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唐帶你看農業
-
2 # 美食達人朵兒粑粑
中共中央 國務院釋出2017年1號檔案《關於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中央第14個聚焦“三農”的一號檔案,全文約1.3萬字,共6個部分33條。包括:最佳化產品產業結構,著力推進農業提質增效;推行綠色生產方式,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壯大新產業新業態,拓展農業產業鏈價值鏈;強化科技創新驅動,引領現代農業加快發展;補齊農業農村短板,夯實農村共享發展基礎;加大農村改革力度,啟用農業農村內生髮展動力。
《意見》指出,要強化科技創新驅動,引領現代農業加快發展,一要加強農業科技研發。調整農業科技創新方向和重點,建設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加大實施種業創新、機械化生產、新品種選育、農機裝備技術研發。支援地方開展特色優勢產業技術研發。二要強化農業科技推廣。鼓勵地方建立農科教產學研一體化農業技術推廣聯盟,實施智慧農業工程,推進農業物聯網試驗示範和農業裝備智慧化。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打造一批“星創天地”。三要完善農業科技創新激勵機制。加快落實科技成果轉化收益、科技人員兼職取酬等制度規定。發展面向市場的新型農業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和產業孵化機構。四要提升農業科技園區建設水平。建設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中心、科技人員創業平臺、高新技術產業孵化基地,打造現代農業創新高地。五要開發農村人力資源。重點圍繞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整合各渠道培訓資金資源,建立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統籌安排、產業帶動的培訓機制。
《意見》要求,要推行綠色生產方式,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提出要推進農業清潔生產,加強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大規模實施農業節水工程,加大水肥一體化等農藝節水推廣力度。
《意見》強調,要壯大新產業新業態,拓展農業產業鏈價值鏈。推進農村電商發展,推進“網際網路+”現代農業行動;加快發展現代食品產業,鼓勵食品企業設立研發機構,加強現代生物和營養強化技術研究。
-
3 # 田園智庫
一是要事實求是,有些區域可以機械化,但有些地方不能在生產上進行實施機器播種收割。
二是根據種植情況來定,比如生豬養殖和果樹種植是可以運用高科技跟蹤生長情況的。第三,營銷方面是可以使用高科技,比如物流配送,銷售推廣可以利用網際網路和新媒體來實現內容到電商的,我們歸結起來是小而美的改造,逐步推廣形成系統經驗。
回覆列表
2019年四季度,農業相關的主要指標穩中向好,農業景氣指數溫和上升。農業經濟執行呈現出以下特點:
一是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更“穩”。從種植業看,2019年全國糧食總產量創歷史最高水平,為經濟穩定和社會發展發揮了“壓艙石”作用。從養殖業看,全年牛羊禽肉產量比上年小幅上升,豬肉產量雖比上年有較大幅度下降,但在黨中央、國務院出臺的一系列恢復生豬生產的政策措施作用下,生豬存欄迅速止跌回升。
二是農業生產結構更“優”。各地在保障農業綜合供應能力穩定同時,不斷最佳化糧、經、飼種植結構。油菜籽、花生、蔬菜等經濟作物播種面積較往年有所增加;大豆振興計劃紮實落地,全年大豆播種面積增長10.9%;稻穀種植結構繼續調整最佳化,品質更好、單產更高的中稻面積增加。
三是農業發展新動能更“強”。農村產業融合度提升,農村產業產前、產中、產後無縫銜接,種養加銷一體的產業鏈條正在形成,農業增值空間不斷拓展。據統計,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總產值之比達到2.5∶1。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數量大幅增加,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總體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同時,各地充分依託自身特色產業資源優勢,打造了一大批彰顯地域特色,承載鄉村價值的特色農業品牌。
但也要看到,農業產業發展過程中仍面臨著價格競爭力偏弱、品牌競爭力不強等問題,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產業興旺,遲滯了鄉村振興。
中國農產品品質和品牌競爭力不強。儘管中國製定了不少農業生產標準來保證農產品質量,但是中國小農戶大量存在和分散生產的特徵致使農業生產標準的執行力度偏低,農產品質量不高,也進一步制約了農產品品牌的培育能力。目前中國有2億多農業經營戶,戶均耕地面積僅相當於歐盟的1/40、美國的1/400,分散生產和規模效應弱的特徵較為明顯。
農村產業融合程度不高。受農村一二三產業協同推進機制尚不健全、農戶與新型經營主體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不緊密等因素制約,中國農村種養業與二三產業的融合度不高,農業生產鏈條偏短,附加值偏低,突出表現為農村產業初級農產品比重大,產後加工、精深加工及儲存物流等水平低。目前,中國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與農產品種植業產值之比遠低於發達國家的水平。
為解決農業產業發展中的痛點、難點,需要加大涉農利用的創新投入,提高農業科技自主創新水平,引領和支援農業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
一是加大涉農領域科技創新的政策支援力度。發揮金融對創新的支援作用,設立專門支援農業領域高技術企業的天使投資基金,並加快推進銀行開展科技信貸風險補償、專利質押風險等業務,提高涉農企業研發積極性。加大涉農領域企業研發的財政支援力度。健全智慧財產權保護制度,並完善高技術人才的薪酬體系,提高科研人員待遇水平,激發科技人員研發的積極性。
二是打造服務於農業科技創新的平臺基地。應著眼於農業農村發展的重大戰略需求,繼續推動涉農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創新平臺基地建設,夯實農業科技自主創新的物質技術基礎;聚集整合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優勢資源,形成科技創新聯盟,支援農業上市企業、龍頭企業建立高水平研發機構,培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涉農領軍企業,帶動一批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
三是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落地。科技成果轉化是推動科技創新的動力所在,必須打通技術突破、產品製造加工、市場模式和產業發展“一條龍”轉化瓶頸。建立一批公益性、專業化的技術轉移機構和麵向市場的服務網路,打通創新鏈和產業鏈的精準對接,加快科技創新成果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