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朔出生於文帝朝,喜好儒學,熟讀諸子百家之書。漢武帝即位初年,即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徵召天下賢良方正和有文學才能的人。各地士人、儒生紛紛上書應聘。東方朔也給漢武帝上書,《史記》中這樣記載:“朔初入長安,至公車上書,凡用三千奏牘。公車令兩人共持舉其書,僅然能勝之。人主從上方讀之,止,輒乙其處,讀之二月乃盡。”也就是說,東方朔給漢武帝的上書,竟然用了三千片竹簡,兩個人才扛得起,漢武帝讀了兩個月才讀完。
東方朔這封求職信的原文是這樣的:
臣朔少失父母,長養兄嫂。年十三學書,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學擊劍。十六學詩書,誦二十二萬言。十九學孫吳兵法,戰陳之具,鉦鼓之教,亦誦二十二萬言。凡臣朔固已誦四十四萬言。又常服子路之言。臣朔年二十二,長九尺三寸,目若懸珠,齒若編貝,勇若孟賁,捷若慶忌,廉若鮑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為天子大臣矣。臣朔昧死再拜以聞。——東方朔
這份篇幅之長可謂空前絕後的自我推薦書,翻譯過來大概意思就是:
我東方朔少年時就失去了父母,依靠兄嫂的撫養長大成人。我十三歲才讀書,勤學刻苦,三個冬天讀的文史書籍已夠用了。十五歲學擊劍,十六歲學《詩》、《書》,讀了二十二萬字。十九歲學孫吳兵法和戰陣的擺佈,懂得各種兵器的用法,以及作戰時士兵進退的鉦鼓。這方面的書也讀了二十二萬字,總共四十四萬字。我欽佩子路的豪言。如今我已二十二歲,身高九尺三寸。雙目炯炯有神,像明亮的珠子,牙齒潔白整齊得像編排的貝殼,勇敢像孟賁,敏捷像慶忌,廉儉像鮑叔,信義像尾生。我就是這樣文武兼備、才貌雙全的人,夠得上做天子的大臣吧!……
這份求職自薦信必須滿分,東方朔將“自身學歷見識、自我修養品德、身體素質”都說的非常到位,比如,“文,已誦四十四萬言”;“武,兵法佈陣瞭然於胸”,可謂飽讀詩書滿腹經綸,絕對是文武雙全,有經邦濟世之大才;不僅如此,相貌堂堂,信諾守言,果敢勇猛…………
東方朔的這番個人簡介,《史記》評之為“文辭不遜,高自稱譽”。但漢武帝還是被東方朔深深吸引,視之為奇才。這次人才“海選”活動,漢武帝大浪淘沙地淘到兩大寶貝:一個是董仲舒,另一個是東方朔。不過,漢武帝雖然很喜歡東方朔,但對他的使用還是很有分寸的,畢竟這只是“高自稱譽”的小打小鬧,沒有提出像樣的治國之道。比起董仲舒,東方朔當然不在同一個重量級上。漢武帝對董仲舒是連發三策,而對東方朔只給了一個待詔“公車”署(就是在“公車署”這個衙門裡等待皇上的詔令,實際上就是一個下級顧問)的待遇。比起同年級的董仲舒,東方朔地位低,待遇差,平常也難得一見漢武帝。也就是說,儘管東方朔的上書內容有點“自戀”,但漢武帝還是基本認可了他,就讓他按時領點基本生活費,定點等著召見。
東方朔頗有文學才華,代表作是賦體散文《答客難》。這是一篇自嘲之作,東方朔在《答客難》中感嘆自己的懷才不遇,其實東方朔表面上看起來不著調,事實上他跟其他文士一樣懷有濟世安邦之志,也想輔佐明君治國平天下,“大隱隱於朝”是東方朔的明哲保身之際,武帝朝的官不好當,滑稽搞笑是他的生存智慧。
可惜的是奈何武帝把他定位為弄臣,讓一個才華橫溢的文士無用武之地。
