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每日精彩推

    名人的話,不能斷章取義,即,不能單單看這麼一句,要結合TA說這句話話的全文,最好還要結合當時TA說這句話的情境。

    許多名言名句,就因為斷章取義,意思都變味了。

    舉個例子:

    “父母在,不遠遊”。

    只看這句話,意思是要求世人,父母在世,不要跑太遠。

    但是,其實這句話的後面還有一句,即這句話完整的是“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原來,孔子的意思不是說不要跑太遠,而是可以跑太遠,但是要有一定的去處(不要到處浪)。

    所以,單單看題主說的白巖松的這句話,其實會覺有點莫名其妙,因為一個民族,比如我們漢族,大概有十幾億人吧,那肯定是分分秒秒都有人在用手機,比如現在凌晨兩點了,作為夜貓的我,還在用手機,即一天到晚,24小時的分分秒秒,我們漢族都有人在用手機,都離不開手機,我們有的人拿著手機在工作著,有的在娛樂著。還有,其他民族應該也是這樣吧,分分秒秒都有人在用手機,也都離不開手機。即,這麼理解的話,那全世界的民族都是沒有希望的。

    因此,為了更好理解這句話,我們需要看下白巖松是在什麼情況下說了這句話。

    原話是2017年11月29日,白巖松在“潘談會”的談話。網上已經有人整理了原文。

    不過原文太長了,擷取這句話出處的一段:

    “現在的華人不發呆,沒時間發呆,中國不會成為一個創新的國家的。如果每一個人都開始能有一些讓自己快樂的、發呆的空間,起碼讓手機每天離開你有幾段比較遠的時間,中國才有希望。我不認為一個分分秒秒離不開手機的民族有希望,恰恰相反,我覺得手機正在成為手銬。”

    看到這裡,我們立即就明白了,原來白巖松是想要表達手機佔用了個人太多的時間,以至於此人連發呆的時間都沒有了。即白巖松提出了他個人關於我們這個國家和民族的焦慮:手機太佔用每個人的時間了,手機成為我們打發時間的重要器物了,但是時間是寶貴的,我們需要有發呆的時間。

    對於白巖松的這種焦慮,我是認同的。確實越來越多的人出現了過度依賴手機,這種度過依賴,說得不恰當一點,會使一個人成為一塊磚頭。即,一個民族出現越來越多的磚頭,那自然是沒什麼希望的,需要出現很多螺絲釘、高精尖的計算機、書本等各種各樣的人才,這個民族才有希望。

    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靜心思考的時刻,需要放下手機,關心一下身邊的人,需要放下手機,進行深度地思考。因為手機上面,大部分都是碎片化的東西,都是“快餐”。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過多的人將時間、精力浪費在這些東西上面,不利於這個國家的技術創新,不利於整個民族思想的沉澱……

    以上=

  • 2 # 最美詩畫

    我相信分分鐘把手機拿在手上的人是沒有的,一個民族的人都分分鐘離不開手機更是不存在的。如果真有這樣的民族,那這個民族一定是沒希望的!但這個前提是不存在的,所以這句話根本就是無病呻吟沒有現實意義的。

  • 3 # 瑜丞

    白巖松此語無疑重點警示當下華人對手機的依賴程度十分危險。手機集媒體之大成,成為各種資訊和通聯工具的集中載體。人們在資訊爆炸的當下,離不開手機很正常。但凡事須有度,若須臾不可遊離,則成了工具的奴隸。尤其是對思想尚不成熟的青少年,負面影響更大。知識和資訊的碎片化,會讓人變得膚淺,對獨立思考而言,過分依賴手機只會導致人們思維能力退化。

  • 4 # SUNNY134673402

    此問題我個人覺得現在是最重要的問題之一,君不見過馬路地頭看手機的,開車玩手機的,坐車玩手機的,吃飯玩手機的,和人說話也玩手機的,上班玩手機,上學玩手機的,如此種種,不是在玩手機就是在充電的路上,這樣下去,何談希望?必須重視,引起每個人的注意!

  • 5 # 別人家的教練

    這不很簡單嘛,看看現在休息的 下班回家的 甚至有些走路的 一些年頭下來 有幾個視力還很好的,現在的小學生都全是智慧手機 ,拿自己來說 讀書的時候7 8樓高的廣告都能看的清楚上面的電話 現在馬路對面的都看不清 難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清明又到了回想起,張國榮,林正英,李小龍,這些已逝明星,你們還記得他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