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句話品歷史

    胡雪巖,本名胡光墉,字雪巖,出生於安徽徽州績溪,是晚清昏暗天際劃過的一顆耀眼流星,獨特的經商才能和跌宕起伏的人生際遇演化成為一個傳奇。在傳奇耀眼的光環之下,胡雪巖那撲朔迷離的迅速破敗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讓我們撥開歷史的迷霧,重新審視胡雪巖親身參與的近代百年企業史上的第一場中外大商戰吧。

    價格危機,商機浮現。

    1860年代之後,江南絲商面臨重大危機。當時,英美各國開始在上海開設機械繅絲廠,洋商為了進一步掠奪中國的廉價勞動力和原料,壟斷蠶絲出口市場,拼命壓低生絲價格,抬高廠絲價格,從中攫取暴利。1868年生絲每擔市值白銀517兩,到1875年每擔價格已下跌至285兩,後來更暴跌至200兩。目睹此景,胡雪巖認為商機浮現。繅絲產業蒸蒸日上,而作為原材料的生絲卻價格日跌,這是一種極其不正常的現象,據他的觀察,主要原因是華商各自為戰,被洋人控制了價格權。

    放手一搏,高調坐莊。

    因此,他決定靠自己的財力,與之一博。正是基於這些判斷,首富胡雪巖出手,高調做莊。百年企業史上,第一場中外大商戰爆發了。1882年5月,他大量購進生絲8000包,到10月達1.4萬包,見絲就收,近乎瘋狂,外商想買一斤一兩而莫得,無可奈何。向胡說願加利一千萬兩,如數轉買此絲,胡非要一千二百萬兩不可。並邀請絲業同行合議,共同收盡各地生絲,不要給外商,迫外商出高價收購。

    決戰時刻,天象大變。

    在一開始,胡氏戰略似乎奏效。到1883年8月,大商戰進入決戰時刻,胡雪巖前後已投入資金超過1500萬兩,繼續堅壁清野,囤貨堅挺。華洋雙方都已到忍耐極限,眼見勝負當判,誰知“天象”忽然大變。變數之一,歐洲義大利生絲突告豐收, 歐洲期貨市場的緊張頓時暫緩,訊息傳回中國,軍心開始動搖。更大的變數是,中法因越南問題交惡,爆發戰爭,金融危機突然爆發。外國銀行和山西票號紛紛收回短期貸款,商品無不跌價30%至50%,貿易全面停頓。

    無力迴天,慘遭破產。

    1883年11月,江浙絲商的價格同盟瓦解,生絲易爛,不能久儲,胡雪巖不得不開始拋售,價格一路狂洩,損失以千萬兩計。生絲對搏失利,很快影響到錢莊生意,民眾排隊提款,一些與胡雪巖不和的官員乘機逼催官餉,可怕的擠兌風潮出現了,先是杭州總舵關門,繼而波及北京、福州、鎮江以及湖北,湖南等地的二十多個字號,到12月5日,阜康錢莊宣告破產。

    胡氏的產業由此潰敗了。就這樣,胡雪巖在華洋資本的聯合絞殺下,胡氏從此一蹶不振,最終落了個革職抄家的下場。

  • 2 # 十啞君侃談古今

    據我瞭解,雪巖並沒有在定價權上賠錢,反而已經是佔了上峰,洋人也透過各種渠道去討好雪巖,但是雪巖沒有見好就收,而是硬到底,有句話說太硬了,折的時候就會要命,結果後來由於清政府腐敗,加上小人搓使,明箭易躲,暗箭難防就在於此,敗給了時代,敗給了官洋相護。感覺說的有點道理,給個贊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品牌商如何進行新媒體電商運營,才能快速變現?