人之常情。當時,東方朔只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而且漢武帝手下一直不缺乏人才,怎麼可能會隨便任命一個素不相識的人。
東方朔出生於文帝朝,喜好儒學,熟讀諸子百家之書。漢武帝即位初年,即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徵召天下賢良方正和有文學才能的人。各地士人、儒生紛紛上書應聘。東方朔也給漢武帝上書,《史記》中這樣記載:“朔初入長安,至公車上書,凡用三千奏牘。公車令兩人共持舉其書,僅然能勝之。人主從上方讀之,止,輒乙其處,讀之二月乃盡。”也就是說,東方朔給漢武帝的上書,竟然用了三千片竹簡,兩個人才扛得起,漢武帝讀了兩個月才讀完。
東方朔這封求職信的原文是這樣的:
臣朔少失父母,長養兄嫂。年十三學書,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學擊劍。十六學詩書,誦二十二萬言。十九學孫吳兵法,戰陳之具,鉦鼓之教,亦誦二十二萬言。凡臣朔固已誦四十四萬言。又常服子路之言。臣朔年二十二,長九尺三寸,目若懸珠,齒若編貝,勇若孟賁,捷若慶忌,廉若鮑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為天子大臣矣。臣朔昧死再拜以聞。——東方朔
這份篇幅之長可謂空前絕後的自我推薦書,翻譯過來大概意思就是:
我東方朔少年時就失去了父母,依靠兄嫂的撫養長大成人。我十三歲才讀書,勤學刻苦,三個冬天讀的文史書籍已夠用了。十五歲學擊劍,十六歲學《詩》、《書》,讀了二十二萬字。十九歲學孫吳兵法和戰陣的擺佈,懂得各種兵器的用法,以及作戰時士兵進退的鉦鼓。這方面的書也讀了二十二萬字,總共四十四萬字。我欽佩子路的豪言。如今我已二十二歲,身高九尺三寸。雙目炯炯有神,像明亮的珠子,牙齒潔白整齊得像編排的貝殼,勇敢像孟賁,敏捷像慶忌,廉儉像鮑叔,信義像尾生。我就是這樣文武兼備、才貌雙全的人,夠得上做天子的大臣吧!……
這份求職自薦信必須滿分,東方朔將“自身學歷見識、自我修養品德、身體素質”都說的非常到位,比如,“文,已誦四十四萬言”;“武,兵法佈陣瞭然於胸”,可謂飽讀詩書滿腹經綸,絕對是文武雙全,有經邦濟世之大才;不僅如此,相貌堂堂,信諾守言,果敢勇猛…………
東方朔的這番個人簡介,《史記》評之為“文辭不遜,高自稱譽”。但漢武帝還是被東方朔深深吸引,視之為奇才。這次人才“海選”活動,漢武帝大浪淘沙地淘到兩大寶貝:一個是董仲舒,另一個是東方朔。不過,漢武帝雖然很喜歡東方朔,但對他的使用還是很有分寸的,畢竟這只是“高自稱譽”的小打小鬧,沒有提出像樣的治國之道。比起董仲舒,東方朔當然不在同一個重量級上。漢武帝對董仲舒是連發三策,而對東方朔只給了一個待詔“公車”署(就是在“公車署”這個衙門裡等待皇上的詔令,實際上就是一個下級顧問)的待遇。比起同年級的董仲舒,東方朔地位低,待遇差,平常也難得一見漢武帝。也就是說,儘管東方朔的上書內容有點“自戀”,但漢武帝還是基本認可了他,就讓他按時領點基本生活費,定點等著召見。
東方朔頗有文學才華,代表作是賦體散文《答客難》。這是一篇自嘲之作,東方朔在《答客難》中感嘆自己的懷才不遇,其實東方朔表面上看起來不著調,事實上他跟其他文士一樣懷有濟世安邦之志,也想輔佐明君治國平天下,“大隱隱於朝”是東方朔的明哲保身之際,武帝朝的官不好當,滑稽搞笑是他的生存智慧。
可惜的是奈何武帝把他定位為弄臣,讓一個才華橫溢的文士無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