂視聯手北汽要造電動汽車,已是十分震驚。緊隨其後又有富士康,入股和諧,也要挺近汽車行業。現在就連蘋果都坐不住要來攪一攪局,真的讓我們大吃一驚,計劃總是沒有變化快啊!
曾經有預言過,IT行業會成為汽車行業未來的模版,簡單來說也就是,現在怎麼造手機、電腦,將來就怎麼造車,而且怎麼賣手機也會怎麼賣車。訂單生產,網路銷售。各個廠家之間從惡性競爭,發展為百家爭鳴。就好像因特爾專做晶片,英偉達專做顯示卡,聯想專做主機一樣。試著想一下電腦價格近10年來的趨勢, 從3萬多到不足3000起步,希望工業4.0的最終受益的會是我們消費者。
先來科普一下工業4.0的概念:
"在2014裝備中國創新企業年會上,德國北威州投資促進署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封興良介紹,2011年的漢諾威的工業展上,德華人工智慧研究中心的所長Wolfgang Wahlster首次提出來把現在的網際網路、物流網、3D印刷技術等融入到工業生產中間,把生產變得更加智慧化,他將此稱之為工業4.0。
工業4.0包含了兩個主題,一個是“智慧工廠”,一個是“智慧生產”。所謂的“智慧工廠”重點研究智慧化生產系統及過程,以及網路化分散式生產設施的實現;“智慧生產”主要涉及整個企業的生產物流管理、人機互動、3D列印以及增材製造等技術在工業生產過程中的應用。
從消費意義上來說,“工業4.0”就是一個將生產原料、智慧工廠、物流配送、消費者全部編織在一起的大網,消費者只需用手機下單,網路就會自動將訂單和個性化要求傳送給智慧工廠,由其採購原料、設計並生產,再透過網路配送直接交付給消費者。"
更進一步來說,工業4.0意義在於製造商直接完成整個商品交易流程,尤其是銷售這一塊,這樣的好處是,客人可以根據自己喜歡設定來個性化產品。
廠家可以更好的掌握客戶的資料,以便未來的規劃和生產。這篇文章還提到工業4.0會淘汰淘寶等B2C網站,不過這對於汽車行業來說,真的是難上加難。
不是因為淘寶的強大影響力,而是汽車行業上百年曆史的“遺留問題”。因為汽車業要淘汰的,不是B2C網站,而是經銷商網路。可以說工業4.0到來的快慢與否,直接取決於廠家和經銷商之間的利益衝突何時能夠得到改變。
人們叫特斯拉神車,大多因為他的主人埃隆馬斯克,和他純電動的身份。然而我覺得最讓特斯拉“超神”的地方在於它不設經銷商的直營模式,也就是說,特斯拉是最有可能最快開啟汽車行業工業4.0模式的公司。
如果真是這樣,那傳統巨頭們可就要遭殃了。雖然我不清楚經銷商和主機廠之間的合同細節,但是就現狀來看,主機廠想要踢掉經銷商,怕是要上躺刀山下次火海的。
不過不論怎樣,未來的模式將會是:網上訂製你的愛車,然後預約好時間,會有專人給你送上門。這樣就節約了,看車,講價,提車等多個環節。廠商和客人都會從中受益,不光是價格透明,而且價格會有一定的降低(經銷商被剔除,維護費用也會降低)。
文章還提到:
與現行的大規模、批次化生產相對應,工業4.0將確保多批次,小產量狀態下產業的獲利能力,確保工藝流程的靈活性和資源利用率。這種生產模式成功後,能夠提供品種更豐富的個性化、功能更齊全的多樣性、效能更穩定的高質量、使用更人性化的產品,中國依靠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的、高性價比產品的吸引力將會降低。
工業4.0給汽車行業帶來的變化將是:汽車的換代速度會越來越快,越來越個性化。 客人也更容易買到自己喜歡的配置和車型,最容易實現庫存最小化(由於汽車屬於體積較大的商品,庫存的問題十分明顯)。
對於廠家來說,可以更好的控制生產,減少浪費,提高效率。如果再大膽一點,我預測工業4.0會將客戶體驗大幅提升。可以透過將工廠與旅遊休閒結合起來的方式,工廠可以建在旅遊景點或者是汽車的主題公園附近。這樣客人可以透過自駕遊的形式把車開回家,同時也可以參與生產,甚至是親手組裝自己的愛車。
可以想象一下,一個玻璃透明的工廠,建在海邊,與酒店和餐飲很好的結合起來,你在等車的過程中還可以享受美景和美食,是一件多麼愜意的事情啊。這絕對不是意淫,空想。隨著工業4.0時代的臨近,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將會有完美的結合。
回到現實,電動車的勢頭已然是燎原之火。當車不再消耗燃油,換上了電池,它就成了一部“大手機”。這曾是我幾年前大膽的預言,依照現在的趨勢,看來是要來真的了!電動車相比汽油機車的好處,不光是自身效率高,汙染小(有爭議)。
對於廠商的意義也是重大的,首先電動車部件少,機械複雜程度相對低,更容易實現工業4.0的概念。最近聽聞樂視聯手北汽要造電動汽車,已是十分震驚。緊隨其後又有富士康,入股和諧,也要挺近汽車行業。現在就連蘋果都坐不住要來攪一攪局,真的讓我們大吃一驚,計劃總是沒有變化快啊!
曾經有預言過,IT行業會成為汽車行業未來的模版,簡單來說也就是,現在怎麼造手機、電腦,將來就怎麼造車,而且怎麼賣手機也會怎麼賣車。訂單生產,網路銷售。各個廠家之間從惡性競爭,發展為百家爭鳴。就好像因特爾專做晶片,英偉達專做顯示卡,聯想專做主機一樣。試著想一下電腦價格近10年來的趨勢, 從3萬多到不足3000起步,希望工業4.0的最終受益的會是我們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