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淮安二傻子
-
2 # 說健康聊養生
中國的文化啊,博大精深,就像 一個拼音輸入都會跳出幾個不同意思的字型來,如果光看拼音就會不知道如何選擇字型。
而現在的科技是越來越發達了,都是電子產品,直接輸入拼音,字就出來了,節省了寫字的時間,同時也代替了字要怎麼寫的這一環節,所以同時很多看到了知道是什麼意思卻不知道怎麼寫。
-
3 # 芝華塔尼歐
看了其他幾位的答案,說拼音輸入使人們寫字的頻率減少,從而記不起字。很有道理。但是還有科技發展帶來的便捷的拼音輸入以外的原因。那就是漢語這門源遠流長的語言,本身的特殊性。
其實,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即使在自己習慣使用拼音輸入前,就已經有些時候,腦海裡想寫某個字出來,但是就是想不起來。尤其是以前小學寫作文那會哈哈。而且這些想不起來的字,以生僻的字居多。
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道理也差不多。那些生僻一些的字,比如“饕餮”、“蜿蜒(注意是蟲字旁!)”、“悒鬱”等等,看到的時候是認得出來的,但是讓你實際去寫,想不起來。就是因為平時需要寫這個的時候,太少了。這是由漢語的獨特特點決定的。漢字作為獨特的“符號”的語言,不是會讀就會寫的。要“會寫”一個字,必須是經常寫它,經常讀到它是沒有幫助的,甚至經常看到它幫助也不大。而另一方面,英語作為另一類語言,一個單詞,如果你會讀,基本上就能寫出來。比如“photograph”。按音節,邊讀就邊寫了:pho, to, graph。是吧。
-
4 # python小弟
聲音以及影象是最容易讓人記憶的事物,但是寫字不僅需要手和眼還需要大腦的協調,是個大工程,人們一般都是接觸好接觸的東西!
-
5 # 新華8528
中文(華語)就是華人的“母語”;地方言、方言,方言也稱為“母語”;這是天性就形成會說的交流訊號;其實這種“天性”在母胎中就慢慢形成,大人的語言形成了感應,所謂“基因”就是如此。對於寫純屬一種“運動”性、是要經過練習才行的。
當我們用電腦和手機輸入文字的時候,進入大腦的第一個要素是ABCD等字母,這是是西式的拼寫方式。
我們用電腦和手機獲得文字的過程是從“拼音”這個字母符號“密碼”開始的,我們最終得到的漢字也只是電腦和手機鍵盤輸出的“符號”結果,而我們雖然得到了想要的“字”,但是卻沒有獲得漢字的每一個具體字的結構認識過程。

而當我們用手中的筆書寫漢字的時候,情況就不一樣了。
我們在書寫一個單獨的漢字的時候,是按照“先橫後豎,先撇後捺,從上到下,從左至右”的順序,一筆一劃的去書寫漢字的結構。因為這是一個我們的大腦和手同時參與的漢字的書寫過程,所以我們在寫字的過程中認識了每一個漢字的結構,認識了字的形狀和結構本身的關係,同時也學習和懂得了漢字的文化內涵和要表達的訴求。這樣一個書寫的過程會讓漢字在我們的頭腦中留下非常深刻的記憶。
而長期使用電腦和手機,表面看起來是輸入文字,實際上是透過輸入字母符號後,螢幕跳出來一個“字”的結果,只是直接給我們呈現出一個“字”的形的結果,而我們並沒有參與“字”的結構形成過程。
這樣長期下來造成的結果是:雖然使用電腦和手機輸入文字,給我們帶來了便捷;但是長此以往,我們對中國傳統漢字的審美會不斷弱化,更重要的是我們對漢字的解析度也在不斷下降了。
因為每個相近似的字的區別是很細微的。當我們許久不用筆寫字後,等到一朝想起要寫些什麼,大腦中就會難以迅速分辨出我們想要寫的字的結構和筆劃,這時候出現“提筆忘字”的現象就不足為奇了。

希望科技改變生活的同時,也能夠重視和研究出好的方法和方式去促進漢字和其他傳統文化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